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小学中年级习作能力的实践探究

2023-09-07高建萍

小学生 2023年22期
关键词:小练笔习作教材

☉高建萍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让他们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充分落实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了将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逐渐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活动,与阅读教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小练笔是指将语文课文的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等作为基础,适当融合写作的一种训练模式。以小练笔为载体,有助于切实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练笔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一)小练笔的基本类型

仿写型,是指根据范文的表达和谋篇布局展开写作练习。这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教材文章的基础上,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外界事物的基本认识出发,仿写出与文章相似但又有独创性的内容。

改写型,是指对教材文章的写作内容或写作形式加以改变,既可以改变叙述主体的人称,也可以改变写作的顺序、体裁,或者进行扩写、缩写等。其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过程中,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拓展型,是指对文章内容或主题的发散与延伸,这一类型在教材中占比也较多。通过拓展型小练笔,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从自己过往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中找到与练笔主题相契合的内容,并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补白型,是指对文章中留白的部分加以填充。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给学生做出了留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也是训练学生创作能力的绝佳素材。

选做型,是基于对学生兴趣、能力和练笔内容必要性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对部分小练笔做出灵活的设置。以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文后的选做题为例,由于其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出于对教学时间安排的考虑,将其设置为选做题,给学生和教师都留出了更多的自由,让他们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选择。

(二)小练笔的编排特点

首先,读写结合呈现出一体化的特点。小练笔往往以阅读为基础来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例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后的小练笔,要求学生仿照文章第二段的写法进行仿写。学生想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然要对第二段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由此可见,小练笔呈现出明显的读写结合的特点。其次,表现方式呈现出情景化的特点。小练笔的情景化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教材文章为背景,打造一个包含写作任务的练笔情景;第二,以文章和生活共同作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情景的回忆与联想。这两种情景都有助于调动学生练笔的积极性[1]。最后,能力要求呈现出梯度化的特点。在小学中年级,小练笔往往要求学生针对文章中的特色句子展开写作,而在高年级教材的小练笔中,则要求学生针对段落进行写作训练,梯度化特点较为明显。

二、小练笔对于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价值

一方面,有助于为单元写作任务提供帮助。教材文章后的小练笔与单元写作任务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习作能力上的联系都较为紧密。可以说,当学生能够高质量完成小练笔任务时,就与单元习作练习一同实现了习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单元教学目标落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文章还是课后习题都承担着落实教学目标、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而小练笔作为课后习题的一部分自然也具有这一价值。通过小练笔,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辅助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感受,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读与写相互促进。利用读为基础训练学生写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排斥,还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小练笔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小练笔的内容来看,往往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单元内不同课文、不同单元之间的小练笔则缺少关联性。以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整本教材中仅安排了两处小练笔,《穷人》一文后的小练笔侧重于人物心理活动,《少年闰土》一文后的小练笔侧重场景,两者之间的呼应性和关联性明显不足。这一编排模式导致小练笔呈现出较强的碎片化特点,无法充分发挥小练笔的语文教学价值。从小练笔的数量来说,教材中设置的小练笔次数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练习需要。纵观全套语文教材,共计二十三处小练笔,落实到每册教材中最多四处,最少一处。在二十三处小练笔中,还包括十一处侧重于文章理解的小练笔,没有体现出对习作能力的特别训练。总体来看,语文教材中小练笔的数量不足、频率较低、理解型题型较多,严重限制了小练笔的实际功能[2]。从小练笔的要求来说,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以三年级下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的小练笔为例,仅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己感兴趣的图写几句话,但写什么、怎么写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不利于针对性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通过小练笔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开发系列性小练笔

习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实践和训练中形成。尽管小练笔编排上存在一定问题,但其对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价值仍然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小练笔编排情况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放大其优势,改进其不足,发挥好小练笔在提升学生习作能力上的作用[3]。教材中编排的小练笔次数较少,一些经典、优秀的文章后没有辅之以小练笔,甚至一整个单元都没有安排小练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加强对语文教材的分析和挖掘,开发系列性小练笔。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一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和《繁星》,除了诗歌以外,其余三篇文章均为景物描写。具体而言,《观潮》借助声音动态化地为学生展示了江潮的气势;《走月亮》利用听觉、视觉、嗅觉等多个感官为学生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月下景象;《繁星》以颜色和数量描写为学生展现了星空的美丽。故而,教师可以“推荐你心中的美景”为主题,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美丽的地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并写明理由。通过一系列的小练笔活动,既能够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串联起来,也能够训练学生描绘好一处景物的特点以及清晰表达这一景物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举例来说,在学完《观潮》一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写与山川等相关的景物,引导学生从声音和动态两个角度描绘景物,并通过想象、比喻等修辞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二)提高知识间关联度,循环运用反复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练习。一个修辞手法、一种写作方法,只有在反复的运用和实践中才能够得以强化,并成为自己个人能力的组成部分。故而,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提高不同知识、不同课后题目之间的关联度,反复训练学生的某项能力,可以将教材文章后的初试身手、词句段运用等部分与小练笔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的小练笔——写几句话,其要求比较概括,但在词句段运用部分,要求学生以给出的句子为开头,尝试写一段话。两者要求较为相似,但仍然存在一定不同。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进行整合,要求学生完成如下的小练笔任务:从下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仿照课文的第二段和第四段,写一段话。这样就将概括性的小练笔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既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减少了学习任务的无效重复。本单元的下一篇文章《海滨小城》没有进行小练笔的编排,教师可以单独为学生布置一次练笔任务,要求他们以校园中的景物为主题,仿照文中第二到第五段,写一段话。这一设计能够有效解决教材中小练笔数量不足的问题,并且训练了学生总—分写作技巧的运用,让学生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反复训练同一写作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习作能力。

(三)剖析小练笔的内涵,做好仿创练笔工作

倘若仅仅把小练笔视为简单的仿写,则容易走向小练笔教学的简单化和形式化。虽然小练笔这一教学活动相对简单,但将阅读、思考和表达三大能力融为一体,而深入阅读、多元思考和准确表达恰恰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语文能力。可以说,小练笔始于模仿,但却不终于模仿,而是学生有创造性地再次表达。在模仿中追求思维和表达的提高,是小练笔的核心要义。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后的小练笔中,要求学生用几句话将自己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景色描绘出来。这篇文章的精华表达在于第五到第七段,作者选择从两边到中间、从近到远的观察和表达顺序,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多样的句式为学生展现了梧桐叶的美好。在教学这篇文章以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选择表达顺序、积极变化句式以及主动进行想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避免为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他们发现文中表达的独特和吸引人之处,提醒他们在完成练笔任务时不要抄袭文中描写,而是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改变。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练笔作品时也要注意对创新的要求和把握,不能僵化看待创新。当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没有尝试过的描写方法时,也是一种创新,也应该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学会创造性进行表达,实现习作能力的持续提升。

(四)加强对教材的补充,设计新型小练笔

小练笔是语文教材中的一个独立板块,一些小练笔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实现人文情怀的建立,一些小练笔能够帮助学生落实单元训练目标,不同类型的小练笔能够实现不同的教育价值。因此,为了实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加强对教材的补充,设计新型小练笔,吸引学生兴趣,训练他们的习作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十人一组进行“好句接龙”的游戏。在这一游戏中,由教师为每组选定一个习作主题,由第一名学生选择一种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写下一句与主题相关的句子,其余学生依次进行写作,但连续三名学生选择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不得出现重复。当第十名学生写作完成时,由第一名学生继续,如此循环。当学生无法写出新的句子时,游戏终止。在完成游戏后,写出好句最多的一组获胜,败者组的最后一名学生要为大家表演节目,可以为大家背一首诗或者唱一首歌等。尽管这一练笔形式与教材给定的有所不同,但通过这一活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既训练了学生对各类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掌握,也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学习。

综上所述,借助小练笔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基本的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小练笔,引导他们高质量完成练笔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读写结合是训练语文能力的最佳办法。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小练笔的重要教育价值,发挥好小练笔对于训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小练笔习作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巧借导图之力,有效指导练笔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