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中国电影宣传画中的文化魅力及传播
2023-09-06刘金福
刘金福
[摘要] 宣传画是电影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近年来,书法元素在中国电影宣传画中的应用日渐增多。为了更好地展现书法在中国电影宣传画中的文化魅力,促进文化传播并提升书法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具体分析书法运用于电影宣传画时所体现出的文化自觉,从而进一步探讨文化自觉产生的根源,提出书法运用于中国电影宣传画时需要掌握的四个传播策略。
[关键词] 书法 电影 宣传画 文化自觉 文化传播
电影宣传画既是艺术设计的重要分支,又是对外展示文化内涵的一张“名片”。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软实力极为重要。作为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段与传播方式之一,电影宣传画顺理成章地成为对外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与此同时,书法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要素,[1]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流传千载的文化艺术瑰宝。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影宣传画的设计及传播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和人民关心,特别是书法元素在电影宣传画中的应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进程中,将书法运用于电影宣传画中的深层动因究竟是什么?书法文化的魅力如何体现在电影宣传画之中?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试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播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提出书法运用于中国电影宣传画时需要掌握的文化传播策略。
一、书法在中国电影宣传画中体现出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对文化的自知与自省。[2] 将书法元素运用于中国电影宣传画设计正是文化自觉的充分表现。
书法在中国电影宣传画中体现出的文化自觉,主要反映在汉字文化的自觉、电影文化的自觉和艺术文化的自觉三个方面。
从古至今,文字历来是文化输出的重要形式及途径。
电影的宣传及文化推广同样也需要借助文字进行表达。
中国电影宣传画中的文字符号包括汉字、外文字体和阿拉伯数字等符号形式,其中汉字被视为不可或缺的设计要素。因为中国电影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受众群体主要是中国观众,因而汉字在中国电影宣传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电影宣发有着重要影响。书法是汉字的表现方式之一,其基础功能是承载与记录信息,属于汉字的艺术性表达。从创作角度而言,追求艺术化的表达和差异化设计是创作者的天然使命,也是艺术设计创作的本质。因此,将书法艺术与电影宣传画相结合,可以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创作出富有个性与艺术美感的电影宣传画设计作品。
在中国电影宣传画中,运用书法元素不仅是文化表达的自觉,也是电影宣传及电影文化推广的自觉,更是设计艺术的自觉。例如,在电影《一代宗师》的宣传画中,标题“一代宗师”四字用行书与楷书写就,横贯画面的左、右两端,白色字体衬托在黑色背景上显得格外醒目。这一设计手法不仅很好地展现了电影主题,向大众介绍了影片信息,而且还通过大气磅礴的书写风格呼应了电影想要传达的“武林宗师”的坚韧气质,艺术性地做到了“字意合一”。就“一代宗师”四字而言,无论是从右至左的书写方式,还是字体本身的笔墨语言和风格特点,都体现出了汉字、书法、电影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华文化自觉。
二、书法在中国电影宣传画中彰显出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3] 根植于大众对本国历史文化价值及观念的充分认同之中。书法之所以能够应用于电影宣传画,并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法语言原本便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一)书法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书法被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浸润。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象形字的缘起,从商周时期的金文中可以感受到书法之气韵,从秦朝小篆中可以理解书法之风骨,从汉朝隶书中可以体会书法之厚重,从唐朝楷书中可以看见书法之标准,从宋朝行草中可以窥探书法之自由。书法与汉字的发展相生相伴,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展现出了极为旺盛的生命力,从古至今从未断绝,且如今依然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书法不仅是雅事、韵事,更是与中国文化之根连接、与文人传统相续的一种生存方式。”[4] 书法已全面融入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见证并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而这便是电影宣传画中的书法元素能够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根源。
(二)中国文化精神
书法中承载的文化自信还来源于其本身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黑格尔曾言:“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这里提到的“文化精神”可被归纳为两点 :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在汉字的横、竖、撇、捺之间暗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而不同”“爱国爱家”“尊师重教”等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思想。
就电影《八佰》的宣传画而言,影片名“八佰”二字采用稳重且极具力量感的楷书书写而成,字体颜色仿佛将士们守卫四行仓库时所抛洒的热血,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在这里,书法元素的应用非常契合中国文化精神和这部电影的主题,传达出了将士们的家国情怀和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展现。书法中不仅体现着线条美、形式美和结构美,还蕴藏着意境美。
这些审美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并且指导着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与生活。透过书法,我们可以抵达中国人心灵的“桃花源”,感受到中华文化魅力之隽永。
借由电影宣传画中的书法元素,书家内心最炽热、浓烈的情感得以外化,从而化作一颗颗包裹着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文明种子,播撒于广袤的世界文化原野。这种情感生发于中国文化精神、根植于文化自觉、铸就着文化自信。总而言之,文化自信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國电影的向前发展和电影宣传画设计创作水平的提升,皆离不开文化自信的不断加强。
三、书法在中国电影宣传画中起到的文化传播作用
文化传播的基础依然是文化自信。书法在中国电影宣传画中的运用,是强调文化软实力的自信表现。关于书法在中国电影宣传画中起到的文化传播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传播电影文化信息。电影具有商业文化属性,相关宣传画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宣传电影、销售影片。在这里,书法元素的运用是为设计服务的,其传播的内容包括电影的基本信息以及类型与风格等。
二是传播艺术之美。电影宣传画中的书法元素不仅能够呈现出汉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还能够借助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的方式,呈现出设计之美。一般情况下,设计师的个人审美决定了电影宣传画的设计风格和对书法字体的选择,这对受众的审美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是传播文化认同感,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风”设计风格的认同上。对前者的认同可以直接表现为对书法的认同,对后者的认同则是受前者认同的影响而产生的认同。在电影《黄金时代》的宣传画中,“黄金时代”四字由楷书书写,经由放大、打散处理后,以宋体形式重构于画面之中,营造了独特的空间意象。这些书法技法与元素的运用,不仅清晰地传达了电影的相关信息,也展现了书法的形式美、意境美。在笔画的光影交错及书法元素的综合运用中,电影宣传画透露出一股浓郁的“中国风”,使得观众很容易进入电影所营造的文化语境之中。
四、需要掌握的文化传播策略
要想提升书法在电影宣传画中的应用价值,需要遵循一定的文化传播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文化传播应紧紧围绕电影宣传画的主题、文化传播内容和特点进行表达。例如,在设计电影名称的字体时,应提前了解电影的主题思想以及电影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及价值观念,之后再搭配合适的书法作品,做到“意在笔先”。第二,以符合规律为核心要素。一方面,要遵循设计规律,根据电影的主题与理念确定设计目标并拟定设计方案,同时结合宣传画的风格来确定书法创作的内容,再根据版面要求来确定书法字体的大小比例。另一方面,要遵循传播规律,调研、分析受众心理、受众消费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在紧扣时代脉搏和受众喜好的基础上进行书法创作。第三,提高设计审美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策略之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设计创作中,我们可通过强化形式美来提升书法的应用之美。
设计师可根据不同的电影主题及内容来调整宣传画的节奏与韵律,增强色调对比,注重变化与统一,快速提升电影宣传画的质感。第四,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是媒介。
在现代社会,传播任何信息都离不开媒介的助力。为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宣传电影一般需要借助多种媒介,這是由社会需求的改变与科技发展现状所决定的。从纸质电影宣传画到投放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广告,再到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的应用推广,文化传播媒介呈现出时代色彩浓厚、面貌多元、快速迭代等特点。将书法元素融入电影宣传画的设计之中,需要创作者与时俱进,注重媒介的更新及使用。
五、结语
电影宣传画是宣传电影文化与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而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亦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书法与电影宣传画的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其中不仅体现了中华汉字文化、电影文化和设计艺术文化,还彰显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在创作实践中,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电影宣传画与书法的创造性结合,创作者或设计师要在选用书法字体时紧扣电影主题、遵循设计规律、提高设计审美、注重传播媒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影宣传画的设计者最为首要的时代任务就是坚定文化自信,使书法艺术和电影艺术在中华文化语境下融合好、传播好。
注释
[1] 孙群豪. 书法的文化软实力不可忽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专访[J]. 书法,2014(7):58.
[2] 李静.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70 年: 以守正促创新, 倚融合增团结[J]. 电影评介,2019(18):35.
[3] 田旭明. 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深沉根基[J]. 湖湘论坛,2017,30(1):24.
[4] 孟宝跃. 论《红楼梦》《儒林外史》中书法文化差异[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