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二胡曲《火
——彩衣姑娘》演奏技巧与艺术风格

2023-09-06王国萍

戏剧之家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散板彩衣套曲

王国萍

(聊城大学 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它最早出现在唐代,是由北部地区传入中原的乐器,当时称之为“奚琴”。在明清时期,戏曲的伴奏和乐曲合奏中都有它的身影。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二胡的发展离不开刘天华先生,他借鉴了许多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如颤弓、滚揉等,对二胡进行革新和调整,并创作了许多经典曲目,如《空山鸟语》《病中吟》《良宵》《光明行》等。从此,二胡从一件伴奏乐器变成了专业的独奏乐器,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走向了国际舞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胡无论是在制造水平方面还是演奏水平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二胡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音色更加完美,为演奏乐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提琴和二胡同为拉弦类乐器,二者有许多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早在20 世纪初,刘天华先生改革二胡时就吸收了小提琴的一些演奏技巧,现如今出现了在小提琴曲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移植的二胡曲目,例如《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查尔达斯》《卡门主题幻想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融入了更多的音乐元素,丰富了二胡音乐的素材。除了移植作品外,许多作曲家突破原有传统音乐的作曲风格,大胆尝试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出现了现代风格的乐曲,例如王建民先生的《天山风情》《第一二胡狂想曲》,关乃忠先生的《第一二胡协奏曲》,刘文金先生的《长城随想》等。

放眼望去,世界乐坛上有许多宗教题材的音乐,宗教音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胡套曲《袍修罗兰——如来梦》是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一部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二胡套曲。二胡套曲将佛教文化内涵渗透其中,为了追求纯粹的意境,采用无伴奏的表演形式。

一、《火——彩衣姑娘》的创作背景

二胡套曲《袍修罗兰——如来梦》又名《种子灯焰》,以台湾著名作家愚溪先生的同名长篇小说《袍修罗兰》(璎珞姑娘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为背景题材。套曲共包含八首风格不同且相互独立的作品,分别为:《地——醉客伏泥》《水——水玉姑娘》《火——彩衣姑娘》《风——巡山少年》《空——天宇少年》《见——璎珞姑娘》《识——夸克》《如来藏——袍修罗兰》(简称《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这八首作品有各自不同的地域风格和韵律,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的定弦分为三种,《水》《火》《见》《如来藏》这四首作品为普通定弦,《风》和《识》为八度定弦,《地》和《空》为常规定弦低大三度定弦。《火——彩衣姑娘》是二胡套曲《袍修罗兰——如来梦》的第三首作品,2005 年被改编成二胡、琵琶与乐队的形式。

火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生命之源。刘文金先生在《火——彩衣姑娘》的乐谱曲意说明里写道:“在终年黑暗笼罩的睡莲幽谷,彩衣姑娘召唤着百鸟衔火,为沉睡了千年的醉客伏泥点燃光明,恋恋守护。绚丽的七彩光谱,让尘封万年的幽谷睡莲重新绽放出圣洁的光辉。火,大自然的恩赐,给生命以能源和动力;可给生命以光亮、温暖和热情;也可能给人以烦躁不安乃至深重的灾难。从习习火苗到熊熊烈火,乃至燃烧着的太阳,形态万种。高僧曰:有了向善的力量,可导致光明的至高境界。作家想象,睡莲幽谷和彩衣姑娘伴随着古老的佛教文化,似乎均源自遥远的西南方,在作品风格中便自然融入了些许印度和西域的音乐色彩,力图描绘东方的真、善、美。”

《火——彩衣姑娘》这首作品加入了西域和印度音乐色彩,是套曲中唯一一首加入了外国音乐元素的作品,旋律热情优美,大量使用装饰音、变化音、连音、泛音,强弱变化分明,配合着二胡的连续重音、顿音技巧。

二、《火——彩衣姑娘》演奏技巧分析

(一)连续换把颤指的左右手配合

在乐曲的开头部分就出现了由弱渐强的连续换把的颤指音,颤指音在演奏时要做到清晰、均匀,让听众仿佛看到身披五彩衣的姑娘踩着舞步由远及近地走来。右手掌握好运弓力度,第一个音要做到弱而不虚,注意贴弦,弱音时不可出现双音,慢慢加大力度做到渐强。颤指练习时不可急于求成,先放慢速度练习,要注意颤指的均匀性,不可忽快忽慢,忽强忽弱,熟练之后,方可慢慢加速练习。连续的非传统把位换把要特别注意音准的把握,需多练习换把,最后,右手运弓、左手的颤指、换把音准三者合一,才能比较完美地演绎乐曲。

除去颤指部分,乐曲中还有单纯的连续一二指换把,在练习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音准,要注意对降B 调音阶的练习。

(二)强弱对比的运用

这首作品运用了许多西域和印度风格音乐元素,曲子中的渐强、渐弱、“枣核”一样形状的先渐强再渐弱和重音、上下句强弱对比特别多。

强弱主要在于右手运弓的贴弦力度,这种连续强弱对比的乐句要特别突出其中的力度变化,掌握好不同强弱力度在右手运弓持弓时的不同点,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乐曲的风格。力度掌控要注意做到“弱而不虚,强而不噪”。

(三)印度音乐风格的运用

本曲大量运用印度音乐元素,充满异域风情。其中包含印度音阶的运用(印度音阶特征:上行升高四级音,下行再进行还原)、装饰音与节奏型的特点、同指滑音的技巧等。在演奏印度音阶时,需注意上下行变化音的音准变化。

乐曲运用了丰富的装饰音,模仿了许多印度歌曲中的长音,带有一些转音的特色,自然连接。大量的切分音节奏与附点节奏的运用,增添了异域音乐色彩。在乐曲最后的散板中,有两句同指滑音出现,充分体现了异域风情。在滑音的演奏练习中,要注意滑音幅度大小,半音全音关系,注意音准,不可滑过或没到位造成跑调的现象。根据乐曲的走向,把握滑音旋律的快慢,正确地运用各类滑音,掌握其分寸,关键在于对音乐风格及音调的把握。

三、《火——彩衣姑娘》的艺术风格分析

《火——彩衣姑娘》属于民族调式的有再现的三部曲式,包含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又具有中国传统音乐“起—开—合”的特点。在曲式结构上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散板,又大胆创新,调换了传统结构中的散板和慢板的位置。乐曲中多次采用大量的琶音来描写彩衣姑娘的身姿和火焰跳跃的形态。

(一)第一部分:行板

行板属于呈示部,由引子部分和主体部分组成。乐曲开头由一段动机材料引出,在中音区发展得来下一乐句。主体乐句运用了对比模进的手法,强弱对比鲜明。大量的附点节奏和装饰音的运用使其充满了印度风味,好似彩衣姑娘在西域风景中的美丽舞姿。随着乐曲的发展,从第25 小节开始的连续5小节上行级进将情绪推到了高峰。

3 4 5 6 降7 连续五个音均用拉弓、重音强调,给人以震撼的感觉。此时,尽量避免打击琴筒的声音,右手运弓要音头饱满。最后,在又一个连续拉弓后渐弱归于平静,自然过渡到自由的散板。

(二)第二部分:自由的散板

乐曲由降B 调转为G 调。自由节拍承上启下,为尾声部分的散板起到了铺垫作用。演奏时应注意节奏不宜过于散漫,注意乐曲的节奏变化和强弱变化。这一段富有西域音乐特色的华彩乐段,由拨弦引出,在拨弦时应轻巧,给人以灵活的感觉,注意强弱变化,由弱渐强,由远及近。拨弦后紧接的八度对比和增三分解和弦加重了异域风格。相同音在不同音区演奏八度对比需注意音准问题,注意5—升2 增五度音程。大量连续的多连音运用给人以丰富的遐想空间,要注意装饰音、变化音的处理。

华彩段落强弱对比明显,同样的七连音有着不同的弓法,需注意乐曲发展,运用适宜的弓法进行演奏。其中,为强调强音,重音的第一组七连音均用拉弓演奏,要注意右手贴弦和音头,空拍过后立刻变弱,紧接着力度持续减小,第二组七连音采用连弓演奏,形成一组鲜明的强弱对比,注意其中的变化音的变化。(散板接近尾声,最后的三连音升5 6 7 用断弓处理,不可过于着急,留下一个气口后接结束音5,结束收音要干净,不可出现双音。)

(三)第三部分:从容不迫的柔板

整个慢板旋律优美舒缓,切分音和附点的节奏体现了印度音乐的风格。通过两个八度的泛音从散板向慢板过渡,这两句应用满弓演奏,注意换弓不留痕迹。后面出现新材料,和弦分解引出了柔板的旋律,紧接大量的附点节奏和切分音节奏,融入了印度音乐的风格。重复变奏引出三十二分音符,出现上下句的强弱对比,曲中多次出现力度的变化,要特别注意对强弱的掌控。其中的散板、柔板和后面的连弓三十二分音符为展开部。

(四)第四部分:自由的散板

尾声的散板部分为乐曲的再现部分,由乐曲开头的引子发展而来,首尾呼应。采用了同指滑音,低八度进行反复。最后用多次出现过的连续拉弓手法突出重音,表达了彩衣姑娘坚定的信念。乐曲最后,又一次运用同音重复的手法,果断地收尾,宛如跳跃着的火苗被风突然吹灭。

四、结语

二胡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发展至今,一直保持着它独有的内涵与特色,富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经过教育先驱周少梅先生、刘天华先生等众多优秀民族音乐家的改革创新,二胡从民间走向高等学府,从一个不起眼的伴奏乐器变为如今在国际上也拥有一席之地的独奏乐器。

近年来,民乐创作不断发展。刘文金先生创作了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二胡套曲《袍修罗兰——如来梦》,大胆运用了特殊定弦法,打破陈规,为二胡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作为一名二胡演奏者,应当在演奏乐曲时,更深层次地理解乐曲,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

猜你喜欢

散板彩衣套曲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刍议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散板音乐
蝴蝶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喜欢“彩衣”的小鸡
喜欢“彩衣”的小鸡
不怕丢脸的小公鸡
一种新型溅散板馈源天线
论传统音乐中的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