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活教育”理念开展小学数学体验教学
2023-09-06董广君
☉董广君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引导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来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来设计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与数学的良好关系,感受数学所传达的魅力,自发性地对数学进行探索学习。践行“活教育”理念,开展小学数学体验教学,能够有效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
一、“活教育”理念
“活教育”是陈鹤琴先生在教学实践中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他认为活的教育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儿童,把课本上的死知识变成活教材是活的教育的根本。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打破旧的教育理念,根据儿童特点,利用儿童的手、脑、耳、眼,在懂得儿童的心理发展基础上实施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并不能深刻地了解;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主观意愿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要。“活教育”理论是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的,将活的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灵活运用教材设计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中,可以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成长进步,充分挖掘出个人潜能,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
二、体验式教学
体验是一种过程,一种认识方式。在哲学认识论中,体验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心理学理论中,体验是对自然界的事物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自然界的事物产生情感。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存在,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教学的应用是数学教师的一种新的认识方式。体验式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由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感悟生命的意义。
三、开展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游戏活动,体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体现出生活性,学生学数学不是记忆简单的数字理论,而是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游戏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时,要将学生的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来设计游戏活动教学,使学生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感受数学知识所传达出的魅力。学生通过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时,教师可以设计购物这一游戏环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每个物品上都以“元角分”为单位标上单价。学生分小组表演顾客选好物品付款、售货员结账等的场景,在准备的物品中,有几角几分一件的,也有几元几角一件的。每组的顾客选择物品时可以多种形式搭配,购物所花的钱数总额不能超出每组规定的限额:1 组5 元,2 组10 元,3 组50 元,4 组100 元。教师提出要求,每人所选的物品不能多于5 件。扮演顾客的学生乐在其中,亲身体验了“逛超市”的感觉。顾客在选择物品的过程中既渗透了搭配的知识又分辨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和换算,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体验很巧妙地学会了元角分的关系。购物几元几角的钱在生活中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换算却并不理解,结账时售货员找钱过程中,学生又学习了元角分之间的加减法,在实际购物付款时体验了计算过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得以提升。教师将《元角分》知识点与生活中售卖物品相结合,使学生在参加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元角分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游戏活动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参加购买物品的游戏中学会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习惯[1]。
(二)巧用计算方法,体验过程中的学习乐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要有过程性,数学教学过程一般按照“复习旧知—激情导入—新授学习—练习巩固—拓展延伸”这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这是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依据数学课本,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形象化[2]的过程;是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认识、理解、领悟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巩固与发展。学习认知的过程使学生有了活力,计算方法的多样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好奇。
也可以组织学生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赛,找出适合学生自己的算法。计算方法的多样,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习题中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每一种算法是学生面对问题时真实的想法与思考过程,只有这种思维过程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计算过程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三)尝试自身探索,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一个个小小的教学体验活动中参与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将自己设置的知识能够一步到位地学会,更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与法则,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亲身体验,亲身探索,学生分组探究合作,与教师共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有这样一道题:水果店运来苹果、梨各16 箱,苹果每箱重22 千克,梨每箱重28 千克。水果店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方法一:复习旧知识,运用分步法解决问题。22×16 =352(千克);28×16 =448(千克);352 +488 =800(千克)。方法二:22×16 +28×16 =352 +448 =800(千克)。启发引导学生列成如下算式:(22 +28)×16 =50×16 =800(千克)。由此推算出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或相减。进而教给学生公式(a +b)×c =a×c +b×c。教师在讲解本道题时,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4]。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全班同学大致运用了两种方法,便是方法一和方法二,方法一和方法二是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之前所学过的解题步骤,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解题办法是正确的,然后可以询问同学们:其实这道题还有第三种解决方法,同学们可以想到吗?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讲解中,来促进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知识点的更好吸收和理解。教师在黑板上为学生写出第三种解决方法,便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22 +28)×16 =50×16 =800(千克)。这一过程就是先让学生对白板上的式子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去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然后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更好地吸收和掌握。
(四)运用实验教学,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可以在践行“活教育”理念下开展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运用数学实验来帮助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运用“活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体验数学知识探索过程的乐趣,教师在“活教育”理念下可以运用数学实验教学,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积极的探索,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为学生引入数学实验,实验本身是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之一,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这章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片:村长慢羊羊在青青草原上举办了一次赛车比赛,需要小动物们带着自己制作的赛车来参加。在比赛开始前学生可以观察到喜羊羊骑着一辆圆形车轮的自行车,沸羊羊骑着一辆长方形车轮的自行车,而懒羊羊骑着一辆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教师可以先暂停动画片的播放询问学生去猜测谁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在进行交流讨论的时候利用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判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教师继续为学生播放动画片发现最后是喜羊羊获得了胜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对比参赛选手的车轮形状,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学生可以利用卡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来进行数学实验,亲自动手设计出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轮子,然后进行比赛,可以发现,圆形轮子在转动时是最为快速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先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讨论,交流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圆的什么知识,然后教师对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进行准确的讲解,帮助学生明确关于圆的知识和理论。因为关于圆的基本知识是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而探索出来的,所以教师在讲解时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运用[5]。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是基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所开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教学宗旨是采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和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师在小学数学中践行“活教育”理念,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设计游戏活动体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巧用计算方法,体验过程性的学习乐趣;尝试自身探索,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运用实验教学,体验数学动手操作的乐趣”四个措施,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