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研究
2023-09-07严境锋株洲市中心医院设备科湖南株洲412000
严境锋 株洲市中心医院设备科 (湖南 株洲 412000)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在运行和管理中愈发重视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优化,应制定完善的控制方案,提高医疗设备的应用效益。文章对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内容进行了探讨,结合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分析了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
在医疗行业的发展中,医疗设备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源,也是医疗行业运行成本中占比较高的一部分。为了节约医疗设备维修中的成本,要结合医疗设备维修的具体需求和成本控制目标,加强有效的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制定完善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管控方案,降低不必要的资源、资金投入和浪费,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使用收益,满足医疗行业的运行需求。
1.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内容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医院的运行和管理将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加强了实践探索,因为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管理水平、运行效益。在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中,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降低使用医疗设备的过程中形成的成本,制定正确科学的决策,在前期预测医疗设备的购置成本,并制定相关的决策,分析医疗设备购置所产生的效益。
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工作的依据是医院的财务制度,根据财务制度中成本费用开支相关规定,进行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工作[1]。要核算医疗设备的费用总额,覆盖到购置论证环节、使用环节等各个阶段,对劳务报酬、物质消耗要进行总体核算,将各项成本作为医疗设备核算的要点。通过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成本控制水平,以此为依据,展开医疗成本的核算,并且评价和分析医疗成本核算的效果,比较与分析不同科室的支出和产生的医疗设备成本,对相关费用管理指标实施全方位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在逐步地完善中,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充分地发挥出卫生资源的价值,实现对资源最大程度利用,提高医疗设备成本管理的水平,只有做好前期的医疗设备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够保证医疗设备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推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更顺利地实施[2]。
2.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医疗市场发展速度较快,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医院面临着客观存在的发展困境问题,特别是在开源节流方面,由于难度较大,服务灵活性有限,受到主管部门的约束和管控,进行医疗价格的制定和管理,因此医院必须要在成本控制方面作为重要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节约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发展目标。在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中,针对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管理,是必要的内容,因为在医院内,医疗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是成本控制中的关键资产类型。
在近些年我国的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医疗设备行业逐渐开发和推出了多种新型的医疗设备,广泛地应用到了医院的发展中,提高了医院的诊断水平、医疗水平、服务水平,加快了医院的服务创新,取得了更加显著可观的经济收益、综合效益[3]。但是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发生设备故障是无法避免的,要在专业化人员的操作下进行有效维修,必须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恢复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投入到医院的运行中,展开各项诊疗活动,否则将会导致医院的工作受到影响,形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针对医疗设备维修所形成的成本控制和核算,受到了医院管理层人员的高度关注,面临着逐年攀升的医疗设备维修成本,需要针对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现状,采取科学有效的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完善的计划方案,将其作为重点的研究课题,展开实践探索,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控制水平和核算有效性[4]。
3.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
3.1 初期成本管控
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的实施,要从前期装备新设备的环节着手,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打下牢固的成本控制和核算基础,在市场调查环节、设备调查环节,以及招标谈判和安装验收等各个阶段做好准备。例如在市场调查环节,要通过实地考察,对已经使用该设备的企业要进行主动的调研,保证使用到的设备有良好的质量,符合医院的医疗设备使用需求,防范后续发生高频率的质量问题。要在合同管理环节,明确地体现出与医疗设备相关的验收标准和售后服务的相关要求等内容,对于设备安装过程中以及后续使用医疗设备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各种费用,要进行分析,并明确具体费用的承担分配方式,保证医院和供应商能够明确地划分职责范围,分别负担相应的费用。在医疗设备的安装调试环节,要对其他配套设施的状态加强关注,防范电源不稳定等问题的发生,若是在安装调试环节出现了突发断电等情况,或是发生了电流不稳定等相关现象和问题,需要考虑到后续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率,在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提高对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控制水平[5]。
3.2 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元
在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控制和核算中,要对成本核算的单元进行合理、准确的划分,将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单元分离开来,以服务范围、服务性质作为重要的依据,进行成本核算单元的划分。例如,在服务范围中,医疗辅助类是为临床服务和临床技术提供服务的科室,而行政后勤类指的则是医院行政和后勤业务工作的实施科室,行政后勤类具有服务功能,为其他类型科室提供服务,因此行政后勤类的服务范围是大于医疗辅助类的。在服务性质的划分中,行政后勤类的科室所相关的业务均具有管理性质,但是和医疗服务却没有密切的相关性,医疗辅助科室具有辅助服务的功能,为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的科室提供支持和帮助,包括生产、加工等,均是由医疗辅助类的科室为其提供服务并运行的,其运行与临床医疗服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6]。因此在成本核算单元的划分中,要针对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单元展开准确、合理的划分,由医疗设备维修部门,对临床和医技科室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维修,负责医疗设备的管理,与行政后勤类科室的职能范围划分开来,体现出医疗设备维修部门的维修辅助服务功能。明确地认识到医疗设备维修部门不具有管理类的业务功能,因此要在医疗辅助类科室中,将其纳入其中,在成本核算单元的准确划分中,开展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工作,正确地归集医疗设备维修的成本指标,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3.3 强化成本核算效率
成本核算是在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上、展开的一项工作,有必要得到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核算工作中加强力度,强化成本管理的效率,充分地将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和核算的价值发挥出来,降低医疗设备维修的成本投入。在实际的成本核算中,针对医疗设备维修的成本核算,目前仍旧存在着突出的不足问题亟待改善,例如,在设备维护、保养和收费等各个环节,缺少规范的标准,这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因此医院要及时改善这一现状,加强对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核算力度,建立起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收费标准,做好设备设施的分类[7]。
根据不同医疗设备的类型,合理、规范地规定医疗设备收费标准的内容,按照由高到低的排序,将设备的维修价格展示出来,使不同类型的设备维修价格维修方式均能够区分开来。按照“技术服务费用+零件更换费用=维修费用”模式,明确医疗设备的维修收费标准成本核算中,技术服务费用是重点内容,具体是指参与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所体现出的工作价值形成的费用。
在建立技术服务费用的标准时,应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专业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建立标准、节约设备维修的成本、细化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核算流程,使各项制度内容更加完善、流程更加规范。在评估维修质量中,调动起维修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以此为落脚点,在完善的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作用下,更进一步推进医疗设备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工作创新,提高成本核算的有效性。
3.4 降低后期故障成本
后期产生的故障成本,指的是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发生故障时进行维修所形成的成本,为了降低后期故障可能带来的风险,应降低后期故障成本投入,需要通过购买延保合同的方式,结合具体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将后期故障的成本风险最大限度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尤其是现代化的医疗设备,集中了多学科智慧,是一种新型的科技产物,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医疗设备的供应商会为了促进销售,通过降低销售利润的方式,提高销量,将利润点转移到售后部分,获取售后维修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医疗设备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在维修中产生的成本高、耗时长,很多医院内部使用医疗设备会配备专门的工程师,但是内部工程师对于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在维修能力上专业性不足,难以进行对各个设备的深入维修。因此为了解决后期的故障成本风险,有必要通过购买延保合同的方式,降低后期的故障投入,医院在购买延保合同时,要站在长期发展的视角,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医疗设备技术复杂程度,对技术资料和设备技术等各项指标要展开详细地考量。对比和分析同类设备的具体数量,针对医疗设备产生的价值和经济效益成果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不仅如此,还要在维修医疗设备中详细记录下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为后续的故障成本控制和核算打下基础,以此为依据,决定后续与延保合同相关的决策[8]。
3.5 加强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很多的医院在发展中,针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正积极开展控制和核算工作,为了更进一步的推进该工作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在资源共享方面加快脚步,建立起医疗设备维修资源的共享平台,增进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成立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团队、维修团队,共享某一范围内的医疗设备维修资源,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节约投入医疗设备维修中的成本费用。例如,在同一个城市内,可以建立起与医疗设备相关的维修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壁垒,在平台中整合所有医院所拥有的维修资源,并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不同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维修资源应用上能够更畅通地沟通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信息。
在资源共享的平台中,不同的医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起长期、稳定合作的关系,共享不同医院的医疗维修资源,站在公开、透明的视角,保证医院设备维修资源的使用合理性、合规性,降低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保证各项信息准确、可靠、全面,例如供货商信息、维修技术人员信息、配件信息等,消除虚假信息,制止虚假信息的传播,保证设备维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保护医院商业机密的同时,真实进行医疗设备维修资源的共享和应用,在区域内促进医疗设备维修信息的顺利传播,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成本控制成效。
3.6 合理分摊医疗设备维修成本
针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进行控制和核算,需要明确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合理分摊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科学地进行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分摊,将医院的维修成本信息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在分摊中,要使维修成本在各个核算对象中合理的分摊,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和核算的水平。在科室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结合科室的成本进行分项、分布的逐级结转,也就是针对某项成本进行分摊时,要由服务范围大的科室逐级向服务范围小的科室进行分摊,按照此步骤,保证分摊的合理性。
医疗辅助类科室的成本分摊范围,则需要向其他类的科室分摊,包括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等科室,以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作为重要的原则,对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进行分摊,围绕着“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保证分摊的合理性。根据医疗设备维修科室的职能分,其他科室都是由医疗设备服务科室为自身提供服务的,因此维修部门要对分摊参数进行合理的计算,将维修部门为各受益部门提供的实际工作量在整个维修部门全部工作量中的占比,作为比重,进行分摊,始终保证分摊结果的合理性,对维修部门在临床服务类科室中产生的实际工作量,进行计算,明确具体的工作量结果。
维修部门服务量和其他的医疗辅助类科室的服务量,在特点上存在差异性,例如供应室、血库、门诊收费等医疗辅助类的科室,服务量是与医疗服务活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而维修部门的服务量则与医疗服务活动之间并无过多关联,也就是临床服务量的变化和维修部门的服务量之间,不成比例关系,在确定服务量的方法时,与临床服务类的科室服务量无法挂钩到一起。计算维修部门的工作量,要考虑到其他的重要因素,例如医疗设备的新旧程度、医疗设备的数量、医疗设备的价值、发生故障的概率、设备使用科室的管理水平、维修的具体时间等,此类因素均是维修部门工作量要考虑的相关因素。根据市场上同类维修劳务的平均价格,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基准价格进行确定,再结合相关性强的要素,确定各项维修业务的服务价格,具体的调整系数要根据每项维修服务的耗费时间、设备未来有效使用的时间、故障发生率变化进行确定。处于每个核算期内维修成本的分摊,都要以内部服务价格统计出的临床医技科室耗费的维修工作量为主,将维修人员的服务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强化被服务科室的成本意识,提高对各科室的设备维修费用控制水平、控制成效。受到医疗设备维修成本合理分摊的约束和影响作用,各个科室在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分摊和管理中成为了参与主体,大大提高了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的控制参与性[9]。
4.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行业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医疗水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行业的发展要借助医疗设备的应用,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与此同时,为节约投入医疗设备中的成本,针对医疗设备的维修需求,加强对维修成本的控制和对维修成本的核算,落实有针对性的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管理措施,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防范资源浪费的问题,促进医疗行业更高效稳定的运行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