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在地化建设困境研究

2023-09-06陈堃

村委主任 2023年7期

陈堃

摘要: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创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型社会工作实践,其发展具备专业化和在地化等组织特性,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在全面建设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政策背景下,从各省市出台的相关文件探索来看,大部分地区选择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来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日常业务的开展。文章旨在探讨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在地化建设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助推乡镇社工站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社工机构;乡镇社工站;在地化建设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7-002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C916        文章标识码:A

乡镇社工站作为基层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居民福祉的使命。2021年4月,民政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提出,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建设目标[1]。然而作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创新模式,大部分省市地区对乡镇社工站嵌入当地服务体系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推进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因此,在乡镇社工站的建设运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政策环境、人文背景和习俗传统,使社工服务更加贴近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与当地社会文化相融洽。

1   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建设的发展现状

从目前全国各地出台的文件及具体实践的探索来看,大部分省市地区的政府部门主要选择购买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方式来保障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日常业务开展。这一發展现状既解决了基层社工站面临的困境,也为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乡镇社工站能够通过购买社工机构的服务,借助社工机构的专业化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达到更好地履行社会工作职责的目标,推动乡镇社工站尽快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2017年起,广东省民政厅实施广东社工“双百计划”,建设运营407个镇(街)社工服务站,开发1 737个专业社会工作岗位,为群众提供长期的、本土化的专业服务,协助困难群众享受应有的福利政策。“双百计划”社工站以基层服务为目标,为每个镇、街道配备3~8名社工,通过提供专业人才支撑,将社会工作力量与民政服务相结合,更好地为有需求的群众和社区提供专业服务[2]。“双百工程”已经成为广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3]。除此之外,湖南省通过“禾计划”项目,在全省1 940个乡镇街道实现了社工站的全覆盖,成为深化基层民政改革,加强民政基层能力建设的典范[4]。湖南省通过推行“禾计划”,不仅建立了更完善的社工站网络,还培养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工队伍,为居民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社会服务。通过社工站的全覆盖,湖南省的社会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社区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湖南省的民政工作得到了更高效和精准地运作,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使得“禾计划”在湖南省的各个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探索社工机构参与基层社区治理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当前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在地化建设的困境

2.1   在地化建设资源不稳定

一是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往往面临资源不足的困境。缺乏足够的资金、人力和物质资源,可能限制其在社区治理中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和支持。社工机构的经费来源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乡镇社工站的运营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运营,当出现拨付资金不足和拨付不及时时,会导致社工机构资金短缺的现象出现。一旦资金难以延续,项目服务无法运转,乡镇社工站将面临崩溃。此外,在乡镇社工站这样的基层单位,社工机构往往面临着更少的经费支持,导致资源短缺的情况更为明显。二是社工机构面临着人员流动性的问题。乡镇社工站往往面临着基层工作环境压力大、薪资水平相对低等问题,这可能导致优秀的社工很难长期留在乡镇社工站工作。社工机构与乡镇社工站人员流动性高,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后继乏力,进而影响到乡镇社工站的资源保障和建设。三是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环境的变化导致乡镇社工站在地化建设资源不稳定。随着社工事业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调整,社工机构在参与乡镇社工站的本地化建设时,会面临政策转变或变化导致社工机构配置面临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乡镇社工站的发展进程。

2.2   乡镇社工站社会认可度不高

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在地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认知和信任的挑战,乡镇居民对社工机构的角色和职责存在误解或不了解,缺乏对其社会工作者的信任和支持。乡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认知受制于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乡镇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农业生产,居民们在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上过于依赖农业,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思维。他们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也相对较低,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他们很少求助于外人的帮助,更加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农业生产问题。这使得社工在乡镇社区工作时面临了更大的困难,需要他们认识和适应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并鼓励和引导乡镇居民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使其接受和理解社工服务的价值和意义。

2.3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在地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与多个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调,包括乡镇居民、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但社工站中的社会工作者多为非本地人,与当地居民沟通存在一定语言障碍,而且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期望可能存在差异,这些都会导致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社工机构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乡镇居民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服务和支持。然而,不同乡镇居民的需求和期望可能截然不同。例如,一些居民可能期望获得更多的物质援助,而其他人则可能更关注心理疏导、生活照护等问题。这种差异使得社工机构需要灵活调整工作方法和内容,并确保能够根据不同居民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支持。这样一来,社工机构就需要与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找到平衡点。

2.4  乡镇社工站专业性不足

一是社工行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工的认知度不高,只能在当地招募非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进驻,社工站只是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数量,未能真正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职能。二是乡镇社工站开展工作时,常常涉及社区的行政工作,基于驻站社工专业素养不足,很难平衡社区的行政工作和本职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内容产生重叠,从而萌生对自我角色定位的无力感,专业价值无法体现,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3   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在地化建设困境的应对策略

3.1   建立多元化的资源共建平台

为了实现乡镇社工站的服务与地方特色、社区需求达到最佳匹配,社工机构应该深入了解乡镇社工站所在地的资源特点和发展需求来建立多元化的资源共建平台。一是通过开展调研和深入交流,掌握当地的经济状况、教育水平、文化传统以及乡镇居民的背景信息等,梳理出当地乡镇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和目标群体。了解当地的优势和不足,分析社会矛盾和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服务方案。二是鼓励引导当地更多主体参与构建多元化的资源共建平台。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可以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方针,获得更多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寻求与社区组织以及民间团体的合作,提高社工机构在社区中的影响力,并形成资源共享的机制;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扶持,为乡镇社工站提供更多资金和援助。三是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手段,搭建线上信息平台,畅通与乡镇居民的信息沟通和互动渠道,及时收集社会工作反馈的信息,提升外包乡镇社工站服务质量。

3.2   搭建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外包式乡镇社工站为防止“水土不服”,需要有针对性地招募和培养人才。注重选择具备本土背景、良好社交技能以及较强适应力的人才,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乡镇地区的工作环境,与乡镇居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更了解乡镇居民的需求和困境。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本土社工的专业技能,如基础社会工作理论、社会调查和评估等。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不断提高本土社工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从而使社会工作者以全新视角去发现社工站自身的意义,探索新的服务方法和专业技术,推动社会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乡镇社工站是服务基层乡村的重要平台,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可以打通与高校合作的通道,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共同探索适宜的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通过高校派遣资历较深的学术界专家或高层次社工人才深入到乡镇社工站进行辅导和指导,增强乡镇社工的理论实践能力。各乡镇社工室的规模较小,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有限,社工站可以承担起搭建交流平台的责任,组织相关活动,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使乡镇社工有机会相互学习、交流工作心得和经验。同时,还可以通过引进第三方机构对乡镇社工的工作质量和能力进行监督、评估、定级,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助推乡镇社工服务水平向专业化迈进。

3.3   推动服务专业化,加大宣传推广

专业化服务是保证乡镇社工站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外包式乡镇社工站需要与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紧密合作,通过宣传社工站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成效、优秀案例和服务优势,让更多的乡镇居民了解到乡镇社工站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此外,社工机构还可以与当地有群众基础的爱心人士合作,举办公益活动,提升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全方位推动社工站专业服务落地,结合当地自身实际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服务需求。

3.4   构建合作与共赢的网络

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在地化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探索建立乡镇志愿者 服务组织孵化基地,通过资金奖补、项目扶持、减免费用等多种方式,支持本土志愿服务组织的成立和运转,为本土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同时,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组织和公益慈善类组织通过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认领、公益众筹、专业扶持、提供场地等方式开展在地化志愿服务;还要鼓励有条件的本土志愿服务组织向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转化,并尽可能多地面向乡镇社区进行入驻。通过与本土志愿服务组织紧密合作,构建合作与共赢的社会组织服务网络,确保乡镇社工站在地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乡镇社工站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缓解基层治理难题,实现基层社工站服务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外包式社工站的在地化建设成为必需。外包式乡镇社工站在地化建设是社会治理中的一项创新举措,为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社工站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资源倾斜,与社会多方主体有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通过与政府部门的合作,融入地区发展规划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工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同时,还需要与基层社会力量进行紧密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互信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更多的本土社会工作者,从而更好地承担起参与乡镇社区治理的责任,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EB/OL].(2021-04-12)[2021-04-12].https://xxgk.mca.gov.cn:8445/gdnps/pc/content.jsp?mtype=1&id=116795.

[2]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社工双百计划:民政就在您身边[EB/OL].(2018-07-17)[2018-07-17].http://smzt.gd.gov.cn/zwzt/sgdwjs/gdsgsbjh/content/post_1684737.html.

[3]叶青霞. 绵阳市Y区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4]孙莹.街镇社工站纵深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街镇社工站为例[J].中国民政,2022(05):56-57.

[5]刘战旗.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地化建设[J].社会工作,2020(05):19-24.

[6]赵军雷.新时期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策略初探[J].社会与公益,2020,11(12):52-55.

[7]任文启.社工站服务方法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社会工作,2021(34):9.

[8]任文启,吴岳.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社工站建设的背景、定位与策略[J].中国民政,2022(09):58-59.

[9]榮增举.民族地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如何建设[J].中国民政,2023(06):54-55.

[10]杨威威,郭圣莉.共同富裕目标下街镇空间转型及社会工作站嵌合型实践——基于浙江省马桥街道社工站的参与式行动研究[J].求实,2023(01):66-82+111.

[11]胡小军.“社工+慈善”的实践探索与启示[J].中国社会工作,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