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2023-09-07梁宝凤王贵兰潘冰清邱园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同情心同情儿科

梁宝凤 王贵兰 潘冰清 邱园丽

同情心疲乏是指个体长期暴露在工作压力下而引起的同情或关心他人的能力下降,是临床护士中的常见问题[1-2]。儿科急诊护士护理任务繁重,加之患儿沟通能力差,对临床护理形成较大挑战,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负荷较重,导致其伴有不同程度的同情心疲乏[3]。陈欣欣等[4]研究显示,儿科护士同情心负荷与行为目标达成度相关,且同情心疲乏与行为目标达成度呈负相关性,提示护士同情心疲乏越严重,则工作目标达成度越低,可对儿科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产生一定影响。现有文献[5-7]对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研究局限于肿瘤科、重症监护室,而对儿科急诊护士的关注度低,且未能就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影响因素形成统一结论,缺乏相应护理管理策略,难以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鉴于此,本研究选择我市4 所医院儿科急诊在岗护士120 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影响因素,据此确定护理管理策略,以期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市4 所医院儿科急诊2020 年1 月—2022年1 月在岗护士共120 名为调查对象。纳入条件:儿科急诊护士;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非进修或轮转护士;近期未经历重大应激性事件。排除条件:不能配合开展调查;问卷填写不全或无效问卷者;因病产假或其他事假退出研究;既往有心理问题者。调查对象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工具与内容

(1)一般资料问卷:包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级别、是否生育、居住情况、定期心理疏导、护理培训经历等信息。

(2)同情心疲乏量表[8]:采用中文版同情心疲乏量表对儿科急诊护士进行测评,量表有6 个维度,分别为精神紧张、行为消极、热情丧失、情感淡漠、斗志丧失、能力怀疑,各维度均为6 个条目,共36 个条目,条目评价均采取5 级评分法,包含“非常不符~非常符合”5 个级别,分值范围1~5 分,总分180 分,评分越大则疲乏程度越高,<72 分为低水平,≥72 分为中高水平。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28。

(3)工作压力源量表[9]:采用中文版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儿科急诊护士进行测评,量表分为5 个维度,分别为工作压力、时间分配与工作量压力、工作环境与资源压力、患者护理压力、管理与人际关系压力,维度条目数分别为7 个、5 个、3 个、11 个、9 个,共有35 个条目,条目评价采取4 级评分法,有“完全没压力~重度压力”4 个级别,分值范围1~4 分,总分140 分,根据评分对护士工作压力程度进行划分,≤70 分低水平,>70 分为中高水平;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86。

(4)人文关怀品质量表[10]: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儿科急诊护士进行测评,量表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人文关怀能力,共有29 个条目,均采取5 级评分法,有“不赞同~赞同”5 个级别,分值范围1~5 分,总分145 分;根据评分对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水平进行划分,<58 分为低水平,≥58分为中高水平;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39。

(5)社会支持量表[11]:采用中文版社会支持量表对儿科急诊护士进行评价,量表有客观支持(第2、6、7 条目)、主观支持(第1、3、4、5 条目)、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第8、9、10 条目)3 维度,共有10个评价条目,第1~4、8~10条目均有4个选项,分值为1~4 分,第5 条目有A~E5 项,每项有“无~全力支持”4 个选项,分值范围1~4 分,第6、7条目根据来源个数计分,如“无任何来源”则记0 分,根据评分划分社会支持水平,<20 分为社会支持低水平,≥20 分为社会支持中高水平。

1.3 调查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儿科急诊护士信息,调查人员向被调查对象发放一般资料问卷,向其说明问卷内容、填写注意事项,由其独立填写问卷,完成后核查填写是否完整,如有遗漏,现场补填,填写完整则现场回收。

(2)量表评价方法:调查人员借助同情心疲乏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等量表对儿科急诊护士进行评价,调查人员根据量表提问,结合护士回答填写量表,测评结束后与护士一同核查填表内容是否准确,如有误则现场修订,无误则签字确认,转交数据统计员。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单因素分析中计数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依据<72 分为低水平,≥72 分为中高水平的评价标准[8],本组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量表评分为70.32±19.48 分。其中,低水平护士84 名,中高水平护士36 名。单因素分析得到,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相关因素有年龄、生育经历、工作年限、职称级别、定期心理疏导、护理培训经历、工作压力、人文关怀品质、社会支持水平(P<0.05)。见表1。

表1 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同情心疲乏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得到的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变量赋值见表2),构建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方程,结果显示,生育经历、工作年限、是否定期心理疏导、工作压力、人文关怀品质、社会支持为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无生育经历、工作年限≥5 年、未接受定期心理疏导、工作压力中高水平、人文关怀品质低水平、社会支持低水平的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程度较高。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影响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影响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因素

(1)无生育经历:无生育经历的护士同情心疲乏程度高于有生育经历者;有生育经历的护士多有儿科急诊就医经历,对患儿家属就医情绪或心理有切身感受,共情能力相对较强,能理解、接受患儿家属就医表现,具有较强的同情心,而无生育经历护士缺乏相关就医经历,长期处于嘈杂忙乱环境,加之工作压力影响,极易出现情感耗竭,导致护士同情心疲乏加重。

(2)工作年限≥5 年:随着工作年限增大护士同情心疲乏程度加重,与陈可英等[12]研究结论一致;儿科急诊工作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长期面对患儿及其家属,护士处于情感持续输出状态,极易出现情感倦怠或耗竭,同时,高年资护士处于事业“上升期”,业务能力强且工作投入度高,也会加剧同情心疲乏。相比之下,低年资护士所经历应激事件少,对工作压力的感知力差,面对急诊就诊患儿及家属仍有同情心,且希望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故同情心疲乏水平偏低。

(3)未接受定期心理疏导:连冬梅等[13]研究显示,儿科护士多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情绪,且焦虑情绪与压力源、职业倦怠有相关性,焦虑情绪严重会造成压力源增加,导致其职业倦怠感增强;临床观察发现,在高强度工作下,儿科急诊护士负性情绪严重,多表现为焦虑、抑郁,长此以往的负性情绪累积,可造成护士厌倦工作,缺乏同情患儿及家属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造成同情心疲乏;而心理疏导能明确儿科急诊护士负性情绪的形成原因,并据此采取调节措施,可促进负性情绪宣泄,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同情患儿及家属的主动性及能力。何艳芳等[14]研究显示,经心理疏导能缓解儿科护士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助于弱化其对护士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而实现对护士同情心疲乏的调节,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4)工作压力中高水平:柯丽等[15]研究显示,护士工作压力较大,且与工作环境、工作负担等因素有关;儿科急诊所接诊的患儿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征,且患儿沟通能力差,家属多伴有严重的焦虑情绪,导致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加重,如缺乏护理管理者的关怀与理解,可造成护士精神紧张、行为消极,对护理工作的热情衰减,同情患儿家属的积极性与能力均下降,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升高。

(5)人文关怀品质低水平:人文关怀品质高水平提示儿科急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强,能维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在患儿家属情绪低落或伴有焦虑情绪时,可及时加以疏导;面对儿科急诊重大应激事件,掌握人文关怀理念与知识的护士能实现自我调节,避免消极行为、情绪的形成,保持高昂的斗志,积极投入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引导患儿家属积极应对疾病与治疗,使自身获得同情心满足,有助于降低同情心疲乏水平[16-17]。王相茹等[18]研究显示,护士同情心疲乏与人文关怀能力有相关性,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越强,则同情心疲乏水平越低,有助于维持护士心理健康,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6)社会支持低水平:社会支持水平反映了护士所获得的各层面、各形式的支持情况,及其对支持的利用情况,社会支持低水平提示儿科急诊护士工作中所受到的情感、信息等方面支持不足,且其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较差,难以维持良好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加之应激事件、家属情绪等负性因素影响,儿科急诊护士同情患儿及家属的热情衰减,同情能力下降,同情心疲乏问题较为严重[19-20]。

3.2 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护理管理策略分析

3.2.1 护理同情结局教育

(1)收集教育素材:收集护理同情干预下的临床护理数据包括“护理同情下护理满意度”、“护理同情下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护理同情下患儿日哭闹频次”“护理同情下护患纠纷发生率”等,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并与无护理同情干预下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据此制作图表,直观呈现有、无护理同情下的患儿或家属表现。

(2)护理同情结局教育:每个月测评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1 次,针对评分≥72 分的护士进行护理同情结局教育,研究人员向护士展示“有无护理同情下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有无护理同情下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比较”等图表,引导护士阅读、分析图表,通过差异比较明确护理同情干预效果,强调护理同情重要性,并举名说明护理同情干预方向,如关注病患需求、及时语言安抚等,教育时长30~40 min。

3.2.2 构建互动性“舒心吧” 研究构建的互动性“舒心吧”分为负性情绪宣泄房、护患情感交流房,以缓解负性情绪影响,并通过护患情感互动增强儿科急诊护士护理同情主动性,从而达到缓解同情心疲乏的目的。

(1)负性情绪宣泄:选取独立房间构建“负性情绪宣泄房”,设置有宣泄人、宣泄球、涂鸦墙、宣泄墙等,定期评估儿科急诊护士焦虑水平、同情心疲乏状况,如达到临界值,则获得进入“负性情绪宣泄房”机会。护理人员可借助宣泄房内工具进行宣泄,以宣泄墙、宣泄球为例,护理人员可对宣泄球实施“踩、压、挤”等动作,通过肢体活动宣泄内心情绪;使用宣泄墙时,可面对宣泄墙诉说内心不满或不畅,诉说内容有工作压力、患儿家属抱怨等,宣泄时长以10~15 min 为宜。宣泄结束后,比较干预前、后评分,明确干预效果[21-22]。

(2)护患情感交流:研究人员通过与患儿、患儿家属沟通,了解其就诊过程中的护理同情体验,以书信、语音、视频等形式表达,其中书信文字表达字数限制为300 字、语言时长限制1 min、视频时长限制2 min。研究人员就患儿、家属护理同情体验材料进行整理,设置“护患情感交流房”,划分为书信交流区、语言交流区、视频交流区,引导有焦虑情绪、同情心疲乏的护士进入房间,选择相关材料阅读、观看或聆听,以实现与患儿、患儿家属的情感交流,每月2~3 次。

后续可围绕护理管理策略开展实验性研究,设置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干预组采取护理同情结局教育联合互动性“舒心吧”,比较两组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以检验护理管理策略的应用效果。总之,本研究明确了儿科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护理管理策略,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直接参考。

猜你喜欢

同情心同情儿科
滥施同情心
她的委屈,没有同情分
儿科专栏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不该有的同情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来限制对外交往为例
圆梦儿科大联合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