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评价

2023-09-07廖冰青凌林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组间医护人员入院

廖冰青 凌林

多发伤是指由于相同的原因造成两个或多个解剖部位同时或连续地受到伤害而发生的严重创伤,并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损伤会危及生命[1],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之一,已成为45 岁以下成年人的第一死亡原因[2]。目前治疗多发伤关键在于尽早实施有效的抢救,使院前抢救、院内急诊处理的救治链条更加合理紧凑,分工合作更加明确,步骤更加有条不紊,这都是提高急救效果的关键[3-4]。现有研究指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并提高急救救援效率及质量[5]。目前我院正在推行创伤中心建设,因此本研究在多发伤救治中,采取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观察其在多发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确诊的多发伤患者93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多发伤患者年龄>14 周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 分、创伤累计>2 个系统。排除条件:伤后6 h;入院生存期为24 h 内;有过基础心肺疾病、肿瘤放/化学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采用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2 例和对照组41 例,两组多发伤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受伤时间、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IS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或家庭成员均知晓并签字。

表1 两组多发伤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未组建创伤护理急救小组,仅按照排班配置人员,护理人员均按照各班职责执行护理工作,主要步骤为:120 接诊、急救分诊、常规挂号、病情评估并告知等,并给予以相关急救诊治,在初步对患者进行救治后,完善相关检查,然后联系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并办理入院手续,入院治疗。

1.2.2 观察组 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1)组建创伤急救小组:在创伤中心主任和急诊科主任的指导下,护士长带领科室护士组建创伤急救小组。根据每位护士的职称和综合技术能力,安排相应的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不定期对护士进行创伤相关知识培训,规范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效率,成立创伤治疗微信小组,方便救治信息传递。

(2)院前急救和转运:120 接线护士在接到紧急呼叫时,用简短清楚的语言准确获取伤者的位置、受伤人数、患者的病情等信息,用关心的语言安慰患者及其家属,并安排创伤急救小组医护人员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按“ABCD”(气道颈椎-呼吸-循坏-神经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立即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开放气道、固定止血、建立静脉通路等抢救措施,在转运途中进行详细的急救记录,利用创伤中心微信群与院内保持密切联系,通报患者病情,告知提早备好相关医疗器械和药品,以便患者抵达院内后可立即获得有效的救治。

(3)院内急救: 当患者安全运送至抢救室后,创伤急救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应立即进行伤情“ABCDEF”再评估(气道颈椎-呼吸-循坏-神经系统-充分暴露体查及肛门指诊-床旁快速超声检查),并作出相应抢救措施,及时纠正酸中毒,保温防止低体温发生,尽早输血预防创伤性凝血病;信息登记人员负责信息登记及传递并联络专科科室会诊;值班急救小组组长协调各项急救工作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

(4)院内送检及转送无缝衔接:全程开放绿色通道,完善血气分析、血栓弹力图、血型等检查;通知输血科核血、备血待输;并完善CT 检查,根据病情立即通知外科专科医生及介入科、手术室及ICU 相关人员,使其快速做好损伤控制性复苏或损伤控制性手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多发伤患者MEWS、ISS、入院时及入ICU 时乳酸值和血红蛋白值、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就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接诊时间、急诊抢救室救治时间、核血备血时间、到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时间;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量表评价家属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多发伤患者入院时及入ICU 时乳酸、血红蛋白比较

入院时对照组与观察组血乳酸、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 时观察组血乳酸值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多发伤患者入院时及入ICU 时乳酸、血红蛋白比较

2.2 两组多发伤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就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急诊抢救室救治时间、合血备血时间、到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多发伤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3 讨论

3.1 多发伤特点和临床表现

多发伤多为高能量损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并且是一个持续的健康难题,尤其在年轻人群中。随着创伤系统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以及我们对病理生理学认识的提高,这些患者的急性期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皆呈现下降趋势。临床表现特点主要是病情发展迅速且复杂多变,为突发性疾病,病死率非常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导致患者内环境严重紊乱,并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致使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出现较高的病死率[6]。因此在短时间内对多发伤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方式不但可以提升患者存活率,还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在急救的过程中同时采用及时、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至关重要,可为多发伤赢得“黄金”抢救时间,增加患者预后效果[7]。

3.2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诊救治模式的优势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诊救治模式是高效的抢救护理模式,强调把握“黄金救治”时机,具有紧密衔接并优化急救流程、共享应急救援资源等优势[8]。目前很多学者也证实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更有效地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现广泛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重型颅脑外伤等急危重症抢救中[9-11]。院前院内一体化急诊救治模式存在以下优势:①提高急救效率。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是整个急诊救治过程中的两个环节。院前急救来到患者现场进行初步救治,而在院内救治环节内,医生和护士会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操作。两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就是传说中的“传送带”。但这种传送带是很不稳定的,因为其中存在着信息传递不畅或要等待医护人员的问题。如果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能够融为一体,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大大提升急救效率[12]。②加强医疗人员的技能水平。单纯地在院内救治环节内,医护人员无需考虑环境、人员等问题,只需要专注于患者实际状况即可。但是,院前急救与环境高度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在现场出具判断,依据现场情况进行应急处理,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融为一体能够让医护人员在更为真实且模拟的情况下进行培训,熟练掌握救治专业技能[13]。③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急救患者的时间和生命密切相关,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分离会让患者在两个过程中挂号、排队、等待,承受着人体压力和病情恶化的风险[14]。而如果将这两个过程融为一体,就能够让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合适的救治服务,快速恢复健康。④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急救是医院的重要服务,其服务质量影响着整个医院形象。如果医院急救的过程高效稳定,患者得到的服务质量也会更高,医院自身也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好评[15]。因此,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融为一体,完善救治环节的服务质量,对于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都是有帮助的[16]。

3.3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多发伤护理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了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就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表明该模式注重院前急救工作,医护人员可及时准确地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并熟练掌握气道开放、包扎止血、骨折固定、搬运等现场急救技术,确保多发伤患者可迅速获得专业的救治;同时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并通过创伤微信群与院内同事取得联系,创建了顺畅的急救信息渠道,确保院前院内急救合理衔接,切实提高了院前急救的质量[16]。同时观察组也缩短了急诊抢救室救治时间、到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时间。本研究中观察组入抢救室后立即抽血送输血科核血备血,如病情需要立马输血或启动大输血,缩短用血时间,减少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入ICU 时血乳酸值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延缓了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程度。证实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创伤急救护理小组的调度下高效地落实各项急救工作,实现各环节无缝隙衔接,可大大缩短非治疗时间,且改善多发伤患者循环灌注[17-18]。在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上,观察组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说明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这与上述急诊一体化途径,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人性关怀有关。多个学者证实应用ISS 及MEWS 对多发伤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以指导多发伤的抢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19-20],本研究中也运用两个评分系统指导多发伤的抢救。

综上所述,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提高了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少,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

猜你喜欢

组间医护人员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作文门诊室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作文门诊室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