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策略的有效应用

2023-09-06戴晨悦

小学生 2023年17期
关键词:小狗习作文本

☉戴晨悦

阅读与写作是不能“分家”的。当教师单方面注重阅读活动,不关注写作训练时,学生的语用能力便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当教师只注重写作训练,而不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较低,也难以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可见,能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以及阅读量。如果学生样样不达标,在进行习作教学时,由于缺乏学科知识基础,导致学生的习作水平很难真正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将阅读活动和习作训练相结合,使二者形成互补,才能实现读写共赢的目的。

一、根据文本素材,指导写作方法

教材是学生获取养分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依据,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只有研读的价值,还具有写作教学的价值。因为这些课文往往出自名家之手,其中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学生借鉴。[1]因为学生的作文往往没有什么章法可言,常常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甚至不乏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凑字数。由于学生存在这样的学习心态,才会导致流水账作文比比皆是。如果学生一直以这样的心态学习,也就永远也写不好作文。鉴于此,教师需要结合这些文本素材指导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的作文更加规范化、有章法。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作为示范素材进行说明。在这篇课文中,最引人关注的写作技巧就是作者运用的人物以及场面的描写手法。例如,在原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写了第一次作战场景,并对五位战士的作战细节进行逐一刻画;而在原文第四、五自然段,作者描写了第二次战斗场景,但在这一次描写时,作者只围绕班长马宝玉进行细节刻画。由此得出的启示是:在描写群体类(场面)文章时,既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描绘整个场景,还需要围绕场景中的个别人物的重要特征进行微观刻画,这样主次分明,文章才会显得更好看。接下来,教师又在课堂中补充了其他运用该手法的文本素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写作技巧。在写作训练环节,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随文练笔,让学生描写令自己最难忘的一次集体活动。在学生写作以前,教师提示学生可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这篇习作中。同时告诉学生,为了实现人物的细节刻画,还可以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做到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发挥自己的才智。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了学校组织的一次拔河活动,先是描写了拔河双方的整体表现情况,然后围绕本班的一个男同学进行细致刻画,从额头的汗珠、咬紧的牙关、紧绷的手臂等细节入手,生动描绘了这位男生在拔河中的状态,将拔河活动的紧张气氛巧妙渲染出来。由此可见,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在描写这类群体活动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主次鲜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些文本素材,教师一定要发掘其中的写作元素,尤其是作者运用的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及手法。然后,认真剖析该写作技巧的使用方式,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在自身的作文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鼓励学生续写,写出飞扬个性

续写和仿写类似,都需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但续写和仿写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笔者认为,仿写往往是以句子、段落或文章写法为主,不能随意发挥。而续写虽然承接原文,但之后的情节和结局是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这就有极大的发挥空间,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文本为基础,鼓励学生展开续写,只要学生敢于想象,就能写出精彩的作文,还能飞扬自我的个性,提高读写能力。[2]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不会叫的狗》一文为例。在原文中,一只不会叫的狗先后遇到了小公鸡、狐狸以及小杜鹃,但它还是不会叫。在故事的结尾部分,当小狗学会了杜鹃的叫声,却不小心被猎人瞄上,差点被枪击中,于是小狗跑啊、跑啊,故事也以省略号作为悬念戛然而止。尽管教材后面出现了三种可能的结局,但教师仍然需要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想一想:小狗跑了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还会遇到什么动物?最终小狗会叫了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对续写思路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小狗在路上还会遇到其他动物。例如,小狗会遇到小猫,小猫有意捉弄小狗,于是教它喵喵喵,小狗也跟着学,以为自己学会叫了,结果小松鼠却在树枝上笑了起来,因为它知道小狗绝对不会这样叫。在小松鼠的指点下,小狗总算遇到了自己的同类,也终于学会了叫。而有的学生表示,当猎人的枪声响起之后,小狗惊慌失措地逃跑了,却还是落入了猎人的陷阱。但是,猎人并没有伤害小狗,反而将它带回了自己的屋子,而在屋子里也有一只猎犬,猎犬和小狗互相盯着彼此,既陌生又好奇。当小狗听到猎犬的叫声时,内心仿佛受到触动,也跟着叫了两嗓子,这才意识到原来大家是同类。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很快完成了续写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读写结合,续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训练形式。它比仿写自由,而学生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在无形中提高自我的读写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结合文本续写故事以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续写主题,这同样可以起到锻炼作用。

三、根据单元写作,促进读写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含一个习作训练主题。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却只会围绕主题展开分析,向学生指导具体的写作思路以及技巧,但学生仍然学不会写作。这是因为学生的日常积累不够。所谓“积累”指的不只是素材,还包括学生的阅读量。如果学生阅读不足,即便掌握大量的写作方法也是无济于事的,根本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习作训练以前,不妨围绕习作主题挑选一些相关的素材,启发学生向文本素材“借语言”“借选材”“借题目”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妙笔生花。[3]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习作:奇妙的想象》时,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任选一个题目,同时发挥想象力,写一个精彩的故事。在展开具体的习作指导以前,教师首先给学生增加一堂“绘本阅读指导课”,同时给学生筛选了一些非常精彩的绘本童话故事,例如《绿野仙踪》《月亮的味道》《爱丽丝漫游奇境》等,鼓励学生任选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进行深度阅读,并在读书交流会上分享书中的精彩情节,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感受童话的神奇和精彩。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学生既能大开眼界,还可以积累更多有趣的素材。在阅读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关键词,让学生结合这些词语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以此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为了帮助学生将想象转化文字,教师结合本单元中的课文进行讲解,同时引导学生提炼作者的写作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这虽是一篇想象作文,同样需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这样才能避免逻辑的混乱。而且,通过增加一定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拓展原文的空间。例如,在《小真的长头发》这篇课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省略号,就为读者增加了很多想象空间。有了丰富的阅读素材,有了具体的写法,学生自然能够写出精彩的作文。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含一个特定的写作主题,教师不能只分析这些主题的内涵,而是要结合主题筛选一些相关书籍,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以前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开拓写作思路,从而在真正展开写作练习时达到“下笔如有神”的状态。

四、利用改写训练,提高语用能力

改写是所有训练形式中最能锻炼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通过改变原文的呈现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改写就是将诗歌、文言文等改为记叙文,还可以反过来将记叙文改为文言文。[4]古诗文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点内容,如果教师可以将古诗文作为训练的素材,让学生将古诗文改写为记叙文,就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使学生善于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同一内容,这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是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伯牙鼓琴》一文时,这是一篇经典的小古文,而且篇幅极短,完全可以作为改写训练的素材。为了提高学生的改写效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诵读了这篇古文,同时让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这篇古文究竟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这一篇古文如此精彩?凭借的是什么元素?通过阅读,学生发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相识相交,虽然钟子期最后不幸去世,俞伯牙也在大庭广众之下摔了自己的琴,成全了这一场知己的相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将这篇小古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同时让学生注意“记叙文六要素”这一关键问题,还需要对小古文中省略的细节进行刻画。例如,原文并没有提到俞伯牙和钟子期在“以乐会友”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也没有提到当时的环境,甚至没有提到俞伯牙和钟子期在相遇以后的故事。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需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原文展开二次创作,让学生用记叙文的形式,述说这个千古知己故事。

改写是随文练笔的重要形式,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需要关注教材中的古诗词、小古文等素材,并以改写的方式锻炼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五、记录阅读感悟,书写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经常能看到一种尴尬情况,即学生所写的内容看似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当他人阅读学生所写的内容时,却难以体会到其中的真情,究其根本是学生只是机械地用描述情感类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真正触及心灵,产生情感触动。而阅读文本往往能走进学生的心底,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变化,让学生获得宝贵的心灵体验。对此,在组织学生完成阅读活动后,教师不妨鼓励学生用话语记录自己的心情,以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中,提升写作的能力。[5]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桂花雨》是一篇语言、情感俱佳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阅读时,学生也能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渗透的情感。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情感,并透过作者的话语,体会作者眼中故乡的美好。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喜欢桂花呢?”“整篇文章虽然看似在写桂花,实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等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反复品读文本内容中,理解作者的情感,体悟作者的思乡之情,触动自己的心灵。由此,教师再以“故乡”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写作练习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最难忘的人和事。而基于文章内容的刺激,学生此时也会涌现出许多灵感,从而顺利完成写作练习,并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真情。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阅读文本的情感,再为学生设定相似的写作主题,能够迅速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在写作中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让文章更加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缺一不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的人要么偏向阅读,要么偏向写作,很少有人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一体,最终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如果教师能够改变观念,通过一些读写训练形式“改造”学生,注重阅读和写作的融合,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小狗习作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狗
小狗走丢了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习作展示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