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视角下的“双减”政策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3-09-06王蕾范如永

成才之路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中小学教师职责

王蕾 范如永

摘要:“双减”教育改革是我国为了确保中小学义务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其内容涵盖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等诸多环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课内、课外工作内容要求也因“双减”教改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从“双减”教改实施后可能对教师工作的直接影响及对工作环境的间接影响入手,分析中小学教师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从学校、家庭和社区层面提出对策,以确保“双减”政策的扎实落地。

关键词:“双减”政策;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职责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4-0057-04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以“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为基本原则,将“双减”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进行落实,扎实推进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而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建设教育强国[1]。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发力点。虽然将学生的课后时间回归校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校教育环节的连续性和实施效果,但是教师作为政策落实环节的一线责任主体,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工作负担和压力剧增的影响。本文对“双减”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中小学教师产生的影响进行规范分析,探究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教师合理应对“双减”课改后教学工作中的压力、維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保证,以确保“双减”政策的扎实落地。

一、“双减”教改对中小学教师的影响

1.加重了教师校内工作负担

新教改政策发布后在全国推广伊始,课后延时服务作为首先需要落实的项目被广泛关注。为了确保新学期开始后学校课后服务的覆盖效果,江苏省、河南省等多地的教育厅印发的相关落实文件中强调,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正常教学时段内,学校应每天至少保证2小时的课后服务,并且结束时间可根据学校所在地日常下班时间调整,实行离校机制弹性化,特别是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2][3]。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可以发现,落实延时服务的学校放学时间由之前的三点半到四点延至五点半到六点,个别学校甚至更晚,这无疑会对教师的在校工作时间产生重大影响。实际情况表明,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前已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实际工作时长远高于8小时/天,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教师需要在正常课堂教学外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课后辅导,严重压缩了课余时间,其课余备课、科研甚至休息时间受到较大影响[4]。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看,对其如何平衡工作效率、处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除工作时间延长外,任课教师也面临着因延时课程内容导致的工作量剧增。对学校课堂教育延伸的课后延时环节,《意见》要求教师在满足基本托管中的课业管理内容外,应以创新性为导向,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确保课后服务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然而丰富多样的教学和高质量的课后服务需要以一线教师大量的精力、时间投入为前提,这也导致教师在常规课堂时间外还面临着课后辅导和兴趣教学的重任,整体工作量也随之上升[5]。“双减”政策实施后,任课教师在准备学科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投入额外的精力满足课后辅导创新性、全面性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减学生,压老师”的现象出现,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6]。

2.跨区、跨校交流轮岗制度可能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双减”政策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学校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落实保障的重要性。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作为试点开始推广落实校长、教师层面的轮岗制,以期从管理和教学两个层面实现教育资源的流动性和均衡化发展。具体从教师层面来看,轮岗制度原则上覆盖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达六年及以上且至退休年限高于五年的在编任课教师。从轮岗方式来看,一种是城区优质学区和教育集团内的校际师资交流轮换,另一种是区域、校域、集团之间依靠双师课堂等平台向薄弱地区的学校派驻优秀师资。除了北京的中小学外,上海、深圳等也逐步纳入到试点推广的范围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园中推行教师轮岗制度,一方面可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但对于教师来说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风险。首先,从轮岗规定的轮换周期来看,以六年为一个周期,教师需要到其他学校进行交流轮岗,且交流的时间暂无明确规定。考虑到教师群体的社会属性,实施轮岗后不得不离开原有的学校,面对新的校园文化、工作环境需要重新建立心理适应和群体认同的过程,面对新的同事、学生和家长也要分散更多精力,此类变化可能会加剧教学环境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其次,从生活保障来看,很多教师在购买住宅时会将住宅与学校间的距离作为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上下班的通勤成本较低,但实施轮岗参加跨区交流后,其付出的通勤成本会显著提升,交通不便也会为教学工作带来考勤、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再次,从教师职称评定及绩效考核的角度来看,教师在实施轮岗后新环境的职称评定、编制管理、福利待遇等诸多敏感问题如何解决,对教育、行政部门也是一个重大考验。此类问题关乎教师的切身利益,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套政策支持,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产生不利影响。

3.教师职责被过度放大

“双减”政策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校内学习效率的提升、课后作业完成辅导职能的强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纵观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历程,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一直是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且教师在其中所承担的职责及对其职业素养的要求变化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通过对当下社会舆论环境的调研可以发现,社会各界往往会将教师视为“双减”等教改重任的第一责任人,对其工作职责范围、要求存在着过度期望。同时由于当前校外课辅培训机构受到严格的监管和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也面临着更多的课后辅导压力,承担着更多的培育辅导责任,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师职业自主规划空间的限制。“双减”政策对教师工作负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校工作量增加、岗位轮换导致不确定性风险等直接影响。随着教辅培训行业的规范整顿治理,传统意义上的教辅培训受到极大的限制,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面临转型就业的问题,而其承担的课下辅导工作也被校内教师所承担。“双减”政策落实后,校外教辅培训机构不得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开展学科教辅相关培训。空前严格的监管规范了培训机构的行为,教辅类培训机构野蛮生长、混乱竞争的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可以预见,营利性学科教辅培训行业将按照政策引导逐步回到素质教育应有的本质和目的。在此背景下,考虑到国家公办学校教师职业具有稳定性优势并且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尊重,很多教培教师在进行择业时会选择报考公办学校教师,而相关部门也对教学经验丰富、能力强的教辅机构教师入职公办学校持积极态度。从“双减”政策发布后各地报考招教人数激增的现象可以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考编竞争将空前激烈。从近些年的新闻可以发现,随着教师职称评定的职业化和规范化,晋升标准也逐渐水涨船高,教师们面临的评审竞争和压力愈加激烈。

4.非教学相关工作任务激增,影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双减”改革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目标之一,但从其取缔课外学科辅导、在学校开设课后服务及相关辅导等举措来看,有时可能并不利于教师将精力集中在课堂,反而会将精力分散到此类课后服务中。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重要力量,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外也承担着教学评比、交流观摩等工作。虽然相关部门已出台规定要求减少此类督察评比活动,避免为教师增添不合理的额外工作负担,但是考虑到“双减”政策正处于起步阶段,上级部门在对学校“双减”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考核时,相关教学成果展示及材料准备工作仍需要一线教师来承担。这很容易造成非教学任务量的急剧上升,影响正常的教职计划安排,从长远看会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产生影响。

二、应对“双减”政策的策略

1.学校层面的压力防治管控

(1)明确课后辅导职责,确保责任主体。学校在开展课后延时辅导时,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硬件设施,鼓励、引导行政职员、后勤员工等教职工充分参与其中,并明确划分相关工作范围及承担责任,以分担一线学科教师的工作压力。在课后作业辅导的基础上,可以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文体兴趣等类型的延时辅导。学校应明确划分教师承担校内、校外工作的职责界限,在积极开展课后服务的同时,明确校内教育的工作范畴,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服务内容进一步精细划分。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科学量化考核教师岗位和职责的工作质量,尽可能减少程序性的检查、会议、记录材料等环节,科学制定成果要求,理性对待教师的工作负担,避免低效重复的工作。

(2)完善配套制度建设,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裁量权。为了确保教师承担的压力荷载处于合理区间,学校可统筹规划制定并落实教师工作的弹性制度,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考虑到不同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及构成存在着显著差异,学校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裁量权,并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规定弹性的到校时间,以科学、人性化的原则为出发点推动管理制度创新。

(3)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供物质保障。绩效考评和薪酬福利关乎课程教师的切身利益,维护考核标准科学、合理、公平也是学校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在绩效考评时应切实维护一线教师的福利待遇,确保其劳有所得。在对教师的课内、课外教学质量展开考核时,要充分考虑其所担负的工作量和工作性质,将课后服务的绩效报酬与基本工资细分管理。此外,学校还应细致了解青年教师、中年教师等不同教职人员所关注的生活问题差异,有针对性地建立起帮助教职人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帮扶机制,努力减少其生活方面的负担和压力。

2.家庭层面的压力化解

(1)加强家校联动,明确家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家庭作为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学生成长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应与学校建立完善畅通的联动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及个体间的差异,明确家校共育的职责范围,将科学、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贯彻其中。作为学生家长,应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所承担的责任、义务,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与学校、教师建立起一致有效的联动机制,共同监督、引导孩子,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在校内延时辅导结束孩子回家后,家长应认真行使应尽的监督责任和义务,督促孩子完成巩固练习、学科延伸等课业任务,鼓励孩子在家中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

(2)重视素质教育,营造良好家风氛围。家长应重视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对孩子的“三观”教育。在家庭中,家长应采取辩证的态度了解孩子的内心情感的变化,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亲情的呵护,形成优良的家风家教。家风家教作为家庭生活文化及社会风气的重要体现,对家庭成员的品格修养、道德情操、“三观”认识养成起着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风向标。家长对于家风建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家庭美德与孩子的优良品德相辅相成,为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3.社会层面的压力分散

(1)发挥社区基层组织作用,使学生充分接触社会。社区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组织的主要阵地,也是聚集社会各项资源、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在学校寒暑假期间,社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在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等联合支持下向中小学生提供托管服务,使学生在假期能对周边社会环境有更直观的认识。以社区为主体开展寒暑假托管服务,招募有相关服务经验、专业经验的社区志愿者参与服务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学校教师的硬性工作要求,并且更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属性。在社区平台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安排假期时间,在休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社会。因此,社区的托管服务作为学校课后托管服务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基本照看服务的同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整合所在区域的优势资源,依托阅览室、科技馆、教育基地等特色资源开展拓展性社会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教育服务[7]。

(2)发挥青少年组织作用,实现素质拓展和资源共享。在社会层面,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专业服务作为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8]。青少年组织作为学生同龄人的组织,在合理的引导下能够起到更好地拓宽服务范围的作用。因此,各地的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组织应主动调整自身职能,转变运营方式,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参与到“双减”政策的落实中[9]。具体而言,可以社团为活动单位开展兴趣课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素质拓展课程,发挥素质教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作用,以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使家长和学生能够共同参与进来,营造社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 [2022-09-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 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江蘇省教育厅.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EB/OL].(2021-08-09)[2022-09-15].http://doe.jiangsu.gov.cn/art/2021/8/13/art_58961_9975 308.html.

[3]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督导条例[EB/OL].(2022-01-25)[2022-09-15].http://www.henan.gov.cn/2022/01-25/2388146.html.

[4]于川,杨丽乐.“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工作负担的风险分析及其化解[J].当代教育论坛,2022(01):87-96.

[5]周俊晓.“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2.

[6]秦玉友,赵忠平,曾文婧.义务教育教师教学工作时间结构研究———基于全国10省20市(县)的数据[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04): 39-45.

[7]杨珍珍.南宁市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8]郝欣宇,郝春东.“双减”背景下特色课程融入课后服务的探究[J].科教导刊,2022,(20):128-131.

[9]纪元,孙百才.“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的诉求、难点与突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6):18-21.

Research on the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Double Reduction"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Wang Lei, Fan Ruyong

(Schoo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Abstract: "Double reduction" education reform is one of the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s made to ensur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which covers many aspects such a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fter-school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ir in class and extracurricular work content are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due to the "double reduction" teaching reform.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direct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educational reform on teachers work and the indirect impact on the work environment,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may face,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levels to ensure the soli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Key word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after class services; responsibility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中小学教师职责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各级老促会的新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