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通的P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2023-09-07杨群秀
[摘 要] 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主流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基础。超星学习通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完整的教学模块和强大的互动功能,是实施PBL教学的理想技术平台。案例研究表明,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采用基于学习通的PBL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可感、学术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 键 词] 学习通;PBL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4-0137-04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研究表明,这种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学习动机等,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学科教学中,包括语言教学。PBL与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相契合,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升。与此同时,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種网络技术平台、应用软件、多媒体等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PBL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知识学习放在课外,能力培养放在课内,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自主开展项目研究,即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完成项目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获得自我认可。
一、PBL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PBL教学理论
PBL是一种围绕项目展开学习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源于19世纪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他提倡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做”(doing)来获取知识,即“learning by doing”。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都认为知识的建构源于个人在社会现实中的经历,即知识的社会建构主义。这些观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包括基于项目的教学法(PBL)、基于任务的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和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等。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包括:第一,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实施项目。第二,合作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内部成员需要通过组内和组外的语言交流来完成任务。第三,知识建构。PBL强调学生对某个特定领域知识的深度认知,通过不同的任务来建构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对已有知识的应用。第四,真实性。PBL倡导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语言,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者对PBL实施的具体过程有不同的看法,但整体上看PBL的模块教学耗时较长,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选择要完成的项目主题,主题的选择可以基于课程设置,也可以源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社会热点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项目主题必须具备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任务过程中做出决策、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第二阶段,小组讨论此项目要达成的目标和途径,分配各自的任务,确定项目的最终成果形式,可以是个人成果,也可以是合作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指导、建议和帮助,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辨别、筛选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鉴别能力和媒介素养。第三阶段,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单独或合作完成任务。第四阶段,成果展示和反思,成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报告、文章、海报、PowerPoint、实物等。任务完成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反思此次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是否达成目标、是否有不足的地方以及如何改进等。最后,教师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和教学效果。
PBL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传递者,而是指导者、顾问、协调者和促进者。由于PBL涉及跨学科的知识,因此教师也是一位学习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PBL被广泛应用到EFL和ESL教学中,众多研究表明,PBL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提高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语言技能。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网络在线教学和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是简单的线上加线下的学习方式的组合,而是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和线下学习充分融合的新的教与学模式[1]。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混合性”体现在不同方面,包括教学法的融合,即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不同学习资源的融合,即课本和PPT的结合,课本和各种网络资源的结合,如视频、音频、学习平台、网站等;不同学习方式的结合,如课堂+网络学习、自主+合作等[2]。
混合式教学在物理环境、传播途径和互动方式方面具有多向性和融合性,结合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目前,国内混合式教学使用的网络技术平台种类繁多,一类是诸如雨课堂、QQ群课堂、钉钉等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分享声音和屏幕,实现实时教学。另一类是MOOC平台,学生观看平台上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常见的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等。另外,QQ、微信等社交平台也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可以实现高效、快捷的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并能上传和下载文件、图片、短视频和转发链接等。
这些学习平台和社交软件平台功能各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要求在不同的平台之间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通在PBL教学中的应用
在众多的教学平台中,超星学习通因功能齐全而受到教师的欢迎,它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随着国内大学生手机、电脑、iPad的普及和网络建设的发展,包括校园网,学生可以在校内或校外随时登录平台进入自主学习或同步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泛在学习(U-learning)。学习通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多种优势,集学习、交流、管理于一体[3]。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类电子期刊文献、报纸、杂志以及慕课和微课等资源;实现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和超链接等多种媒介的交流;平台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即时互动讨论;平台还能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提供了数据参考,从而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通的这些功能最大限度满足了PBL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要求”“掌握学习动态”等要求[4]。平台的网络资源和学习资源为PBL提供了知识库;平台的互动功能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课堂和课外的交流讨论成为可能,而且个人能根据需要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之间进行选择,这使学习和交流更加生动、有趣,更具多样性和个性。另外,学习通的智能数据分析管理为PBL教学的评估和反馈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利用学习通的这些技术优势,本研究通过教学案例探讨了PBL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教学效果。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依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依照PBL教学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索性地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对比研究检验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另外,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同时为了深入了解PBL是如何影响学生的,本研究还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这两种辅助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某普通高校大一非英语专业的两个本科平行班为研究对象,这两个班的学生均在大一上学期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进入第二学期的大学英语拓展选修课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也使得PBL教学成为可能。本研究选取英美文学拓展课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的选课都是基于自主原则,均来自不同的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掌握文学基本知识,能从语言和文化方面对作家、作品有较深刻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文学和文化比较能力。两个班的授课教师是同一人,实验班人数为60人,对照班人数为56人。
(三)研究过程
课程内容为第一章《莎士比亚》,课时三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完成作品选读任务。课中教师主要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作品赏析和文化影响等,课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写作任务“Shakespeares Effects on Chinese Writers”。此任务需要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在分析、综合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写作,这一任务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视野、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如何写作,并提供了写作指南(Guided Writing Procedure)。
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实验班的学生提前一周在超星学习平台上自主学习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料、课件、视频和音频以及相关的MOOC课程等,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还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测试,旨在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在教师端平台上可以查看、追踪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另外,教师还在平台的班级论坛发布项目主题(Shakespeares Effects on Chinese Writers)和写作指南,并要求学生完成阅读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疑问,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写作的要求和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彼此之间并不熟悉,所以教师利用平台的分组功能将班级随机分为3人一组的20个项目小组。第一周课堂上,小组成员讨论资料收集的方式和来源、写作内容和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随时提供建议和帮助,确保任务顺利进行。第二周课堂上,每个项目小组汇报任务进展情况,组员讨论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小组成员内部以及小组之间可以就任何问题进行讨论,直到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随时可以在小组或班级论坛里提出问题,由教师或学生共同解答。在最后一周,学生完成项目写作后在平台上展示成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实验结束后,由同一个教师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提交的写作任务进行评分、统计。与此同时,教师在平台上发放问卷,要求实验班学生对PBL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了增加可信度,教师又随机抽取10位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访谈。此两项调查主要从认知、心理和技能等方面展开。
三、结果与討论
(一)对照结果
统计后对两个班的成绩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对比。首先,从平均分上看,实验班的平均分为M=78.5,对照班为M=67.5。其次,从不同分数段的分布比例进行比较,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以上图表可见,实验班高分段人数比例(80分以上)为42%,远高于对照班的19%,低分段(59分以下)占比5%,明显低于对照班的13%。综合来看,利用学习通的混合式PBL教学效果明显要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对混合式PBL教学的看法,实验结束后教师发放了问卷进行调查,问题主要围绕态度、动机、能力等方面,详见表2。
从整体上看,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为了保证问卷的可信度,教师对实验班的10位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采访结果和问卷结果非常接近,绝大多數学生表示肯定混合式PBL教学,并希望能长期实行此教学方法。
(三)讨论
基于学习通的PBL混合式教学模式能从心理、认知和能力等方面提升学生,促进学生内外综合发展。首先,混合式PBL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正如一名受访学生所言“虽然任务有点难,但是大家一起合作增长了我的信心,我也更愿意参与进去”。信心的增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也有学生表示学习通平台的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可以免费使用,这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持。对于那些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能降低他们的焦虑感,因为他们能随时获得小组成员或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PBL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在项目进程中,学生要独立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并围绕主题进行批判性思维。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学术研究思维能力。有学生表示“在整个过程中,讨论活动让我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独立写作阶段更能锻炼我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很好的挑战,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很有帮助”。除此之外,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甄别、筛选和加工信息,这是学术研究必备的技能之一。
最后,PBL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了完成目标,项目组的成员必须实现知识共享,通过论坛、微信、QQ等即时沟通、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发挥组员个人的特长和优势,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此过程中,一些内敛型的学生表现积极、主动,一名在课堂上很少发言的学生表示“社交媒介上的交流比班级内的交流更放松,所以更愿意表达自己,更愿意寻找他人帮助或帮助他人”,这说明基于技术平台的互动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及时获得学习支持。
在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知识的传播者成为学习的指导者、顾问、促进者和评价者。课前,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发布知识和任务,并在后台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督促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建议和帮助,确保项目能顺利进行;项目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评价、反思学习过程,并对这次的教学活动进行整体的评估,提出改进的方法,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教师角色的变化并非意味着教师重要性的减少,相反,教师仍然是支撑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人物,掌控着教学方向、教学环节和教学节奏。
四、结束语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PBL混合式教学模式整合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5],PBL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降低对教师的依赖,从而产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项目式学习能让学生就某个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广度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从长远来看,这些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学生未来学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这符合可持续性教育的目标。同时,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学习模式,还改变了教学模式,让教与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习和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习更加高效、灵活、多样、个性化。
需要指出的是,此研究仅为个案研究,参与实验的人数有限,因此要想获得更具普遍性的研究结果,需要更多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混合式PBL的实证研究。另外,虽然混合式PBL教学被普遍使用,但存在学生个体差异性问题,包括学生的媒介使用能力、学习风格、个人性格、知识、经验等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项目式教学的效果。最后,在目前的研究中,鲜有研究聚焦在PBL与学生外语语言能力发展的关系上面。虽然此研究明确表明PBL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具体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是未来需要关注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冯晓英,郭婉瑢,宋佳欣.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发展模型:原则、准备与策略[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5):53-62.
[2]刘艳茹.基于“学习通”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英语广场,2020(12):105-107.
[3]韩奇隆,赵洪华.常见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特点分析[J].科技风,2020(28):92-93.
[4]赖慧盈.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20(6):45-47.
[5]Tony Erben.Teaching English Learners through Technology[M].New York: Routledge, 2009.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杨群秀(1975—),女,汉族,湖北荆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