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京剧《圣洁的心灵—孔繁森》的审美心理结构
2023-09-05韩璇
韩 璇
(河南理工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所谓审美心理结构就是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各种心理活动高度活跃时构成的一种独特结构,这种结构最容易在艺术家的心理活动中体现出来。审美心理结构的培育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第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第三,培养透彻的(透明的或直觉的)理解力。”[1]这是审美心理结构的基础概念,它从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与建设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重点落在感知能力、想象力、理解力三个维度。要充分揭示审美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须对三个维度进行全面剖析,理解不同维度的具体内涵。“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建构包括对音乐审美感知、音乐审美想象、音乐审美理解和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2],有学者对审美心理结构进行深刻分析,依据不同维度对审美心理结构的内涵进行归纳,尝试从多角度分析审美心理结构,以帮助审美个体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本文主要从音乐审美感知、音乐审美感情、音乐审美性格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审美个体在欣赏京剧作品《圣洁的心灵——孔繁森》过程中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音乐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审美个体在听觉基础上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即心理学中“人类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从简单到复杂开始认识活动。因此,没有感觉与知觉,高级心理机能便无从谈起,在分析音乐审美感知时,本文从审美感受力、审美知觉力、审美思维力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审美感知包含审美感知力和审美感知活动。从审美心理学角度分析,审美感知是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的统称,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在音乐审美中对声音的感官印象。”[3]在欣赏《圣洁的心灵——孔繁森》全剧的过程中,审美个体的感觉和知觉是相互交织的,审美感觉是审美感知的基础,一方面,欣赏者通过作品的音乐美、舞蹈美、思想美等获得对作品美的感知,由此获得视觉与听觉体验。另一方面,欣赏者通过欣赏作品,在审美中产生想象,与作品共鸣,进而理解作品。
(一)音乐审美感受
音乐审美感受是人通过听觉获得的对音乐的整体感觉。音乐作品通过声音刺激作用于审美个体,使审美个体产生审美感受。审美感受有主动感受与被动感受两种,不论感受的好坏,都需要审美个体把感受与过往审美经验进行联结。音乐审美感受是从审美个体音乐审美心理结构角度来说的,是审美个体将音乐作为审美对象而产生的对音乐的实际感受。音乐审美感受作为结构化的审美感受,体现了音乐的人文价值取向,其不仅包含审美个体产生的单纯的音乐感受,而且包含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
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审美个体审美感知的建构离不开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在欣赏《圣洁的心灵——孔繁森》这部京剧现代戏过程中,审美个体需要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在此过程中,欣赏者不是单纯地欣赏戏剧表演,而是通过音乐表达出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信息,对作品进行内化吸收。在作品《圣洁的心灵——孔繁森》的创作过程中,编剧认为“作品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为此,在创作过程中,编剧一方面避免使人物僵化,讴歌英雄,避免肤浅和毫无感情的赞美;另一方面,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深入生活、贴近群众,以真实的事迹触动观众,以舞台为媒介,帮助审美个体建构完整的审美心理图式,提高观众的审美感受力。
(二)音乐审美知觉
音乐审美感觉是音乐审美知觉的基础,但审美知觉并不是审美感觉的简单叠加。审美知觉是审美个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审美感觉进行整合,形成特定的审美结构,根据审美经验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音乐审美知觉是人类独有的心理活动。审美个体以审美知觉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其受审美个体认识的影响。审美知觉以审美感受为基础,通过各种审美感受的综合协调,审美个体于审美过程中建构审美对象的完整的知觉形象,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审美个体将不同音乐元素理解为统一的整体,因为审美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从来不是割裂的、分散的。《圣洁的心灵——孔繁森》中有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的故事,有孔繁森捂热藏族老阿妈双脚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分散的,却不是凌乱的。作为审美个体的观众在欣赏作品时,甚至不会感受到音乐有过中断,而是会随着剧中情节的发展形成自己对作品的完整认知。
(三)音乐审美思维
音乐审美思维力是审美个体在审美过程中发现音乐美、探索音乐美的心理能力,是审美个体的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音乐审美思维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不可或缺,音乐审美思维作为一种形象思维,具有特殊功能,它离不开审美个体在审美过程中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离不开审美个体对音乐作品表象的加工和对音乐作品内涵的解读。“孔繁森的公仆形象依旧被人们津津乐道,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生动的表演依旧彰显着深刻的精神内涵。”[4]这是人们对《圣洁的心灵——孔繁森》这部剧的理解。审美个体将自己对作品完整的、连续的审美体验整合成审美知觉后,进一步进行沉淀,形成自己的审美思维。有不同人生阅历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而不同的审美体验则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思维。在走出剧院的观众中,有人认为整部剧的基调在“情”上,也有观众更看重剧中的“仁”,这说明,审美个体通过自身经验与戏剧审美的碰撞形成审美思维。
二、音乐审美感情
音乐审美感情以审美体验为基础,审美体验又通过审美感情表现出来。审美感情的建立离不开审美个体对作品不同感情的理解。
(一)情绪表现
不同作品使审美个体产生不同的情绪。同样,在欣赏完整大型作品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场景,审美个体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圣洁的心灵——孔繁森》整部剧的演出有九场戏,每一场戏都以孔繁森为主题,每一场戏的内容各不相同。第一场戏作为开篇之笔,着重刻画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的场景,导演通过对剧中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精心设计,表现了孔繁森又当爸又当妈的艰辛,加上藏族歌舞的烘托,将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与第一场戏审美情绪不同的是第六和第七场戏,这两场戏重点刻画了孔繁森回北京汇报工作的故事,如果说,第一场戏是刻画孔繁森对藏区人民的关爱,那第六、七两场戏更多刻画了孔繁森为了西藏的发展殚精竭虑和高风亮节的为人。不同的情绪表现直接作用于审美个体,通过戏剧情感的抒发和舞台审美逻辑的发展表达出作品的深刻的审美哲理。
(二)美感体验
艺术作品通过艺术手段表达不同的情绪,审美个体通过艺术作品体验不同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审美个体将情绪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得益于戏剧艺术的特殊性,戏剧音乐可以对作品的情感与思想进行具体的说明,将审美个体的美感体验具象化。《圣洁的心灵——孔繁森》作为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演出后许多观众热泪盈眶,剧中的孔繁森同志赤子般的心灵最能打动人,让观众感同身受。观众的审美体验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作为观众,其生活体验和背景知识直接作用于他的音乐审美体验,在审美活动中,音乐表演和舞台艺术的刺激能直观影响审美个体,使其形成特定的审美体验。作品《圣洁的心灵——孔繁森》就是抓住了审美规律,通过孔繁森同志坚守信仰、不忘初心、勇于担当这三个特点,将时代精神寓于戏剧之中。
三、音乐审美性格
音乐审美性格是审美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骨骼。审美性格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审美性格的塑造也非一日之功,在审美过程中,如何理解审美性格,将审美性格具象化?下面,本文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分析审美个体审美性格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一)音乐审美情感
音乐审美情感是指审美个体在审美过程中对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人文内涵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个体往往会对审美对象产生复杂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通过审美个体的态度表现出来。审美情感反映的是审美个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审美情感是形成审美性格的基础,并通过多种心理过程与审美主体在实际生活中的情感结合,使审美主体产生移情。《圣洁的心灵——孔繁森》第二场描写的是孔繁森救助藏族老阿妈的故事。故事最后,孔繁森同志将藏族老阿妈那双冻红的双脚捂在自己怀中时,感情最为浓烈。在《圣洁的心灵——孔繁森》第二场戏中,审美情感的突出特点之一为当代性。而反映作品审美情感当代性的突出表现。曾有观众在观看完《圣洁的心灵——孔繁森》整部剧后对第二场戏久久不能忘怀,更有人以“人心上的丰碑,生活上的巨人”为题,撰文讴歌孔繁森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公仆情怀。
(二)音乐审美意志
音乐审美意志在审美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审美活动的发展而变化。审美意志的作用在于维护审美个体的审美倾向,克服出现在审美过程中的阻碍,保持审美过程的连续性。在审美活动出现审美矛盾时,审美意志开始发挥作用。在审美活动与审美意志趋于同向发展时,审美意志强化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审美倾向。《圣洁的心灵——孔繁森》第九场是全剧的收尾戏。在这场戏中,编剧通过戏剧的张力和特有的写意手法描绘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同人物。戏曲情节铺展到位,特别是对孔繁森在卓玛婚礼中的思想活动,导演通过舞台对话将孔繁森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使剧情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随着反二黄的唱段,全剧被推入高潮,将孔繁森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展现在观众眼前。
(三)音乐审美理想
音乐审美理想是指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个体建构起的完整审美观念。在不同审美理论的指导下,审美理想形成的条件不同,审美个体所建构的审美观念不尽相同,不同审美个体进行审美实践活动时体现出价值取向不同的审美理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从审美心理结构出发挖掘观众的审美意识,引导观众建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审美理想非常重要,审美理想的建构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耦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观众的审美心理结构,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创作实践。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的过程是审美个体建构审美理想的过程。新时代京剧艺术加入了很多现代故事,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如《圣洁的心灵——孔繁森》完美地将传统京剧程式化的特点融入现代京剧,把孔繁森的一生浓缩为九场表演,通过藏族歌舞伴奏衔接舞台表演与实际生活,通过人物的塑造彰显孔繁森的人格魅力,故事情节感人肺腑,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审美个体通过对《圣洁的心灵——孔繁森》创作背景的品味,对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移情,对“人民公仆”这一概念产生共鸣,进而建构审美理想。
四、结论
在论述《圣洁的心灵——孔繁森》的审美心理结构过程中,笔者结合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标准教科书(音乐欣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现代戏》与1995 年李崇善老师主演的同名经典作品,围绕审美心理结构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圣洁的心灵——孔繁森》在上映时创造了辉煌,该剧通过孔繁森的人物塑造和相关情节描写表现了孔繁森精神,作为艺术工作者,要分析艺术大众的审美心理,让戏剧艺术走进观众,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