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审美建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2023-09-07陈慧婷

小学生 2023年22期
关键词:建构课文阅读教学

☉陈慧婷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审美教育愈发受到重视,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具备德育、智育价值,还具备突出的美育价值,对于学生审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有必要更加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重要性,进而立足于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现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审美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开展,实现阅读教学审美建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概述

(一)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内涵

审美建构主要指将审美教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期间促进学生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协同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文学作品的文字美、修辞美和情感美。结合审美教育、审美能力的相关定义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期间实现审美建构需要抓住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三个关键点,从而促进学生美育发展。

发现美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美学视角发现语文中的美,如文学作品本身所具备的文字美、文学作品创造的场景美、人物美等等。在语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美,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进一步吸引学生深入阅读,并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悟与体验。

鉴赏美主要指学生利用一定的美学鉴赏技巧分析美,尤其是分析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如何体现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美,使学生了解课文中的文字、人物或场景为什么美、美在何处,具体而言,发现美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达到“知其然”的境界,而鉴赏美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学作品之美,形成更为浓厚的阅读兴趣。

创造美指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独特的美,相较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具体而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造美主要指学生通过语言活动,如口语表达、写作等形式创造美的场景、美的氛围。同时,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提升其审美能力,更加牢固地掌握美的知识和技能。

(二)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期间进行审美建构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美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文字美、修辞美,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而这种审美体验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审美建构能够促进学生情感发展,许多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情感,而如果学生审美能力不足,则无法准确把握作品情感,无法体验作品中的情感美,与之相对的,通过审美建构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使学生在一定的审美技巧帮助下体验作品的情感之美,能够受到正面的引导,形成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

审美建构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期间,阅读和写作具有密切联系,而且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开展审美建构可以使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修辞美,进而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美,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有必要推进审美建构,从而使学生学会表达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建构问题分析

结合前文分析不难发现,进行审美建构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然而,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来看,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情境、阅读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层次较低,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具体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一是忽视情境创设。小学生人生阅历较少,仅通过书面文字难以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学生也很难对文学作品形成直观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然而,在现阶段的阅读课堂上,部分教师忽视审美情境的创设,导致阅读教学局限于文字知识的讲解,学生未能切身体验文学作品之美,审美建构效果不甚理想。二是教师过度主导阅读教学。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过度主导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缺乏主体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被动阅读的状态,无法主动体验语文课文、文学作品之美,自然无法顺利实现审美建构。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策略

(一)主动创设阅读情境,强化学生代入感

情境教学现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而为了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设备主动创设阅读情境,通过情境使学生产生代入感,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实现审美建构。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强化学生的阅读代入感。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提到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等食物,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这些物品。随着教学的深入,课文提及过小年、过除夕、初一拜年等活动,教师让学生阅读这些内容,打开思维,想象北京街市上的热闹场景,而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北京春节前后的视频,在教学视频的帮助下,学生置身于北京热闹的街市上,仿佛街市上的事物触手可及,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代入感,对老舍笔下的生活之美、民俗之美形成更为真切的体验[1]。

在《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中,教师并未直接讲解课文内容,而是主动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帮助下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文字美,能够从平淡、真实的文字中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因此,在未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情境教学强化学生的阅读代入感和审美体验,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实现审美发展。同时,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与课文内容相契合,这也要求教师应当准确剖析课文内容,找到课文内部的审美元素,才能推进情境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审美建构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助力学生实现高效的审美建构。

(二)坚持生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审美建构是学生的建构,而教师则应当在学生完成审美建构的过程中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对此,在未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生本理念,巧妙借助互动教学、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语文世界,使学生主动感受语文之美。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期间,课文写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突出白鹭的精巧之美,教师可以据此设置阅读问题:①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②结合课文内容,尝试分析白鹭的“精巧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③联系生活,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白鹭一样美好的事物,尝试表达出来。

问题①的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白鹭的“精巧之美”,问题②的侧重点在于让学生鉴赏白鹭的“精巧之美”,而问题③的侧重点则在于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所用的修辞技巧创造美,并将生活中的美转化为文学语言。不难发现,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实现从发现美、鉴赏美再到创造美的层级递进,而且学生在三个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发散思维,进行深入思考,感受课文中的美学元素[2]。

此外,教师可以结合课后问题展开教学,如课文后面第二个问题“课文第6 ~8 自然段描述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为课文描述的画面起名,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未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推进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切实感受文学的美。

(三)拓展阅读资源,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建构应当包括情感层面的建构,使学生体验情感之美、精神之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然而,仅凭教材内部的文章无法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拓展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充沛的教学资源支撑下实现情感层面的发展。

例如,《为人民服务》是六年级下册极为重要的一篇课文,对于学生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审美建构。在讲解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分析课文内容,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张思德同志身上展现的优秀精神品质,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拓展阅读资源,既可以了解张思德同志的其他事迹,也能使阅读课堂更加丰富有趣[3]。同时,教师可以将感动中国节目中的主人公事迹搬到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意识到这些人物与张思德同志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是一脉相承的。在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支撑下,学生逐渐了解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牺牲、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助力学生实现情感层面的审美建构。因此,在未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课内阅读材料,积极引入课外的阅读材料,打造充满审美意蕴的阅读课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细化文章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从宏观层面引导学生实现审美建构,更要从微观入手,细致深入地讲解文章,挖掘文章中的美学元素,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在讲解《少年闰土》时,鲁迅先生运用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的手法描述了一幅生动的少年闰土刺猹的画面,尤其是“捏”“刺”两个字,更是使机智勇敢的闰土形象跃然纸上,其中,“捏”这个动作突出了闰土的心细,表明闰土害怕惊动猹而轻轻捏着钢叉,而“刺”则突出了动作的迅猛[4]。不难发现,鲁迅先生运用精湛的技巧突出闰土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们感受到闰土仿佛就在眼前。同时,在《少年闰土》第一段中“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等描述也为学生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而课文第四段“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这一描述则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少年闰土形象。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之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感受文字的魅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助力学生审美建构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审美建构的重点在于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在小学阅读教学期间,开展审美建构对于促进学生美育发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学会在写作时主动创造美。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主动创设阅读情境,强化学生的阅读代入感,坚持生本理念,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拓展阅读教学资源并细化文章讲解,促进学生情感层面的审美发展,多措并举实现审美建构。

猜你喜欢

建构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背课文的小偷
建构游戏玩不够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