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江红》看张艺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2023-09-07徐曼王紫菡
徐曼 王紫菡
摘要: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与转化较为成功的导演,张艺谋影片中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反思与人文关怀,形成了独特的张氏电影风格。其执导的电影《满江红》在2023年春节档上映,剧中,张大与孙均被意外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而秦桧要求他们在一个时辰内查明真相,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武义淳、瑶琴、丁三旺、刘喜等人被一一卷入其中。电影抒写的家国情怀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国精神的发扬,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想象。文章基于电影对岳飞故事的当代改写,对儒家思想和中式美学意境的渗透等方面,分析张艺谋电影运用不同视角对家国情怀进行的全新诠释。电影《满江红》丰富的文化符号营造了一种大众化的传播氛围,使其对外传播时在文化的共融中寻找文化的共情,通过文化渗透助力内容传递,加以张氏电影品牌的延续与创新,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逐渐提升,引起外国观众对中国的憧憬,引发国际文化共情,实现从国内到国际社会的跨文化传播。
关键词:《满江红》;张艺谋;电影;家国情怀;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037-04
《满江红》是由张艺谋执导,沈腾、易烊千玺、张译等人共同主演的悬疑喜剧,其剧情不断反转,最后秦桧背出岳飞临死前在狱中写下的遗作——《满江红》。电影《满江红》具有参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潜质,是在本土传统文化与西方话语之间寻求平衡的积极探索,展现了一群小人物为了保留、延续和传承岳飞“精忠报国”精神,不惜付出惨烈代价,体现了忠勇义气和家国情怀,是在“悬疑+喜剧”的推动下,能够引发国际文化共鸣、展现中国色彩的中国故事。这是张艺谋对家国情怀的又一次诠释,也是对跨文化传播的进一步探索。
一、当下跨文化传播与家国情怀的概述
“跨文化传播”这一概念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这是不同文化中社会成员之间一种共存关系的文化交往活动,而且对不同群体和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新媒体时代,电影已然成为国家文化输出的重要媒介,很多西方国家都开始通过电影对本国文化进行对外输出。美国好莱坞较早加入跨文化交流的行列,《巴顿将军》《血战钢锯岭》《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的全球上映,凸显了好莱坞占据世界市场、推广美国文化的野心。其主动挖掘本国文化元素,打造了融合多元文化的商业电影,为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传播树立了行业标杆[2]。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可以超越物质基础、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众多约束,为参与构建全球文化格局、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3]。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杰出代表,张艺谋在国家文化输出方面不断创新与实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艺谋坚持走中国电影国际化道路,坚持从电影对外传播的角度讲述中国故事,努力向全世界输出中國文化,在精神表达、人物塑造以及情感展现等方面都带有清晰的民族文化印迹,形成了独特的张氏电影品牌,对海外观众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国情怀是中华五千年发展历程中所形成并完整保留下来的精神理念[4],从《英雄》《十面埋伏》中武侠人物的民族英雄主义,到《长城》《狙击手》中英勇善战的中国军人,家国情怀一直是张艺谋电影对外传播的常用手段,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展示出浓厚的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与以往张艺谋电影中家国情怀的展现不同,《满江红》用一个大众熟悉的历史人物作为背景,激起了观众内心深处最质朴的爱国之情。电影中丰富的文化符号营造了一种大众化的传播氛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民族文化品牌,让外国观众在中国文化宝库的渗透中感受中国文化之美,进而实现文化价值观面向世界的传播[5]。
二、《满江红》中家国情怀的创新性构建
(一)岳飞故事的当代改写
岳飞20岁时应募参军,先北上对抗辽军,后对抗金兵,在他征战沙场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收复了大片失地,是南宋时期最著名的抗金将领。南宋时期金国侵犯宋国,秦桧提议主动投降求和,这个想法很符合当时皇帝宋高宗赵构的心意,在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屡战屡胜的大好势头下,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令各路抗金的军队撤回京城,秦桧、宋高宗等人以“临军征讨稽期”等凭空捏造的罪名诬陷岳飞谋反,并将岳飞毒死于风波亭[6]。
电影《满江红》正是基于这段故事再次创作,张艺谋抛弃以往电影常用的宏大叙事,从小人物入手,构建出孙均、张大、瑶琴等众多小人物,他们克服重重阻碍,为含冤而死的岳飞讨回公道。同时,“岳母刺字”这则民间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影片中,当孙均掀开张大衣服下的薄膜时,“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赫然露出,作为岳家军的张大,宁愿以牺牲性命作为代价,也不把密信内容告诉何立,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以及岳飞的精神早已成为其生命中的一部分。整部影片岳飞虽然没有出现,但其爱国精神、家国情怀却处处体现,将岳飞“精忠报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外圆内方”的儒家思想渗入
儒家思想作为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尊崇。外圆内方是儒家的处世之道,“外圆”是指外在的言行,意为被社会磨平锋芒,没有了棱角;而“内方”则是指内在素质,是原则底线,代表着真诚执着。
电影《满江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表现得很圆滑,深谙生存之道,当张大告诉孙均密信的存在后,孙均不仅在明面上履行他新统领的职责,又要在实际执行时考虑周全,为自己留下后路,不留把柄;武义淳作为宰相府的副总管,在知道宰相开始怀疑自己身份后,表面上听从宰相安排,但在暗中默默帮助张大等人,以寻求一线生路。
生命是宝贵的,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做更多的事,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想尽各种办法寻求生路。因此,“外圆”是一种周全、一种通融,更是为人处世的锦囊。
同时,张大和瑶琴在家国仇恨面前,放弃昔日的儿女情长,毫不犹豫与敌人斗争;孙均虽为少年将军,却不愿意背负奸臣走狗的名声,以一己之力完成张大托付给他的任务。这些小人物心中有家有国,当危难到来时挺身而出,即使慷慨赴死,也希望自己死有所值。因此,“内方”是坚韧、正直,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骨气和原则。
影片用儒家思想中的“外圆内方”展现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是以往张艺谋电影中没有的手法,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信心,为中华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式美学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中华文化史上最核心也是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7]。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影可以借助影像艺术传递传统文化中的意境之美,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电影《满江红》将文化的唯美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一开头是昏暗的光线、青色的砖瓦,一群人跑过长长而寂静的亭子。
与早期张艺谋电影《英雄》中辽阔的大漠戈壁、《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辉煌的宫殿相比,《满江红》没有过多宏大的场面,展现的多是幽深的小胡同、三进四进的院落,无论是建筑、装饰,还是各种角色的服饰搭配、妆容设计,以及影片的配乐等,都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以悄无声息的方式传递给观众,直抵观众内心深处。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画面可以真实再现摄影机拍摄的内容,通过光线、色彩、构图、声音等艺术手段的创造性表现,从而获得更加复杂的意义。作为摄影专业出身的张艺谋导演,一直都将色彩作为叙述故事的主要表现形式,例如《红高粱》中奔放的红色、《菊豆》中凝重的黄色、《影》中沉闷的黑色等。与以往张艺谋电影不同的是,《满江红》发生在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的前夜,为符合“悬疑”的主基调,影片色调以大片的深灰、深青为主,屋瓦和墙砖是青色的、士兵的盔甲也是青色的。在这里,青色不是一种单一的色彩,而是一种掺杂了多种情感的视觉符号,展现了人们含蓄、坚韧而不张扬的意志。故事从深夜开始,直到清晨阴谋被破解,色调也从阴冷的灰青色过渡到充满希望的明黄色,通过整体色彩的合理调配,将审美意象与美学意境有机融合,蕴含浓郁的人文色彩,凸显中华传统色彩的魅力。
三、《满江红》跨文化传播的基础与路径
(一)文化内容的传播与渗透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张艺谋善于讲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故事,热衷于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表达,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比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等电影,就展现了中国独特的人文风采与民俗文化。《红高粱》中红色的婚服、红色的窗花以及酿酒作坊里祭酒神的场景,深深吸引着外国的观众,在国际交流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使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在海外得以快速传播。
《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电影,使西方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功夫的魅力。《十面埋伏》中的连珠箭、飞刀、竹林投射、水上斗剑等与西方的枪炮形成鲜明对比,成功吸引了外国观众的注意,受到了外国观众的喜爱,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武侠电影的热潮[8]。
从世界范围来看,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外国观众对中国以及古老的东方文化充满着好奇,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全世界文化格局的建构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極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渗透[9]。
电影《满江红》中出现的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服饰、青铜器以及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生活方式等都是外国观众从未见过的,南宋时期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俗文化对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影片凭借对文化的创新性构建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当不惧牺牲的“集体家国情怀”与西方电影常表现的“个人英雄主义”相比较时,能够激发外国观众对两种不同精神文化的思考,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打开了一扇窗[10]。
(二)在文化共融中寻找文化共情
虽然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格局发展,但西方社会对东方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包容还非常有限,西方文化霸权依然盛行,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悬疑类电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电影类型,它也是美国最早的类型片之一[11],在西方各类影片中长期保持着较高的艺术评价与票房收入。以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为代表的西方电影,通过悬念的巧妙设置、紧凑的故事情节,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扑朔迷离的结局,满足了人们渴望揭露真相、探索真知的人性本能,深受西方观众的喜爱。而喜剧一直是影视圈高票房、高收视率的法宝,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每年都有大量的喜剧电影问世,基于成熟的制作体系与不断完善的理论,美国喜剧影片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口碑,成为全球喜剧审美的风向标[12]。
虽然悬疑剧和喜剧都是人们非常喜欢的影片类型,但把二者结合到一起难度却很大,因为悬疑本身就带有紧张色彩,如果加上喜剧元素,那种紧张感就很容易消失。但《满江红》却把这二者巧妙结合在一起,整个故事既曲折又神秘,富有极强的未知性,轻易调动起人们的观看热情,通过剧情的不断反转,促使观众探寻表象背后的真实,体会到影片隐含的家国情怀。
张艺谋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故事与西方熟悉的语境相结合,从叙事风格入手,努力打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语境,提高中国影视作品的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从传播学的“涵化理论”来说,外国观众在观看与中国有关的影视作品时,会借助片中提供的“拟态环境”建构起自己心中的中国形象。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电影《满江红》以一种轻松、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在艺术创作上使用西方古典戏剧结构“三一律”,即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在一个场景,电影的故事情节要服从于一个主题。电影《满江红》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时辰”内,地点主要是一个又一个院落中,没有多余的外景,密闭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加上阴冷的色调,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使故事冲突更加强烈、空间紧凑,能够增强电影的表现力,使观众拥有更加沉浸式的体验效果。
(三)张氏电影品牌的延续与创新
张艺谋善于在宏大视野中讲述故事,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展现人生命运,例如对人性张扬的称赞、对腐朽传统思想的斗争、对人类自由的追求等,这些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是全世界观众都可以理解的。因此,从张艺谋凭借《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开始,不管是具有浓郁民俗色彩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武侠风格的《英雄》《十面埋伏》,还是近年来具有浓厚商业色彩的《影》《悬崖之上》,张艺谋电影都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打开了中国电影进军全球市场的大门。在他从影40年间,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银奖各3次,这使张艺谋跃居成为国际化大导演,并在对外传播的视野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氏电影品牌。
检验一部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是否取得成功,主要是看是否赢得外国观众对电影的赞赏与喜爱,是否激发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引起对各国之间文化差异的思考。
张艺谋早期指导的武侠电影《英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并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全球奖最佳外语片,获得了国外市场的关注与认可。《英雄》打破了以往电影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了西方电影比较热衷的多角度叙事结构,武侠决斗中使用意念进行武功切磋,通过扑朔迷离的戏剧效果,呈现出张艺谋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與传递[13]。
《满江红》与《英雄》的主题有些相似,都是讲述有关“刺秦”的故事,只不过《英雄》讲述的是刺杀秦始皇,《满江红》讲述的是刺杀秦桧,但两部影片最后都因为要顾全大局而放弃行刺本身,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在讲述方式上,张艺谋在《满江红》中抛弃了《英雄》夸张的艺术手法,从普通的小人物入手,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体现影片蕴含的人文意蕴。
《英雄》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成功以及张氏电影在世界上的品牌效应,使《满江红》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一定的传播优势,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外国观众的关注,具有跨文化传播的可能。
电影要积极走向世界,就必须释放商业属性,加强宣传推介。当前,科技的发展使电影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网络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传受互动能力、影响力,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力量[14]。电影《满江红》上映之后,国内各大新媒体平台持续不断出现相关话题讨论,影片上映七天,国内主流新媒体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均已过亿,单日票房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纪录。
《满江红》在中国的高票房与高口碑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引起了东南亚、北美等地观众的好奇,北美地区从3月17日开始有超过200家影院上映;日本、新加坡等国媒体也对《满江红》进行了报道。由此看来,国内线上线下对电影的热烈讨论,引起了外国受众对电影《满江红》的兴趣,这些积极因素使电影具备跨文化传播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满江红》在对外传播的方式上积极尝试创新,打破以往我国影视文化对外传播的瓶颈。曾经,古丝绸之路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人类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共建“一带一路”使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为优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途径,也为我国影视产品海外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15]。
因此,《满江红》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从与我国文化共通性较强的东南亚、西亚等地入手,逐步延续到欧洲以及美洲,减少因文化差异对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影响,为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四、结语
《满江红》作为2023年春节档电影的“黑马”,总票房突破45亿,豆瓣评分7.5分,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张艺谋电影积极传播传统文化,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国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有效表达。《满江红》作为张艺谋电影品牌的延续,在呈现方式上具有对当下娱乐趋势与审美的展现,也有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的弘扬,张艺谋通过电影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创新以及东方文化元素,使《满江红》能够获得外国观众的文化认同,极具跨文化传播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拉里·萨莫瓦尔.跨文化传播[M].闵惠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24.
[2] 吴淑严.张艺谋电影的国际化合作模式探析:以《长城》为例[J].文教资料,2020(32):28-30.
[3] 张晶,刘雅琼.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多重表意[J].电影文学,2022(5):64-66.
[4] 张玲.《我的喜马拉雅》的家国情怀建构[J].电影文学,2020(24):80-82.
[5] 丁玲玲.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电影的文化创新[J].电影文学,2020(11):52-54.
[6] 龚延明.照亮华夏子孙的爱国明灯:岳飞[J].秘书工作,2022(4):64-67.
[7]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8.
[8] 李霓.从张艺谋作品看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构型及对外传播样态[J].台州学院学报,2022,44(5):48-53.
[9] 于畅.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电影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22(30):147-149.
[10] 俞睿,周隽.文化共情:中国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8(4):104-111,124.
[11] 李雅雯.从多种角度探析国外悬疑类型电影[J].传媒论坛,2018,1(8):144-146.
[12] 蒋华娟.美国喜剧影片的文化语境[J].电影文学,2018(7):35-37.
[13] 冉勋.论电影与时代的对话关系:以张艺谋电影作品为例[J].声屏世界,2022(5):53-55.
[14] 高路.碎片化时代电影传播的策略分析[J].电影评介,2018(15):78-80.
[15] 赵玉宏.“一带一路”对影视文化传播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5(23):4-6.
作者简介 徐曼,副教授,长春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影视编导。 王紫菡,研究方向:影视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