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帮助幼儿塑造良好品格的方法
2023-09-07谢丽莉
文/谢丽莉
引 言
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要重视品格教育,着力帮助幼儿塑造良好品格。品格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而良好品格表现为专注、尊重、诚实、勇气、仁慈、文明礼貌、坚持等。有效的品格教育可以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且持久不变的行为规范,以及稳定的心理特质[1]。如此,幼儿可以做到知善、向善、行善,形成良好品德,提高道德素养。然而,目前有诸多幼儿教师仍忽视品格教育,或缺少品格教育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品格教育会与幼儿教育脱轨。幼儿因缺少品格教育的熏陶,难以塑造良好品格,践行良好行为,导致自身发展效果不佳。对此,在实施幼儿教育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品格教育,还要发挥教育智慧,应用适宜的方法开展品格教育,切实帮助幼儿塑造良好品格。
一、环创法
环创法是指挖掘园区、家庭和社区资源,灵活应用,进行环境创设的方法。有效的应用环创法,可以营造品格教育环境。在体验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受到良好品格教育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认知和行为。因此,在进行品格教育时,教师可以应用环创法,以美好的品格为抓手,挖掘相关资源,灵活应用,创设良好的品格教育环境。
例如,在参与幼儿教育活动和家庭生活的过程中,不少幼儿坚持做某件事情。坚持是幼儿必须具备的美好品格。于是,教师留心观察每个幼儿,发现坚持做事情的幼儿,并了解他们坚持做的事情。之后,教师改造教师墙壁,打造“我是坚持小超人”主题板块,用图片展现坚持“小超人”的故事。其他幼儿利用闲暇时间,观看图片,了解他人坚持做的事情。如“坚持自己吃完饭”“坚持自己穿脱衣服”等。由此,一些幼儿自觉审视自我,发现自身不足,端正态度,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坚持做某件事。
教师继续观察幼儿,获取良好素材,丰富主题墙内容,创设良好的环境。幼儿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践行良好行为,慢慢地形成坚持的品格。
二、生活化教学法
(一)融品格教育于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是幼儿获取知识、技能,锻炼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品格教育内容为依据,应用生活化教学法,组织相关的区域活动[2]。
例如,文明礼貌是幼儿必须具备的品格。在体验生活时,幼儿要主动向他人问好。基于此,教师编创文明礼貌歌。之后,教师将文明礼貌歌应用于语言领域。具体地,在组织语言领域活动时,教师先在白板上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为入园时教师和幼儿热情打招呼,互相问好。在观看视频时,幼儿进入了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师把握时机,提出问题:“视频中是谁在问好?为什么要问好?”在问题的作用下,部分幼儿积极思维,联想生活经历,踊跃表达。如有的幼儿提出:“老师和小朋友在相互问好。问好是一种文明行为,可以让彼此开心起来。”教师对此进行赞赏,并顺势展示自制绘本《讲礼貌的小兔子》。在阅读绘本时,幼儿发现小兔子会主动向他人问好,如“在见到老师时,会主动问好”“在见到老奶奶时,会主动问好”“在见到好朋友时,会主动问好”等。立足于此,教师引导幼儿化身为绘本中的主人公,向他人问好。在幼儿扮演角色后,教师展示文明礼貌歌,和幼儿一起歌唱:“小朋友,懂礼貌,文明礼仪我最棒。见到老师敬个礼,见到朋友问声好……”
通过体验集体教学活动,幼儿不但储备了语言素材,锻炼了语用能力,还形成了文明礼貌意识,便于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礼貌行为,塑造良好品格。
(二)融品格教育于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载体[3]。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发挥主动性,根据游戏规则,践行良好行为,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品格。因此,教师可以围绕品格教育内容,编创游戏,引导幼儿体验。
例如,专注是幼儿必须养成的美好品格。为让幼儿增强专注力,教师编创“足球跟我走”游戏。在游戏之前,教师将5 块10 厘米高的障碍物、5 块15 厘米高的障碍物和1 个纸箱,相隔30 厘米,摆放在空地上。接着,教师提出游戏规则:“用小腿夹住足球,双手叉腰,双脚离地,依次从10 厘米、15 厘米高的障碍物上跳过去,最后,将足球踢进纸箱中。在游戏中,倘若足球掉落,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游戏。”为了取得游戏胜利,幼儿会提高专注力,留心自己的动作,保证顺利地跳过障碍物。
通过体验游戏活动,幼儿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塑造健康身心,还可以提高专注力。
(三)融品格教育于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在真实的幼儿园情境中发生的,具有真实性和体验性。教师可以融入品格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在入园时,教师可以选择表现良好的幼儿担任“小小礼仪员”。“小小礼仪员”和教师一起站在园区门口,迎接本班的小朋友,同时向小朋友及家长问好。通过体验这样的活动,“小小礼仪员”可以展现自我,用自身行动感染他人。同时,其他幼儿会在竞争意识的驱动下,主动向榜样学习,树立文明礼仪意识,践行文明礼仪行为,逐步塑造良好品格。
又如,在午餐时,教师安排本班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值日生要和教师一起收拾桌面,为他人分发餐具。通过担任值日生,幼儿会慢慢形成责任心,能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他人服务。
三、家园合作法
(一)搭建平台,家园沟通
家园沟通是了解幼儿的具体方式。了解幼儿是进行品格教育的前提[4]。幼儿教师可以调动专业教育经验,搭建平台,与家长沟通,共享信息,了解幼儿的品格养成情况,由此确定品格教育内容和方式,推动品格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例如,在信息化时代,微信、qq 等成为家园沟通的助力。教师可以组建微信群、qq 群等,向家长反馈每个幼儿的日常表现。同时,教师根据幼儿日常表现,分析幼儿具备的良好品格以及存在的问题。家长在了解幼儿问题后,审视幼儿的家庭生活情况,判断是否有同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与家长进行在线分析,合作探寻幼儿存在问题的原因,继而“对症下药”,利用适宜的方式携手育人。同时,家长关注家庭生活,了解幼儿的行为,借此发现幼儿进步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就此与教师沟通,反映幼儿的具体情况。教师则发挥专业能力,给予家长指导,助力家长掌握品格教育方法,进行家庭品格教育。
(二)主题活动,家园共育
主题活动是家园共育的方式之一。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家长可以丰富幼儿教育理论储备,增强幼儿教育认知,获取切实可行的幼儿教育方法,继而主动与教师携手育人。对此,教师围绕品格教育以及幼儿品格塑造情况,选定主题,组织主题活动。
例如,部分幼儿会在没有经过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借用”他人的物品。针对此情况,教师确定品格教育主题——借用物品有礼貌,就此组织主题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邀请幼儿家长进入教室,与幼儿一起体验。在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从一名家长手中“抢”走一个笔记本,被“抢”走笔记本的家长表现得很生气。面对此情况,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要怎么办”。幼儿联想生活经历,介绍不同的做法,如“向这位家长道歉”“要在这位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借用笔记本”。教师对此表示赞同,并发问:“在需要使用他人物品时,我们要怎样做呢?”大部分幼儿提到“征得同意”。教师继续发问:“怎样才能征得他人同意?”幼儿提到“使用礼貌用语”。教师追问:“怎样使用礼貌用语?”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幼儿思索使用礼貌用语的方法。同时,教师趁机鼓励幼儿试着使用礼貌用语,向家长借用物品。家长积极配合幼儿,亲身示范,“教给”幼儿礼貌用语。如有的家长化身为借用物品者,说道:“请问,我可以用你的铅笔吗?”“请问,我能用用你的橡皮吗?我保证用完会还给你的。”幼儿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掌握了借用物品的礼貌用语,积累了生活经验。同时,家长也积累了家庭品格教育经验。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迁移经验,把握各种时机,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在得到他人帮助时主动说“谢谢”,在寻求他人帮助时表达“请问能不能”。
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幼儿家长积累了品格教育经验。同时,教师依托家庭生活,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体验,丰富了幼儿认知,使幼儿塑造了良好品格。
四、赏识评价法
赏识评价法是以幼儿的成长过程为入手点,用赞赏的眼光发现幼儿的良好表现,就此进行赞赏的方法。有效应用赏识评价法可以使幼儿了解自身发展情况,树立自信心,主动践行良好行为,塑造良好品格,养成良好习惯[5]。因此,在进行品格教育时,教师要和家长合作,关注幼儿成长过程,善用赏识评价法。
(一)教师应用赏识评价法
大部分幼儿具有向师性,渴望得到教师的赞赏。在受到教师的赞赏后,幼儿会获得满足感,自觉践行良好行为。所以,教师应把握日常时机,关注每个幼儿,发现他们良好行为或进步之处,就此进行赞赏。
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细心关注幼儿,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入手,了解具体情况。同时,教师要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记录袋,记录幼儿的一言一行。之后,教师定期阅读幼儿成长档案记录袋,了解幼儿的品格养成情况。与此同时,教师采用纵向对比法,对比每个幼儿的成长过程,发现他们的进步之处,并就此进行赞赏。例如,一名幼儿在刚入园时缺少勇气,不敢独立参加各种活动。面对此情况,教师针对该幼儿进行勇气教育。在该幼儿入园时,教师会热情地为他加油,希望他能度过美好的一天。在该幼儿参与体验活动时,教师和其他幼儿会一起为他加油打气。在教师和其他幼儿的共同努力下,一段时间后该幼儿可以独立参加一些活动了。针对该幼儿的进步之处,教师及时赞赏,并将他评选为本班的“勇敢超人”,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在教师的赞赏下,该幼儿树立自信心,挑战自我,独立参加了更多的活动,慢慢变得有勇气了。
(二)家长应用赏识评价法
养成良好品格是一项日积月累的活动。家长赏识幼儿可以使幼儿形成积极情感,主动践行良好行为[6]。如此,幼儿可以逐渐养成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夯实综合发展的基础。对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关注幼儿行为,发现幼儿有良好表现后要及时给予赞赏。
例如,一名幼儿缺乏专注力,无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面对此情况,家长要迁移品格教育经验,应用听数报数法(家长读出一组数字,孩子认真倾听,立刻报出数字)、听数倒背法(家长读出一组数字,孩子认真倾听,倒背出数字)等。在应用不同方法的同时,家长观察幼儿,发现他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赞赏,如奖励幼儿一枚印章。当幼儿集齐十枚印章时,可以提出一个小小的心愿。家长则根据具体情况,满足幼儿的心愿。当心愿得以满足时,幼儿会提高兴趣,乐于体验专注力训练活动。
结 语
综上所述,应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品格教育,可以让幼儿塑造良好品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发展水平。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要关注品格教育,发挥专业能力的作用,依据幼儿品格发展情况,应用环创法、生活化教学法、家园合作法、赏识评价法等,创设良好的品格教育环境,渗透品格教育于日常生活,家园携手赞赏幼儿的良好表现,借此使幼儿增强对品格的认知,践行良好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品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