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预防性保护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3-09-07高慧

收藏与投资 2023年8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博物馆

摘要:在博物馆环境中,预防性保护是保存文物的关键环节,预防性保护强调在损害发生前采取行动,以确保文物的长期保存。然而,这个领域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不足,缺乏长期的预防性保护规划,以及公众对预防性保护认知的缺失。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制定和实施长期的预防性保护计划,提高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研发和使用创新的预防性保护技术,建立公众教育和参与平台,以及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文物保护法规。实施上述策略,有助于确保文物得到最好的保護,持续的努力和创新,可以使博物馆成为推动预防性保护实施的重要力量,提升公众的认知,促进文物保护法规的完善。

关键词:预防性保护;博物馆;文物保护

在文物保护领域中,预防性保护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策略。它强调通过提前规划和行动来防止或至少减轻环境因素对文物可能造成的损害。博物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保护者,有责任和义务实施有效的预防性保护策略。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技术、资源、规划以及公众认知等问题。

一、预防性保护的关键角色

(一)预防性保护与传统修复的对比

首先,预防性保护与传统修复在保护目标和实施方式上有着显著差异。传统修复主要关注文物受到损伤后的恢复工作,而预防性保护则着眼于防止或减轻环境因素对文物可能产生的损害。在实施方式上,传统修复主要依赖特定的技术和手段,而预防性保护则需要全面考虑博物馆的物理和组织环境,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保护策略和措施。其次,预防性保护和传统修复在保护效果和长期影响上存在不同。传统修复虽然可以恢复文物的物理状态,但其效果可能受到技术、资源和时间的限制,而且对文物的干预可能会产生一些无法预知的影响。相比之下,预防性保护措施虽然需要长期规划,但其效果更为稳定和持久,能够为文物提供更安全的保存环境,减少对文物的干预,更好地保护文物的原始状态和历史价值。

(二)增强公众的认识并提升参与度

首先,预防性保护强调的不仅是物理环境方面的保护,也包括了博物馆的组织环境,其中就包括了博物馆的使命和服务受众。在这个框架下,预防性保护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通过阐释和强调预防性保护的原则和实践,博物馆可以深化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增强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其次,预防性保护的实施需要博物馆内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协作,这也适用于公众。博物馆可以通过各种教育项目和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让公众了解并参与预防性保护。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深化公众的保护意识,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博物馆的归属感,使他们成为博物馆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1]。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博物馆环境下的特殊挑战

第一,博物馆环境是由物理和组织层面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物理环境涵盖了博物馆的建筑类型、内部系统以及展厅、储藏室和展示柜的微气候等。这些因素对文物的保存状况都会产生影响。例如,不适宜的温湿度、光照或者污染物都可能对藏品产生破坏性影响。因此,如何控制和管理这些因素,以防止或至少减轻对藏品的潜在损害。第二,组织环境包括了博物馆的使命、政策和运营情况,以及它所服务的受众。博物馆的使命和策略可能会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可能会对预防性保护的实施产生影响。

(二)公众对预防性保护认知的缺失

第一,预防性保护是一种主动的、全面的保护策略,旨在防止或减轻对藏品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害。预防性保护不仅包括对藏品物理环境的管理,还包括对博物馆组织环境的管理。然而,公众可能只关注藏品的展示和欣赏,对于博物馆背后这些复杂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认知可能相对较少。第二,公众对预防性保护的认知缺失可能会影响博物馆的运营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如果公众对预防性保护缺乏认知,会影响公众对博物馆的支持和参与[3]。

三、实施预防性保护的关键策略

(一)制定和实施长期的预防性保护计划

其一,保护策略的制定必须以博物馆环境的复杂性为基础,包括其物理和组织层面。以洛阳周公庙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依托一组明清古建筑群洛阳周公庙而建,前身为1989年筹建的洛阳都城博物馆,1992年正式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同时收藏和展示包括陶器、石碑刻等多个类别的可移动文物,展示了洛阳周公庙作为礼乐文化传承的现实载体。针对古建筑需要制定中长短期预防性保护计划,按天、周、月、季度、年度制定,不同节点和周期需按照实际暴露的问题进行提前预防,专项问题和资金、人员配套。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相对来说更易可控,尤其是上级文物更要单个罗列保护。例如二级馆藏文物唐代吉字凤鸟纹方砖(图1)其材质为灰陶质地,浑实厚重,收藏条件在干湿度符合标准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展柜和文物库房柜子的承载力度等因素;陶天王俑(图2)为馆藏三级文物,唐代式匠采用夸张手法,把天王气势威武、不可一世、让人望而生畏的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是研究中唐时期天王俑形制特征、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实物资料。绿釉陶房屋家具为馆藏三级文物(图3),明代房屋和家具模型较为少见,此组模型明器制作精制,釉质、釉色较好,且保存较为完整。研究明代房屋建筑形式、家具形式的实物资料。不同材质的文物要考虑其实际情况作单独预防性保护方案和计划。

其二,预防性保护的实施不仅关乎物理环境的管理,还涉及整个组织环境的运作,包括博物馆的使命、政策和运营以及服务的观众,预防性保护需要全体博物馆员工的参与和合作,防止对藏品造成损害。

其三,随着时间的推移,藏品管理方式不能由单一的方法作为指导,要根据特定气候、博物馆建筑、藏品、已识别的风险、使命和运营优先级以及可用资源的具体情况,制定保护解决方案。因此,博物馆需要制定灵活的预防性保护策略,以适应各种可能的环境和情况。

(二)提高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

科学研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藏品材料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为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应保证工作人员了解并认同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藏品的潜在伤害。例如清洁工人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地清洁展品和展厅,以防止不当的清洁方法对藏品造成伤害;照明技术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光线对不同材质的藏品可能产生的影响,以防止过强的光照导致藏品颜色褪色或材质退化;安全人员需要了解藏品的重要性和易损性,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4]。

针对遗址类不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洛阳文物系统最有发言权。邙山陵墓群是2001年被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东方金字塔”,该墓群规模最大,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洛阳市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的资助,花了4年时间,在邙山陵群中部地区建成了覆盖范围300多平方公里的183个土丘,在其上安装了一套覆盖整个邙山陵群中部区域的文物智能保护系统。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这里已经安装了292个地波防盜掘报警探测器,134个高清云台摄像头,12个主要道路卡口摄像头,铺设了近500公里的安全专用网络。“建成后,现有的皇陵坟墓防盗报警系统和皇陵摄像头的覆盖范围都将达到100%。”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锡嘏说。这些高清摄影机,就像是一个个“天眼”,也像一个个“探照灯”,让那些想要破坏文物的人无所遁形。

2023年上半年在宜阳韩都故城遗址,一套按照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级文物保护标准的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据工地负责人介绍,该工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对保护地内的墓葬群、东北城墙和东城墙进行保护,将在保护地内设置66台智能安保监测和报警设备,并在保护地内设置6台地波微震动检测和防盗智能分析报警装置。一旦工程完工,将彻底解决韩国故城保护地内的安保问题。洛阳市除了继续做好人防和物防工作外,还将在更多的遗址上安装“天眼”,利用“云端”的高清摄像头,极大地提高对遗址的监控能力,减少被侵占、被破坏、被盗掘的危险。

(三)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文物保护法规

制定文物保护法规,综合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文物安全和完整性的因素,例如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等。这些因素的多样性要求在制定法规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全面和详细的视角,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考虑,以便作出详细规定。此外,完善文物保护法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文物安全和完整性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必须时刻保持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和研究,以便及时地更新和完善法规[5]。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指的是利用有效的质量管理、监测、评估、调控干预等手段,来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藏品产生的有害影响,尽量保持让文物在一个“稳定、干净、安全”的环境中,防止或延迟珍贵文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乃至最后的劣化,从而实现对文物和档案的长久保存。

洛阳周公庙博物馆对文物预防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近几年来在展厅内均已配备符合安全标准的文物展柜、文物储藏柜及适合馆内使用的照明设备等。在此基础上,洛阳周公庙博物馆将进一步强化和改进可移动文物的预防保护工作,并根据其现状,构建健全的预防保护机制,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对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环境进行监控,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有效地提高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环境质量,保障可移动文物的安全与健康。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持续更新和完善保护策略。此外,也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文物本身,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其保护需求和风险。展望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提升预防性保护的实施效果,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更有效的实践,为保护文化遗产作出更大的贡献。希望这篇论文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引导大家共同推动预防性保护的发展,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作者简介

高慧,女,河南洛阳人,文博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和利用、博物馆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晓.安吉县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2):96-101.

[2]郭晓晨.孔子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6):108-111.

[3]韦文恒.博物馆纺织品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分析[J].文化产业,2023(6):114-116.

[4]武艳飞.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浅析—以大连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4):70-73.

[5]江贞.预防性保护技术在藏品文物库房中的应用方略—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3):29-32.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博物馆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分析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