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里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3-09-06王友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木里农技机构

王友华

(四川省木里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木里 615899)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肩负着向农民传授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重任,把先进的农村实用技术传授给千家万户,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完善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才能促进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发达而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于解决好“三农”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县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更需要发展、壮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于实现科教兴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木里县基本情况

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中断,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东西宽160km,南北长170km,东邻冕宁、九龙2县,南连盐源、宁蒗、香格里拉3县,西接稻城、中甸2县,北通理塘、雅江、康定3县。是一个以藏族为自治民族,包括彝、汉、蒙古、纳西、苗、壮、布依、傈僳、白、回等21个民族的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木里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最典型的地带,地质、地貌复杂,地形为沟壑纵横、切蚀深刻的残余高原,相对高差达4328m,全县平均海拔3100m,年平均气温11.5℃,平均降雨量818mm,年均无霜期219d。

全县幅员面积13252km2,占凉山州面积的22%,居全省第3位。折合1325298.1hm2,其中耕地20580.3hm2,占1.55%;园地536.1hm2,占0.04%;林地842368.8hm2,占63.56%;牧草地362160.8hm2,占27.3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400.6hm2,占0.11%;交通用地804.4hm2,占0.06%;水域6443.7hm2,占0.49%;未利用土地91003.3hm2,占6.87%。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为19333.3hm2,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7333.3hm2,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202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72273t。

木里县1994年被确定为国定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7年被确定为深度贫困县,全县共有97个贫困村、7393户贫困户、33703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最高时达25.8%,2020年贫困县摘帽,累计实现97个贫困村退出、7391户33693名贫困人口脱贫。

全县辖6个镇、21个乡、4个社区,110个行政村,576个村民小组,9个国有牧场。县政府设在乔瓦镇,距离凉山州州府西昌市253km,2021年末全县总人口13.9万人。

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2.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木里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由县级推广机构和乡(镇)推广机构两级机构组成。

2.1.1 县级推广机构 县级推广机构数6个,分别是:木里藏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木里藏族自治县农牧经济管理站、木里藏族自治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木里藏族自治县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木里藏族自治县畜牧站、木里藏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数96人,实有在编在岗人数89人,从事技术推广人数89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32人、无职称11人;年龄35岁以下34人、36~49岁26人、50岁以上29人;学历大学以上28人(全日制本科8人)、大专52人(全日制32人)、中专以下8人;种植业30人、畜牧业36人、农业相关专业8人、非涉农专业15人。

2.1.2 乡(镇)推广机构 木里县乡(镇)推广机构数38个,其中:乡镇畜牧兽医站10个,属县农业农村局管理(县管乡用),27个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1个农机推广机构,属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推广机构编制数150人,在编在岗139个,从事技术推广96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35人、初级职称33人、无职称16人;年龄35岁以下33人、36~49岁37人、50岁以上26人;学历大学以上8人(全日制本科0人)、大专52人(全日制32人)、中专以下36人;种植业44人、畜牧业38人、农机化14人。

2.2 推广机构办公用房建设情况

38个推广机构中,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有所有权办公用房,其余27个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1个农机化服务站由乡(镇)人民政府安排办公用房。

2.3 推广机构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由于推广经费短缺,38个乡(镇)推广机构均无试验示范基地。

2.4 交通工具、仪器设备拥有情况

38个乡(镇)推广机构均无开展工作所需的交通工具,仪器设备方面,除有一台电脑外,无任何仪器设备。

3 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体制不完善

3.1.1 推广体系运行不顺畅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木里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管理,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的工资、人事、福利全部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统筹安排,除农技推广工作外,还要从事其他如:护林防火、防汛、会计、出纳等工作。由于参与乡镇中心工作过多,就没有过多的精力进行业务学习,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相对减少,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业务工作执行率相对降低,导致技术指导不到位、农技推广体系与农业实际相互脱节,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成效,造成农技推广体系运行不顺畅的现象。

3.1.2 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技术人员中,有从事会计、林业、广播电视以及临时性事务的人员,实际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较少,且乡(镇)人民政府出于对全乡(镇)工作的统筹安排,经常进行人员调整,在进行人事变动时(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人员),不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造成上下工作脱节。由于工作调整随时在变,造成技术人员业务不熟、队伍不稳定,从而大大削弱了农技推广力度。

3.2 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薄弱

3.2.1 文化程度偏低 木里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国定贫困县,人才引进难度大,县级农技推广机构1983~1998年参加工作的科技人员中,无本科学历人员,全日制大专学历只有5人,多数是中专文凭,部分是初中文凭,现在拥有的大专、本科文凭都是通过学历提升取得,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文凭含金量不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1983~1998年参加工作的科技人员中,一部分是初中毕业后的招聘干部转正的,一部分是职业高中毕业生,一部分是中专学校毕业生,无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专业技术水平不高。2012年后毕业分配到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多数为藏区“9+3”毕业生,文化功底薄,所学专业又是非涉农专业,没有从事农技推广的基础,对农技推广工作完全是一片空白,在加之主观能动性较差,不愿意学习、不善于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不高,形成了推广力量薄弱的现象。

3.2.2 人员老化,人才断档 由于机构改革,严格控制编制,农技推广机构人员流动基本只出不进,只减不增,对工作调整和自然减员不予递补,没有达到满编满员运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存在人员老化、人才断档、知识断层的问题。自1999~2012年木里县农业技术部门没有录用过农技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得不到有效补充。县级推广机构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38.2%、36~49岁占29.2%、50岁以上的达到32.6%,乡镇推广机构中,35岁以下的占37.9%、36~49岁占35%、50岁以上的达到27.1%,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

3.2.3 缺乏培训、知识老化 农技人员除参加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外,基本上没有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知识结构老化,而知识更新培训因时间短(从报道到培训考试只有5天时间),培训内容多,能学到的专业知识少,掌握的实用技能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3.3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有一定文化、体魄健壮的青壮年进城打工、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弱、病、妇、幼等人员,这部分人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低,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土地耕作粗放,加大了农技推广工作难度。

3.4 工作条件差、装备落后

木里县地处横断山脉中断,境内地形复杂、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条件落后。目前,木里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装备落后,没有开展工作所需仪器设备、没有进村入户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交通工具、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开展工作主要靠“一张嘴、两条腿、外加两个轮子”。由于交通条件落后,没有开展工作必须的交通工具,造成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到位率低,没有试验示范基地,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不显著,加上技术培训、农技推广模式落后,限制了木里县农业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领导重视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把农业工作放在保持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要把农技推广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把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工作日程。要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充分了解农业生产中实际情况,及时指导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关系,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确实推进农技推广事业快速发展。

4.2 理顺管理体制,理清机构职能

针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基层、面向农村的特点,本着便于管理与有利工作的原则,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实行“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在乡(镇)双重领导,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的工资、人事、福利、职称职级晋升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在进行人员人事调整、年度考核、职称职级晋升时充分征求乡镇人民政府意见,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人员的行政管理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督促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不过多参与乡(镇)其他中心工作,专心从事技术推广工作,保证基层推广机构人才队伍稳定,有充足的人才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围绕承担的公益性职责开展业务工作,使农技人员“务正业、办正事”。

4.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4.3.1 拓宽渠道,充实基层队伍 针对农技推广队伍人才缺乏、青黄不接的现象,通过人才引进、免费定向培养、公开招录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招录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引进大学本科以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县级推广机构,通过“千名英才.智慧凉山”行动,免费定向培养本地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农技推广机构,公开招录大专以上农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建立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使用长效激励机制,确保专业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勘任用”。

4.3.2 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为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服务质量,每年定期召开两次农技工作会议,由县农业农村局各业务站的领导、专家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每年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技术人员进行一次知识更新培训,为基层农技人员“充电”,同时,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的优秀人员,选派到现代农业发展好的区、县进行挂职锻炼,挂职期满后对表现好的进行提拔任用。

4.4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强党中央对农村政策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调动农村青壮年爱农、务农积极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优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有志青年愿意留守家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4.5 加大投入,改善工作条件

农技推广是公益性事业,政府除要保障推广机构技术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外,还应保证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所需的公共服务事业经费以及必要的硬件设施、解决开展工作必须的交通工具,为农技推广解除后顾之忧,有条件的还应建立种、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木里农技机构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以沙为墨指尖画梦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生态木里 绿色未来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秋天在哪里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