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学科德育路径

2023-09-07苏艳红

名师在线 2023年17期
关键词:学生会德育学科

文/苏艳红

引 言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众所周知,学科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形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承载[1]。例如,语文学科中不乏人文内容,能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英语学科不乏文化内容,能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建立文化自信;数学学科不乏数学史内容,能助力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科德育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丰富的德育资源、多样的德育方法、多元的德育评价。对此,教师要发挥专业能力作用,紧扣三大原因,对症下药,探索学科德育路径,助推立德树人理念落地生根。

一、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

德育资源是进行学科德育的支撑。在缺乏德育资源的情况下,学科教师将无法渗透德育。对此,各学科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推动学科德育发展。

(一)从教师身上挖掘德育资源

各学科教师是德育资源的宝库[2]。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这正是当代国人道德风貌的写照。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会主动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基于此,各学科教师要以自身为入手点,挖掘德育资源。

例如,有的教师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在进行学科德育时,教师可以搜集这些教师的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主题教育活动等时机,向学生讲述这些故事,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握日常时机,观察这些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受触动,主动向他们学习,形成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

(二)从教材中挖掘德育资源

教材是实施各学科教学的基础[3]。在立德树人的指引下,各学科教材编写人员挖掘德育元素,融入德育元素,增强了教材的育人价值。在实施学科德育时,教师要研读教材,挖掘德育元素,明晰学科德育方向。

例如,语文学科阅读文本的德育元素举不胜举。以《慈母情深》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围绕“向母亲要钱购买《青年近卫军》”这件小事,使用环境描写、外貌描写等方法,塑造了一个辛苦劳作、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通过塑造母亲形象,作者揭示了母亲身上的伟大品格,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心疼、愧疚等。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动人的亲情故事也在不断上演。学生在用心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经历和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亲情故事,深受触动。因此,教师可以在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德育元素“亲情”的同时,走进现实生活中,搜集动人故事,获取丰富的德育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应用德育资源。

又如,数学史是数学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亦是重要的德育资源。数学史中介绍了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呈现了诸多数学研究成果。在中外数学研究历史中,我国古代数学研究是一朵“奇葩”。以圆周率为例,在公元3 世纪时,我国数学家刘徽创造性地提出“割圆术”,开启了我国古代“圆周率研究新纪元”。200 年之后,祖冲之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使我国古代圆周率研究遥遥领先西方。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圆周率研究情况,可以对古代数学家产生景仰之情,同时产生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师可以挖掘数学史资源,灵活应用,使学生受到德育熏陶。

(三)从教学活动中挖掘德育资源

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不经意间生成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从教学活动中挖掘德育资源。

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在组织训练活动后,会引导学生自由活动。在自由活动期间,部分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人际交往冲突。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是不可多得的德育时机。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人际交往冲突。然后,教师循循善诱,了解发生冲突的原因。最后,教师要对症下药。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可以及时地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积累人际交往经验,还可以增强与人和谐相处的认知。教师在课后阶段,可以反思学生的人际交往冲突,建立案例。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主人公的做法,探寻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这可以助力全体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

又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会组织集体讨论活动。在活动中,部分学生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不认真倾听。而有的学生则会认真倾听、思考,甚至会在他人结束表述后,提出不同的观点。学生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将表现良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当众赞赏其良好行为。同时,教师可以在不点名的情况下,指出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如此,表现不良的学生就会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主动改正,尝试践行良好行为。

二、采用多样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影响学科德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实施学科德育时,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采用多样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助力学生实现良好发展。

(一)陶冶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儿童阶段是进行人格陶冶的关键时期[4]。小学生正处于人格陶冶的关键时期。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使用陶冶法助力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所谓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自身或环境因素,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的方法。在应用陶冶法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陶冶、人格感化、文艺熏陶等。

例如,音乐具有洗涤心灵的作用。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美妙的旋律、节奏等影响,想象画面,建立积极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音乐教材内容,选取适宜的音乐,使用陶冶法,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想象,使学生受到文艺熏陶,建立积极情感。其他学科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需要,播放音乐,熏陶学生。

又如,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写出漂亮的汉字,实现此任务非一日之功。尤其,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汉字书写态度、习惯。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选取名家作品,并张贴于教室墙壁上,营造良好的环境。学生在日常观察的过程中,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汉字书写大赛。在大赛中,教师可以选取优秀作品,当众展示,并粘贴在教室墙壁上。大部分学生在竞争意识的驱动下,会认真对比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发现他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进而端正书写态度,改正不良行为。久而久之,学生会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在坚持练习汉字书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磨炼心性,增强审美认知,获得全面发展。

(二)合作法

合作法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强化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众所周知,合作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必备技能。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合作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例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艺术创作活动。在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寻常用物品。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物品创作精美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彰显主观能动性,大胆想象,认真操作。但是,一些学生会因为材料不足而无法继续操作。针对此情况,教师可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向小组成员寻求帮助。在走进小组后,学生可迁移已有认知,采用不同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例如,有学生向他人分享自己多余的材料,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请求。其他组员在共享意识的作用下,也会分享材料。如此,学生便可以在合作中强化共享意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又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任务,驱动他们合作探究。在合作的过程中,各组成员纷纷彰显自主意识,提出不同的看法。同时,各组成员秉持尊重的态度,接纳他人的看法,并使用不同的方法验证。经过一番合作,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尤其,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开放思维,获取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丰富问题解决经验。

(三)实践法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建立良好的道德认知,又可以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良好行为,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使用实践法,创设多样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成长机会。

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规则无处不在,要遵守规则。但是,在体验班级生活时,部分学生违反规则,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活动后,开展“班级规则,我来守”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依据班级规则,为每个学生分派不同的任务,如监督图书借阅情况,监督课间追赶打闹情况等。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觉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学生迁移日常认知,联想不同的班级规则,审视、判断其他学生的行为,一旦发现其他学生违反规则就立即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学生通过不断体验此类活动,可以慢慢增强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同时也会因此强化道德与法治课堂认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又如,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阅读文本,建立了孝敬父母的意识。在家庭中,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在孝敬父母。于是,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的语文作业,引导学生走进家庭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强化劳动意识,锻炼劳动能力,还可以真正学会孝敬父母,建立积极的情感。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实践情况,书写感想,进一步强化认知,同时锻炼语用能力。

三、应用多元的德育评价

德育评价具有激励、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学科德育效果。传统的学科德育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家庭。单一的德育评价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全面了解自身发展情况,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在进行学科德育时,教师可应用多元的德育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例如,在进行学科教学时,教师应用合作法。在学生合作时,教师可以提出生生互评要求——请大家观察彼此的合作表现,判断是否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提出好建议、是否与他人共享材料等。在如此要求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会审视自我,自觉改正不良的合作行为。同时,学生会通过互相监督,了解彼此的合作学习情况。在了解彼此情况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主动反思,发现自身不足,自觉弥补。在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互评表,引导学生指出小组成员良好的合作学习表现和不良的合作学习表现。之后,教师鼓励学生阅读互评表,全面了解自身的合作学习表现。此时,学生会继续进行自我反思,全面了解自我,尝试扬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主动与他人合作。

又如,教师可以和家长通力合作,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家庭生活时间,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之后,合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细心记录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作出评价。在评价时,教师和家长可以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批评学生的不良表现,并针对学生的不良表现提出改正建议。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阅读成长档案记录袋,了解自身情况,扬长补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结 语

总而言之,有效的学科德育可以推动立德树人落地生根。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各学科教师要承担育人重任,沿着“挖掘德育资源—丰富德育方法—多样德育评价”的路径,使用不同的策略,渗透德育于学科教学中。学生会在掌握学科内容的同时,受到德育熏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学生会德育学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