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量感教学探讨

2023-09-06☉张

小学生 2023年17期
关键词:所学计量教学活动

☉张 叶

量感简单来说就是基于数量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改善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且可以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量感进行培养。而量感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当前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给予学生引导,使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树立量感核心素养,为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保障。

一、建立学生量感认知

(一)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建立量的认知

举例可以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为其感知量、理解量提供保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举例法利用起来。[1]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便可将举例法利用起来,使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进行体验感知。首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需告知学生准备一些学具,为其在教学活动中感知量提供保证。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将学生手边的物品利用起来,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列。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学具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感知物体是否与自己排列的顺序一致。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形成长短的概念。最后,教师可以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对到底有多长、长多少进行探究。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加深对计量的理解,从而树立正确意识及能力,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通过活用物品引导学生建立量的认知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倘若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体充分利用起来,可以使学生借助已知工具,对未知的量进行测量,从而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独特体验及感悟,并将量的认知建立起来。[2]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相连,借助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形成量感,并为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保障。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利用起来。因为克与千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学生没有办法对其形成正确认知,所以对其成长与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而通过活用生活中的物品,可以瞬间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其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探究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形成量感的认知。例如,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买东西的场景。在学生回忆起相关场景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们在购买东西的时候,有没有见过电子秤呢?电子秤上的称重数量与价格有怎样的关系?”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称10个鸡蛋和20 个鸡蛋的动画视频,并将其价格放大。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20 个鸡蛋要比10 个鸡蛋贵?”在学生回答出重量原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周边的物体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其可以用几个鸡蛋的重量进行替换……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借助已知知识对未知知识进行探究,从而使其加深对量的认知,形成量感。由此可见,通过活用物体,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量的认知,并使其各项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

(三)帮助学生学会寻找适合的计量单位

在时代的发展下,测量工具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很多学生在寻找计量单位时会出现错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及引导者,应当将自身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计量单位,从而提高量感教学的效率及质量,为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保障。而且,教育部门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3]

例如,在教学测量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将测量物体长度当作重点,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活动设计,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探究思考的同时,树立正确意识及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就这部分知识而言,教师可以将身体尺这一方式利用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将身体部位当作尺子,对其他物体进行测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新颖有趣、形象直观的特点,所以可以轻而易举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探究思考的同时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以其距离为一拃,而长度为10 厘米、1 分米。在学生对一拃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拃对书本长度、宽度进行测量。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可以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并且找到适合的测量方法。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前走两步,并告知学生自己走的两步的距离大概为一米,然后引导其对教室的长度及宽度进行测量。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且在测量过程中形成了量感意识、观念。由此可见,通过巧妙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找到适合的计量单位,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及感悟,从而树立正确意识及观念,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优化量感教学方式

(一)通过课前预热进行计量方式的教授

计量方式的教授是当前的教学目标之一,其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所以,在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做到深入了解所要教学的计量知识的重难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并通过设计预热方案予以学生指导,使其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感知知识、体验知识,为计量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4]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需要明确,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其无法使学生看到、摸到,所以对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造成了直接影响,且学生无法从教学活动中感知有关于量感内容,无法掌握计量方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其通常会以几月几日几分几秒等方式呈现进行活动设计,使学生在探究思考的同时理解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将时间的体系教授给学生,先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为其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即告知学生时间中最小的单位为秒,而60 秒等于一分钟,60 分钟等于一个小时,24 个小时等于一天,30 天等于一个月,12 个月等于一年。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日历,然后带领学生玩猜一猜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指一个日期,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计算十天后是星期几,还有几年到下一个闰年等。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可以对计量知识进行有效感知,并在换算过程中形成时间量感。由此可见,通过课前预热,可以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计量方式的理解、掌握,从而为其形成量感提供保障,为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通过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计量方式的教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巧妙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独特体验及感悟,并形成量感。[5]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需要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将所学知识简单化。因为相较于其他知识而言,其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会对教学活动造成直接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圆形教具,然后将圆形切开,将两个半圆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对比角度的大小。通过观看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发现,两个半圆很轻易地重叠在了一起,进而得出两个半圆的角是一样大的结论。之后,教师可以随意将一个半圆切开,使其变为不规则的扇形,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在学生观看完后,会产生一些疑问,如果按照其他的方法,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便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使其利用手边的工具进行圆的制作及实践探究。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需要适时走近学生,一是可以避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出现走神现象;二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并予以指导。如此一来,便可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确保学生真正掌握计量方式。由此可见,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为计量方式的有效教授提供保障,可以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并使其在探究思考的同时,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对所学知识产生较大兴趣。

(三)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进行计量方式的教授

课后作业起到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内化所学知识,从而真正理解量化的作用及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活动设计,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计量方式。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在教学体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使学生明确应该如何进行体积的计算。例如,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测量实心长方体泡沫盒的体积。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将所学计算公式利用起来,通过测量盒子的长宽高,并基于长乘宽乘高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其体积。而很少有学生能够将第二个方法想到。此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启发使其思考是否可以在不测量的情况下获得结果。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量感。由此可见,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形成创新意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形成量感。

三、多维度反思量感教学

(一)注重多感官效应

人是感官动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可视化手段利用起来,借助其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其快速理解及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其在脑海中描绘出四只脚的兔子,然后将其头与脚进行对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如果按照一个动物都有四只脚一个头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话,很容易出现脚比实际数量多的问题,而多出来的数量恰好是鸡脚数量的总和,通过计算,可以将鸡和兔子的实际数量计算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原本抽象的难懂的知识会变得形象直观,可以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可以将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提升。由此可见,将多感官效应重视起来,通过可视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建立对应的数学逻辑。

(二)做到量化思维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

各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倘若教师能够将其联系抓住,便可起到互相促进作用,并使学生的量感得到全面培养。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语文知识,例如《诗经》。古诗中涉及了一日、三年等时间,而其恰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天有多长,三天有多长,为什么作者会说一日等同于三秋。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可以发现,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采用了夸张这一手法。接下来,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一分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并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做到量化思维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相关内容的计量方式并形成量感。

综上所述,量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言,有着积极意义,而且小学教学是九年义务教学的基础,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将其重视起来。上述提到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当然,在应用这些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兴趣爱好进行方法选择、内容教授。如此一来,才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形成量感,从而为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所学计量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非所学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