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对IGF-1、HCY、Lp-PLA2 的影响

2023-09-07赵士军刘世雄宣海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溶栓黏度神经功能

赵士军 刘世雄 宣海龙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oke,AIS)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1]。开通闭塞血管、促进脑供血的恢复是治疗AIS 的关键,静脉溶栓为AIS 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能有效促进血流再通、重建动脉血运。但汪文兵[2]研究显示,静脉溶栓治疗大血管闭塞再通能力有限,存在再通率低、时间窗狭窄等问题,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逐渐趋于成熟,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及动脉内溶栓,其能有效缩短溶栓时间、扩大溶栓药物接触面积,促进脑部血流动力学恢复,缓解神经损伤。张温温等学者[3]报道,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AIS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炎症状态及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血液流变学异常密切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是一种单链多肽,具有促进物质代谢、胰岛素样代谢效应等作用,以往多项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患者IGF-1 水平下调,提示其对损伤的脑细胞修复失控、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减弱[4-5]。Lp-PLA2、HCY 及IGF-1 水平变化在监测AIS 患者疾病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中存在潜在优势,故本研究将分析AIS 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对IGF-1、HCY、Lp-PLA2 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5 月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3 例AIS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血管内介入治疗,n=108)和对照组(药物静脉溶栓治疗,n=95)。其中观察组男性58 例,女性50 例;年龄平均(57.12±3.21)岁;发病时间平均(6.14±1.53)h。对照组男性51 例,女性44 例;年龄平均(56.87±3.42)岁;发病时间平均(5.96±1.4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受试者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颅脑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病历资料完整;③符合《AIS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6]相关诊断标准;④发病时间在12 h 以内。排除标准:①造影剂过敏者;②CT 显示大面积梗死者;③存在凝血、免疫系统功能障碍;④合并其他脑部疾病。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神经功能缺陷量表等。

1.2.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甘露醇注射液(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39)脱水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21)抗感染,并给予常规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降低颅内压等措施。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给予患者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批准文号:注册证号S20110052),剂量为0.9 mg/kg,分2 次进行治疗(10%于最初10 min 内以静脉滴注的形式完成给药,剩余90%该品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 h)[7]。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局部麻醉,采用改良Seldinger 穿刺法将6F 导管鞘置入血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造影导管,行全脑动脉造影,以此明确患者血管代偿情况及血管阻塞部位。参照造影情况,进行发现大动脉闭塞和未发现大动脉闭塞或穿支血管造影差两种方案处理[8]。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疗效判定标准[9]: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100%,患者可进行自由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显效: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6%~89%,部分活动自如;有效: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45%,部分日常生活需借助他人帮助;无效: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3.2 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0]进行评定,总分42 分,其中0~1 分为正常或接近正常;2~4 分为轻度卒中/小卒中;5~15 分为中度卒中;16~20 分为中-重度卒中;21~42 分为重度卒中。最终得分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比。

1.3.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在治疗前、治疗14 d 后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械注准20152400027)测定患者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指标。

1.3.4 两组血清IGF-1、HCY、Lp-PLA2 水平比较

在治疗前、治疗14 d 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IGF-1、Lp-PLA2 水平,使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CY 水平。所有试剂盒均购自于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规格型号均为48T/96T。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且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且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后7 d 比较,bP<0.05。

2.3 两且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水平、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和高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4 两且IGF-1、HCY、Lp-PLA2 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HCY、Lp-PLA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GF-1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IGF-1、HCY、Lp-PLA2 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IGF-1,HCY,and Lp-PLA2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两组IGF-1、HCY、Lp-PLA2 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IGF-1,HCY,and Lp-PLA2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静脉溶栓主要通过滴注溶栓药物,促使血流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但王德生等[11]报道,静脉溶栓治疗存在诸多局限性。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及动脉内溶栓,其能有效缩短溶栓时间、促进脑部血流动力学恢复。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殷涛等[12]研究结果相符。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较,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以下优势:①时间窗延长,前循环延长至8 h,后循环甚至在12~24 h;②减少局部溶栓药物使用量,有利于降低治疗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③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由此可见,对于静脉溶栓效果不佳或已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AIS 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为其提供了进一步开通血管的新思路。

李博等[13]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IS 患者NIHSS 评分明显低于静脉溶栓治疗的AIS 患者,本研究与此结果一致。间接证实血管内介入治疗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另一方面,本次结果通过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水平、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和高切值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无论是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还是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较静脉溶栓延长,且治疗浓度较静脉溶栓大;且无论,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还是动脉内溶栓不仅扩大溶栓药物与栓子的接触面积,还为改善患者预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Yamasaki T 等[14]的分子模拟学说中,炎症反应属于脑卒中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改善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预后情况。血清HCY 是常见的细胞炎性因子,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被广泛应用于AIS 患者的预后评估中。Lp-PLA2是由T 细胞、巨噬细胞等机体免疫细胞合成分泌产生,可水解机体氧化性游离的溶血卵磷脂及脂肪酸,以此促进脂质代谢与炎症反应,引起血栓形成。本次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CY、Lp-PLA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血管内介入治疗能选择性使血栓表面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等相结合,促进纤溶酶原的激活,同时再将其逐渐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纤溶酶,以此抑制HCY、Lp-PLA2 因子的过度表达。IGF-1 是一种单链多肽,受生长激素调节控制,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产生促进作用,进而加速聚葡萄糖胺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修复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的损伤。臧卫平等[15]研究显示,IGF-1 表达下调,可引起神经细胞病理损伤后修复不良和正常生理再生障碍,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减弱。本次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IGF-1 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血管内介入治疗不仅能降低血液黏稠性、改善微循环,还能有效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增强层粘连蛋白的表达,产生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血管内介入治疗AIS 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AIS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IGF-1、HCY、Lp-PLA2 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溶栓黏度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