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大趋势下大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对策探究
2023-09-06胡亮邹燕
胡亮 邹燕
摘要: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低是重要指标。为了使教学改革从表面形式走向深层内核,高校迫切需要突破现状,发掘新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策略,通过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等途径,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整体积极性较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以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课堂参与度;教改;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4-0013-04
当前,不少高校存在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的情况,这意味着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而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很多高校看似将课堂交还给了学生,但实际上参与课堂的人员仍是部分优秀学生,班级整体的课堂参与度依然不容乐观。这就需要高校突破现状,发掘新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策略,通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教改大趋势下大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对策进行探讨。
一、高校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1.学生课堂纪律管理方面
步入高校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自制力差、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容易在思想上出现松懈,课堂纪律意识淡薄。虽然各高校纷纷出台了学生管理规定和管理办法,但是仍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课堂管理体系并落到实处,严肃学生课堂纪律。例如,部分学生除了有迟到、早退、缺勤等不良行为外,还会提前坐到后排,目的是上课玩手机、聊天、睡觉等,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和教学质量。还有部分意志力薄弱的学生甚至产生网络依赖等,在课堂上玩游戏。而学生管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类纠纷就是学生长期沉迷游戏影响室友休息,造成室友关系紧张的不良人际关系。
2.大学教育、中学教育的变化
大学是高等教育,中学是基础教育,部分学生步入高校后,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很容易出现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而学生长期环境适应不良,会影响学习和生活,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干预和疏导。在学习方式上,从基础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思维没有及时转变,习惯了中学教育模式下的被动型学习,而大学的教育模式除了教师引导外,更多是启发式教学,需要学生自主学习。
3.师生课堂关系的变化
部分教师专注提升个人科研水平,不注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对教学设计、课堂互动、课堂趣味性等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环节不够重视,进而对课堂纪律漠视。还有部分教师默认课堂纪律是班主任、辅导员甚至是学生干部的责任。在教学管理层面上,一些教师顾虑教学评价体系内的学生评价考核,不敢批评学生。
4.学生未及时明确学习目标
大学的学习目标较清晰,需要学生围绕专业方向打好基础,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部分学生未及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未及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容易荒废时间,懈怠学业。部分学生由于入校专业调剂等问题,转专业失败后,会产生非理性认知、负面情绪,出现厌学的情况。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挂科较多,进而自暴自弃。
5.班级规模的大小
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高中,班级不仅无固定专属教室,在规模上也区别于高中。高中普遍是小班教学,明文规定不得超过规定的人数,但是大学的部分课程是大班教学,并且是多班级共同参与教学。这样,就导致大规模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程度和关注度明显低于小规模班级学生,需要引起重视。
6.智能电子产品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是一种集社交媒体、学习课程、娱乐放松、生活出行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产品。然而,部分高校学生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还在课堂(线下课程)随身携用、使用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简单来说,大学生上课玩手机会使其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对其有不利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在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严重影响课堂参与度。本研究选取井冈山大学的20级、2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星编写问卷,分层抽样,对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课堂手机使用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结果表明,有一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会玩手机,因为相比枯燥难懂的专业课程,网络上的资讯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教师上课枯燥、内容相对晦涩难懂以及没有认识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这反映出一些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合理,与学生互动较少等。
二、教改大趋势下大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
1.深化教学改革
(1)整合课程。我国的医学教育普遍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是碎片化的,这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会到知识的整体感和层次感,没有形成一个有逻辑的知识框架。如今的课堂教学,偏重于重视细节和局部的讲解,这样一来,整体性就无法兼顾。而课程和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会使学生无法形成整体看问题的学习体系,在课堂上听得云里雾里,自然把注意力放到玩手机这种消遣上。虽然大部分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是因为需要查阅资料,但是在课堂上也会造成分心以及错过教师所讲的内容,得不偿失。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的无效性。所以,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根据改革方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按照“一校一案”原则,研究制定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1]。如中国医科大学开展了“细胞的化学与生物学”整合课程,使两个学科知识融合、连贯、系统,在学生和教师中得到了不错的评价[2]。为此,本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针对临床专业的课程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整。
(2)提高實验课占比。传统的教授知识的地点是在教室,但对于部分医学生来说,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会导致其很难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而实验课主要是进行实操,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是否融会贯通,但实验课时往往较少。因此,本校可以调整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占比,把理论课的一些内容放在实验课上讲,这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优化评价体系。在高校教师的年终考核中,有一项内容是学生评价,即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匿名进行评价打分,而学生评价的分数往往关系着高校教师的考核结果,甚至是年终绩效。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重点强调高校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多维考评教学规范运行、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工作实绩”,使教学评价物尽其用,以弥补目前大学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但现实情况是有些教师害怕学生打低分,课堂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有些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行为视若无睹,生怕干预这种行为会影响学生的看法。因此,优化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一方面,评价体系中不能只有学生的参与,同行评价也应纳入其中;另一方面,要优化评价体系算法,如剔除极端分数、增加中位数的比重等。
2.重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如何能吸引学生,如何能把知识点讲解透彻,其中教学深度和教学趣味性的平衡博弈占了大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亟需优化、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医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3]对于医学生来说,课程专业性强、知识点复杂难懂,如果教师授课方式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会使学生无法及时消化课堂内容。一方面,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消极怠工,觉得听不听无所谓,反正也听不懂;另一方面,学生会觉得专业知识晦涩难懂,消化不良,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但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做到深入浅出,也就是教学设计既要有教学的深度,又要有教学的趣味性。二者并非不可调和,好的教学设计能让二者达到平衡。
(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4]。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课上有老师,课下有作业”的授课模式[5]。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可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研究者。学生角色的转变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相较于传统课堂,他们更有活力并会高度参与。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医学课堂学习更接近临床实践,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医学人才。
(2)LBL与PBL。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板书或者PPT将知识点大水漫灌式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方法应用广泛,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6]。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能够节省教学资源,知识传授全面系统,但是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率低下。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围绕真实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求答案,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7]。当然PBL只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个辅助教学方法,有研究指出,LBL和PBL相结合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8]。
(3)动画视频教学。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播放科普动画效果很好。传统的PPT教学通常是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对于医学生来说,有很多专业名词概念十分抽象,仅仅用文字描述会让人理解得不够深刻。比如解剖学课堂,图片只能显示器官的一面,不能使学生窥其全貌。但是视频教学就没有这种劣势,视频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器官。除此之外,动画视频形象生动、简洁明了,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这恰恰验证了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高等教育平行论坛提出的观点:数字变革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9]。
(4)增强师生互动。调研结果显示,34.91%的学生认为增强师生互动效果很好,55.66%的学生认可增强师生互动有一定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降低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频率。然而,高校的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只采用讲授法教学,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教学会让学生在整节课中被动接受,无法获得反馈,就会选择上课玩手机这种方式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反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3.净化课堂环境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意志不坚定的学生来说,他们容易被其他上课玩手机的同学所影响,进而加入到玩手机的行列中。所以,净化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班风对于降低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频率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看到这种行为要及时制止;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让班干部等在学习、生活中做好榜样,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4.加强心理教育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无碍,也包括了心理健康。长年累月,有些学生已经形成了上课玩手机、不专心听讲的习惯,即使认识到玩手机的危害,也无法控制自己,因为其对手机已形成依赖的心理。对于这类学生,光靠他们自己的意志力克服心理障碍是很困难的,这时就需要外界的帮助。班主任、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状况,及时掌握重点学生的动态。研究发现,学校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情绪和心理状态则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10]。因此,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正视心理健康。特别是对那些挂科率高的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委员、寝室长、班长等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况,再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从而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提升教学质量是这一时期恒定的主题,提高课堂参与度则是这一主题的重要手段。要实现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很多高校,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蓬勃发展,但仍有一些短板和缺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吴岩曾经说过: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老师,改到实处是教材。高等教育质量要真正得到提高应有三大法宝:专业、课程、教师。而要切实提高课堂参与度,使课堂教学改革由表及里,必须抓住改革的痛点。提高课堂参与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课堂。要想让学生参与课堂,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發挥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采用团结协作和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团结,在团结中学会学习。当然,提高课堂参与度,最重要的是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怎样讲好一堂课,则是所有高校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总之,针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高的问题,高校和教师要深化教学改革、重视教学设计、净化课堂环境、加强心理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有大的转变并自主学习,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參考文献:
[1]教育部等五部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教高〔2023〕1号[EB/OL].(2023-03-02) [2023-02-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2304/t20230404_1054230.html.
[2]乔敏,路振富,孙宝志,张云,赵阳.学习哈佛经验建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04):44-46.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EB/OL]. (2020-09-17) [2023-02-08].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9/23/content_554637 3.htm.
[4]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5):100-102.
[5]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148-151+161.
[6]侯洁,徐冬,唐铭燕,郁卫刚,陈国强.PBL结合CBL及L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5):414-417.
[7]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1074.
[8]张志军,金国华,吕广明,等.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心血管系统解剖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09):1094-1097.
[9]张欣,高毅哲.数字变革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23-02-15(03).
[10]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4):104-108.
Exploration of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under the Tre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Hu Liang, Zou Yan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gxi Province, Jian 343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he level of student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In order to move teaching reform from surface form to deep core, universities urgently need to break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plore new methods, innovat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by increasing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 overall low enthusiasm for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through on-site research,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mean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promote their continuous growth and success.
Key word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tudents;classroom participation; educationalreform;influencef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