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路径探析
2023-09-07黄丽阳
[摘 要]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与核心,学科体系的构建对高校教育教学至关重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分支,学科建设也是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通过分析学科建设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的发展特征,从而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优化路径。首先,要厘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与职能。其次,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最后,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师资建设。多管齐下,促进学科建设能更好地带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4-0165-04
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需求快速变化、国际化水平提升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提升质量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見》是二十大后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由此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且重视程度之高,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任务之艰巨,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越来越突出、实践要求越来越明确、规律认识越来越深入。从长远来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始终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基本方向,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如进行教育评估、加强教育投资、引进国际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建设、创新教育方式、规范考试选拔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忽视了学科建设在其发展中的地位。
一、学科建设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流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也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大学的职责是由这个目标来决定的,要么纯粹地传播知识,要么服务于社会,并承担科学研究责任,总之,最终目标取决于其指导思想和发展地位。
然而,无论大学处于何种地位,都是以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发展主线,始终不能脱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水平与高校学科规划发展紧密相关,也影响着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基础条件的建设。一流的人才是由一流的学科培养出来的,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可以从根本上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科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高校改革推进的起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宏观教育政策、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资源、学术科研水平、课程体系设置、师资架构、管理体系等。学科建设同样也会影响教学质量。按学科组织有效运作,可以使同一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因此,建议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完善教师科研团队建设,推进专业课程建设,以保证教学质量。
对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政府通过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中必须面临的进程,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同样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向和水平,并受到培养目标、政府教育政策和社会需求三个方面的影响。通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高校整体的竞争力,一方面通过教学活动以及科学研究的并举推动学科建设,最终适应社会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梳理与规划,设置专业课程,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科可持续健康发展。
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项目,包括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学术交流和基础设施等要素。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校加强学科建设要调动主体要素、高效配置资源,在提高学科整体水平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需求的统筹均衡发展。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科发展依赖于大学的发展,反之,大学发展也依赖于学科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职能的多样化,并从常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围绕科研、教学、学生就业需求等方面着手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指导的科研活动可以建立高水平学术团队,通过科研成果的不断积累,创新思路和方法,逐渐增强教师各方面的应用能力和水平。通过支持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学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现状
(一)学科建设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意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但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忽略学科建设是否与岗位设置匹配、是否符合培养要求、是否有完备的课程体系、是否有高水平师资架构,这些误区可能导致科研以专业为导向、科学研究水平较低、学科负责人职责不明确等。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关键步骤都没有以学科建设为落脚点,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在学科建设中,由于思想认识不够,院校重视的是科学研究,容易忽视教学活动。目前,国内大多数大学普遍重视科研工作,其主要原因是科研可以获得一些资金支持,而教学活动则需要持续性资金投入。此外,平衡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倾向于模糊处理。
(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正处于摸索学科建设的阶段,应根据自己的独特优势发展某些重点课程,在此过程中,专业课程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通常情况下,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考虑课程为科技研发奠定基础,从而形成自身特色,专业课程设置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影响学生就业能否适应岗位需求。
此外,课程体系的重新规划,包括新课程的引入、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的选择、不同考查类型的课程安排等,都缺乏教学理论基础,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科建设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如果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不能反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独特性,就很难吸引学生参与。此外,它还会增加教学的难度,不能保证教学效果。
(三)师资队伍达不到要求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需要一支熟练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既要具有吸收理论知识的基础能力,同时也需是“实干型”专家。目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构成基本是毕业或就职于应用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获取的理论与技能知识都较为系统化、完整化,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学科建设不断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胜任技术技能型日常教学活动以及科学研究工作,因此亟须培养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外还存在的问题是,学术氛围不够浓,参加高层学术会议的教师人数少、大学举办的重大学术会议数量少、教授的国内外合作研究经验少、各级学术组织职位低、学术研究水平不高,在全校的科研工作中,有“单兵作战、小兵作战、散兵多”的现象,较少有团队合作,缺乏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另外,培养“实干型”师资需要引进人才,来自企业行业的工程师参与日常教学,能够提供更为完整的技术技能操作,这就需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库”,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若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由师资构成暴露出的问题,职业本科院校完成学科建设指日可待。
(四)发展过程中缺少经费支持
教育部直属大学国家有相关的政策性投资,并且有大量的民间资本投入,而地方性职业院校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其教学、科研等主要依赖于地方财政投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充足的实验基地、模拟实验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设施投入,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甚至是职业教育的投入能力有限,使得职业院校无法获得更为充分的经费维护实验实训等硬件设施,经费的不足将大大制约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若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外部支持力量没有并力而行,将会很大程度上限制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学科建设。
就发展的不同点而言,国内各类大学竞争力的不同大致表现在两个层面:(1)基本办学条件不均衡。各高校都处于本科层次,但是所属地域差异,各类资源的支持力度参差不齐,究其原因,是我国东西部区域的内生力量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对有较为先进的办学条件、充足的师资力量、优越的管理制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中西部地区在各方面明显存在不足。(2)人才培养方案与办学条件不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了学校整体竞争力能否有显著提升。因此,规划一条能够通过本科职业教育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对提升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众多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在明确自身办学方向时,没有围绕自身特色和优势,并将其充分发挥,忽视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的考量,在一定程度上学科建设的引导方向产生偏离,最终导致竞争力提升缓慢。
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学科建设路径优化
众多研究者认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需要增强硬实力,培育能够凸显自身特色的学科专业,提升其竞争力。同时也需要继续推进创新应用研究,调动学科与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一)厘清地位与职能,协调多方关系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必须明确自身的地位与职能,并处理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需要做好学科建设规划,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学科建设方案应根据学校技术技能型特点,紧密结合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将学科建设方案中的学校目标、职能部门目标、学院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相联系协调,形成统一的综合目标体系。自中世纪以来,以大学为基础单位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到科学研究责任,再到美国“莫里尔赠地法案”提出的社会服务。现代大学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对大学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然而,无论我们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功能,不可否认的是,教育必须解决教什么(教育内容)、如何教(教育方法)、如何运行(教育管理系统)、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目标)的问题。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冲突,如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冲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冲突、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冲突、教育目标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冲突等。因此,只有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地位与职能,才能使教育政策、社会资源投入配置更加合理,且能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促进其充分发展。
(二)优化课程布局,突出特色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需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处理好课程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高校的人才培养是由代表本学科发展方向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所决定的,最基础的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因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仅反映了该学科现有的先进科学知识,同时还反映了社会、企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结合科学研究,引进新学科知识、新技术、新课程。同时,学科建设团队应在社会各个层面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汇总和分析社会发展需求信息,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浓缩学科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在选择重点学科的方向时,应注意充分预见学科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院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强职业本科院校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的能力。
因此,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学科建设应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课程按照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统筹安排,通过不断修订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改进教学质量和促进学风建设,同时不能与社会脱节,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的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互补且共同发挥作用的,除此之外,它们也有矛盾点,如教学和科研如何更好地分配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经费如何分配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学科建设的重点是能够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并保持学术研究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专业课程建设满足人才的社会需求,一方面,科学研究可以促进学科建设,可以建立一支高精尖“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是一个学科学术团队的灵魂和核心,其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科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院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形式丰富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实力,大力培养和引进能够迅速提高学科水平的高水平人才,建立一套“开放、平等、有竞争力、优秀”的人才体系。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任命机制將为选定的学科领导、学术领导和学术骨干提供关键支持,如提供国内外研究机会,鼓励和支持参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项目,提高学术水平,敦促学科团队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另一方面,教学是传授知识、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途径,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可通过教学来实现。因此,教学在科学研究的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前沿动态,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有效解决科学研究与教学之间的矛盾,并将它们结合起来,以及推广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师资建设与学科建设并行,实行“双导师制”,教师同时在企业和院校接受各项技能的培养,基于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把“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作为提升目标。
(四)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经费
重大设备必须与重大目标相匹配,要考虑设备与成果的关系。一方面应根据科研目标确定设备;另一方面应加大重大设备的开放程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成果產出率。另外,在学科建设的经费配置方面,可侧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方面是指对学生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指对学科梯队的培养。对学生的培养,经费重点用于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发表论文等成果、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学科建设经费用于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支持、鼓励相应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参与高层次院校关于学科建设的交流活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应当有长远的眼光、宽广的胸怀,不仅要擅长“吸纳”人才,更要能够“培育”人才,不断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培养人才。目前,国家已大力着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对师资、经费等大力支持投入,但如何使得更多的财政专项经费合理用在学科建设中的科研与人才培养上,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管理好使用好经费,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四、结束语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从社会边缘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在知识库、人才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具体主导者,影响着学校专业建设、科研和教学队伍的质量和效率,决定了学校发展目标和水平。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是职业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学科建设涉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范、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协调、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适应。满足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学科建设。对于职业本科院校来说,学科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学校水平和社会声誉等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就意味着很少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优秀的创新人才,使“大学无水”。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学科建设中要厘清自身职能与地位,协调好各方面的联系,大力开展课程优化,重点突出自身特色,也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做好资源配置,对各方投入的经费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战军,张泽慧,王贞惠.省属大学学科建设:治理困境与有效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3(3):5-11.
[2]张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探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1):82-87.
[3]张彩霞,邹建国.地方高校应用特色学科评价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4):52-55.
[4]徐蕾.“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2):88-94.
[5]饶武元,陈林.“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治理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22(11):35-41..
[6]范涛,梁传杰,水晶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的审视与建构:基于现代治理和系统论的视角[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5):134-141.
[7]周益民,任金胜,赵文娟.科技成果转化与重点学科建设协同共融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6):88-91.
[8]王战军,杨旭婷,刘静.监测之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合理性及其价值[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6):35-44.
◎编辑 鲁翠红
作者简介:黄丽阳(1996—),女,汉族,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经济、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