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乳器指导配合品管圈活动对初产妇母乳喂养中乳房保护效果研究①
2023-09-05王雅娟
王雅娟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江西 丰城 331100)
据统计,2017年我国0~5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0.8%,距离制定的目标50%差距较大[1]。母乳是婴幼儿较为理想的天然食品,据调查发现近年来母乳喂养中少奶、堵奶以及乳头皲裂等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部分产妇对于母乳喂养这一行为产生抵触感,尤其是初产妇,既有母乳喂养的想法但又恐惧因哺乳导致的乳房胀痛、乳头皲裂问题[2]。因此在哺乳期间,适宜的哺乳技巧指导适不仅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同时还能有效保护初产妇的乳房[3,4]。品管圈管理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活动管理,通过积极与产妇沟通,了解其母乳喂养中的常见问题并及时解决,更好的提高哺乳质量;而哺乳器对于初产妇而言,则是一种高效的乳房保护工具,有助于解决初产妇母乳喂养中乳头皲裂及乳房胀痛问题。因此,为充分探讨品管圈管理结合集乳器指导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为提高临床喂养率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00例,(1)纳入标准:①>18岁产妇;②均为产后5d及以上的哺乳女性;③产妇乳头形态及功能均正常,无乳腺炎及乳腺管堵塞;④新生儿Apgar评分≥8分;⑤产妇均行母乳喂养;⑥均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早产;②产妇乳腺病变或乳头凹陷;③出现产后并发症或抑郁;④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窒息;⑤产妇精神、智力失常;⑥研究中途突发疾患。将入选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品管圈管理,内容如下:①组圈,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病区组长担任圈长,共有10名成员,活动主题为“提高住院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保护乳房”。②拟定活动计划,初步列出活动步骤,包括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喂养指导、乳房保护等宣传流程图,同针对母乳喂养失败进行鱼骨图分析,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与初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商讨,商选出适宜的管理计划。③实施活动后,如判断该管理措施有效,则纳入“有效对策”中,如初产妇喂养后存在乳房问题或者心理问题,纳入“需分析对策”,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施品管圈管理的活动中,对照组行常规喂奶,管床护士需指导并教会产妇喂养的体位以及喂养时婴儿的含接姿势,2~3h进行一次喂奶,喂奶时间需在20~30min/次,喂奶次数需≥8次/d,尽量排空乳房并促进泌乳。观察组采用集乳器吸奶。责任护士教会产妇喂养体位和婴儿含接姿势,指导亲喂时先喂健侧或较轻的一侧,皲裂较重一侧使用集乳器,指导其2~3h进行1次喂奶,喂奶时间10~15min/次,喂奶需≥8次/d。吸奶完成加强乳房保护。
1.3 观察指标
(1)喂养成功情况:产后能够持续进行母乳喂养即为成功,除纯配方外,其余均纳入喂养成功中。(2)乳房胀痛:无痛感为0级;痛感轻微但不干扰休息为1级;乳房明显疼痛但能够保持平静为2级;疼痛剧烈且干扰休息为3级;乳房充盈情况:乳房无硬结为I型,乳房间隔有硬结为II型,乳房圆饼样硬结为III型。(3)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产妇首次喂养及出院喂养时乳房疼痛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母乳喂养情况
经相应指导后,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n=50,n(%)]
2.2 乳房情况
在乳房胀痛分级上,观察组乳房胀痛3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乳房充盈度分型上,观察组乳房充盈度I型、II型的比例为50.00%、32.0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III型则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乳房情况比较[n=50,n(%)]
2.3 疼痛情况
首次喂养和出院时喂养,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初产妇乳房疼痛情况比较分)
2.4 乳腺炎及乳头皲裂发生率
观察组乳腺炎及乳头皲裂发生率分别为4.00%、10.00%,均较对照组的10.00%、32.00%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乳腺炎及乳头皲裂发生率比较[n=50,n(%)]
3 讨论
母乳对于婴儿而言是最为理想的食物,在其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很重要,合理的母乳喂养对于婴儿存活、发育、健康以及营养状况等影响深远,故而母乳喂养在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层面均有较其他喂养方式所无法企及的优势[5]。但由于部分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乳房保健知识的欠缺以及对产后乳房重视度不够[6],使得已分泌的乳汁淤积在乳腺管内[7],排出不及时或不畅,故而刺激周围的组织,造成乳房静脉的充盈甚至是血肿,乳房出现胀痛[8,9],增加母乳喂养难度[10],因此在住院哺乳期间,科学有效的乳房管理和喂养指导十分重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应干预后,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乳房胀痛情况好转,尤其是乳房胀痛3级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乳房充盈度主要为I型、II型,乳房整体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初步说明,在品管圈管理下,对初产妇给予集乳器应用指导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的同时还有效保护乳房。分析原因如下:①通过品管圈管理的鱼骨图分析初产妇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尤其是初产妇信心不足、乳头错觉这种心理因素所致的哺乳失败,护士有的放矢,正确指导初产妇合理排空乳房,保持乳汁分泌,同时借助集乳器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婴儿对乳头的刺激,对于产妇的疼痛以及心理压力均予以缓解,为后续母乳喂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②集乳器为一种用于挤出积聚在乳腺内的母乳的一类工具,其借助马德保半球实验原理,只需将腔体上的杯头对准乳房,按压硅胶瓶后通过内外气压差而产生持续且柔和的压力,进而持续挤乳,避免淤积的乳房内的乳汁加速细菌的繁殖,造成乳头的水肿与黏连,堵塞乳管出口及乳腺管,因此观察组的乳房皲裂情况情况得以好转,母乳喂养成功率也随之升高。③除了贯穿整个住院过程中宣传,集乳器的使用是一个强有力的辅助措施,集乳器的吸奶的过程与新生儿吮吸动作相类似,有益于母乳的排出,同时集乳器在产妇乳房胀痛时能够随时随地应用,操作简便,增加了产妇的舒适感,保持泌乳、乳管的通畅,进而有效避免了乳腺炎及乳头皲裂的发生。因此,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同时乳房保护效果更是优于对照组,乳头皲裂发生率得以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集乳器的应用可缓解产妇母乳喂养时的痛感,在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乳腺炎及乳头皲裂的发生风险,对乳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值得应用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