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9-06张亚丽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学前教育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经历了恢复、改革和发展三个阶段,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东部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措施针对性改善。

[关键词]学前教育  创新人才  教学质量  培养路径

基金项目:陕西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优化探索——以《学前教育学》为例”(项目编号:AZJKY2023016)。

引   言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人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公办和民办非营利性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增加,专业人才的数量、水平显著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对提升西部地区教育水平、更好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1.学前教育的内涵

目前不同的理论流派对“学前教育”的定义略有不同,学术界普遍认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由教师、家长和社会通过调动学前儿童的生活要素,以符合幼儿心智水平的方式对学前儿童进行习惯、性格的养成教育及知识启蒙。学前教育主要针对0~6岁,特别是3~6岁的幼儿,开展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计划性。学前教育是一个体系化的教育过程,并不是零散的。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一样,学前教育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是教学内容并不是按照学科体系劃分,更多是按照知识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安排教学过程。例如大班的识字教学,多是学前儿童在生活中接触频率比较高的词汇,例如妈妈、爸爸,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并不是像基础教育一样,从偏旁部首、形近字等入手开展教学。再有,学前教育需要分解教育目标,目前我们普遍将学前教育的目标分解为五大领域,分别是健康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这些目标要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

第二,组织性。由于学前儿童处于活泼好动、自制力不强的年龄阶段,普遍“坐不住”,相较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更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在幼儿能够保持注意力的有效时间内,“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教师还要注意吸引幼儿的兴趣和关注,比如动物的认识,仅仅看图片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动物视频,以动物的叫声、动物的外形以及与动物相关的童话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第三,目的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教育目的。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保教。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学前教育的具体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上述文件规定指出了学前教育的目标,就是“保教结合”及“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点是开展学前教育的基本点,也是目的和原则。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当前部分地区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过度竞争”等现象,这不符合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政策导向,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避免。

2.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儿童发展理论。比如奥地利学者洛伦兹提出,个体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在其一生中并不是恒久不变的,会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关键期发展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记忆力,二是理解力。记忆力是指对知识内容的背诵,理解力是对知识的逻辑性理解。在不同的年龄段,这两个“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年纪越小,记忆力越好,但理解力不强,年纪增长以后,理解力会变强,但记忆能力会减弱。据此,关键期发展理论认为,就学习知识来说,记忆力是前提和基础,理解力只是加深对知识内涵、逻辑的认识,没有记忆,理解也无从谈起。因此,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学前教育的开展是有效的、必要的,对于个人学习、掌握知识至关重要。儿童发展理论还认为,每个个体的“关键期”存在差异,即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某一个年龄段“同步地”跨入学习阶段。有的幼儿“开蒙”早,不到一岁就开始对身边的世界充满探索欲,有的幼儿“开蒙”晚,可能到了幼儿园还“懵懵懂懂”。个体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可以通过学前教育适当干预,但不能违背个体成长规律,不能揠苗助长,导致幼儿对学习产生恐惧、厌弃,造成更大的问题。

综上,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心智发育水平,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增强幼儿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学前教育中要习得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意识,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新时期,开展学前教育需要培养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开展。立足前文分析,结合我国学前教育开展的实际,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应当具有以下素质。

首先,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具有深厚的职业情感。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性质决定了它不仅仅是一个让从业人员付出劳动、收取报酬的普通工作。唐代文人韩愈在《师说》中开宗明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苏联学者加里宁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首先要对教育有热情、有理想、有情怀,而不仅仅把教育当作自己谋生的工具。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活泼好动、甚至“不服从指令”的天性具有同理心,对幼儿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同情心,对幼儿因个体差异导致的性格、行为差异有包容心。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幼儿的心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榜样。

其次,要能较好地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专业人做专业事”。学前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教育不是简单地讲解知识,而是要在讲解清楚知识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掌握知识,这里面包括一个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环节,这个环节恰恰就是教育学专业的一个教学重点。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要加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学前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合理制订教学内容,采取幼儿可理解、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落实学前教育目标。

再次,要熟练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学前教育教师是“多面手”,既是知识教育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学前儿童生活上的保育者,对幼儿既要教育、又要照顾、还要陪伴,身份多元、压力较大。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创新人才数量不多,特别是西部地区专业人才更少,因此往往要一人“身兼多职”。这就需要学前教育教师掌握多项技能,既要能组织开展课堂知识教学,又要能够承担保育责任。教育工作者需要保持学习习惯,不断给自己“赋能”“充电”,掌握更多的技能,满足教学要求。

最后,要有一定的理论积淀。我国学前教育主要是通过幼儿园、早教班开展教学,现有的教育工作者学识水平整体不高,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既与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相关,还与社会学理论相关,而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需要理论专业人才。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所以新时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需要其既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又要有一定的理论积淀和研究能力,能够立足我国国情,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学前教育实践的开展。

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创新能力培养不到位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民族多样、文化多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学前教育开展的程度也有较大差异。但从实际来看,一些高职业院校对学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比如一些高职院校还是沿用传统的科研型、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目前学前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就业上岗后短期内能力不够、不适应,无法快速开展教学工作。再有,新时期我国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的是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创新人才。但就实际来看,西部地区学校受制于本身师资水平不强、教育基础薄弱以及学前教育开展水平不高等原因,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多是“一线应用型教师”或“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研究人员”,基本没有提到“创新”,这导致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失,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2.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实践机会少

我国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有较大差距,近年来人才外流趋势虽有所减缓,但未从根本上扭转西部地区高校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简而言之,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教师人数少、年龄偏高,高职称的教师数量不多,教学能力存在短板,制约了学前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比如作者所在的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以前是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许多教师都是从小学专业通过培训逐步转型为学前教育专业。有些高职院校把学前教育专业整合到教育学专业中,没有单独设立科系。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极大程度地制约了西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未来需要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另外,一些高职院校过分侧重教育学理论教学,忽视了技能的培训,使得许多学生上岗后无法胜任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的教学。加上所在的地区的幼儿园有限,能够提供的实习机会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以深刻、透彻,同时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都比较缺乏,难以迅速上手工作,这与学前教育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存在现实差距。

3.学生缺乏职业荣誉感,知识学习不到位

学前教育专业在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普遍不是热门专业,很多学生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学前教育专业,即便是有志从事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也会在日后选择中小学教育相关专业。所以学生就读学前教育专业,往往是“被动选择”,这就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够,很多学生甚至一上大学就决定要转专业、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出国等,心思不在专业上。有一些学生未来会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受一些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之间也会攀比工资,但学前教育岗位的初始工资与金融、经济、建筑、计算机等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学前教育岗位没有热情,甚至抱着“骑驴找马”、时刻准备转行的心态。这种态度即使未来成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其工作的热情、积极性也会打折扣,缺乏职业荣誉感,这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莫大影响。因为学习思想不端正,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仅仅以通过考试为目标,考前突击一下、考完抛到脑后,学习效果不好。这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距甚远,需要在未来着力解决。

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创新能力导向

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兼具理论和实践水平,突出创新能力。理论方面,特别是学前教育一些前沿理论,要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及时更新理论知识,与学前教育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适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要已经不只是能够从事教学任务,还包括要有理论研究能力,这既是作为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又是学前教育机构提高师资质量、扩大知名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创新能力上,高职院校要围绕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开展创新能力教育。实践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当地的学前教育机构联系,为在校学生到实际岗位实习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比如作者所在學校就利用学生一年的实习时间,让学生走出当地,与省内、省外,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优秀的学生在实习后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一方面为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一方面为学前教育机构培养优质人才,实现双赢。高职院校还要突出创新能力导向,可以考虑增加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或者采用情境分析法,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课程,比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习通平台等,将纯理论教学改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等,以此来提升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学前教育创新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模拟教学训练

西部高职院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具有忧患意识,着力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师资队伍薄弱问题。首先,高职院校管理者要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地位,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按照编制招聘教师,在制度框架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人才优待条件等,既能吸引来人才,又能留住人才。搭建好师资队伍以后,还要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包括职称评级、待遇晋升等,为教师的学习、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充实师资队伍后,将学前教育专业单独开设出来,不再与相近专业合并办学,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性。

在创新人才教育上,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开展“试讲”活动,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实际教学,此外,还应开展“说课”活动,就是让学生到讲台上,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以及具体教学方法表述出来,让教师和其他学生就本节课共同讨论,再针对学生说课内容进行点评、交流和反思。“试讲、说课”的好处在于,其能够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展示出来,能够让教师非常直观地看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及时指出问题、给出建议,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加强学生思想引导,提高学习积极性

从辩证唯物的角度,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高职院校营造再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再多的实践机会,如果学生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不足,最终都无济于事。针对目前学前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强等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应当高度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引导。首先,要让学生“看到希望”,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前教育这一职业,包括这个职业存在的必要性、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增进学生对学前教育行业发展前景的认识,让他们知道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这个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职业的热爱。其次,要让学生建立职业荣誉感,这方面可以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本质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看个人是否努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切勿盲目跟风、手高眼低。通过思想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学前教育职业,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结  语

本文从学前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理论基础入手,首先介绍了学前教育对创新人才的要求,然后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创新能力培养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实践机会少以及学生缺乏职业荣誉感、知识学习不到位等,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创新能力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模拟教学训练以及加强学生思想引导、提高学习积极性等。西部高校学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值得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彭红超,李欢欢.我国西部学前师范生协同培养质量评估工具编制与现状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9,7(6):70-80.

[2]刘淑红,洪文梅,常小莉.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精准培育实践探究——以甘肃省C高校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8,34(1):114-121.

[3]牛艳.走向产教融合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2):122-125.

[4]晏波,李小惠,陈桂春.民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5):61-63.

[5]陳海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5):99-102.

[6]殷挺凯.刍议新时代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21(21):124-126.

(张亚丽: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学前教育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