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
2023-09-07顾庆华
顾庆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凝聚人心、成风化人的道德教化和价值引领作用。
江苏省曲塘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曲中”)始建于1952 年,已有70 余年办学历程,是一所在厚重历史和现代文明的交织中不断实现“蝶变”的县域普通高中。学校秉持“丹诚”教育理念,铸造“关心教育”品牌,夯实德育工作之实效,着力打造乡村教育的现代典范。
一、确立“丹诚”教育理念,夯实学校德育工作文化根基
曲中自建校以来以“求是”为宗旨,以“关爱”为特色。学校基于对曲塘古镇文化特色的挖掘以及对学校办学历史的沿革提出了“丹诚”教育的办学理念。
“丹”即红色,寓意忠贞爱国,继承发扬乡土传统;“诚”指诚心、真意,特指求诸良心本心,“诚”用以统摄“求是”和“关心”,追溯到儒家思想,呈现新旧交替、继往开来的宏伟气象。《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丹诚”二字又“邂逅”南朝沈约的诗句“曲中有深意,丹诚君讵知”,诗人想问友人是否能从乐曲中听出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隐隐有“心有灵犀、心意相通”之意。学校名称简称曲中,“曲中知丹诚”,正暗合“丹诚”教育理念。“丹诚”既有一心向党,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意,又契合古镇绵亘不断的爱国革命传统。
二、打造“关心教育”品牌,统领学校德育工作
在“丹诚”教育理念下,曲中优化“学会关心”人文育人体系、开发特色德育校本课程、拓展特色德育载体资源、丰富特色德育实践活动,为每个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提供良好平台。学校积极倡导“四个关心”,即以“自爱自强”为核心的“关心自我”、以“包容仁爱”为核心的“关心他人”、以“和谐共处”为核心的“关心自然”、以“责任担当”为核心的“关心社会”,逐步建构以此为主要内容的“关心教育”品牌,并于2018 年获评南通市“学会关心”特色学校。
第一,学校基于“正己”“利他”的培养目标,坚持打造“学会关心”系列特色育人体系。学校不断完善学生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更加懂得关心,学会感恩,学会关怀,享受生命的充实和快乐,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美好,形成完美的人格,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四个层面:一是个人层面,从自我认识、行为修正、素养提升方面入手,加强“关心”培育;二是家庭层面,从生活自理、责任分担、情感交流方面入手,加强“关心”培育;三是学校层面,加强学校“关心”文化濡染,以课程建设、活动开展为主要形式,“关心”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榜样示范作用;四是社会层面,利用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感受“关心”行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曲中以“关心教育”为主线,将德育内容校本化、序列化。高一年级狠抓“养成教育”,筑牢学生立身基础;高二年级实施“感恩教育”,坚固学生人品根基;高三年级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学校以“四会八做到”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活动为平台,充分激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准与人文素质;以榜样为示范,帮助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进行清晰的职业规划,力求少走弯路。学校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从而形成了坚强有力的德育管理网络。
第三,“关心教育”不仅是一种德育课程,更是一种德育行动。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消防演练、主题班会、每日格言、祭奠烈士、关心孤贫学生、关心困难教职工、定期家访等形式,不断加强“关心教育”德育实践,既关心学生生活学习状况,也关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学校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彰显环境育人的特色。走进曲中,满园五彩缤纷,学生风采、文化长廊、名人名言、精致景观、励志石刻无疑是一部部真实可见的“教科书”,整个校园人文环境温馨,学习气氛浓厚。每位学生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广阔的学习空间。
同时,曲中按照“立一等人品,求一等学识,铸一等体魄”的办学目标,组建了春柳文学社、瓦特机器人、西部篮球风等几十个学生社团组织,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经常开展演讲、征文、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生为本,促使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通过参与“学会关心”德育实践,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校园生活更有温度。
三、构建“人文课程”体系,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为了持续推进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曲中从学校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大力倡导人文教育并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期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第一,立足基础类人文课程。基础类人文课程是指国家课程的必修模块、选择性必修模块中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关注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和底性准则,面向全体学生的素养培育,让学生具备家国情怀、懂得文明教养、遵守生活准则,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德才兼备,为一个“完整而成长”的人奠基。据此,学校开设了课标教材人文课程、人文素养类课程和人文思政类课程,旨在延续中国文脉,植入红色基因。
第二,打造拓展类人文课程。拓展类人文课程分为“丹”课程和“诚”课程两类。“丹”课程指红色革命与乡土传统文化类课程。学校就近取材,充分挖掘曲塘镇的乡土文化,让学生传承发展,培养乡土情怀。课程内容模块主要包括红色革命文化、青墩文化和荷韵文化,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活动过程,获得学习体验,增强文化自信。“诚”课程致力于学科共创和学科融通,由校内名师和高校专家形成组合导师制,开发相应课程,力求打破人文学科间的藩篱,让学生具备家国天下的视野和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四、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保障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它从全体师生的活动中提炼出代表性的要素,并像光环一样笼罩在学校之上,从精神上代表着学校”。曲中以“人本文化”为切入口,努力寻找文化与管理的结合点,构建以文化为“纬”、以管理为“经”的立体管理模式,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引导、规范、约束和激励全体教职员工,为德育工作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精细化人文管理。学校以完善的制度管理夯实发展的根基,使之规范有序。曲中提出了“人本、民主、务实、创新”的管理目标,把管理定位在对“师生”这一生命群体的关注上。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发布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手册,让教师精诚合作,良性竞争,宽容包涵,资源共享,形成友爱、真诚的同事关系,营造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的管理氛围;建立了基于关爱的师生关系评价体系,做到以岗定人、以人定位,优化人员组合,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实行了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分层管理网络,把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细节分解到科室、年级、班级、职工,做到没有盲区、没有漏点,充分尊重和彰显师生的个人价值。
第二,民主化决策制度。曲中一方面追求文本规章的合理与完善,另一方面十分重视执行制度时的公平与公正。学校出台每一项制度前,如成立食堂基金会、制定大病帮扶救治办法,都经过教师和学生集体讨论与投票表决的程序。“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优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态。曲中已形成了“大事有法可依,小事照章办事,决策民主透明,管理科学规范”的风貌,对德育工作的落实与推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曲中将在德育实践研究这条道路上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全力以赴,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朝着“更为人本、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