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路径与方法研究
——以三江中学为例
2023-09-05李赛男
李赛男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铜仁 554300)
一、三江县侗族大歌概况及艺术特点
(一)三江县侗族大歌概况
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主要分布在榕江沿岸的侗族村寨和三江县罗城、福禄、阳溪等侗族村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文化以及人文景观,侗族大歌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诞生,在侗族地区,侗族大歌被称为“嘎老”有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嘎老”是一种由多人参与的集体合唱形式,是一种古老的歌种,故译为侗族大歌。侗族大歌一般在村与村,寨与寨或宗族聚会的场合表演。它是侗族文化与情感交流的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传达了侗族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笔者考察了解到,近年来,三江县共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660 余人,在各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的带动下,三江现有业余文艺队伍206 支,其中侗族大歌队30 支。除了鼓励支持传承人带徒,在良口乡、梅林乡、同乐乡等地建立了侗戏、侗族大歌传承基地等,探索出“多条腿走路”的方法。同时,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成立了侗族大歌合唱团——侗韵之声合唱团。合唱团共有70 名成员,每当空余时间或有活动安排,他们都会按时排练,经常到各个乡镇教村民唱侗族大歌,被誉为侗族大歌“新传唱人”。
(二)三江县侗族大歌的艺术特点
侗族大歌的发现,有力地驳斥了中国无多声部音乐的论调。不仅如此,侗族大歌多声部的形态丰富多彩,以二声部形态居多,偶尔也会产生第三个声部。侗族大歌多声部的结合形式分为三种基本形态。首先是加花,加花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的旋律基础上给同一个音增加一些和声音程,突出侗族大歌多声部形态的最大特点。其次是分层,分层是指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各司其职,高音像树枝一样分叉,从主旋律中分离出去,这样一来,既突出主旋律又使整首歌充满跳跃性。最后是持续音上拉嗓子,能够丰富侗族大歌的表现力。侗族大歌多声部特点中的三种基本形态塑造了整体的侗族大歌音乐形象,表现了大自然中虫鸣鸟叫的欢快氛围,增添了侗族大歌的艺术魅力。
另外,侗族大歌最大的演唱特点之一就是模拟大自然的声音,这也是产生侗族大歌的自然根源。在侗族大歌中模拟虫鸣鸟叫的歌腔音型是常见的,例如:“嘟咕、嘟咕”是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让人联想到侗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在演唱侗族大歌的时候,高音部分通常由两位歌手轮流领唱,低音部分由众人和唱。他们都使用真声演唱,男性的声音平静而深沉,女性的声音纯洁而明亮,儿童的声音清脆而稚嫩,形成一领众和,高低声部和谐演唱的合唱形式。整体发出的声音具有和谐明亮、音色多变等特点,十分动听,其演唱独具一格。侗族大歌内容丰富,品种多样,旋律优美动听,被誉为“天籁之音”。
二、三江中学侗族大歌进课堂的现状
(一)学校师资状况
三江中学位于广西三江县,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教育发展落后,在艺术教育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优秀的音乐教师少之又少。笔者调查发现,三江中学全校的音乐教师共4 人,部分音乐教师虽说毕业于专业院校,但专业技能有待提升,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也有所欠缺。有一部分教师是土生土长的侗家人,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侗族大歌,但并没有系统学习民族音乐。除了这些情况以外,由于师资短缺,每个教师都需同时承担民族音乐和新课标规定的课程以及一些器乐的教学工作。这样就导致音乐课程分配不均等问题出现。
(二)音乐教学状况
近年来,三江中学音乐教育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办学条件也越来越好,但是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还处于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师资以及设备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到目前为止,学校仅有一间供侗族大歌传承的基地教室。在民族音乐教学方面,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虽然有许多侗族本地的教师,但他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并没有针对侗族大歌教学做出一些调整,而且真正能够上侗族大歌课的只有杨云香这一名教师,根本不能满足整个学校的侗族大歌教学需求。此外,由于音乐这门课程不加入升学考试,因此,许多人并不看重音乐课的教学效果,甚至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
三、侗族大歌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一)侗族大歌自身的价值
侗族大歌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之一。“歌师、歌班”是侗族地区民间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这是一种侗族独有的音乐教育形式,它被誉为“侗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基石”,通过歌师口传心授,这样一种传承方式在侗族地区有其民族性和独特性,是侗族民间音乐绵延生息的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校音乐教育中也开始逐渐渗透民族音乐,侗族大歌独特的演唱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少数民族歌曲,侗族大歌在节拍节奏、唱法技巧、多声部混合、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形式。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融合了侗族风土人情、婚恋伴侣、文化传统及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与文化价值。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学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基于这一点,音乐教育具有广泛性及普遍性,没有差异性,特殊性。它存在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从中领悟到音乐所蕴含的一种文化、情感与精神;从中体验到音乐的有趣性及艺术性。而对于侗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侗族大歌进入学校,能够丰富学校的音乐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学生从侗族大歌的内容中学习了解侗族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侗族音乐文化的实质,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
将侗族大歌引进课堂,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更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音乐,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及好奇心,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培养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学习侗族音乐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及感受能力,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探索侗族大歌的兴趣。与此同时,有关侗族文化的渗透教育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我国民族的认识与了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不仅能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继承侗族的文化传统,更能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
四、探索路径及方法
(一)合理安排侗族大歌课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三江中学除了开设侗族大歌课程以外,学校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当地实际,把其他侗族民间文化也引进课堂,例如:侗族琵琶、侗族民画、侗族传统体育等。学校应该调节侗族音乐课程,使其更加合理化地运用到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歌师引进课堂弥补教学师资不足
侗族大歌凭借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特点闻名中外,但从笔者在三江中学的调查来看,三江中学侗族大歌师资力量是很紧缺的。音乐教师几乎都是一人带多门音乐课程,仅有一人负责侗族大歌课教学工作,这是三江中学侗族大歌课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侗族大歌传统的传承方式是歌师口传心授,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歌师对于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学校的音乐教师虽然有过系统学习音乐课程的经历,但不会演唱侗族大歌,对侗族大歌的教学缺乏经验。
以上问题要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培养既能教唱侗族大歌,又能把教育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侗族大歌教学中的歌师。首先,学校及政府要对民间歌师定期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侗族大歌音乐课程教学工作,这不仅可以改善民族音乐师资短缺的情况,还可以弥补侗族大歌歌师在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欠缺。其次,学校以及政府可以邀请当地民间歌师对学校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先让音乐教师学会侗族大歌,再带动学生学唱侗族大歌。这样不仅利用了当地音乐资源,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既能弥补三江中学侗族大歌师资不足,又合理地利用了民族音乐资源,达到保护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目的。
(三)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建立在相应语境的基础之上。侗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标准侗文有32 个声母、64 个韵母、9 个声调,以南侗方言为基础,目前国家没有推行侗文,所以很多人、包括侗族人都不知道有拉丁侗文。没有文字的记录使侗族语言显得非常脆弱,随着外来文化进入相对封闭的侗族地区,他们的一些文化习俗、语言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笔者在三江中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中发现,三江中学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侗族,他们会讲侗语但是看不懂拉丁字母拼写的侗族文字,所以,语言问题普遍存在。在音乐课的教唱过程中,音乐语言存在着双语问题,用汉语去教他们,达不到侗族大歌的教唱效果,学生也不太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需要把双语教学引进侗族大歌音乐课堂。笔者在三江中学听课时发现,教唱侗族大歌的音乐教师不一定能看懂侗族文字,导致有教材但是没有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所以,开展侗汉双语教学迫在眉睫。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会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民族文化,了解其他民族语言,促进民族融合,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侗族大歌的效率,在三江侗族地区,语言是一座桥梁,三江中学的学生通过这座桥梁认识现代文化,推动侗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四)合理地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
侗族是一个善于创造美并且富有浪漫诗情的民族,在田间劳作也不忘歌唱生活,歌唱大自然。侗族民画、侗族大歌、侗族琵琶、侗族服饰等侗族人创造出来的美最能体现侗家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尤其是侗族大歌,有人说侗族没有历史,侗族大歌就是它的历史,侗族唱侗族大歌记录生活、传授经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这些发展到现如今都变成侗族地区丰富的音乐资源。歌师作为侗族地区民间艺人,负责传承和保护侗族大歌,虽然大部分歌师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他们从小身处的环境使他们当之无愧成为民族音乐的继承者和创造者。而当地音乐资源出现一些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最主要的问题是侗族音乐资源得不到深度开发,歌师与社会呈现断层状态。通过歌师,我们才真正能够切身感受到纯正侗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所以歌师就是当地优秀的民族音乐资源,合理利用当地音乐资源才能使侗族音乐文化长久地发展下去。
五、结语
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侗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侗族文化。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侗族文化的灵魂,保护传承与发展侗族大歌是保存侗族文化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大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把侗族大歌引入学校音乐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师资不足、未开展双语教学、未充分利用当代音乐资源等。把侗族大歌引入中学音乐教育时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把歌师引进课堂弥补教学师资不足、开展双语教学、充分利用当代音乐资源,形成自己特有的侗族大歌教学模式,从而推动侗族大歌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