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教”理念在招贴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探讨

2023-09-07蔡佳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4期
关键词:以赛促教赛事专业

[摘           要]  招貼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但由于课程地域发展不均衡、课程授课安排较传统等原因,在招贴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有价值的实践经历,专业技能得不到一定强度的训练,思路不能被拓展,其实践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不能准确契合。而“以赛促教”理念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广告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引入有知名企业参与的广告赛事,调动了学生与教师双方的学习热情,彼此的专业素养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探讨赛事的“促学”“促教”过程中,分析具体实施中的注意事项,希望给正在着手进行招贴设计课程改革的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    键   词]  “以赛促教”;招贴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4-0045-04

招贴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能力的体现,能展现学生的基础审美能力、联想创意能力与平面软件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将招贴信息理念通过浓缩的画面展现出来。但一直以来,招贴设计更注重的是创意的表达与精神理念的呈现,缺乏市场实践性。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该课程的授课大多较注重审美性而缺乏实践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1]。因此,如今的招贴设计不能一味地仅呈现主题观念的画面表达,还应该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实践性和创意性,积极培养市场需求的广告人才。

一、变化与挑战——招贴设计课程的时代变化

招贴设计课程由于地域发展不均衡,对招贴行业的需求与创新的要求也不同,在较为发达的城市,招贴的发展紧贴时代的步伐,具有比较前沿的理念传递和技术呈现。而对招贴设计需求相对较少的地域来说,注重创意展现、纸上谈兵的创意招贴设计仅能体现一定的创意审美,对地域限制的应用型高校来说,缺乏实践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变化较快的广告市场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招贴设计课程要注重结合自身专业定位发展来考虑课程的改革变化,“以赛代教”比较便捷地突破了地域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能让学生不受地域市场环境的限制,接触到最新、最真实的企业市场设计需求,提高实战能力。因此,招贴设计引入竞赛促进教学是当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变化与挑战。首先,招贴设计课程实操性很强,要求学生在具备充足广告设计理论背景下,运用具体的设计手法将创意构思执行出来且需要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针对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招贴设计课程中引入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的普及,使作为“网生”一代的学子能接触到海量信息,单纯课堂上传递课程信息对学生的吸引力几乎为零,因此,通过赛事与学生在探讨竞赛命题的过程中产生互动,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技能的学习,促使教师在实战沟通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市场实在的需求。其次,市场千变万化,“跨界”合作是应对措施之一,而广告本身是注重各学科交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是跨界融合的产物,对视觉传达设计类教师而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如果只是原本设计教学的框架,缺少多学科的跨界,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这对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提出很大挑战。再次,地区资源的差异化使学生在校期间实践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相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其他经济欠发展的城市的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专业学子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与就业无法得到突破。最后,参与各大社会认知度高的广告赛事,于学校而言,完善了教学体系,奖项的获得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校学科建设水平,是考核专业教育的重要参考之一, 而学生通过赛事参与弥补了实践能力不足的弱点,就业信心更大。面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转型与招贴设计教学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其实践能力,同时考察专业教师与时俱进的素养,优化教学实训,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认为,“以赛促教”仍是招贴设计课程改革的最佳解决途径[2]。

二、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以赛促教”对招贴设计课程的促进作用

(一)行业接轨,教学不再纸上谈兵

目前,国内面对学生的四大广告赛事——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时报金犊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都通过著名企业命题的形式向全国广告相关专业学生征集创意作品,因与业界联系紧密,其影响力已经从高校延伸至广告行业,成为广告行业内遴选优质人才、企业获取优秀创意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广告竞赛的时候,通过研读各企业的命题策略单,对当下各企业的市场需求和广告营销方向有了一定了解,在创作过程中,面对具体的品牌需求与时代背景,创作才能不偏离社会前进方向和企业当下的广告市场定位。同时,命题解读过程中对社会动态的观察,对品牌产品的市场剖析以及最终呈现方案的设计过程,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抽象的理论,摆脱书籍中过于陈旧的案例,走出“纸上谈兵”的窘境。对专业教师来说也是如此,根据赛事企业命题要求,了解实时市场行业动态与需求,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与市场不再契合的部分,完善教学体系和更新教学理念[3]。

另外,对教学成果的评估来说,客观数据的支撑是相对重要的一项评定指标,而引入赛事的招贴设计课程,可以将参赛作品数量、获奖作品数据作为考核课程成果的重要数据支撑,特别是获奖作品数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反映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评鉴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技能的程度。这些参加获奖的数据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评估方面,也能起到相当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学生主动,技能与理论水平齐飞

由大学生广告赛事带动学生的实践,难度不大,区别处于企业正式运营的项目,且往届的获奖案例更是学生学习借鉴的案例,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四大赛事属于学界和业界认可的赛事,含金量都很高,渴望通过参赛争取获奖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更强烈,在整个参赛实践的过程中便于发现自身的不足。例如,在广告文案的撰写中,发现思维枯竭不能写出相对既符合要求又创新有吸引力的文字表述,这时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不断推敲字词句的内涵,提升广告文字表述能力;再如,构思创意的过程中,发现想法很好但自身软件水平不足,难以执行,这时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提升自我软件操作能力,或者是寻求合作,也提高了彼此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命题解读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需要了解广告主的需求,在需求的引导下寻找到好的洞察点,再利用设计技法执行,不能一味地追求画面的精美而忽视广告主的需求[4]。这是广告设计学生在参与广告赛事时最能得到的体悟之处,即设计为广告主服务,而并非为个人审美服务。

除了学生技能的提升,在命题思考的過程中,理论知识的浅薄也促使学生自我学习,理论学习不扎实的在前期创意构思时会主动翻阅大量书籍寻找新的思维突破口。因此,在学生广告赛事中,学生竞争、合作,但更多的是学习补充。

(三)教师自觉,教学体系更优化

在整个“以赛促教”的过程中,获得训练的不仅是学生,教师也是受益者。学生比赛不仅是学生间水平大比拼,更是指导教师引导能力的博弈。当今视觉传达设计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来源于平面设计、装潢设计等相关设计专业,部分教师缺乏广告学科背景,在赛事指导过程中,强化了自身对广告与招贴设计之间教学理解,提升教学水平。且赛事类别的多样化,也要求指导教师成为跨界的多面手,注重平面化表达的教师也开始关心立体化,甚至是互动化的设计表达,主动学习和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识,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能力。学生获得赛事奖项,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师也是如此。教师更加自觉地完善自身已有的教授体系,结合各知名企业需求,使教授内容更加符合市场变化,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成。例如,在参与四大广告赛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各大企业对广告插画的需求比较大,有创意、有主题的广告招贴插画在各大广告赛事获奖比例也相对较大。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增加了学生创意插画的训练,将设计手法融入充满个性更易沟通的插画中,提升学生的专业功底,增强招贴设计的趣味性与表现力。

(四)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因技能大赛中考核的项目及具体内容较广泛,且需要教师为参赛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同时也需参考大赛中的专业理论与知识技能,对招贴设计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并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以便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可将这部分竞赛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归纳,并将其设计编入专业教学课程内容中,同时根据实际招贴设计课程开展情况制订并完善相应的授课计划,不断优化专业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成效[5]。此外,教师也可将竞赛项目归入招贴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中,根据项目的特殊性,有效规划出相应的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同时直观地将招贴设计课程的教学成效反映出来,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将传统招贴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

三、足践之且常思之——“以赛促教”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制度保证与奖励并举

高校教师不仅面临着教学压力更有科研压力,在接触广告赛事时,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根据每年的竞赛命题进行深入解读,制作命题讲解课件给学生讲授,保证学生参赛方向的正确性。有效地剖析解读参赛命题是竞赛中好的引导开端,但更重要的是在后续的招贴设计课程中对学生广告招贴作品的指导,会花费教师相当大的课堂内外时间成本与精力。因此,在推行“以赛促教”时,需要校方给予相关的制度保证,维护教师的参赛热情,针对获得省级、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奖项的教师,给予科研层面的肯定与资金奖励。对学生而言也是如此,针对获得一定等级奖项的学生,在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着重进行宣传,形成榜样力量。

在投稿前,如果能够实施校内外共同审稿制度将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在教师与业内人士的互动过程中,思路将进一步拓宽,整个“以赛促教”的模式将更加完整,同时优秀的作品也成为打开学校知名度的一块敲门砖,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

(二)指导要因“学生”制宜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层级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参与广告赛事。对刚接触到招贴设计的学生,采取优秀招贴设计案例解析课程,让学生对招贴设计有大致的认知,避免盲目参赛或造成学生思维混乱。在后期的招贴设计课程中,即可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先以软件操作手法简易的图形创意类入手,再进化至偏重整体效果的图片合成类。教师在整个参赛过程中需要统领全局,渗透至参赛的各环节中,如头脑风暴、问卷调查、创意敲定等,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创意理念和能力,给予不同的指导并配合学生完成整个创意过程,且重在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创意思维。这也要求招贴设计教师提升自身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学习和表达沟通能力,将学生的创意能动性提高到最大化。

比赛毕竟是竞赛性质的,团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关于创意的争执,教师在引导赛事进行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强调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希望在整个参赛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职业素养且培养职业道德意识。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对“教—学—练—赛”四个环节进行科学地评估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进展、学习态度及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而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随堂检测以及考勤等方式对学生的招贴设计专业学习成果进行及时检测,同时可布置相关的操作性任务对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进行有效检验[6]。此外,在课后,教师还可采取项目调优的方式对学生的招贴设计专业知识应用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同时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教师可对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创新技能以及探索精神进行评价。而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还应对评价的形式进行适当的完善,例如,将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进行结合,进而得出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论,提升评价的可参考性。

(四)注重设计思维的培养

在广告竞赛中,创意是评委考量学生参赛作品的重要元素,因此,在招贴设计创意体现方面,注重设计思维的联想训练尤为重要,好的设计思维能力能展现独一无二的广告招贴画创意和效果,还能带动本专业学生在其他课程中的创意设计思维能力和项目思考统筹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在创意思维的培养中,教师要注重广告行业法律法规的普及及引导,注重思政元素在作品中的正向引导与传达,让学生的作品在有创意的同时,展现正能量的传递,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修养。

(五)重视课程总结与规划

招贴设计课程引入“以赛代教”教学理念后,传统招贴设计课程从注重自由开放式的创意表达过渡到以竞赛企业市场命题为导向的实际训练,提升了招贴设计课程与市场接轨的关联性。对于每次参赛后的总结也是需要重视的复盘环节,在指导参赛的过程中,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实际操作参赛作品的技术掌握程度、最后获奖成果体现等,教师都必须在每个环节不断地总结当下的情况并及时调整对应的指导方式,这对招贴设计课程形成一套具有成果导向的课程有相当重要的实践作用,也能在未来的課程规划中,更好地注重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改革实施和教学成果积累。

(六)优化竞赛团队建设

在招贴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有效结合“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相关理念与知识技能融于招贴设计课程中,鼓励倡导学生组建专业项目团队,既有利于学生在专业的知识技能学习中逐步将之与行业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战”的背景中进行招贴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又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效增强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为其实现良好的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高校可推行“导师制”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入学初期根据自身的兴趣及特长,与导师进行双向的沟通与选择,而在进入导师的团队中后,便可采取高、低年级搭配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低年级学生主要负责处理基础方面的工作,而高年级学生则主要开展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此过程中高、低年级之间需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夯实低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使其了解并熟悉团队合作中的注意事项,为后期的学习与参赛奠定基础,还能够降低高年级学生的工作强度,节约时间与精力,有效提升工作的效率[7]。此外,导师也能够科学、有效、全面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进行掌握,进而开展分层级的“精确化”教学,即教师可为其指导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谋划针对性较强的知识技能竞赛,有效避免参赛学生及项目出现扎堆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展示“以赛促教”的成效。

(七)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招贴设计课程并非单纯的理论教学课程,而是必须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实践,并对自身知识应用能力进行不断的锤炼,对相关的经验进行不断地总结,才能真正学好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开展招贴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训环境,以有效保障学生的实践机会。首先,高校可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对参与技能大赛的学生及团队进行有效的实践培训,不断强化其理论操作实践能力。其次,与相关企业合作,对接校企资源,为参与技能大赛的学生争取在企业中实习的机会,并成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有助于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步入社会、增强自身就业优势奠定基础。在进行实践培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进行有效的夯实,还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对自身的能力水平进行科学评估,明确自身能力与技能大赛考核要求之间的差距以及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而使其能够不断奋进,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最终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束语

招贴设计课程引入学生广告赛事进行以赛促教,不仅突破了专业局限于地域性的教学限制,更使教与授两端都获得新的体验与提升。对招贴设计课程教师而言,要想出色完成必须将整个教学体系完善,更加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自身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学生也是受益良多,大学期间通过参与赛事不仅锻炼自身创造性思维和软件技术能力,还能积累一定数量的市场需求作品进行就业时的成果展示,专业能力因赛提高,更提升了学生就业自信和企业的认可度。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招贴设计课程“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互动的、积极创新融入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黄露,汤晓山.应用型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J].新闻爱好者,2010(2):68-69.

[2]肖海慧,邓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154-155.

[3]尹律航.“以赛促教”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建构意义:以《图形创意》课程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8(3):71-75.

[4]周威,周颐.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J].包装工程,2021,42(S01):261-266.

[5]吴杨.区域型高校设计类专业“以赛促练、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探索[J].花溪,2021(32):50-51,54.

[6]张燕,李志,崔爽.基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3,32(3):91-96.

[7]任俊龙.教学促管理,赛教结合:以赛促改教学模式的探索[J].大众文摘,2023(3):170-172.

◎编辑 郑晓燕

基金项目:2022年柳州工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招贴设计》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2JGK007);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智慧教育背景下《设计思维》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课题编号:2023JGB504)。

作者简介:蔡佳萤(1986—),女,汉族,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以赛促教赛事专业
数独小知识数独赛事介绍(二)
本月赛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以赛促教”学习方式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创新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