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联合PBL、 CBL教学法的药理学教学研究①
2023-09-05朱秋双王丽敏张明远
朱秋双,杨 玉,王丽敏,张明远,白 雪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所有医药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把这门课程规划为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授课,此学期学生对学习药理学的医学基础知识已经学完,有利于学习新知识。为了更好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秋季我校五年制口腔医学学生开展了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基于网络信息资源、人卫版教材的PBL联合CBL的教学。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基础上的小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找到答案,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CBL(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又叫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病例或案例为切入点,以问题为线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主体作用,教师通过实际案例的介入加以辅导或引导并适当主导教学过程[1]。学习成绩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老师评价外,还采用问卷星投票程序学生自评。PBL和CBL教学法结合网络信息资源不但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知识归纳整合能力,还调动了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3]。现对我校PBL 联合CBL教学法和网络信息化融合药理学教学和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五年制口腔医学学生,2015级60人、2016级62人共计122人作为对照组。2017级63人和2018级59人共计122人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学生中男女占为 7:12,学生平均年龄(20.26±1.61)岁 ;观察组学生中男女占比8:13, 学生平均年龄(20.39±1.41)岁。两组实习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入学及相关基础科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别(P>0.05)[4]。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方法改革
2015级和2016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中采用老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方式。2017级和2018级学生作为试验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2017级和2018级学生均为随机分成6组。每次课开始由老师按教学大纲要求提供与理论内容相关的案例和六个问题,问题主要需要围绕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点,紧扣教学重点内容,同时也与其他相关知识领域产生交叉。每组分配一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同学通过查阅教材和上网搜索,通过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把学习成果和问题分析制作成PPT对全班同学进行授课,回答其他组同学的提问。最后由老师对同学的学习进行评价讲解点评,问卷星投票程序学生对本次理论课学习每位同学的贡献,和学习水平进行评价。传出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课程按教学大纲安排24学时学习,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要在此时限内完成学习。学习后进行阶段性卷面测试,采取百分制,客观题50分,主观题50分,主观题中综合题20分,测试成绩≥90分为优秀。
1.2.2 平时成绩考核改革
平时成绩传统教学法考核方法为考勤成绩、作业成绩、课上表现成绩组成。平时成绩满分40分。对照组考勤成绩10分,作业成绩10分,课上表现成绩20分。课上表现成绩主要由同学和老师互动表现来确定,但由于老师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互动有限,此项成绩的评定存在局限性。采用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PBL联合CBL的教学后,教师依据每个试验小组PPT制作情况、口头汇报、小组答疑给出小组评分和通过问卷星投票程序学生对本次理论课学习每位同学的贡献和学习水平进行自我评价,此两项结合给出课上表现成绩。此项考核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极大的督促作用,成绩也更客观。改革后取消作业成绩,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平时成绩考核改革后,考勤成绩10分,课上表现总成绩30分,老师评分20分,学生自评10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阶段性测试成绩
传统讲授组存在个别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及格的现象,中等及良好学生居多。综合题分析不完全。通过教学改革后,小组同学存在互相监督学习和竞争,学习效果提高,无不及格的同学,测试成绩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优秀率也明显提高。试验组采用试验教学方法后,试验组阶段性测试总成绩、综合题成绩、总成绩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阶段性测试成绩比较
2.2 平时成绩
传统教授组平时成绩中课后作业需要占用学生业余时间,依从性不高。授课时老师要完成授课内容,不能和所用学生互动。教学改革组由于分成小组,分工明确,而且取消课后作业,学生课上学习参与度高。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后,试验组平时总成绩、教师评分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平时成绩比较分)
2.3 阶段性测试总成绩和平时总成绩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照组(r=0.643,P<0.05),试验组(r=0.774,P<0.01), 试验组和对照组平时成绩与测试成绩均存在正相关性,试验组比对照组相关性提高。
3 讨论
药理学课程在医药学教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校医学学生在学习药理学课程之前,已经完成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前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药理学临床应用的学习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精神病学等临床医学课程,这些临床知识对学生是来讲是新的知识体系,这就提高了药理学学习的难度。通过教学改革改变封闭式的教育,不再束缚于课堂教师所教,而是针对“教”与“学”展开的以案例为基础的CBL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5~7]。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书本,从网络信息获取学习资料处理问题能力,有助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8]。传出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是药理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属于神经系统药理学。通过采用PBL、CBL教学法根据要讲授的内容设计临床案例,确定需要讨论学习的问题,问题需要围绕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点,紧扣教学重点内容。因为时间有限,每组只有一个问题,同学通过查阅教材和上网获取知识,通过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制作PPT给全班同学授课,同学通过这个过程对本组的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同时通过回答其他组同学的提问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通过全班讨论六个问题,所有同学参与“教与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高。此教学方法不但可使学生的汇报能力、思维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同时由于学习扎实,卷面理论阶段性测试成绩也有显著提高[9]。目前网络已覆盖全校,图书馆网络资源丰富,结合药理学教科书,同学的学习资源可以得到充分保证。所有过程均课上完成,不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保证同学对此试验教学的依从性。平时成绩评价采用问卷星投票系统程序,在课程结束前5min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投票,方便快捷,老师能迅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10]。
综上所述,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PBL联合CBL的药理学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