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探索

2023-09-07☉张

小学生 2023年22期
关键词:结构化数学知识核心

☉张 棒

新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数学技能,渗透数学基础知识的层面,还应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只有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才能推动素质教育,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结合数学课程知识特点,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整体思维和意识,让学生有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借助大量的练习加深学生记忆,强化基础知识,这一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无法掌握结构化的数学知识。而结构化教学策略,从整体教学层面出发,遵从小学生的思维规律,依照一定的知识结构开展教学,可以提升教学整体效果,教师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角度,重视结构化教学的研究和应用。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优势

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数学学习是一个从浅到深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要经过由浅到深的发展,只有深度思考,从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才能深化知识,也只有亲身体验、经历才能获得真实学习体验,继而实现思维的升华、学科认知的提升。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优势明显。第一,它立足知识整体,从学生思维特点出发,将数学知识进行整合,构建整合式数学知识体系,创建系统化的数学的教学课堂,在结构化教学中,学生要对结构化的数学知识读取、应用、归纳、分析、总结、处理,进而实现系统化、整体性的理解和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第二,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结构化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可以获取更加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最大可能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应用结构化教学方法,将互有联系的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寻找数学知识的相同点,构建知识联系,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了条件;第三,传统数学课堂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分割开来的,知识之前的联系并不紧密,同时学习也受到资源的限制,结构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多,资源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展思维,从单个知识联系到相关的其他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有联系的数学知识有计划、有秩序地构建在一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掌握不同知识的关系,进而轻松理解数学难点。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结构化教学是立足教学整体和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现了教学的专业性,让数学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机的结构体,启发学生从“学会什么”过渡到“如何学会”。这种立足教学整体的教学理念,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也能满足新的教学理念,为提升结构化教学的科学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明确结构化教学目标,加强实践,寻找知识联系,才能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促进教学活动的紧密落实,继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

(一)借助实践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应该合理借助实践知识,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的联系,通过构建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间的联系,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启发学生自主进行知识迁移,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学习,通过自主体验和感悟发掘实践中隐藏的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应用能力,通过结构化的实践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例如,在学习《分米和毫米》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建立生活实践和数学知识的联系,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启发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第一步,教师先让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度,感受分米的长度和这一单位的大小,然后再测量一小块橡皮擦的长度,感受分米和毫米单位的差距。第二步,教师让学生猜测常见物品的长度,并选择合适的单位,如粉笔、铅笔、课本等物品。第三步,教师用尺子实地测量学生猜过长度的物品,让学生对比真实数据和自己猜测数据的出入。第四步,引导学生思考一支铅笔的长度约等于多少根绣花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单位换算。通过以上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有了基本的认识,猜测物品长度并核实物品长度,加深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最后通过长度换算活动,为学生构建了清晰的知识架构,强化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实践课堂活动循序渐进,将毫米和分米知识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了自主思考,也深化了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应该有主动探索的意识,有主动发现的觉悟,教师为学生构建实践活动,通过结构化的数学知识启发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相比传统课堂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实践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二)建立知识关联,构建知识体系

结构化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拓展延伸,构建数学知识的联系,并建立知识网络,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才能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启发学生从整体角度理解数学知识,进而自主构建体系化数学知识。[2]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借助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强调两者间的关联性,启发学生从整体角度出发,自主思考,合理衔接新旧知识,从而让学生养成整体学习意识,有能从系统角度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极其巧妙的,教师只有立足教材,合理划分不同知识点,才能建立知识体系,贯彻结构化教学理念,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性质》一课时,教材中引入了较多的提示语,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衔接。因此,教师可以先设计简单的例题,通过例题逐步引出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直接回顾之前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带动学生,助力学生思维的运转,让学生通过例题逐渐发现分数和乘除法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建立知识体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连接,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整体意识和观念。在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商不变、积变化等规律与分数知识有一定的联系,立足旧知识,学生可以对分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引入新知识前,可以引导启发为主,设置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检索知识体系,回顾旧知识,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只有充分把控知识的建立关键点,才能从孤立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实现结构化的学习和理解。在后期的教学中,教师合理引导,也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知识理解,强化知识印象,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充分了解教材特点和知识关联,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为学生呈现结构化的数学知识,进而提升结构化教学效果。

(三)注重练习思考,促进思维发展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科学练习,才能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如果只学不练,教学就会半途而废,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前面的学习也只是无用功罢了。练习是提升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教学合一的关键手段,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考,可以实现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让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更好地融合。为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教师要合理设置练习,一方面注重练习题目的层次性,可以按照难易程度、学生思维规律设计,以阶梯式的练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要注重练习的量,练习量的设计要合理,不能过多,否则会演变成机械化的计算,通过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建立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了巩固知识,教师设计如下练习题:用铁丝做一个长5 厘米,宽4厘米,高3 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用多少铁丝?部分学生套用公式进行计算,而小部分学生则经过简化计算公式得出了答案,之后教师设计比这一题目难度大、但有相同点的题目让学生自主练习。通过这一练习,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强化图形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学生的自主计算还进一步优化了他们的计算技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拓展了教学范围。从基础题目开始,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在实践中逐渐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了更为灵活的思维认识,从解决一个问题延伸到类似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练习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实践过程,教师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题目设计的层次性,并以多种形式呈现,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广开思路,继而在充满趣味的练习中感受数学魅力,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练习要以数学知识的连接点为主,发掘不同知识点的联系,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养成结构化思维认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强调核心素养,促进快乐学习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密切相关,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主意识、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课程是严谨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活跃的课堂环境,丰富的课堂活动,才能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一课时,教学难点是分数除法,学生要把控住分数倒数,才能应用除法技巧。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先引出分数的乘法知识,借助以往学习的计算知识,先对旧知识进行巩固,然后再引到新知识,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教师整合资源,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分数乘法、除法题目,如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若干人分一个蛋糕,蛋糕上展示相应的分数式子,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计算出来,计算可以逐渐加快速度。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锻炼了计算能力,在热烈的计算氛围下,既达到了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又创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下,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通过一定的基础练习,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巩固基础知识,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教师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促进了核心素养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融合,学生可以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发展自身思维,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构建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是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方法。在具体的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自主体验、自主实践、自主探究的活动,结合学生需求构建课堂活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结构,在自主思考中建构知识体系,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逐渐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系统,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数学学科,进而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数学知识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基于软信息的结构化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