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数字化质检模式应用研究

2023-09-07申敏刘洁王可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差错率

申敏 刘洁 王可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业进入了数字时代,图书出版模式和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改变,而质量检查始终是保障图书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面对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迭代,质量检查方式也要不断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需求。文章从图书质检角度出发,将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检查手段引入传统的图书质检工作流程,建立数字化质量检查模式,从技术、成本、效率等多维度与传统图书质检模式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探索提升图书质量新的有效路径的目的。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实例研究和对比研究方法,从图书出版流程、图书出版周期、图书出版质量、生产成本、数据积累及运用等几个方面,分析图书数字化质检的优势及价值。通过具体实施和流程把控,数字化质检模式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出版效率,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消除质检环节可能出现的质量细节隐患,完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比分析图书数字化质检模式的实例应用效果,选取不同学科种类的图书,对比传统常规纸质质检模式与数字化质检模式,提出切实有效的数字化质检模式的工作方法和规范化的出版流程。文章对当前图书数字化质检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改进措施。实践证明,质检工作要随着实际工作的需要和技术的发展变化不断借鉴先进思想和技术手段,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图书数字化质检模式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有助于提高质检工作效率,提高差错检出率,为出版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也能为出版相关人员进行质量分析提供數据支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图书质量;数字化质检模式;质检数据;差错率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212-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质检中心科研项目“数字化质量检查模式及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C2020—09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是关系到出版社发展的大问题。质检作为图书出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水平和效率直接关系着图书的品质和销量。面对如今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传统图书质检模式亟须迭代与升级,研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质检流程、缩短出版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既是应时之举,也是出版发展之要[1]。

一、图书数字化质检的优势及价值

图书数字化质检,就是打破传统纸质媒体的束缚,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质检环节,从数字技术和数据挖掘入手[2],构建出数字化质检与人工质检协同、纸质图书与数据库共存的立体化图书数字化质量检查模式,从而更好地保障图书质量[3]。

(一)数字化质检能够优化传统出版流程

质检环节是图书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包括从质检人员收稿、审稿,到核查、出质检报告,再到返责任编辑确认修改,版厂改排,最后付型下厂、定版印刷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将数字技术逐步运用到这些环节,不仅可以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出版周期,而且可以增强时效性,确保图书的品质[4]。

(二)数字化质检能够提高质检速度,缩短图书出版周期

首先,传统的质检模式是在纸样上进行的,质检人员要人工将修改意见标注在稿件上。一方面,由于有时改动较多,书稿看起来较为杂乱;另一方面,人工输入会产生字迹不容易辨认的情况,也不利于后期责任编辑核对、排版人员录入,增加了工作时间[5]。而在数字化质检中,质检人员所做的修改均通过计算机进行,在软件的协助下,采用标准批注工具,稿件修改标注整齐规范,不会因为修改内容多而难以操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电子稿件的传输相比传统纸样的传递效率更高,不仅传递时间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可避免传递、保存环节带来的丢失风险。

再次,当前的图书质量检查主要是对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需要质检人员逐行逐字阅读,对书稿的结构性问题、标准化问题和一致性问题等可以“统改”的问题,仍需要质检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纸稿上检查并逐一标注,工作效率较低[6]。而借助智能检查软件,可以快速审查稿件,找出错误或疑似错误之处,便于质检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层面的把关和核查,从而加快质检速度,缩短出版周期。

最后,传统的图书质检都是出版社按照一定的比例抽检,或对重点图书进行侧重性检查,很难对图书的全品类进行全面质检,这就给图书出版带来了一定的质量隐患。而采用高效的数字化质检模式,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检查手段,可以加快质检速度,扩大质检覆盖面,从而保证图书出版质量和出版社效益。

(三)数字化质检能够提高质检精度,保障图书出版质量

首先,传统的图书质检完全依靠人力,检查手段单一,而利用数字化质检,通过相关智能检查工具和软件,能提供大纲、图表序号、内容等方面的辅助检查,解决基本的错别字、字词重复、标点符号错误等简单的误写误用,快速对参考文献等内容进行核查,丰富了检查手段,检查快速、有效,提升了检查精度。

其次,避免誊抄环节[7]。在数字化质检中,质检人员直接在电子稿件中完成质检工作,避免传统纸样质检模式中改校核环节出现的人工误改问题。并且,在传统质检过程中,质检确认环节多由责任编辑在纸质上完成,采用数字化质检模式后,责任编辑可以将质检后的电子稿直接同步传给作者确认,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责任编辑工作量的同时,对书稿质量的提升大有帮助。

再次,实行数字化质检模式,采用相应的检查工具和手段,质检人员可以在线查询政治敏锐性问题、行业学术名称、规范的人名地名等,解决质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保障书稿质检质量。

最后,重复性问题在电子稿中更加容易处理,可以避免传统纸质质检中的漏改等问题。

(四)数字化质检能够节约生产成本

首先,数字化质检以电子稿为媒介,省去了相应的稿件运送、印刷等耗资环节,生产成本降低。

其次,质检过程在电子稿上直接进行,对应的改版次数减少,出版成本降低。

最后,数字化质检减少了出纸样的次数,相对于传统质检流程,可减少用纸量,既省钱又环保。

(五)数字化质检能够实现质检数据的积累及应用

通过数字化质检,可以对质检数据进行电子化储存和智能化分析,建立数字化质检数据库,让数据“说话”,让数据创造价值,让数据化服务数字出版,为出版产品质量改进和前期选题策划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分析,从而有利于推出精品出版产品,延伸出版物品种和形态[8]。

二、图书数字化质检模式的具体实施和流程

建立完备有效的质量检查模式和实施流程是保障图书质量的根本,保障质量的重点在于对流程的不断优化和完善[9]。采用数字化质检,同样需要建立完整和严格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在此流程基础上各环节密切配合,建立相应的自查互检制度、抽检制度、复核制度等。

从上图可以看出,整个数字化质检流程采用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不仅能提高出版效率,而且能实现书稿数据的无损化流转和传递,消除各环节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完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10]。

三、图书数字化质检模式的实例应用效果及对比分析

PDF是广泛采用的标准文件格式,目前图书出版普遍采用的方正排版文件可以方便地生成PDF文档,多种阅读器可以对PDF文件进行注释和标记[11]。因此,为验证图书数字化质检模式的可行性,及分析其效率,采用书稿核红后的清样PDF文件为图书质检样,通过Adobe Acrobat工具,借用方正智能审校、方正批注、黑马软件,选取8种图书进行数字化质检。这8种图书分属不同学科,既有以语言文字为主的社科类图书,也有图表、计算较多的理工类图书,还有以插图为主的童书,具备一定的样本差异性。

为便于对比研究,在开展数字化质检的同时,质检人员同步采用了传统的常规纸质质检模式,形成了数字化质检与纸质质检的8种图书质检对照组。对照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上表统计数据表明:

(一)数字化质检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从上表可以看出,进行数字化质检,工作时间节省了33.3%,平均工作效率提升了50%。

分析原因,采用数字化质检模式,首先,通过在线传输节省了纸质稿件流转时间,缩短了图书质检时间。

其次,借助方正智能审校系统,可快速完成书稿内容的通用性检查和格式检查、知识检查等专项检查。内容检查包括字词类检查、专业学术类检查、逻辑类检查,能够完成错别字、标点符号、异体字、敏感词、上下文逻辑、历史纪年、学术名称、标准法规、引文等各种检查,同时依靠通用字词库、专业库等各种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智能化完成稿件质检[12]。这样,质检人员可先使用方正智能审校系统完成稿件快速质检,对系统筛查出的问题逐一进行确认,提升工作效率,同时省出时间给质检人员更加仔细地甄别稿件中的隐性错误。

再次,利用Adobe Acrobat软件的注释功能或方正批注工具,质检人员在电子稿中输入文字的速度要比在纸质稿件上手写的速度快得多,省去了很多人工输入编校符号的环节。另外,计算机软件中的查找、替换等功能,效率均优于人工检查,检出率更高。

最后,在数字化检查过程中,利用Adobe Acrobat软件中的自动生成注释小结功能,直接生成质检单,错误点、错误类型、错误所在页码直接标注在新的文档中,省去了人工生成质检单,免去了质检人员一个个誊写错误的环节,而且降低了漏改错改率。

(二)数字化质检可以提高差错检出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取数字化质检模式,可以将差错检出率提高29.3%,质检精度得到很大提升。

首先,方正智能审校系统中的很多功能集成化,如知识检索、百度百科、术语在线、词库管理等,质检人员可随时在线查询完成正误的准确判断,快速、最大化、精准地查找出稿件中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保证稿件错误检出率,提高检出精准度。

其次,利用方正批注工具,采用标准的批注符号及形式,可以避免人工质检字迹不易辨认、稿件标注杂乱的现象,提高质检工作的精度。

再次,软件中的自动审校功能可以大大缩短质检时间,避免人工质检盲区和遗漏,提高差错检出率。

最后,方正智能检查工具中特有的选择学科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根据稿件内容确定稿件的学科类别。在数字化质检的过程中,选择稿件所属学科种类,使检查参照标准更广泛、更专业、更具有靶向性,从而能更精准地检查稿件特有的错误类别,提高差错检出精度。

(三)数字化质检能提高后续稿件排版工作效率

通过实例验证可以得出:一方面,通过数字化质检,在Adobe Acrobat软件中生成的自动注释小结文档可以清晰直接地反映稿件修改要求,便于后续责任编辑在稿件中查找核对、版厂对照修改,避免人工质检时标注不清、编辑识别困难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质检过程中,对某些错误,质检人员可以直接在电子稿件中修改,质检完成后以PDF形式返回责任编辑,省去了责任编辑誊写的手工书写环节和照排人員手工输入的环节,提升稿件排版的工作效率,同时提升稿件修改的准确度,大大简化工作流程,使后续排版变得简便易行。

(四)数字化质检可以积累质检数字,为质量分析提供依据

对8本图书进行数字化质检后收集到很多质检数据,在Excel中按照送检书名、学科、部门、编辑、差错类别、差错数、差错率等形成电子数据库,对这些数据进行集中整理、收集、归纳、总结,发现图书质量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而梳理改进,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图书质量。并且,质检记录信息化,形成大样本的质检数据库后,不仅可以看出图书的整体质量,也可以针对单项数据进行删选,使数据的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可以看出共性的问题,也可以看出差异性问题,使后续质检工作更精准[13]。

(五)数字化质检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

将数字化质检模式形成的电子文件,以及对质检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提炼而形成的质检要点、质检案例存入相应的资源库,更容易实现质检资源共享,构建出一种立体化、全媒体的质检数据库,形成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视频化的数据库档案终端,这对提升图书的编校质量和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出版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平台、网络学习和交流,发挥数字化质检档案的优势作用。质检信息公开和共享是编校人员提升工作技能最好的促进剂和提升图书质量最好的催化剂。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质检档案库的资源共享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更有利于出版社质量管理的全流程把控。

(六)数字化质检有助于修订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将基于质检人员专业性、质检工作规范性、质检数据精准性、质检运用有效性建立的数字化质检模式纳入整个出版流程,可以优化出版业务流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数字化质检形成的质量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前期的选题策划能力,通过对书稿提出内容架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到质检环节再因知识结构或专业性问题而重新编校的问题;可以对更精准高效地提高编校队伍的业务水平,对编校部门及人员的业务考核,对优秀图书评选、精品图书推出、重点图书申报,发挥重要且直接的参考作用,从而有助于整个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修订和完善。

四、图书数字化质检模式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

(一)质检图书类型应用局限

理工类图书经常涉及大量的图、表、公式、计算,在质检环节要求质检人员对此类问题进行仔细检查,揪出更隐蔽性的问题,消除内容差错和形式差错[14]。而智能检查软件和批注工具在图片、公式、计算处理上尚无法满足便捷性的需求,因此,在数字化质检图书的选择上,还是应先易后难[15],首先选择以文字居多和图表公式相对简单的图书,再逐渐过渡到全品类图书。

(二)完善质检数据库

每个出版社都有自身的出版特色,因此,应该根据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和产品特点完善、拓展智能检查软件的专业词库和知识库,形成符合本社图书特点的质检常见错误和敏感词库,进一步提高质检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完善图书质检数据库与ERP系统的对接

目前,ERP系统更多的是对质检流程的管理,未来如果能将图书数字化质检从前期的数字化收稿,到中期的数字化质检,再到后期的数字化质检分析全流程与ERP系统实现业务对接和数据对接,将提高数字化出版管理效率,助力数字化出版转型。

五、结语

在如火如荼的数字化出版大背景下,图书数字化质检系统通过流程优化、智能化工具、数字化管理,弥补了传统纸质媒体质检的不足,通过对图书生产环节的过程监控、工作量统计及稿件质量分析,将逐步全方位实现图书出版的数字化。未来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质检,将数字化质检与人工质检相结合,以多维度、多元化的方式,构建规范化、高效化、完整性的数字化质检模式,提升出版社产品质量,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向阳.呼唤图书质检工作制度创新[J].编辑学刊,2014(6):93-96.

[2] 万洪涛.从质检端数据看图书编校工作[J].传媒与社会,2021(2):124-125.

[3] 王丽新.新闻体制改革下出版社质检工作研究[J].编辑出版,2020(9):39-44.

[4] 张保国,施晓华,王昕.大规模图书数字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4):51-55.

[5] 徐仲莉.构建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助力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J].传播与版权,2021(8):24-26.

[6] 朱兰双.图书质检中常见编校差错及应对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3):248.

[7] 张冬晔.出版社生产环节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J].全国新书目,2022(5):140-142.

[8] 范春青.谈图书质检数据的建立与应用:质检工作的“最后一公里”[J].出版实务,2017(9):57-58.

[9] 李国昌.基于数据分析的图书质检研究力思考[J].中国编辑,2018(10):33-42.

[10] 崔秀娟.图书责任编辑印前检查模式探析[J].传媒论坛,2019(10):131-132.

[11] 马云彤.数字出版时代电子化校对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2):1282-1287.

[12] 周利.探析数字出版环境下校对工作的新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21(4):92-94.

[13] 李國昌,廖男,陈琪.出版质检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中国编辑,2021(2):66-69.

[14] 尤付梅.质检视角下理科教辅质量提升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9(2):33-35.

[15] 张鑫星.分析智能图书编校排对编辑工作的影响[J].科技创新,2021(2):245.

作者简介 申敏,副编审,研究方向:出版质量管理、质量检查。 刘洁,副编审,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质检中心主任,研究方向:融合出版、质量管理。 王可,副编审,研究方向:出版内容质量、编校质量。

猜你喜欢

差错率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多环节质量控制应用实践
PDCA循环降低静配中心差错率
细节化护理管理对消毒供应室工作差错率及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
细节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降低差错率和提高临床对消毒灭菌服务满意度评价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降低差错率临床观察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浅谈降低客滚船管路设计差错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我刊在2013年度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