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2023-09-07吴芳宇

名师在线 2023年17期
关键词:劳育五育并举五育

文/吴芳宇

引 言

“五育”内容一般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相互交融,密不可分。但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上,“五育”往往被分解为五个独立的部分,没有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或者“五育”被放在相同高度,导致课堂教学缺少侧重。如此,“五育”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1]。“五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音乐学科与“五育”相结合,能够有效实现“五育并举”。其德育功能表现为发挥音乐自身特点,熏陶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智育功能表现为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取方法,锻炼能力,发展多元智能,增强想象力、创造力;体育功能表现为让学生感受律动乐趣,深刻体会音乐,塑造健康身心;美育功能表现为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元美,建立积极情感,自觉创造美;劳育功能表现为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积极进行实践[2]。因此,音乐教学要实现与“五育”融合与均衡。其中,融合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相互融合,均衡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所侧重。简单来说,教师需要以某一“育”为重点,融入其他四“育”,实现“五育并举”。

一、价值引领——德育

音乐中不乏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情感,这些内容是不可多得的德育资源。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可以在认知所学的同时,强化价值引领,便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音乐中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情感为切入点,应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同时融入其他四“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以《打秋千》为例,这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活泼欢快,描绘出了打秋千的场景。歌曲中使用了下滑音,增加了民族色彩。第二声部有伴唱性质,展现出了仡佬族小朋友们同心协力的美好品质。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价值引领——尊重各民族音乐特色,形成包容意识。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五育”融合。比如,在教学第二声部时,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对比,找出相同小节和不同小节,学生就此进行视唱,掌握二声部旋律。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聆听第二声部内容,想象推秋千的场景,并做出推秋千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律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知教学内容,同时进行想象、表演、实践,受到美育、体育、劳育熏陶。在学生熟练掌握音乐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小组合作活动,鼓励一部分小组成员律动,一部分小组成员伴唱。在此过程中,学生通力合作,迁移已有认知,积极创作,实现了律动、音乐相结合,增强了认知,同时增强了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如此以德育为重点,可以使学生受到“五育”的滋养,获得良好发展。

二、乐理普及——智育

乐理教学是音乐学科的基础环节。在此环节,学生会了解一些音乐常识,如创作背景、音高、节奏、旋律等。乐理普及仅仅是音乐教学的一个引子,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常识的同时发展智能[3]。小学生受自身特点影响,往往借助感受和体验建立认知。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音乐常识内容为基础,以直观、感知的方式组织活动,同时融入其他四“育”,使学生有所收获。

以《时间像小马车》为例,作者使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形象地模仿了时钟走动的声音,同时展现了“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声音变化,表达了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这一思想。在课堂上,学生要掌握“XX XX|XX XX|X X|X- |”和“XX XX |XX XX |X X X X|X- |”的节奏型,感受节奏的渐强、渐弱。基于此,在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能用双响筒模拟的乐句。与此同时,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找出相关乐句。在学生展示相关乐句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在模仿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之后,教师敲击双响筒,发出两段声音——“XX XX|XX XX|X X|X- |”和“XX XX |XX XX|X X X X|X- |”,引导学生聆听,判断强弱。学生认真聆听,建立直接感知。如有学生说道:“第一个乐段声音越来越大,第二个乐段声音越来越小。”教师对此进行总结,并再次敲击双响筒,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效果变化。同时,教师引导:“这样的声音处理,表出现时间慢慢地来,又慢慢地走,再也不会回来。”如此,学生在掌握音乐常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熏陶。

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鼓励他们和小组成员合作,一部分人敲击双响筒,一部人聆听,继续感受渐强、渐弱的效果变化。在如此合作下,学生强化了感知,增强了对音乐常识以及时间流逝的认知。在学生合作后,教师鼓励学生迁移生活认知和音乐认知,敲击双响筒,自创渐强、渐弱的效果变化。

在这样不断聆听、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扎实掌握了音乐常识,发展了智能,同时锻炼了审美创造能力,形成了珍惜时间的意识,这有利于学生缓解时间焦虑,塑造健康心理,实现全面发展。

三、音乐欣赏——美育

欣赏是学生品味音乐情感美的方式之一。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声音进入具体场景,感受其中的情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对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音乐的情感美为重点,组织欣赏活动,同时融入其他四“育”,助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以《我的祖国》为例,这是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由两部分组成,从“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这些方面,歌颂了祖国,情感真实、充沛。学生在欣赏时,可以走进具体场景中,感受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直观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具体而言,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播放电影《上甘岭》中的片段,将学生带入战争场景中,带到坚守坑洞的战士们身边。在具体场景中,学生受到心灵震撼,初步感受到战士们的艰辛和无畏。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学生耳边传来动人的歌曲——《我的祖国》。有不少学生跟着歌唱,与战士们进行情感交流,继续感受他们的爱国之情。在电影片段播放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说道:“战士们舍生忘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家卫国,值得我们学习。”有学生说道:“那个时代的人太苦了,也太勇敢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他们的付出。”其他学生边倾听边回想电影内容,建立积极情感。之后,教师以歌曲的两部分内容为切入点,继续引导学生聆听。在聆听时,教师要求学生留心音乐情绪,并和他们就此进行讨论。经过一次次的讨论,学生不但了解了音乐的情绪体验,掌握了基础知识,还切实地强化了情感,对战士们产生崇拜之情,从心底涌出爱国之情。教师把握时机,组织歌唱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具体场景中,唱出感情。

通过反复品味音乐中的情感,学生受到了情感美的熏陶,尤其建立了爱国认知,便于形成爱国之情。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音乐知识,进行了音乐表现,有利于培养音乐智能,提高全面发展水平。

四、律动表演——体育

律动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进行体育的具体方式。在律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利用身体动作展现、感知音乐各个要素的不同和变化,掌握音乐知识,同时塑造健康身心。此外,在律动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创作,锻炼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审美素养、道德素养等。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音乐各个要素的不同和变化为立足点,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同时融入其他四“育”,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以《采山》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先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微课视频“郊游”,将学生带入真实场景中。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化身为劳动者,和视频中的主人公一起到大山里采蘑菇。在学生扮演角色时,教师组织节奏练习活动。活动一:教师展示拍手、踏步图片,并进行示范。接着,学生聆听音乐,随之律动。活动二:教师有节奏地拍手、走路。学生观察、聆听,走进音乐中,寻找相关乐段。同时,学生再次聆听音乐,在相应乐段处,做出拍手、走路动作。活动三:教师展示音乐中的休止符号,并进行教唱。在学生熟悉后,教师鼓励他们加入旋律。活动四: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带有四个十六分音符节奏型的蘑菇卡,引导学生观察,试着拍手,打出节奏。在自主打节奏后,学生主动与小组成员合作,发现彼此不足,并互相指导,弥补不足。在学生能准确打出节奏后,教师鼓励他们自创节奏型,为节奏填词。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填词。接着,学生又彰显个性,使用拍手、跺脚、走路等方式展示节奏。

在这样的一次次身体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建立了积极情感,积极展现自我,扎实掌握了音乐知识,锻炼了智能,还受到了体育熏陶,进行了脑力劳动,自主、合作编创,创造节奏美,便于实现全面发展。

五、音乐实践——劳育

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发挥自主性,迁移音乐认知,同时积极想象、创造,使用适宜的方式展现音乐认知,尤其释放积极的情感,创造出美丽的形象、场景等,借此扎实掌握音乐内容,顺其自然地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音乐实践机会,做到“五育并举”,增强音乐学科育人效果。

以《编花篮》为例,这是一首河南民歌,描绘了河南劳动人民编花篮的场景。这首音乐本身具有劳动元素,为师生提供了劳育机会。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了多样活动,逐步感受到了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掌握了前倚音的歌唱方法,能歌唱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同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音乐实践经验,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音乐表演。

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组织音乐实践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和小组成员合作,联系音乐内容,想象编花篮的场景,就此编创动作。在进行合作时,各种成员踊跃地展现自我,提出不同的好点子,推动了音乐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学生也因此确定了实践方案。之后,学生主动践行方案,有的学生歌唱歌曲,有的学生做出编花篮的动作,有的学生做插花动作,还有的学生与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边歌唱边做动作,展现了连续的场景。在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搭建舞台,鼓励他们登台表演。每个小组的表演方式不同,给其他同学带来了精彩的视觉和听觉盛宴。其他学生在听、看时能汲取良好经验,自觉地弥补本组的表演不足。在音乐教学的课后阶段,一些学生自发地与小组成员合作,继续编创舞蹈动作,认真演绎,做到查漏补缺。

通过进行编创、实践,学生充分发挥了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加深了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准确掌握了前倚音、装饰音、衬词的唱法,感受到了音乐情绪,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通力合作,创编美丽的舞蹈动作,由此增强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健康身心,强化劳动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五育并举”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可以将育人目标转化为多样活动,让学生在掌握音乐内容的同时,受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积极影响,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鉴于此,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在育人意识的指引下,关注音乐学科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功能,以某一“育”为重点,融入其他四“育”,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应用适宜的策略进行价值引领,乐理普及,音乐欣赏,律动表演,音乐实践,让学生积极体验,踊跃探究,掌握音乐知识,品味积极情感,感知音乐之美,自主创造,由此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劳育五育并举五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