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军陆战队2017−2021 年军事训练伤调查分析

2023-09-06田华王伟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组训海军陆战队官兵

田华,王伟

为全面提高打赢能力,海军陆战队不断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训练热情高涨,但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也随之升高[1]。在增加训练难度、提高训练标准的情况下,如何科学组织训练、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是当前军队卫勤系统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就海军陆战队官兵军事训练伤疾病谱分布情况进行探讨,以期为军事训练伤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笔者调取了2017−2021 年海军陆战队官兵在体系医院就诊的数据库,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2]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 标准对伤病员出院时的第一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5 年期间官兵就诊时的基本信息,了解此时间段内海军陆战队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排除标准:(1)未诊断或诊断不明确的就诊信息。(2)非训练原因导致的内、外科疾病。(3)信息登记不全等。

1.2 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大数据库中2017−2021 年5 年间各体系医院收治的海军陆战队军事训练伤官兵进行统计分析,总共提取到符合统计条件的入院诊治病例897 例。在符合条件的病例中又分别对年龄、身份类别、诊断名称、治疗效果等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其中年龄分布按照5 岁为区间进行统计;身份类别按照军官、战士进行统计;诊断名称按照损伤发生部位和类型如膝关节损伤、骨折、腰椎损伤、头面部损伤、肩关节损伤等进行统计;治疗效果按照治愈、好转、未治、其他等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对897 例军事训练伤病例进行整理,采用Excel 2007 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从训练伤发生年龄、性别、身份类别、诊断名称、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及分析。对军事训练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数据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年龄信息根据统计结果不难看出,25 岁以下官兵训练伤占比较高;25 岁以上官兵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训练伤占比则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见表1。

表1 897 例海军陆战队官兵2017-2021 年军事训练伤各年龄区间数量分布

2.2 身份类别从身份类别分析看,海军陆战队战士的训练伤占比远高于干部。见表2。

表2 897 例海军陆战队官兵2017-2021 年军事训练伤身份类别分布

2.3 损伤部位和类型从损伤部位和类型分布对膝关节损伤(包括膝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或断裂等)、腰椎损伤(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腰椎周围损伤等)、头面部伤(爆震性耳聋,眼外伤,颌面外伤等)、肩关节损伤(肩关节脱位及肩关节周围损伤)、爆震伤(爆震性耳聋)、海洋生物伤(主要为海蜇蜇伤)、其他训练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膝关节、四肢长骨、腰椎3 个部位的训练伤居前3 位。见表3。

表3 897 例海军陆战队官兵2017-2021 年军事训练伤治疗效果比较[例(%)]

2.4 治疗效果897 例病例中,治愈414 例,治愈率为46.15%。好转371 例,好转率为41.36%。治疗有效率为87.51%。治疗无效9 例(其中爆震性耳聋8 例),占比1.00%。未治6 例,占比0.67%。其他96 例,占比10.70%。治疗有效率为[(治愈人数+好转人数)/住院总人数]×100%,治愈率为(治愈人数/住院总人数)×100%,好转率为(好转人数/住院总人数)×100%。各类型训练伤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3。

3 讨论

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一个重要兵种,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寒区作战、沙漠作战、丛林作战或支援任务的三栖作战部队,担负着远程打击、立体突防、全域作战的攻坚任务,在捍卫国家海权、保护海外利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近年来,随着军队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海军陆战队已发展成由三栖侦察兵、陆战步兵、装甲兵、炮兵、导弹兵、空降兵、防化兵、通信兵、工程兵等诸兵种合成的能快速反应的三栖作战力量。为全面提高打赢能力,海军陆战队不断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训练热情高涨。但由于训练科目较多,组训难度大,强度高,自然环境恶劣等,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也随之升高[4]。如何科学组训,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成为海军陆战队卫勤保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从训练伤发生年龄来看,有较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7~25 岁年龄区间官兵的训练伤占比最高,达72.57%,是训练伤发生的主体人群。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此年龄区间的群体属于训练主体,承担训练任务较重,存在一定的体能优势,参训热情高。但对于军事训练技巧的掌握不全面。(2)该群体对训练伤危害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指导。(3)该群体年龄较轻,训练伤防护经验不足,无法得到科学的训练指导。因此,海军陆战队卫勤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年轻军人群体中,尤其是新训官兵的训练伤预防和康复,切实提高该群体官兵对训练伤的预防重视程度及预防能力。对于组训骨干,要进行训练伤预防的专业培训,区分不同体适能水平,进行个体化训练,避免训练标准单一化。林惠玲和唐吓建[5]研究表明,功能动作训练在减少新兵军事训练伤、提升新兵躯体功能评分、提高新兵自我效能感及满意评分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从训练伤发生部位来看,膝关节、四肢长骨、腰椎等3 个部位的训练伤位居本次统计的前3 位,总占比达69.45%。这与宋蛟龙和王博岩[6]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以上这些部位损伤所带来的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功能障碍,制约海军陆战队官兵训练水平的提高,严重者甚至因此致残,降低了个人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是以上关节和部位活动度大,在人体运动中担任重要角色。因此,在运动过量或不科学的组训时容易遭受损伤。海军陆战队官兵军事训练以长跑、越野、障碍训练等项目为主,且以膝关节、腰部、四肢长骨等部位受伤较多,应增强防护意识,给予卫生管理和防范,控制训练伤的发生。一旦发生训练伤,在进行必要的外科手术后,功能恢复则需借助体系医院与军队区域康复中心双向转诊机制[7],将伤员转至军队定点康复医疗机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张岩等[8]研究表明,采用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现代康复疗法、物理疗法等多种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在减轻疼痛、改善功能、缩短康复周期、降低军事训练伤致残率等方面受益明显。

海军陆战队因其任务艰巨、训练强度大、标准要求高被称作“海上蛟龙”。军事训练伤的防治,防是关键,治是保证,因此要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就需要更加重视训练伤的预防[9],应加大对新训官兵的训练伤预防培训,对于组训骨干和参训官兵需进行规范化的体适能评估培训,提高科学组训、参训能力。对于容易产生损伤的膝关节、腰椎、四肢长骨等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军事训练引发训练伤。训练伤发生后,需及时进行救治,相比外科手术进行的结构重建,通过正规的康复综合治疗完成功能重建应是训练伤康复的重点。当前地方医疗系统已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患者在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10]。随着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军队区域康复中心在海军训练伤康复分级诊疗中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指导帮建了海军某陆战旅医院,建立了由医院理疗科−营理疗所−连队理疗室组成的全覆盖康复理疗新模式。如此,双管齐下,防治结合,切实为提升海军陆战队战斗力做出积极努力。

猜你喜欢

组训海军陆战队官兵
美海军陆战队155毫米M777牵引式榴弹炮
海军陆战队之我是特种兵(连载)(十八) 以假乱真
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进行中
厉害了!海军陆战队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学员队干部在课余体能组训中的作用分析
95式自动步枪精度射击的组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