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与风险防范研究
2023-09-07罗艳华
罗艳华
摘要:新时期,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市场变化趋势下,国有企业需要对内部财务问题进行强化与规范,从而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消除财务风险,构建稳定的财务体系。因此,梳理国有企业在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强财务内控,构建稳定的财务内控体系,是当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由此,本文从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以及国有企业财务内控风险防范两个方面展开思考,探索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借此为提升国有企业运营力提供助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内控;风险防范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各大国有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获得更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更多挑战。尤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除了要对生产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预防外,还要重点关注解决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是保持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国有企业在未来的长足发展。在建设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过程中,要强调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国有企业要根据对市场情况和国有企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改革策略和风险防范措施。要为国有企业不断注入活力,让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能够紧随时代发展脚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与风险防范概述
(一)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国有企业对自身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风险预防,尽可能低成本解决风险问题,确保国有企业正常经营运行不受影响,经济财产不受损失。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度量和控制等,其中以风险度量最为重要。财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降低财务风险,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制定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对策,以此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和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对自身进行管理的体系,目的是保证国有企业正常运转和财务报表等方面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它是现代化国有企业管理常见的管理方式,以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来对国有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同时兼顾外部资源配置,保证国有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地进行。
(三)财务风险管理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联系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方式,科学合理地进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可以降低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它们能够共同提升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信息获取效率和员工的执行力,归纳来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五点。
第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对于财务风险中的风险因素可以进行有效把控,对于国有企业财产安全有很好的保护,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第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对财务风险管理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增加财务风险管理活动的推进,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使得财务风险管理有序进行。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增加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性,将风险管理和日常生产经营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可操作性;第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可以纠正财务风险判断,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并不能每次都准确地做出判断,而内控制度可以使得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有更密切的信息交流,财务人员可以对财务风险做出准确判断,并给出相应策略,及时解决国有企业财务的风险问题,保障国有企业正常运转;第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也会同时促进国有企业各方面发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共同为国有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提高国有企业综合效益;第五,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互相反馈,不断完善,使得控制体系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帮助国有企业面对市场上的多种风险。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与风险防范的意义
(一)有利于确保国有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合法遵规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对于国有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首先,财务内控制度能够用于监督、规范、约束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一经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可以及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比如和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重要财务信息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能够反映国有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具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水平,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来规范从事相关工作的财务人员的操作行为,这样才能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及时发现某环节出现问题,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也能够借由足够真实有效的会计凭证和报表来解决相关问题。这样一来,便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且有利于保障国有企业财务流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垄断地位被打破,国有企业不仅需要面对民营企业的竞争,还需要面对国际集团企业的挑战。而企业内部管理的整体水平与其竞争力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做好财务内部控制,为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供保障,才能获得预期收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企业要想形成竞争优势,就要通过财务内部控制,确保财务管理机制的稳定运行,使企业保持良好财务状况,使内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际上,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就是由于内控不足,因高杠杆经营、高风险业务,以及难以消化的垃圾资产等内部原因最终走向破产。因此,国有企业要想提升竞争力,保持应有市场地位,就要做好内控体系优化工作,封堵管理漏洞,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避免固定资产受到侵害造成流失
完善的财务內控制度,能够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对国有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为资产预算编制、采购申请审批、固定资产盘点等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可以对国有企业部分员工的一些违规行为起到一定的监督、规范作用,还能避免国有企业因重复采购等失误造成的固定资产流失问题,维护国有企业利益。
(四)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公益事业的顺利展开
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对于国有企业资金审批、核算等工作来讲起到一定的串联作用,各部门之间可以借助该制度进行有效交流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除了对自身经济效益的关注外,还要注重公益事业的开展,这对于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各部门具有明确的分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对于开展公益事业也起到促进作用。在建设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有企业特色和员工组成特点,完善员工考核奖励机制,每隔一段时间对业绩突出的部门或员工给予适当奖励和晋升的机会。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也是完善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提高财务工作质量的方法之一。
三、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与风险防范的主要内容
(一)内控环境建设
财务内控环境会影响国有企业内部人员受控程度,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之一。内控环境包括国有企业内部建立的文化氛围、道德准则,管理层、员工的基本素养与专业素质、技术能力,以及财务内控的组织架构等。其中,完善财务内控的组织架构以及构建起国有企业文化,是当下国有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在环境建设方面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财务风险评估
财务风险评估是指国有企业运用科学的预测、分类及评判的方法,对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不确定性、隐藏的风险隐患,进行识别和评估。良好的财务内控体系,必须涵盖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等多项内容,并持续性地利于用财务内控监控到的各项指标,对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管。
(三)内部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活动是指按照国有企业管理目标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是整个财务内控工作的主体。财务内控活动包括授权审批、会计制度、预算控制等。内控活动是整个内控框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是国有企业管理层识别风险、保障安全的主要活动。
(四)内部信息沟通
财务内控工作依托于国有企业内部的信息体系,除采集必要的会计信息以外,还包括各项经济事项的记录、各项财务活动的基本数据。信息沟通,是会计信息、财务数据等,在国有企业内形成必要的信息交换,便于信息使用者及时获取各类数据、及时了解财务工作的执行情况、财务策略的控制效果,从而在必要时,采取调整措施,控制财务风险,提升国有企业运营效率。
(五)财务内部监控
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实施内部监控,对国有企业内各项财务活动以及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进行监控,确保国有企业内部人员实施财务程序、执行财务制度。内部监控管理,依照内控制度,梳理各项管理流程,通过成立监控小组,定期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追究责任人。
四、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与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财务信息公开
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生存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也不例外,在实施过程中,都会有不可预知的问题出现,影响国有企业的财务安全。为此,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于财务预算、成本管控和财务核查十分重要,只有公开一定的财务信息,才更有利于接受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国有企业发展而言,好处是长远的,可以为国有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就实际情况看来,仍有不少国有企业并没有做好财务信息公开工作。
(二)财务风险管控力度不够
新时期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营制约的问题,造成国有企业财务工作面临的风险种类逐渐增加,但由于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对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识不强,难以对其进行约束,造成潜在的风险无法及时识别出来。此时,若国有企业缺少财务风险评估机制或是评估机制不健全,则会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提升财务风险,进而影响企业自身发展效能。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落实失效
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除了要有专业化的制度做支撑,还有必不可缺的因素,那就是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如果专业程度不足,会给财务内控工作造成极大不便,给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造成极大阻碍。就目前而言,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此外,随着大数据信息化的发展,国有企业还要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信息的便利性,运用信息化技术,完善财务内控体系,以此快捷有效地监控财务风险和问题,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最大信息利用效果。就目前而言,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不够完善,未充分发挥出其在财务内控的作用。
(四)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不足
内部控制评价是检验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的有效工具,判断制定的内控措施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是否需要完善和修正,均依赖于内部控制评价。构建配套内控评价机制,才能形成内部控制的闭环。内控有效性与内控评价质量有直接关系,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形同虚设,主要原因就是财务内控评价的缺位。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国有企业缺乏对内控评价的正确认识,内控评价机制的设计与搭建存在问题,指标选取未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指标的灵活性、适应性严重不足,造成内控评价与内部控制脱节严重。而且内控评价的流程混乱,没有严谨的评价制度和明确的评价目标。由于内控评价不到位,导致内控制度设计与运行中问题未得到及时处理。
(五)与其他部门缺失关联
一个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并不是负责内控工作单一部门的责任,各个部门之间做好信息的交互工作,有利于財务风险管理部门及时对市场和国有企业运营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及时发现国有企业财务方面出现的问题,避免财务风险造成损失。此外,部门之间加强交流也有利于信息的公开化,这对于部门之间互相起监督作用很有效果,避免了一些不利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影响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对国有企业声誉和财产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五、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与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结构,优化内控环境
完善国有企业的财务内控组织结构,是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国有企业内控环境的重点。首先,国有企业要建立财务内控管理的核心。这一管理核心,要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例如国有企业可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督审查机构,从而发挥财务内控管理作用,规避各类财务风险。其次,要建立与组织结构相匹配的管理职能,强化分权管理。国有企业管理层必须经过严格程序选拔任用,同时各管理职位必须形成有效的制衡,确保治理机构发挥其相应的职能。最后,要注意权责的分配。各岗位所具备的财务权利,均需要与其管理能力相對应。例如,具有相应财务管理责任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能力。同时,权责的配置也要考虑国有企业管理的多种层级,按照不同层次的管理权利,相应地配置对应的权责,确定具体的管理权、控制权、审批权等。管理层作为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管理者,具有财务监督权利和日常财务决策权利,但同时要接受财政部门的指导、管理与监督。
(二)构建风控系统,重视风险评估
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完善各项风险评估工作,能够进一步为财务运行提供保障。风险控制包括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与防范风险,四个控制方法。国有企业可按照具体的风险类型,合理选择相应的控制策略及方法。例如针对筹资风险,国有企业要控制负债规模、构建合理的资本负债结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率,确保规避投资风险。针对资金回收风险,国有企业应建立信用等级制度,针对应收账款确立严格的信用策略。同时控制应收账款比例、建立回收责任制度,并对客户进行信用以及清偿能力的评级。通过反复论证应收账款的回笼风险,对风险进行控制。
风险控制系统的主要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等多项内容。风险识别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收集的各项财务数据,进行识别与判断:一方面要准确地辨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是要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风险类型,快速进行风险识别工作。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风险潜在因素进行筛选。结合国有企业当下的环境,分析这些潜在因素引发风险的概率,以及产生风险后会对国有企业造成的影响。风险分析的作用,是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以及决策建议。风险预警,是指国有企业提前设定与现金流量、财务状况、预期收益等相关的量化数据标准值。
(三)全面提高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离不开监督制度,在这之前需要将财务工作尽可能细分,并且岗位责任明确分配到个人,以分散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同时便于查找问题。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应当通过四个方面进行:第一,监督财务预算流程,确保其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第二,执行阶段的监督应更加重视,监督执行过程是否按照原有财务预算进行,避免出现超预算问题大量出现,增加财务风险。第三,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部门的审计力度,将审计工作贯穿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不定期审计,来增加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的安全性,确保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产生实效。
(四)提高财务内控执行力与效率
要想提高财务内控执行力与效率,首先,要重视提高财务内控人员总体专业素质,定期开展培训会,以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的专业认知,提高整体素质水平,积极推动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与此同时,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对于财务内控岗位的人员安排也不可轻视,对于财务内控岗位的相关职责。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明确。此外,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水平,国有企业还需要对现有的财务内控信息方面的机制系统进行改善。要增加与国家有关部门等方面的协同步调,在国有企业内部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完善的财务内控信息化系统,设置不同的板块,明确具体的功能,结合实际动态,调控信息化各个端口的服务职能,不断加强安全防控,实现内控风险识别、监控、预警及处理自动化机制,实现信息全面共享,通过合理的权限分配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开展进度和情况动态监督,最大限度提高自动化监控效率和质量。
(五)做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内控评价是检验内控制度设计与运行合理性、健全性、有效性的关键,通过内控评价可找出内控体系缺陷,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优化,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功能与效果。因此,国有企业应做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建立配套评价机制,通过内控评价手段来评价内部职责权限划分是否明确,内控程序和措施是否恰当,从而及时发现内控问题,强化内控防线。要想发挥内控评价作用,前提是要确保评价指标设计的合理性。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保证从头至尾采用一致标准、要求、框架,不得中途随意变化评价标准,避免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随意变动标准,会导致指标失去可操作性,给后续指标的执行造成困难。在内控评价实施过程中,可按评价标准、问题性质、评价目标,划分为不同层次结构,为不同层次设置不同指标,按重要性进行赋值,根据估值就可能找到问题,确认内控的执行力。内控评价后,则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利用,应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建议,对内控体系进行合理优化,修复内控漏洞,从而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升财务内控体系的合理性。
六、结束语
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需要严格执行管理程序,贯彻管理规范,保证国有企业内资产安全与完整、提供真实合法的会计资料。目前,国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涉及环境建设、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控等多方面的内容。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完善管理结构、构建风险控制系统、强化财务内控活动管理、引入信息化系统、完善财务内控监督评价等多方面的策略,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实现创
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卓洋.探讨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内控制度的构建策略[J].商场现代化,2022 (16):165-167.
[2]郑淋秋.企业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财经界,2022 (24):99-101.
[3]靳国强.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现代企业,2022 (09):13-15.
[4]杜晨妍.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创新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2 (23):64-66.
[5]袁蔚莉.基于财务风险管控视角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中国市场,2022 (23):148-150.
[6]仇文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融合的途径分析[J].中国市场,2022 (23):166-168.
[7]褚红文.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财会学习,2022 (2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