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探寻

2023-09-07骆铁蓉

小学生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情境

☉骆铁蓉

作文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实现阅读知识的迁移。同时写作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但是,作文教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作文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启发思维并丰富写作学习体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作文学习中,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生活即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理论是由三大原理组成的,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必须展开的教育,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时时刻刻都具有教育意义;生活是人类社会所自然携带的,那么生活就是教育。而社会即学校这一原理主要指的是要把学生从传统教育的“鸟笼”里解放出来,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翱翔,而不是受到各种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只有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社会、伸展到自然中,学校才能适应社会改革培养学生,也能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符合[2]。教学做合一理论是指教师要在实践中教,学生要在实践中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生活即教育理论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创造能力。

(二)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

教育即生活理论是由杜威提出的。在18 世纪美国的学校出现了儿童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情况,而杜威围绕这一现象展开了研究,并指出生活对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育即生活理论中,展现了生活和教育的本质联系。杜威认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需要,教育要把学生在学校、家里以及社会上即将经历的东西进行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产生交互作用从而获得成长[3]。教育要与生活息息相关,儿童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学习,如果将教育和生活脱离开来,学生就难以在生活中获得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也难以在生活中获得更加全面的成长。杜威重视的是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经验,并指出这两点是教育的灵魂,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经验,那么就没有教育,学生的成长发展也是十分有限的。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者要在相应的情境下学习。并且建构理论指出,教师的目的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社会文化背景,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建构知识。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四大要素,分别是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教师在展开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研读,还要考虑建构学习情境,并且要把情境设计看作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会话是指学习小组要通过会话、交流、探讨的方式完成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学习和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从而让语文写作课堂更加具有生命力[4]。协作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搜集学习资料、分析资料并提出假设和验证,这一过程对学生最终建构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还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成效关键因素在于学习者是否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不在于教师讲述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下积极参与写作学习。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要从多个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样性,要能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自我表达,并且要具有创意。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作文是对生活的集中反映,通过作文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展开写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要观察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5]。在小学教学中,阅读是积累,写作就是对积累的素材进行运用,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学生的阅历,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生活的感悟、能够用自己的笔将生活感悟进行创意性、个性化的准确表达。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要把生活化教学目标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结合起来,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二)充实教学内容

1.将生活化教学和单元教学进行结合。统编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习作要求,单元作文作为写作训练的重要形式,教师在展开写作教学时要重视单元写作任务。教师可以把单元写作任务和生活进行结合展开单元作文训练。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介绍一种事物”,例文是《鲸》。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给出的习作例文并对习作例文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动物的写作方法。本单元有两篇选文,分别是《太阳》和《松鼠》,《松鼠》的主角是动物,《太阳》的主角是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动物以及事物来思考如何确定写作主题。那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起来讲述自己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有些学生说有鸟类,有些学生说猫狗,教师可以在学生说这些动物时,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寻找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学生可以一边看视频和图片,一边回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这些动物的情景。有些学生和动物之间发生了有趣的故事,那么学生就可以这些故事展开写作。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有哪些,学生基于太阳想到了月亮、雨、树木等,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尽可能地想到生活中更多的物品,让学生回想这些物品的特征与相关故事,并展开写作。

2.合理拓展作文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生活化理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丰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又能够利用作文调动学生观察生活的积极性,并主动将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信息或生活场景与写作进行联系。教师在拓展作文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特点,用生活中有趣的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联想。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为例,教师先给学生展现父亲和母亲的对话:“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我不明白,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教师让学生感受文本中这段对话的含义:“同学们,这两句话看似是两个较为极端的态度,但其中却蕴含着同一种情绪,你们感受到了吗?”提出问题后,教师请学生阅读。学生说通过父母的对话,感受到了母亲对巴迪的爱,而父亲对巴迪却是批评不看好。教师基于学生的回答,继续展现课文后面的描述:“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教师把这一句话和父亲的话放在一起,让学生思考作者能成功,除了母亲的关怀鼓励,还有什么呢?学生经过对比思考回答道:“还有父亲对作者的鞭策和严格要求。”

教师说:“是的,母亲和父亲的爱不同,母亲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人的心灵,而父亲的爱则可能用不好的形式表达出来,需要深深体会才能够感受到。同样,同学们也是在父亲母亲的爱中长大的,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也会有很多与父母之爱相关的故事,谁愿意分享一下?”随后,学生纷纷基于父爱和母爱的差异,回想自己和父亲以及母亲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并通过阐述和父母之间的情节,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不同方式。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本文的写作方法为例展开仿写,通过父母表达爱意的方式展现冲突,最后又以父母之爱为主题贯穿全文,展现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学生对此的感悟,这样由课文引申到生活,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体验。

(三)优化生活化教学设计

1.借助生活积累作文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根据对高年级学生写作问题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难以下笔的主要原因是生活阅历不丰富,缺乏生活素材导致写作受到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提出观察任务让学生基于特征观察法抓住事物的外形、结构、功能、颜色、声音、形态等,在观察人时可以抓住外貌、品质、动作等特征。观察的,除了让学生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让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展开细致的观察。

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单元的习作是“有你,真好”。由此可以看出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写人,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人。学生可以观察同学、观察生活中的小伙伴、观察老师、观察父母等。在观察人时,学生要把观察对象的外貌以及动作习惯写下来。如同学A 观察自己的爸爸在吃饭时是用左手拿筷子,于是爸爸是左撇子成为观察对象的特点之一;同时同学A 还可以和爸爸基于某一个话题聊天,聊天时他发现爸爸说话喜欢用“哇”这个语气词,并且在聊天时老是打断自己说话,那么这就是爸爸的说话特征。通过此种方式,同学可以对爸爸进行全面的观察。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每一点写在观察笔记上,当对一个人进行了足够全面细致的观察之后,就可以展开写作了。

2.借助生活场景展开写作训练。在教学中,生活情境有助于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教师要根据作文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写作灵感。教师可以展开场景训练,即教师以学生生活中十分常见、但不容易受到关注的场景为例子,让学生展开演绎讨论。例如,小学阶段有些同桌喜欢在课桌中间画一条分割线,还有些调皮的同学喜欢捉弄其他人,教师可以基于这些场景,让学生尝试站在辩证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如画分割线,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演绎,并从两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提出画分割线的人是怎样想的?而另一个人又是怎样想的?然后以此为题来展开作文训练,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的能力。

3.借助生活事件作为写作思路。学生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留心观察这些事情,让学生以身边的生活热点为基础展开写作训练,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还能够逐渐加深对生活的感悟。每天上课前,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经历的、在新闻上看到的生活事件。如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几名群众制服了一个小偷,然后警察把小偷带走了。还有学生在新闻上看到了几名青少年私自下河游泳导致发生了安全事故。教师要请学生起来将这些事件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让学生在描述后思考如何从这个事件中提取作文主题,这一事件可以作为哪种题材展开写作?然后让学生基于自己的思考展开写作训练,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作文教学时,要基于新课程的要求展开生活化教学,通过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写出更有内涵的作文。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