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材质”角度研讨中国艺术

2023-09-06巫鸿

中国美术报 2023年29期
关键词:美术史物性艺术品

《艺术与物性》

编著:巫鸿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欣赏和研究艺术品的角度有多种。一个习用的角度是“图像”,其基础定义是人类创造的视觉再现。另一个角度是“物件”,即人类制造的器物,包括常规意义上的所有艺术品。从这个角度看,每件艺术品都是特定的物质构成,那些承载图像的物件亦获得了“媒材”的意义。受到人类学理论的启发,近年流行的一种艺术史研究将视点从“图像”转移到“物件”上去,不但研究其制作、构成、功能,而且追究其流通、变异、毁坏以及变化中的意义,也就是“物之生命”。

“中国材质艺术”丛书意在引进第三个研究和理解艺术品的角度,即从其材料或质料出发,也就是“物性”。“物性”这个概念常被定义为客观物质固有的性质和特征,但对于非实用性的纪念碑建筑和更大量的艺术品来说,它们的首要目的是承载纪念性和象征意义、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审美需要,其价值体现在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上。用以制作这些特殊物品和建筑物的材料也不仅仅在于其物质性能,而往往由于它们可以引起特殊的感知和感悟,以满足对美的追求和其他种类的精神需要。即使是以通常材料制作的艺术品和建筑物,也会通过材料的对比和配合,引出精神层面上的意义。因此《艺术与物性》中的“物性”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是用以制作艺术品和建筑物的物质材料;二是材料在审美层次上的“质量”。“材质”一词综合了这两个方面,同时指涉着艺术品的“材”和“质”。

比起“图像”和“物件”的角度,对“物性”和“材质”的研究在一个更基本的层次上探究艺术品的创造和意义。也正因为这个层次是如此基本,以往的美术史研究对此鲜有讨论,或只是在作品描述中触及。本辑《艺术与物性》及续辑《礼仪与奉献》《材料的对话》中的文章通过专题分析的方式,针对中国艺术中的各种材质,展示不同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材质”这一概念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它既引导我们探究艺术创作对物质材料的使用方式,又促使我们思考材料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性別和思想含义。由于古今中外的任何艺术品都具有材质性,这一观念也超越了时代和地区的限制。

从时期上讲,《艺术与物性》中的五篇文章涵盖了中国美术史的全过程,从史前时代到当代艺术。从内容上看,它们分别聚焦于史前玉器和特殊陶器、中古时期以不同材质制作的佛像、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中对玻璃的使用、瓷的材质性和清代皇家的瓷器制作,以及当代中国艺术中的“材质艺术”潮流。

题为《“材质”与中国艺术的起源》的首篇文章探讨材质概念的最初发生,并由此追溯中国艺术的萌生。在笔者看来,精心雕琢的玉器和具有特殊材质的“蛋壳陶”标志了一种特殊审美的产生,用来制作它们的物质并不是实用意义上的材料,而是具有社会、政治和审美意义的特殊材质,由此开启了中国美术的一个漫长传统。

得到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艺术与物性》开启了一个从“材质”角度研讨中国艺术的小型系列。后续《礼仪与奉献》和《材料的对话》两本书中的文章将聚焦于更多的材料类型,不论是金属、石头、木材还是纸、墨、水、丝帛或头发——这是一个没有边界的领域,含有无穷无尽的研究课题。通过探索这个领域和研讨这些课题,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艺术与物质创造以及文化生成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艺术的文化基因和特性。

(作者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讲座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美术史物性艺术品
龚和德戏曲舞台美术史研究论纲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