徐州红色文化英语语料库建设案例研究
2023-09-07赵珊珊
赵珊珊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将徐州地区红色文化因素融进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讲述徐州红色故事,传播徐州红色文化。基于此,我们对徐州地区红色文化因素进行整合,建设徐州红色文化语料库,依托地方文化,使大学生在英语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的熏陶,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用英语向世界介绍徐州红色文化。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革命足迹遍及徐州城乡。徐州丰富的红色文化承载着厚重的革命精神,其中淮海战役精神、王杰精神等更是对徐州红色文化精神的概括。
发掘徐州地区的红色文化因素,建设徐州红色文化英语语料库,使之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传播徐州红色文化、推介徐州走向世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措施之一。徐州的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带领徐州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依托徐州红色资源创造的中国特色革命文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
所谓课程思政,即把思政课原本教授的显性思政与专业课程里包含的隐性思政综合起来,这两方面不断融合,让思政教育不仅仅是在思政课上得到提升,即使是其他课程也能当成思政教学的载体,让思政教育无所不在。英语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政课原本讲授的思想政治内容与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大学生在接受英语专业学习的时候,达到思想认识的提升。将徐州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是丰富徐州地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之一。课程思政的本质是思想指导,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我们要坚持把道德修养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学习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目的。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可以把红色文化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因此,本研究将抓住徐州地区红色文化在思政育人方面的重要功能,并探讨其转化与实践应用的相关路径。
1 自建红色文化英语语料庫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纳入课程教材体系,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相关课程中的比重。各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本研究将基于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教材《新平台大学英语》,结合自建的徐州红色文化英语语料库,搭建英语课程思政体系,这也是对校本教材的进一步开发,从而为一线教师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策略和建议。
1.1 突出高校英语校本教材对课程思政的意义
校本教材强调“以学校为本”,即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目标,这是我们进行一切教研活动的根本,同时依照2021年版课标,为满足高职高专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徐州红色文化这一优势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本校英语校本教材。通过“互联网+”技术,基于新技术平台构建校本教材体系,使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与互联网充分融合,而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更是赋予了校本教材《新平台大学英语》独特的使命,如教材内容所体现的时代性以及各国优秀的文化、前沿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同时在过程中还渗透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因此,校本教材的完善也进一步丰富了课程思政的意义。
1.2 “课程思政”背景下建立徐州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徐州拥有灿烂的红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凝聚了灵魂和精神,通过挖掘和展示红色资源,不断向人们传达披荆斩棘、英勇顽强的精神力量。淮海战役革命精神和王杰精神告诉了学生们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无私奉献,让学生们永远铭记,国家的命运始终与每一个中国人紧密相连。
徐州地区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众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年轻的大学生对徐州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了解较少。笔者利用问卷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240名学生参加调研,收回有效答卷240份。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认为在英语课堂上有必要进行徐州红色文化等爱国主义文化教育。同时制约学生用英语表述红色文化的主要因素是:60.58%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水平有限,34.1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徐州文化不太了解,25.64%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涉及徐州红色文化,另外笔者也对学校英语任课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10名英语教师参加了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只有4位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讲授徐州文化方面的内容,其他教师虽然也认同徐州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关于徐州红色文化的英文资料,故在教学过程中仅是一笔带过,同时英语任课教师没有开发相关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意识。上述调查真实反映出许多教师及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或者传统文化应该在思政课堂讲授,与英语课程无关,这就导致爱国文化教育日渐式微,课程思政刻不容缓。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丰富,高校应该承担起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的重任。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更需要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去讲述中国的传统文化,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3 打造红色文化英语语料库的意义
语料库是以真实语料为基础,借助词汇检索工具,具有强大的快速检索和统计分析功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收集、筛选、分类和整合英语思政教学元素, 通过建设徐州红色文化英语语料库,整合徐州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为授课教师提供丰富英语教学资源,并且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单词或短语的使用示例,还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检索、学习。作为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学材料,语料库数据驱动技术提供的语言材料能更直接地展现语言的自然属性。同时,根据语料库系统,授课教师可以直观地发现学生在专业学习时对各类句型等知识学习的频率和规律。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专业的双语表达技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建设徐州红色文化英语语料库的基础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目前使用的公共英语校本教材——《新平台大学英语》(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语阅读、写作等学习素材,但是对学后环节输出活动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增加对学生形成性输出的有效训练。而在建的语料库则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翻译训练的语料资源,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无疑是对校本教材有利的补充。所以在语料库搭建的过程中也要求其必须能够与教材相互呼应,并能满足英语课程思政的需求。
3 徐州红色文化英语语料库的建设构想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四个相统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坚持课堂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坚持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指导相结合,同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总结、继承、创新的统一。根据思想政治建设与课程相结合的主要工作思路,我们整合出校本教材思政语料库建设构想。
3.1 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思政元素
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程要结合学科及专业学习背景,将工匠精神纳入课程学习中,特别是将徐州红色文化精神的精华——淮海战役精神和王杰精神纳入学生的生活实践、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中,深入挖掘徐州红色文化精神所蕴含的责任感、使命感,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特点,中国特色伟大实践,以及国际国内热点时政进行挖掘和整合。以此增强课程育人,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通过实践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把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在红色文化教学中传递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力量,在红色文化实践中展现新时代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新平台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次课前预先设定好每个单元的思政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课前任务、课堂问题和小组讨论主题。第一单元 IF I WERE YOU, 除了掌握虚拟语气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还设定了“The Chinese Dream is the Dream of the People”等思政教育目标。
3.2 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文化自信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同时承担着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任,还承担着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的工作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在我们的课堂上,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意识时,他们才能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信心。英语课堂则是培养学生树立中国文化自信的主阵地。教师应深入研究英语课程思政,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中国文化,渗透地方红色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素养。因此在课堂上加大对学生中国文化的输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以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如基于《新平台大学英语》八个模块,结合徐州红色文化语料库,整合出英语课程思政材料表。
3.3 利用语料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语料库的资源来自学习强国和国内英语网站,教师指导学生共建共享小型语料库,根据整合后的每个模块思政研究话题,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式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发展信息检索的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科研能力。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语料库的基本知识并学习检索分析工具AntConc的使用方法,然后,全班学生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英汉互译,每人至少收集五篇,共建不同话题的综合小型语料库,最后生成“徐州红色文化学生翻译作品语料库”。之后,结合校本教材中的相关重难点单词和重点语法结构,运用AntConc工具对自建语料库中的情态动词、动名结构、短语动词等等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英语翻译中词汇使用的特点,撰写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研究报告。学生们在摸索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想办法解决问题,逐步克服困难。唤起了学生的研究热情,拓宽了研究视野,学习了研究方法,提升了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学生们获益匪浅。
3.4 利用自建语料库促进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
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不仅在主课堂实现,更主要的是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实现。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之余潜移默化地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如在第二课堂里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指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建语料库,收集徐州传统文化知识、红色革命精神等资源内容,确定选题,通过分工协作,开会研讨、头脑风暴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感受徐州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积极思考如何将徐州红色文化的信息准确地传播给外国读者,让西方人体会到徐州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衔接第三课堂,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走进徐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切身感受徐州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以亲身体验来提升对徐州红色文化的认识,从而弘扬和传承徐州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更多的人感受文化的力量,进而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第二课堂的实践成果和第三课堂的亲身体验也可作为对语料库内容学习的评价和补充。开展学生评价,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同时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中,对其思想政治素质表现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以学生为本,通过多种方式,使课程思政成果显现在学生的作品中,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习得英语表达,分析理解中国文化,从而达到项目式学习、课程思政、自主学习的深度融合。
4 徐州红色文化英语语料库的建设路径
我校已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围绕英语等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重构开展了一定探索。通过自编校本教材,建设思政教育资源库,构建大学英语第二課堂、第三课堂等途径,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
在课前准备方面,教师应将有关徐州红色文化的词条与背景文化知识提前布置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拓宽红色文化知识面,以更好地引入学习;在课堂热身方面,教师可根据前设内容,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课前红色文化预习的感想,并可以结合影像资料向学生介绍如小萝卜头等革命先烈、红色革命家的中英文资料,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徐州梆子戏《母亲》等红色戏曲,用歌曲旋律和歌词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思考,感悟平凡人物的革命精神,从而实现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自建的语料库查阅资料,并完成相应的写作和翻译练习,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红色文艺作品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在红色文化的感染下,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还可鼓励学生利用假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选择徐州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等机构进行学习、实践,通过小组相互合作,完成解说员、文化资料翻译等工作,近距离感悟徐州红色文化,学习并应用红色文化英语翻译的技巧。
在学生课内实践方面,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启发学生对徐州红色文化精神的理解,同时可以安排学生选定感兴趣的某个徐州红色文化基地为主题,自制展示课件并进行双语讲解,从而促进学生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使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在结合新媒体平台方面,立足学校英语课程实际情况,全方位提升徐州红色文化教学效果,将经典的英文版徐州红色文化内容整合,并发布到学院微信公众号上,通过问卷星等方式,定期开展小组理论知识测试,并给予相应的课程计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在第三課堂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将学习成果继续走深走实,对接共建村镇小学,开展爱心捐赠,并进行英文新闻宣传报道;举办英语趣味小课堂,向孩子们讲授红色文化及英汉翻译的技巧,协助当地红色文化纪念馆建设相应的红色文化语料库,通过精确翔实的语料资源,让纪念馆里的红领巾解说员实现双语宣传,为他们的英语课程思政提供新的途径。
5 结语
本文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背景下基于语料库手段进行英语校本教材课程思政的尝试。通过自建徐州红色文化英语课程思政语料库,使徐州文化元素在校本教材的使用中充分展现,有利于文化思政的逐步融合,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共建共享语料库的设计也符合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地审视民族文化,培养文化敏感性。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及语料库开展文化思政,拓宽渠道,运用多元化手段引导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增强全球公民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