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东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2023-09-06夏春艳
夏春艳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文章通过梳理东丰县现有农业产业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东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认识;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抓好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培育品牌特色等对策建议,加快东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产业;农业产业化;困境;对策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7-005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章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尤其是要把产业振兴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推动乡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2]。近年来,东丰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改造传统农业、加大装备建设力度、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正朝着固本强基、稳中向好、持续加力的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改造提升、转型升级、质效变革的新阶段[3]。
1 东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1.1 东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
东丰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是中国著名的“梅花鹿之乡”和“农民画之乡”。东丰县也是一个传统农业比重较大的县份,种养业一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进入二十一世纪,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兴起,东丰县渐渐形成以鑫源米业、青龙米业为代表的水稻加工业;以东丰药业、瑞康生物为代表的鹿产品加工业;以华粮生化为代表的玉米加工业;以唐豆豆、兴荣食品为代表的松子加工业的四大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1.2 东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东丰县立足农业新功能、新业态,着力发展县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最美休闲乡村和星级企业,尤其是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创建工作,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一定成绩。
1.2.1 产业基础比较坚实
东丰县积极打造“黄金玉米”“白金稻米”生产核心区,加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规模经营,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全力提高粮食生产潜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穩步提升,增速居全省中上水平。
1.2.2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一是金红苹果产业。主要集中在小四平镇。现有金红苹果、龙丰、k9等果树面积1 285hm2,110万株,年产量2 000万kg,年产值4 000万元以上。二是果仁加工业。建成以三合乡为主的果仁加工集散基地。三是食用菌产业。东丰县共有食用菌生产企业5个,合作社51个,专业屯达到26个。四是梅花鹿产业。东丰县梅花鹿饲养量达15.6万只,涉鹿总产值21亿元。“吉林梅花鹿种源保护中心”,已完成4个种源保护场标准化改造,建成“东丰-国际梅花鹿产业创投园”、养鹿官山园、皇家鹿苑博物馆;“成立东丰梅花鹿产业发展院士工作站”,聘请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梅花鹿产业知名专家11名,为东丰县梅花鹿产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五是稻米加工业。东丰县现有规模化大米加工企业8户,规模较大的有3户,产品销售到北京、天津、云南、上海、浙江、贵州、福建等13个省市。六是林果业。以国有林场为主导、以林业科技企业为支撑、以专业合作组织为带动,推动林果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大力培育发展设施食用菌产业,东丰县被评为吉林省松籽、羊肚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七是肉牛产业。现有肉牛三产融合示范园区,企业和农户在肉牛产业链上形成了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全力打造了肉牛产业三产融合、生态循环的“东丰样板”。
1.2.3 生产布局不断优化
新建高标准农田320km2,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田间技术、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项目,深耕深松项目等。粮食稳产保供能力较强,总产已基本稳定在85万t的阶段性水平,位列全省20个产粮大县、全国800个产粮大县行列。
1.2.4 品牌打造正呈趋势
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户数量大幅提高,其中,六嫂食品、东丰鑫源、唐豆豆、十斗、立鹿、杉臻、丰井等产品,曾在长春农博会上获金银奖,产品畅销省内外。“马季鹿茸”在举办的十七届长春农博会上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农产品品牌。“佰晟源”“鹿都味想”黑木耳、“鹿乡”金红苹果、“鹿乡太和”香瓜、“蓝汇”蓝莓等品牌正在唱响。
1.2.5 基地建设总体向好,电子商务不断推进
初步形成了以东丰县佰晟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东阳恒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以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棚膜果蔬产业基地,以林海蓝莓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蓝莓产业基地等农产品基地;吉林省鑫源米业、吉林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搭建微信线上农产品销售平台,上架农产品多达200余种,销售量稳步递增。
1.2.6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东丰县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改造;各乡镇设立2名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管员;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等[5]。
1.2.7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目前,东丰县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6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旅游观光农业8处。依托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在辽源召开有利契机,全面打造绿色生态游、鹿乡亲子游、红色教育游、金秋采摘游等旅游线路。依托县域特色形成农民画及衍生品、梅花鹿系列产品、生态采摘产品、加工农副产品等旅游特色商品,实现乡村旅游带动农村产业收入多维提升。
2 加快东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薄弱
东丰县现有农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部分乡镇和村里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更是存在年久失修、老化现象严重、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的问题。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比超过1/4,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粮食作物多元化发展进程滞后,可耕种土地分布零散,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程度仍不高;高投入谋求高产出的惯性思维没有改变,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超标使用,土地性状恶化,粮食生产安全亮起了红灯;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增速放缓,依靠科技增产增收步履艰难。
2.2 品牌战略意识缺乏
东丰县的农产品品牌在全省、全国叫得响、有一定美誉度的很少。在农业品牌的宣传、投入方面存在力度不够,认识不足,品牌建设工作的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东丰县部分企业和种养大户对品牌不够重视,没有大力开展品牌建设,品牌意识不够强、销售渠道较窄、产品缺乏竞争力;部分企业实行了品牌战略,却没有靠品牌效应来实现效益增加和影响力扩大,宣传力度小,不能达到更广泛的宣传深度。
2.3 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力不足
东丰县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数量少,粮食产业、园艺特产业、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加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低、特色产业加工和深加工能力不强,精深加工产业链有限,产品增值空间有限;农户和企业之间基本没有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农户没有获得二次分配的红利;多数企业处在成长期,面临着扩大规模与资金短缺、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与利益分配、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等诸多矛盾。
2.4 支撑体系建设不完备
对东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有限,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等问题仍然突出。金融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的环境还待优化,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利率高,周转资金严重不足;政银担、防疫加保险、活体畜禽生产贷款等约束条件较严格,畜禽、棚膜经济发展用地有待解决;与农产品相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针对养殖场(户)和散养农户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流通体系不健全。
2.5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低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重视数量轻视质量、重视发展轻视规范的现象,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在组织扩大再生产方面能力不足,不能发挥区域带动作用。同时,在人才培育与引进方面不够重视,比如,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强、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部分专业合作社机构制度不健全,有组织无作用,有章程无活动,制度章程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部分合作社处于“闲置”“空转”“休眠”状态,存在等项目、等政策、等扶持的“三等”心理;一个村重复注册同一个行业的多个专业合作社;部分合作社村社混杂,产权和管理不明晰,少数合作社与村委会合署办公,社长是村党支部书记,资产和财务也与村里分不清。
3 加快东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认识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作出的指示批示精神,要找准制约发展因素,创新发展思路,补齐工作短板。树立“引导、扶优、规范、壮大”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秉承“数量与效益并重、改造与升级同行”的发展思路,加强对产业定位、组织规划、市场开发、基地建設、项目引进、优质服务、辐射带动、利益共享等工作的建设。
3.2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要对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进一步优化整合,既要引导适度扩大规模又要防止盲目扩张,既要广辟产业财源又要避免小散乱全,对生产无望的启动破产程序;对长期未开展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退出”制度,全面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对正处于发育成长期的经营主体多引导完善、多敦促纠正,多“放水养鱼”,采取资源整合、要素优化、项目争取、以奖代补、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稳步协调发展;要引导各类主体在自主研发、科技创新、品牌整合、系列加工、专业生产等方面下功夫,逐渐带动东丰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3.3 抓好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认真分析国家投资政策,抓住一切有利机会,进一步抓好园艺特产、秸秆转化、清洁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田园综合体等项目资金的申请。要精心培育一批优势项目,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市场前景好的、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同时改善本地的投资环境,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用良好的服务和优越的条件来吸引外资到本地投资;还要做好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工作,发挥“政银担、政融保”投融资模式作用。
3.4 加快培育品牌特色
全面落实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不断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针对本地实际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协助家庭农场、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并将其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鼓励龙头企业整合品牌资源,探索品牌发展的相关制度建设,包括设立共同营销基金,在营销推广上建立统一的营销模式,打造联合品牌,使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相应的品牌成果[6]。
3.5 不断完善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推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强化物质技术装备支撑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在发展农机产品方面要以先进适用、低污染、低排放、高能效和高效率的环保型为重点,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专业化水平。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既要注重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又要注重服务规模经营。这两方面协调并进,使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能够共同发展,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另外还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培养,做好新型经营主体的相关扶持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解决经营效益不高和“谁来种地”的问题[7]。三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延伸农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使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样必然会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道路。
4 结束语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于一体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然会为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的助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马红梅.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振兴谱新篇——贵州坚持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J].当代贵州,2023(01):68-69.
[3]吴万运.“三农”问题与振兴乡村战略: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思想研究[J].新经济,2021(08):51-55.
[4]东丰县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3-02-21)[2023-02-21].http://www.dongfeng.gov.cn/xxgk/zwxxgk/gzbg/202302/t20230221_643231.html.
[5]张军培,张改霞.长葛市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经验和做法[J].河南农业,2022(16):28-29.
[6]李红利.三视角分析粤北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21(05):60-62.
[7]蒋和平,杨东群.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就与未来发展思路和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05):7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