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软件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研究
2023-09-07吕小娇马诗瑶张妍肖潇雨张越时
吕小娇 马诗瑶 张妍 肖潇雨 张越时
[摘 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现代医疗水平逐步完善和提升,社会层面、学校层面等多方面都对医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学生需要利用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学习资源与不断重塑加深的理论知识应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了丰富医学生的知识体系,满足日常学习需求以及适当拔高所学知识,学生在线下课堂学习的同时,会借助网络资源辅助学习,因此,许多学习网站、应用软件应运而生。对辽宁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学习应用软件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并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一些恰当建议,旨在引导大学生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
[关 键 词] 网络学习软件;医学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24-0085-0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如今互联网的发展极为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较2020年3月底增加3546万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99.2%[1]。当前的大学校园里,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已经普及,医疗学习类应用软件在医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移动网络资源具有可操作性强、方便实用、资源丰富等特点。然而目前学习软件种类繁多,应用软件质量也良莠不齐,如存在知识内容不全面、知识点老旧未能及时更新、习题量少、重难点分布差异大、问题答案不准确没有具体解析等诸多问题,因此,医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软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医学类学习应用软件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客观地了解医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医学生学习软件的选择与开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该研究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等8个专业的学生共729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5人,女性604人,年龄18~25岁。
(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问卷星软件录入数据,应用 Excel软件建立资料数据库,资料采用比、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描述。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共设计有效性问题12个,问卷调查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级、专业),问题共涉及以下三个方面(见表1):(1)学习软件的拥有情况(个数、类型、常用软件)。(2)学习软件的使用情况(使用频率、使用方式、使用软件的模块)。(3)学习软件对学习的影响(使用效果、现存问题)。
三、结果
(一)基本情况
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22份,其中男性114人(18.3%),女性508人(81.7%);中医学专业152人(24.0%),其中中医专业一年级26人、二年级34人、三年级46人、四年级46人;针灸推拿学专业153人(24.0%),一年级所占15人、二年级33人、三年级56人、四年级49人;护理学专业137人(22.0%),护理一年级人数10人、二年级48人、三年级55人、四年级24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87人(14.0%),一年级医学检验技术28人、二年级27人、三年级25人、四年级7人;其他专业93人(16.0%),其他专业一年级人数5人、二年级44人、三年级28人、四年级16人。
(二)学习软件使用类型
我们将被调查对象使用的学习软件大致分为五类,分别是外语类、医学类、课外拓展类、职业考试类、计算机类。大部分被调查对象(588人,占94.5%)都使用过学习软件,多数参与调查的学生(479人,占77.0%)至少使用2个或2个以上学习软件。外语类学习软件的使用人数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91.2%、医学类占82.5%、课外拓展类占35.6%、职业考试类占67.1%、计算机类占9.9%。从使用这五大类型学习软件的人数来看,英语类软件应用率最高,其次是医学类软件及职业考试类软件,使用课外拓展类和计算机类软件的人数占比较少。
(三)学习软件使用目的
本次调查针对使用软件的目的进行了调查统计,高达43.0%的学生是在课下自主学习使用,29.0%的学生是上课时完成教师教学任务时使用教师指定下载的应用软件,18.0%的学生有职称考试的需要,10.0%的学生有其他原因,如准备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或“雅思”“托福”等英语类考试、备考研究生的直播网课软件、自学其他语种或爱好等。
(四)学习软件的使用情况
学习软件的使用情况主要统计每周的使用次数及学习时间(见表2),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18.0%的学生每次使用学习软件时间仅在1小时以下,29.4%的学生每次使用时间为1~3小时,31.7%的学生每次使用学习软件的时间在3~5个小时,19.3%的学生每次使用时间在5小时以上。从每周使用的频率上来看,每周使用1~2次的人数占11.1%,每周使用3~4次人数占43.1%,5次以上使用率达44.2%。这些数字表明大学生网络学习类软件使用很频繁,且使用时间长、依赖性很高,说明网络学习类软件已普及应用。
四、讨论与思考
目前,大学生对学习软件的使用需求日益增加,其原因可能如下:(1)网络信息发达,学习资源更新快速,学生可在第一时间获得全新的学习资料,这非常契合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2)电子信息相比纸质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并且可满足用户碎片化时间学习的需求,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同时现在的大学生更追求“无纸化”学习,电子信息能够跟随大学生软件应用潮流,符合大学生需求。(3)软件学习的总结性较强[2],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学生机械性记忆,学习较被动,效率较低。学生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在课堂上,以致不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程,从而导致抓不住课程学习重点,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理解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从而耽误学生个人的学习进程。(4)网络课程可直播,也可回看。直播课会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跟随老师的思路,给学生一种亲临课堂的效果。而录播课可调节倍速,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对于记不住或不理解的知识点,还可反复回看,有利于理解,加深记忆。而且对于授课教师来说,网络学习软件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还能随时随地探讨学术问题,为促进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大、更专属的平台。(5)网络学习的成本较线下实体课程低。由于网络的便捷性与遍及性,一名教师可同时给成千上万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上课,学生数量的庞大会使网络课程的价格相较于线下面授课程低廉。同时,价格低廉的电子版练习册或免费的刷题应用软件会得到大学生的青睐。综上,对于学生来说,单一的课堂学习可能不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与传统面授教学相比,网络学习因资源丰富、方式灵活便捷、易于回看、物美价廉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喜爱与追捧。移动设备提供了即时的信息和及时的社交,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平台和时间的灵活性[3]。基于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各类学习软件的开发也越来越广泛。使用学习软件学习,能够让学生处在自我主导学习的状态,相对于单一的教师讲授,学习类软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学习探究。同时,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喜欢教师的课程,这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移动学习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当今大学生接受[4]。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学习软件使用类型中外语类软件的应用率最高,其次是医学类,在医学院校中学生使用医学类软件占比较大,使用时间也较长。在使用学习软件的目的调查中,用于自主学习和上课需求的人数基本持平,其次是职称考试,还有部分大学生用于考教师资格证或四六级英语等考试,多数学生认为网络学习能够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关于使用学习软件时间,据统计可见,每次使用3~5小时的学生人数占比最大,这说明网络学习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从每周使用频率来看,每周使用3~4次的人数和使用5次以上人数相差不大,说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依赖网络学习软件。关于网络学习的问题,学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方便、快捷,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与提高作用;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学习不适合自制力差的学习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为了完成学习软件的任务点而学习的情况。此外,调查中发现部分学习软件有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互动性差、遍布广告、体验感差、无法满足更深层次的学习要求等问题。
随着移动学习应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何高效整合和提取处理学科信息是学习功能App普遍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产品应加强自身设计和功能研发。针对部分不能自觉学习的用户推出“固定学习功能”,如满足当天的学习条件后方可退出学习App,或者采用奖励政策,对于能够遵循自主打卡规则的学习者可解锁学习App的特殊功能。学习App更应充分地了解用户的学习心理以及用户使用学习App辅助学习的真实情况,做到实时调查与反馈,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去完善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不断更新,更加高效地推出针对性学习内容,促进App用户学习的积极性。(2)对学习资源进行“管理与整合”。应搭建一个学习资源“管理与整合”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的关键词搜索查寻到全部可用的资源,并提供这些资源的链接,这样有利于用户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并且能提高软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每一章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点划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薄弱的方面自行选择学习,这样不会因为不理解一个知识点而观看完整的一章内容,有利于节省用户时间,提高学习效率。(3)产品推广的有效措施。对有大量学习需求的用户学习平台应采取部分免费制,如在App内为免费题目设置一个上限,邀请新用户并成功注册、发表有效讨论等可获奖励上限。这不仅可提高App知名度,还可提高互动性,同时对用户自身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助益。(4)对招聘及相关学术会议信息的整理与发布。对相关学术会议信息的整理与发布可为用户节省自行搜集信息的时间,并提供便利。(5)以理论课程为基础,动手实践能力相辅助,共同搭建学习的桥梁。对于医学生来说,无法动手实践操作是线上学习的弊中之弊,在医学软件的进一步开发下,我们可以开通线上实验课程,实现“云解剖”“云实验”,让医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亲自实践学习,从而巩固知识,增强记忆点。同时对试验仪器有一定认知,熟知操作步骤,为真实操作奠定基础。(6)为应用软件用户提供便捷的学术交流平台。用户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案例和经验,共同学习探讨,一起建设良好的卫生医药事业环境。平台日常会推送医学方面的各种知识,通过视频网课、文章、学习讲座等讲述知识点,应用于各种类型考试和日常实操,简洁实用又省时便利,使用户随时随地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获得更多知识。(7)对应用软件的优化及售后服务。操作培训方面的内容有:从手机客户端到技术管理端各功能模块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其全面全方位覆盖。软件要有明确的操作使用过程,使用户充分了解该款应用软件的全部价值;日常维护是应用软件售后维护的重中之重,这是一个时间冗长且烦琐的过程,但是它贯穿了软件的整个使用过程。也就是说,只要软件被使用,那么就要一直伴随日常维护。其維护的内容有:修复故障、技术支持、服务器和安全维护、系统及设备的更新适配等。版本更新升级:随着管理方法与营销策略的变化,再结合使用者的反馈,软件必不可少地要增加或开发一些新功能,修正一些不适应当下的旧规则。软件平台会依据用户新的要求,给出具体升级方案,并执行落实。通过更新与升级,给软件注入新的活力,唤起软件的生命力,增强软件的适用性,使软件保持最佳应用状态。总体来说,开发者可从加强自身设计和研发、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与管理”、产品推广、信息共享、学术交流、理论联系实操、售后服务等诸多问题出发,在竞争激烈的学习软件应用市场中构建一个“一站到底”特色化App。(8)软件并非是完全公益之作,但切不可遍布广告。不得为了赚钱,在App页面上架一些有害青年身心健康的广告。作为一个学习类应用软件,要把道德底线、遵纪守法与学习内容等用户体验感放在第一位,与用户一起打造一个温馨和谐、共同进步、相互进取的绿色网络学习应用软件。
综上,笔者认为一个覆盖全面的医学类应用学习软件对医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是非常有益的。開发者应重视学生对医学类软件的反馈与建议,建设一个特色化、专业化的医学软件帮助广大医学生更高效、便捷地学习知识。同时,也希望软件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提高用户满意度,为医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交流平台。
五、展望
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促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与以往的传统专业知识学习模式相比,移动学习凭借其独特的灵活性、便利性、即时性以及不限空间性等优势,打破了医学生以往传统学习时间与空间的繁杂性与局限性,实现了目前的互联网整合信息资源的移动学习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快捷的学习平台。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人才培养要求在掌握先进的医学检验专业技术理论的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实操经验[5]。笔者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普遍调研发现,市面上关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的学习软件、视频网课、教育资源都非常稀少,市场上没有集教学资源、学习资料、海量题库、实习实践、就业招聘,问题讨论于一体的软件,由此我们提出了“Lab医学圈”的平台概念,平台计划设置的主要模块有:视频网课、海量题库、云上操作、学术圈交流、就业招聘信息和国内大型检验相关会议的信息发布、用户反馈。用户可以在该应用软件上学习专业课知识及进行课外拓展,也可以在软件上查到全套的专业课书目与相关的考试真题与模拟题,拟开设线上实验室,让每一个用户都能通过线上模拟实践操作更充分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我们将重点建设关于硕士研究生考试的相关内容,为广大备战考研的考生提供学习资料与经验交流平台。计划提供检验士、检验师等职业考试视频网课、复习资料,通过专业的系统培训,让考试变得简单容易,让用户充分掌握知识,拒绝“考试焦虑”。此外,“Lab医学圈”将会留意全国各大医院、防疫战、体检中心、第三方检验公司等单位所发出的关于医学检验技术及其他医学岗位相关的招聘信息并及时推送,让待业人员择业更具多样性、广泛性。学术圈的交流模块使专业沟通变得简单、快捷。“云上试验”模块为用户提供“云操作”,认识仪器,熟悉相关试剂及实验操作步骤与实验室安全临床实践操作等。开发者希望此类平台可以作为传统学习的重要补充,为检验专业学生提供全新、全面的学习方式,也为其他医学类相关专业的学习者提供便利。本项目软件在内容制作方面会和相关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拥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共同探讨。我们平台拟通过选聘优秀的在职金牌教师或返聘具有优秀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录制相关专业课程讲解视频,也计划通过开设专门的小班教学以及一对一辅导,设置专门的答疑课程,增强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全方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发团队预设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广泛推广使用该平台,在得到一定量的相关反馈后再进行部分升级,之后吸收资本投入,从而在市面上大规模推广,逐渐实现该应用软件的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6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20.
[2]谭静德,罗慧文.学习App资源使用调查、整合测评与选择[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1,21(1):83-100.
[3]徐倩.医学生对移动医疗App认知和使用情况调查[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9,40(10):56-60.
[4]郭宇,李晓彤,杜杏叶,等.移动环境下App系统应用效果评价及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9):73-80.
[5]赵瑾,彭定辉,潘运宝,等.新冠肺炎疫情对检验医学教育的启示[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
◎编辑 马花萍
基金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S202010162009X);辽宁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NZYJG2022135)。
作者简介:吕小娇(2001—),女,辽宁大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医学软件应用。
*通讯作者:张越时(1988—),女,辽宁本溪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