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儿童公共素养培育的校园服务联盟实践
2023-09-07万莺燕祝卫其
万莺燕 祝卫其
新时代儿童的公共素养是指儿童具有的公共理性、公共德性、公共精神和公共参与能力,具有与他人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的特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依托校园服务联盟——包括校级组织、班级团队、家长代表、社区和基地导师等,通过“小议员议事”“小劳模服务”“小伙伴合作”“小院士探究”等实践行动,为儿童精心设计各种有价值、有挑战性的社会性服务岗位,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平台,创意策划校内外公共活动,培养学生公共意识、公共精神,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和服务能力,培育儿童的“公共素养”。
一、“小议员议事”行动——唤醒儿童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感
1.“主题议事”活动
实小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和年级的建设者和小主人。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利用班队课、夕会课、学科教学时间,定期开展“主题议事”活动;学生围绕班级岗位建设、课间活动、同伴交往、学校和年级活动等开展主题研讨,有意识、有责任心地参与班级的各项日常事务,培养自律、有担当的品质。
2.“善真少年”活动
在学校一年一度的“善真少年”活动中,学生代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提交学校,并参与审议,用演讲、情景剧、主题辩论等形式全面展示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还能参加学校行政会议,直接向学校各部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学生代表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和班级管理,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与家长、社区、周边基地沟通,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平台,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代表制订周期培养计划,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校园、社区,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化身“明日委员”旁听观摩,“以一米的高度看世界”,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升勤于思考、自信表达的能力。
3.“我与校长有约”活动
学校设置“校长信箱”,收集各班学生关于学校日常事务、活动组织策划、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想法与建议。每周,校长室成员与各年级学生共进午餐,围绕主题与大家畅谈,积极听取学生的真实想法;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征集学生的新学期愿望,整体了解各年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与愿景,开学典礼上校长邀请各年级在假期有突出进步的学生兑换新学期礼物,及时听取学生代表的心声和对学校教育的美好期待。学校还定期选取其中有价值、有创意的想法,在“临平书馆”“善真服务社”等阵地开展儿童议事听证会,站在儿童视角观察学校,观察教育,观察自我和他人,改进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管理品质。
二、“小劳模服务”行动——在劳动实践中激励儿童勇于担当、分享共创
1.劳动体验
学生走进学校食堂,参与分菜、分汤、分餐具等工作,体验食堂工作的烦琐与辛劳。菜品试吃员及时反馈自己对每个菜品的试吃感受,收集班级其他同学对每日菜品的评价,整理反馈给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和食堂师傅,作为调整优化学校菜品的重要依据。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每周一中午的“30 分钟扫除道”活动,在有仪式感的扫除活动中,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彻底整理清扫,在劳动实践中感受为班级服务的自豪感与愉悦感。实小开展“小鬼当家”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劳动中学会当家的技能,主动分担家庭责任,感恩父母师长。“认养一棵树”行动中,学生通过认养校园、森林公园的树木,与“自然”结对,在季节的交替变化中,掌握树的养护知识和技能,在认养的过程中懂得责任担当。
2.职业体验
实小依托各年段的社团活动以及课后服务开展职业体验系列活动,包含“我是小园丁”“我是小牙医”“我是小厨师”“我是小记者”“我是小交警”“我是小律师”等主题。同时,实小邀请家长导师、社会专业人员走进学校为学生专题授课或组织主题实践,让学生在每一项职业体验中初步了解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理解父母和劳动者的艰辛。在课后服务时间,实小还在中高年级设立各种体验岗位,让学生成为低年级学生的“小导游”“小老师”“小伙伴”,培养学生有担当、善分享的素养。
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学校以各类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组织浸润式的实践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志愿服务精神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社会责任感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三、“小伙伴合作”行动——在公共交往中学会悦纳、互助、利他
1.“心连心”朋友圈
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在和不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学校通过设立“双胞胎节”,构建“心连心”朋友圈,让好朋友们在这一天可以像双胞胎一样,穿相同或类似的衣服,参与各项活动,如双胞胎走秀、两人三足游戏、共读一本书等。学生在与朋友亲密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共处,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合作分享。
2.“奔跑吧,小伙伴”行动
实小在各班级开展“奔跑吧,小伙伴”行动,组织混龄“对对碰”活动,打破学生交往的年龄界限,五、六年级分别与一、四年级各班结成友谊班。小导师们竞聘上岗,寻找伙伴结对,结对的伙伴一起商量并制定队名、目标、口号,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全班同学从一日常规、活动参与、学习进步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一的中午进行小辅导员培训,优秀学员担任友谊班小辅导员;每周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队员,担任下一周的小辅导员,指导同学参与学习性活动、管理性活动、指导性活动和服务性活动等。小导师和小辅导员在活动中学会主动担当、合作创造,实现自我完善的同时,也服务了他人,同时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3.“牵手公益”行动
学校组织各班开展与贫困山区学校学生的交友帮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山区小伙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与需求,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学生通过爱心义卖、职业体验、垃圾回收等方式挣取爱心资金,在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更多公共价值,向善、担责、利他、合作的能力也逐步提升。
四、“小院士探究”行动——在服务性实践中进行创意学习与生活
1.“未来小镇”探究体验
实小以“未来小镇”的理念打造学校空间,教师和学生成为校园设计师,共同设计师生学习与生活的微型社会。每个“居民”都拥有专门定制的小镇护照和善真币,每周的“小镇体验日”时间,学生在“临平书馆”“U 博士科学院”“美食·家”“真真农场”“星星邮局”“未来小超市”等空间,进行不同的角色体验,开展岗位实践活动。学生真正做到项目自己选、规则自己定、困难自己破、活动自己搞,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和学习。
2.社会实践手册研制
实小立足各年级研学目标,开展调研,组织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座谈,对学生的研学需求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学生代表进行实地考察,将学生喜欢的、有研究价值的资源纳入研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定制“大美常州,快乐研学”研学活动版图,构建内容体系。实小将版图中的模块与多学科融合,进行课程内容的细化、分解,师生共同开发研学手册,用团队的探索精神和智慧成果服务助力更多学生的成长。每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的“年级主题研学旅行”活动,采用项目式学习,采取“问题聚焦—前置学习—探究体验—拓展成果”的操作模式,依托研学手册,对学生的自主成长体验进行过程性评价,评选“研学小达人”“研学小主人”等。
3.基地探秘行动
实小充分利用校园周边3 千米基地活动圈,引导学生围绕社会规则、学习先锋、关爱服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健康生活6 大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发现问题并通过主题式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学生探秘“花开西庄”,为新农村基地策划丰富的课程活动;走进红领巾馆,为场馆老物件代言、学做小导游、策划宣传推广;走进“临平书院”,主动体验不同岗位,通过策划活动、宣传发布等形式体会书院的价值;在科学基地,发现“自然、人、水、科技”之间的紧密联系,见识先进的声光影技术,了解专业的科普知识,对科学产生向往……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合作探究,创造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