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植物生理学教学的融合路径
——以“2023 年第七届全球植物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大会”为例
2023-09-07谷香凝
在我国社会发展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当前教育、文化和信息的全球化进程也进一步加深,高等院校作为现阶段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主体,其不仅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所需要人才的职能,还承担着科学研究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义务,为了进一步适应当前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就需要对高等院校展开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其开展双语教学,尤其是对农业类院校而言,其进行英语教学的融入,有利于加强相关领域内生物技术的国际化交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农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相关农业领域要想进行国际化交流,就必然需要有大量具备本专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综合性人才,这就代表着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满足当前的社会现实需求,将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具备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领域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的更新也随之加快,一些新理论与新研究的发表周期也越来越短,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英语素养,以便更好地掌握国外专业文献资料,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动态。
2023 年第七届全球植物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大会于2023 年3 月16 日至18 日在新加坡举行,大会以“通过关键的植物科学进步确保可持续性和全球转型”为主题。通过对植物研究的交流来,促进全球的共同进步。植物生理学作为当前植物生产类和生物类的专业技术课程,其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和应用价值,是专门研究植物生活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双向关系的科学,植物生理学不仅能够为作物的高效栽培和育种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其还能够对作物的高产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其社会应用率的显著提升,也使得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层次与内容有了进一步延伸,与传统植物生理学相比,现代植物生理学不再单纯地从植物的形态与生理意义上,去揭示植物的活动规律,而是能够从微观角度去对植物进行分子研究。与之相关的植物生理专业英语也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其能够将英语与植物生理学专业知识理论进行紧密的联合,除了具有基础英语的语言特色外,其在词汇语句表达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更多的独特性。因此,在相关院校的植物生理学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英语这一工具,来进行学科学习与思考,还能够显著提升其国际化学术的交流能力,在开阔其国际视野的同时,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全球化过程对综合人才的现实需要。
双语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在非语言学科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将受教育者自身的母语与非母语,在部分或全部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语言,英语也是当前我国社会高等院校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的选择。在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其语言的使用,既要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植物生理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要使其具备双语素养,能够跟上国际发展的脚步,提升学生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虽然当前我国社会农业院校中,对植物生理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院校较多,但由于专业教师对英语运用能力的不同,以及学生自身英语素养的差异,加之不同院校中课堂展开的活动形式、教材的选用与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同,这就使得教学效果的分化程度较高,表现出较多的问题。具体来说,首先是植物生理学教师队伍建设参差不齐,不同教师间的英语水平和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师是农业类院校植物生理学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主体,教师自身的英语能力与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质量。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的课程,植物生理学的教学难度较大,需要相关教师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质量,实现英语教学的完美融入,还需要相关高校教师具备两项基本要求,一方面,高校教师自身的英语能力要能够胜任英语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能够以完美的角度将自身所具备的英语知识与能力良好的运用到双语教学之中。当前各类高校一线的教育人员大多为青年群体,这些青年教师不仅自身教育能力较强、学历较高,且对英语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相关研究论文的写作能力同样优秀,但其使用英语的口语表述能力却稍显不足。由于环境使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很难将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以英语口语的方式进行表述。而双语教学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具备读写的能力,口语同样重要。即便部分教师具备极高的英语水平,但如果其无法将之运用到植物生理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同样无法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这种存在侧重点的双语教学就会使得双语模式流于形式,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存在着偏差,无法对植物生理学的深层次理论进行深度研究。这种由教师英语运用能力的不足所导致的教学问题,严重影响了植物生理学与英语教学联合的效果。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其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联系的过程,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自身英语能力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效果,当前高等院校植物生理学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大量专业知识的冲击,使得其过于侧重对应试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英语语言的使用,大多数学生往往只能以书写的方式进行双语表述,而口语能力较差。当涉及到植物生理学专业课程信息的传递时,学生也只局限于能看懂教材的大体意思,而很难听懂教材所讲授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其自身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学生之间英语能力的不足,也使得专业教师难以也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化,使得授课标准难以界定,标准太高对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影响了其专业知识的吸收,而当授课标准太低时,对部分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又失去了双语教学的价值。此外,当前国际上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有六种,这些双语教学模式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合的学生群体和社会环境也存在着差异。虽然教学模式多样,但当前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依然过于僵化,大部分院校在进行双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均会选择沉浸式教学。这种不依据学生自身实际与专业性质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得学生既没有掌握好所应获得的专业能力,又没有培养好要培养的双语素养,使得双语教学单纯地成为翻译教学,失去了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
此外,大部分院校双语教学的手段也过于单一,教学只是为了实现该专业的教学任务,在植物生理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无法判断哪种教育方式最合适学生,由于植物生理学专业知识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到植物生命活动的科学规律和个体的现象体现,这种宏观和微观的双向角度,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授,然而当前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不同的内容而进行差异化选择,这就使得双语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高校植物生理学专业的双语教学而言,亦是如此,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必备教具,一本合适的专业教材是保证英语教学有效融入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相关数据表明,当前国内的植物生理学专业双语教学大多使用原版英文的教育书籍,虽然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英语语境,使其了解到国际化的学科知识,但对于大部分院校学生来说,其英语水平不足且呈现层次化,直接使用原版的英文书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严重影响其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总体而言弊大于利。而部分高校对此选用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配备相应的中文教材,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容易在思想上对英语教学的融入呈现排序状态,过于依赖所配备的中文辅导教材,使得英语教学失去了其本味。
基于当前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的融入,巩固双语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加强相关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植物生理学专业教师英语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有限的现状,来进行教师端的改善。加强对双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在组织定期培训的同时,尽可能安排其到国外进行研修,使其能够在英语环境中,有效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还要大量引进国际化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的双语教学能力,尤其是引进有留学经验的高学历人才,使其能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讲授英语原环境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降低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排斥。针对当前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就需要植物生理学教师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层,以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进行活动。此外,针对学生听说能力较弱的情况,还可在班级中设置兴趣小组,围绕植物生理学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相关教师还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针对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采用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教育的双方有效适应双语环境,在轻松的氛围内促进专业知识的双语掌握。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相关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专业内容来进行模式区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掌握到植物生命中的规律与现象,提升学生的双语学习兴趣。最后,还要加快对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教材的编写,相关教师在原版英文书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材的自编,适当的进行内容的删减,以此来保证重点的突出和内容的全面,进而提升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植物生理学专业内开展的双语教学,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牢固地掌握本专业理论,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