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检查患儿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3-09-07袁远朱海英
袁远 朱海英
消化内镜检查是临床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常用方法[1-3]。由于内镜检查的性质,一般检查过程会导致儿童身体不适,容易出现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从而抵触检查,不利于检查的顺利实施[4]。由于儿童的适应性较差,小儿内镜检查对儿童产生心理影响,最终影响临床诊断和预后。所以患儿术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顺利完成检查的关键[5-6]。常规的护理干预由于患儿年龄小,因此多会出现一次检查不成功的情况,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了解内镜检查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从而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在儿童内镜检查中应用心理干预,可以更好地缓解儿童的情绪紧张。医疗工作者可以采用儿童专用的情境化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儿童缓解内镜检查可能带来的紧张和恐惧感。为了寻求儿童内镜检查中合适的护理干预手段,因此本研究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应用于儿童内镜检查中。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收治的儿童内镜检查患儿144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①首次行消化内镜检查;②均为上消化道疾病并进行消化内镜检查;③4 岁≤年龄<14 岁。排除条件:①合并严重感染者;②合并有其他主要器官功能不全患儿;③合并有精神障碍患儿;④非常不合作,没有完成检查的患儿。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 例。观察组男36例,女36 例;年龄4~13 岁,平均年龄8.34±1.98岁。对照组男37 例,女35 例,年龄4~13 岁,平均8.83±2.16 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及家长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首先,护士向患儿了解其健康状况,向患儿及其家长讲解小儿胃肠镜检查的具体程序、胃肠镜检查的日期和问题。教育者在照顾患儿时必须有耐心。在与患儿沟通建立患儿对护士信任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鼓励患儿在检查过程中遵守规则。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包括。
(1)健康教育:①首先看患儿目前的情况和病史,询问患儿及家长是否做过胃肠镜检查,有没有异常及禁忌证。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儿胃肠镜检查的原理和检查进行教育,解答患儿有关胃肠镜检查的问题,提高患儿对检查的了解,并配合医务人员。检查前详细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告知胃镜检查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取得患儿家长的认可、支持和配合。②形成良好的医务人员与患儿关系。就诊前一天,对患儿和家长进行调查,评估他们的精神状态,帮助患儿和家长熟悉并加深与医务人员的合作。必要时将患儿提前带到胃镜检查室适应检查环境。③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对胃镜检查的态度不同,因此不同态度的患儿需要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患儿家长一同照顾患儿,便于医务人员宣传教育、检测、安全引导,同时家长还可以向医务人员提供合理的建议。4~5 岁年龄段患儿大部分依赖父母,对未知事物特别是医疗器械有强烈的恐惧感,理解力差,表达想法的能力有限。医护人员要使用温和的话语、舒适的面部表情、正确的触摸来沟通,增强患儿的勇气,减少患儿焦虑。6~8 岁患儿能独立思考,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更个性化。用温柔的话语和舒适的环境来缓解患儿恐惧,如通过简单、直观的话语解释检查对于病情的作用,方便患儿理解并配合检查。9~13 岁,在这个阶段,大多数患儿可通过向其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表扬而接受检查。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起作用,需患儿家长协助检查。检查期间,家长与护理人员需要齐心协力,注意患儿的位置、情绪,保持患儿稳定。对于个别不合作的患儿,应联系家长继续协助调查。检查时帮助患儿处于舒适的体位,仔细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和各种活力迹象,如有偏差立即报告医生。④检查结束后,患儿禁食1 h,如无不良反应,尝试正常进食。较大活检后,当日禁食补液,次日先予以温凉清淡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如果在检查后出现咽痛,注意调整饮食,以防止损伤喉部内膜,注意观察肿胀、出血和异物感等情况,可给予盐水漱口,并告知医生。
1.2.3 心理干预 首先,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热情地向患儿解释检查的意义和目的。建议患儿及家长提前熟悉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检查之前,在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患儿带到胃镜室,有效减少患儿在检查时(第1 次)进入胃镜室的恐惧。在检查前告知患儿检查医生的能力,以减少焦虑。介绍医生的操作方法以及如何操作。尽管患儿在预约期间访问胃镜室时减少了重新进入的恐惧,但部分患儿仍然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焦虑。这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患儿可能会因为害怕而拒绝检查,此时可以播放患儿喜欢的音乐让其放松。让患儿在检查过程中握住护士的手,可以给患儿一种依赖感,增加其检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信心;不要讨论病情。告知患儿检查后他们可能会感到不适或喉咙痛,这通常会在 2 d 内消失或好转。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应适当与患儿进行沟通,有的患儿认为自己的病情很严重,而医生却很少和患儿告知其情况,内心的需求和现实相差太大,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这时需要积极地与患儿进行答疑解惑,消除患儿的疑虑。
1.3 观察指标
(1)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7-8],于护理前后评估两组患儿的情绪状态,分界值7 分,评分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2)检查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检查成功例数及咽部疼痛、胃舒张良好例数。
(3)检查舒适度:无不适,患儿在检查过程中没有恶心、呕吐,可以自愿参加检查;轻度,患儿检查时有轻度恶心、干呕和闪躲;中度,患儿检查时有多次恶心和闪躲;重度,患儿检查时呕吐、哭闹,适用症状需要外力急性条件才能固定患儿头部。
(4)护理满意程度:使用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价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越高提示满意度越高。问卷总分值为100 分,根据分值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90 分)、满意(80~90 分)、不满意(<80 分)。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HAMA、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HAMA、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检查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出现咽部疼痛率低于对照组,且胃舒张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检查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儿检查舒适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检查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检查舒适程度比较
2.4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3 讨论
胃肠道疾病比较特别,不能直接肉眼观察患儿的病变,必须借助胃肠镜等辅助设备进行检查[9]。胃肠内窥镜检查的特点是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外科医生才能检查[10-12]。同时,胃肠道内窥镜检查具有侵入性,对患儿的伤害较大。例如,在胃肠道内窥镜检查中,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患儿的胃和肠道,导致患儿出现应激反应和不适[13-15]。因此患儿对于该类检查往往不配合。
3.1 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改善患儿的焦虑、抑郁程度对于胃肠道内窥镜检查,儿童对疼痛、呕吐和恶心等副作用非常敏感,而且受试者越年轻,通常对测试的耐受性越差。检查时很容易出现哭闹[16-17]。传统护理往往侧重于治疗,而不重视受益者的心理干预[18]。如果患儿在检查时出现哭闹,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家长的心理状态[19]。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较低,这也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20]。分析原因,认为是胃肠镜检查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调解,针对不同年龄和类型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负面情绪。儿童的身心状况与成人不同,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与成人不同,需要更强的心理支持。为了给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儿提供心理支持,首先要评估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患儿的精神状态和问题。根据评估结果,不仅可以识别和改善诊疗环境,还可以提高患儿的舒适度。检查前详细告知患儿及家长胃肠镜前缓解压力和促进儿童健康的注意事项、检查程序、可能不便的事项等。特别注意患儿体征的变化,及时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确保患儿在检查过程中精神稳定,积极参与临床,为检查工作顺利奠定基础。儿童内镜检查通常会给患儿带来一些恐惧和焦虑感,比如担心检查时会疼痛、害怕不知道检查结果、担心医生会做出令自己不满意的决定等。这些情绪反应可能会影响患儿的合作意愿,进而影响内镜检查的效果。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儿更好地了解内镜检查的过程和必要性,了解检查的意义和流程,有助于患儿对检查的过程和结果有更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减少焦虑和不安情绪。此外,健康教育中检查注意事项的宣教可使患儿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有信心配合医生完成检查,从而缓解了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以通过情境化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来缓解患儿的紧张和恐惧感。这些方法都是根据患儿的认知特点和情感体验设计的,通过帮助患儿放松、转移注意力、增强自尊心等手段,有效地减轻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例如,医疗工作者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或与患儿互动等方式,以此引导患儿放松自己,并在检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2 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提高患儿检查依从性和成功率基于以上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减少了患儿对于内镜检查的恐惧感,检查的依从性提高,检查成功率也随之提升。因此观察组的检查效果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儿的合作意愿和理解度。通过向患儿家长和患儿本人讲解内镜检查的过程和必要性,使其对检查过程更加了解和接受,增强合作的意愿。同时,针对患儿的个人情况,医务人员可以采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来传达信息,让患儿们更容易理解诊疗过程和意义,这将有利于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并且由于对患儿进行事先的宣教以及让患儿了解检查室的情况,减少患儿的压力和恐惧感,因此检查时患儿更加配合,检查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检查时间也会缩短,因此患儿的不适感也会减少,这也与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检查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结果相符。同时相比之下,观察组家长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让患儿家长也加入护理中,使得家长对于内镜检查的认知提高,家长的心情也得到缓解,加上家长的加入使得患儿紧张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减轻患儿检查的恐惧感,提高依从性,检查效果良好,从而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提高儿童内镜检查患儿的检查成功率,有效缓解小儿检查中的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程度。本研究不足之处为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少,因此仍有待进一步行大样本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