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书·桓彝传》“嵚崎可笑”解

2023-09-07张干

文史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晋书

张干

摘 要:作为衣冠南渡之后的第一代谯国龙亢桓氏,桓彝不仅是推动这一家族走向中兴的开端之人,同时亦是一位著名军事人物。《晋书·桓彝传》载周赞许桓彝之句为“茂伦嵚崎历落,固可笑人也。”元代李冶释“可笑”为“为人讥笑”,余嘉锡亦赞同此说。此种训释与《晋书》所载史实不符。“嵚崎可笑”之“可笑”当为“可喜”,是可爱、令人喜爱之义。

关键词:桓彝;嵚崎可笑;晋书

一、桓彝与谯国龙亢桓氏

不同于之前或之后朝代的皇权唯一,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由门阀士族所把控的时代。司马睿初至江东,借助琅琊王氏的家族影响力组建政局,定鼎江左,时人称之“王与马共天下”。与琅琊王氏齐名的士族还有高平郗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五家皆为“当轴士族”,能够左右东晋政治格局。谯国桓氏,主支分为龙亢桓氏、铚县桓氏。桓彝(276—328),字茂伦,谯国龙亢人,为桓温之父,属龙亢桓氏一支,亦为衣冠南渡之后第一代谯国龙亢桓氏。谯国龙亢桓氏始于东汉桓荣,历经曹魏、西晋,传至东晋桓彝,已历九世。田余庆指出,与初至江东就拥有极大声望的士族不同,谯国龙亢桓氏政治影响力形成并定型的时间相对滞后。以出身言之,曹魏嘉平之时,桓范为曹爽智囊,后被司马懿所诛杀。历经此难,谯国龙亢桓氏实际成为刑门之后,故桓彝在渡江之初身份并不显赫。[1]谯国龙亢桓氏尽管带有先天不足,而桓彝本人也亡于苏峻之乱,但在桓彝之后,谯国龙亢桓氏的政治地位却一路攀升,最终成为东晋朝堂的执牛耳者。龙亢桓氏在十一世之时,桓玄甚至能够改易晋鼎,建立桓楚。桓楚存在不到三年,旋为刘裕所灭,桓氏家族自此衰弱。所以,从谯国龙亢桓氏一族的兴衰历程来看,桓彝是推动这一家族走向中兴的开端人物。桓彝的军事成就主要为参与平定王敦之乱与战后安抚宣城。桓彝以州主簿入仕,拜骑都尉。晋元帝时,因王敦擅政,桓茂伦愤而离职。太宁二年(公元324年)时,晋明帝下诏讨伐病危中的王敦,命桓彝为散骑常侍。桓彝因平定王敦之乱有功,被封为万宁县男。时宣城境内常有变乱发生,晋明帝补桓彝为宣城内史。桓彝赴宣城后平定变乱并发展生产,颇有政声,《晋书》称曰:“在郡有惠声,为百姓所怀”。

二、《世说新语笺疏》“嵚崎可笑”释义的不确切性

桓茂伦曾为周所欣赏,《晋书·桓彝传》记有周对其赞赏之语:“茂伦嵚崎历落,固可笑人也。”[2]《世说新语·容止》亦录有此事,其文曰:“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或云谢幼舆言。”[3]“嵚崎”亦作“嵚奇”,本义山势险峻不平,引申指人的品格卓异。“历落”形容为人磊落、洒脱不拘。“嵚崎”与“历落”皆符合原文的褒扬之旨,然而“可笑”一词却难以诠解。

余嘉锡在笺疏《世说新语》此篇时引《敬斋古今黈》,其注云“李治敬斋古今黈四曰:周叹重桓彝云:‘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也。渭上老人以为古人语倒,治以为不然。盖谓彝为人不群,世多忽之,所以见笑于人耳!此正言其美,非语倒也。”[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有《敬斋古今黈》八卷,元李冶撰,故此处“李治”当为“李冶”。[5]李冶认为,桓彝行为特异独行,与众人不同,所以为时人所哂笑,而周却对此极为欣赏,故用“可笑”一词来直言赞誉。唐代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言:“白,嵚崎历落可笑人也。虽然,颇尝览千载,观百家,至于圣贤,相似厥众……而遥观君侯,窃疑魏洽,便欲趋就,临然举鞭,迟疑之间,未及回避。”[6]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太白因醉酒冲撞李长史(即李京之)的车驾,后上此书。其开篇便用“嵚崎历落可笑”之句言称自己行为有唐突之处,向李京之致歉,同时也以桓彝自比,指出自己同魏晋时人一样不拘细行,冲撞之事并非有意为之。此处之“可笑”含有荒唐可笑之义。其后,李白用“虽然”一词进行语义转折,解释原因,在赞誉李长史时亦从侧面提及自身学识博通百家,希望能获得他的举荐。《上安州李长史书》中的“可笑”与李冶的解释相合。但在《晋书》的记载之中,桓彝“性通朗,早获盛名”,“时人方之许、郭”。[7]桓茂伦早年便获得极高的声名,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著名的相士许邵、郭泰。可见,桓彝为同时诸人所称赞许可,而并非是贬低讥笑,李冶的解释与原典史实不符。

三、《晋书·桓彝传》“嵚崎可笑”解义

从词语的语义联系性来看,“嵚崎可笑”为并列式结构,“嵚崎”与“可笑”相并列,二词隐含因果关系。“嵚崎”与“可笑”在《晋书》本传中分前后衔接于一处,具有意义的关联。金启华主编的《全宋词典故考释辞典》即通过有“山势险峻不平”之义的“嵚崎”解释“嵚崎可笑”,指出,其义由山势高峻,引申至比喻人之杰出不群,并再引申为“令人钦喜”。[8]魏克威、李德山主编的《二十五史成语典故》亦是如此。此种解释主要根据“嵚崎”之义对“嵚崎可笑”进行词义说明,而并未根据“可笑”作解。

从词语训诂角度言之,《晋书·桓彝传》“嵚崎可笑”之“笑”应训“喜”。“可笑”即为“可喜”,是可爱、令人喜爱之义。就文字训诂而言,《广韵·笑韵》言:“笑,欣也,喜也”[9],释笑曰欣、喜。从它的文献用例来看,《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录有吴声歌曲《七日夜女歌》九首,其第二首云“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10]“清商曲辞”之辞来源于汉地古调与曹魏三祖,其从晋朝开始广为传播,后流行于江左地区,与《晋书·桓彝传》产生于相同的历史语境之中。乔象钟疑“可笑”或作“巧笑”。[11]“巧”为溪母巧韵开口呼二等上声效摄,“可”是溪母哿韵开口呼一等上声果摄。二字读音差别较大,文字构型亦不同,且传世文献并无引此作“巧笑向明月”的用例,故疑“可笑”为“巧笑”之讹缺乏实据。《七日夜女歌》所叙为牛郎织女之事,“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之句用来描写织女婀娜多情的神态,其句义为:她沿着云中的道路缓缓前行,面带微笑,那向着明月前行的身影是如此地令人喜爱。在该句中,“欣”与“笑”相对成文,文义相同。唐代寒山《诗三百三首》云“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12]。寒山为唐代著名诗僧,一生归隐山川,乐于山中生涯,其言“沙门不持戒,道士不服药。自古多少贤,尽在青山脚。”[13]所以,“可笑寒山道”之“可笑”亦训“可喜”,其句义是“令人喜爱的寒山道路”。与寒山齐名的拾得亦言“可笑是林泉,数里少人烟”[14],“可笑”之义与寒山诗同。敦煌变文《欢喜国王缘》有句“王之愿念,日夕不离数(椒)房,日暮欢于金殿,如斯富贵,可笑殊严”。[15]此句言说欢喜国王对夫人宠爱有加,使其居于华贵之所并终日与之厮守。“可笑”义为“可爱”,“殊”“严”皆是程度副词,表喜爱程度之深。南宋辛弃疾作有《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一词,亦用桓彝之典:“侬是嵚欹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16]辛稼轩全词皆对侍女笑笑表示欣赏。邓广铭在注解“侬是嵚欹可笑人”之句時除引用《晋书》原句之外还特加按语:“此词所赠者即名笑笑,故每句皆着一笑字”。[17]邓注指出,词牌格式有固定字数的限制,为使每句皆有“笑”字,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之时着意将“可笑”字嵌入文句当中,所以,该句虽有“可笑”之字却并无“可笑”之义。其实,此处“可笑”本义即为“令人喜爱”。辛稼轩用桓彝“嵚崎可笑”之典,不仅达到褒扬人物的目的,更将人物名字巧妙地化于句中,使词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注释:

[1]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6页。

[2][7](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939页,第1939页。

[3]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09页,第510页。

[5](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050页。

[6](清)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27页。

[8]金启华等:《全宋词典故考释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960页。

[9](宋)陈彭年等:《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0页。

[10][11](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61页,第662页。

[12][13][14](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80版,第9063页,第9101页,第9109页。

[15]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中华书局1957版,第772页。

[16][17]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第8页。

本文为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世界遗产视野下中学生人文素养涵育研究”(C-c2021/02/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硕士,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晋书
闻鸡起舞
出土史料与唐修《晋书》相关问题再考察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聊斋志异》与《晋书》
《晋书》结集原貌及撰者问题考述
重塑“华亭鹤唳”:晋宋两朝的现实语境与历史追叙
枕戈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臧荣绪所修《晋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