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培训模式创新探究
2023-09-05曹磊
曹 磊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崆峒区分校 甘肃平凉 744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因此,有关部门应以新农人培育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农业培训活动以及创新农业培训模式,持续提升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养,以培养一批能够带动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农人,进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农业培训模式的必要性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农业培训活动得到加强,但是由于培训模式的单一僵化,导致农业培训效果不佳,难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助力。因此,这就需要相关培训部门充分认识到农业培训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1 创新农业培训模式是持续提升农民素质能力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要紧紧依靠农民这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但是,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需要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现代化新农民去实现。在农业培训活动中,农业培训模式的创新不仅能更加有效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同时也能给予农民更好的教育与引导[1-2]。因此,创新农业培训模式是持续提升农民素质能力的必然要求。
1.2 创新农业培训模式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必然途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发展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逐年增加,其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展。由此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全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农村地区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问题不断。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重视农村培训活动的开展,并通过农业培训模式的不断创新,来培养更多经营管理类专业人才,从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3 创新农业培训模式是推动新时代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复杂的工作。持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重大[3]。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积极通过培训模式的创新来提升农业培训效果。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培训模式的创新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培训模式的创新路径
有关部门应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有深刻认知,在这一基础上全面分析当前农村建设形势。这样就能在具体的农业培训活动中进行培训模式创新,以实现新农人的有效培养,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1 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农业培训模式的创新
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鉴于这一新型的发展趋势,有关部门应通过数字技术的灵活运用来促进农业培训模式的多元化创新,以此提升农业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2.1.1 利用数字技术疏通和拓宽农民的信息渠道
第一,建立更公开的信息平台。要加强农业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农业培训提供新的教学场所以及新的网络宽带、多媒体设备、现代化教学器材等设施设备。近年来,农村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为开拓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奠定了基础。因此,要借助数字技术不断扩大农民的信息获取途径,增强农民的学习意识和能力,从而持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全面、及时地更新“三农”教育体系,也方便农民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学习。
第二,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所创建出的线上平台与线下培训相结合。比如可以在网上进行培训,然后在线下对培训中所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通过对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升农民的学习成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社团,通过网络交流等方式,让新职业农民在团体中获得自信心和归属感。线上培训要强调个性化、多样化,定期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培训[4-6]。同时,定期举办线下技术交流、经验交流等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鼓励农民参与多样、连续的培训,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2.1.2 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农业培训形式
在新时代的农业教育培训中,培训方法是培训模式的重要体现形式。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培训活动中的广泛运用,农业培训模式的创新需要新型培训方法的支撑。因此,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农业培训组织机构应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来进一步优化农业培训方式,以此促进农业培训模式创新。
第一,课程学习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农业培训方法。在农业培训中,课程学习是最为传统、基础的培训方法。只有教师结合当地农民的认知基础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有效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内容与体系,才能使农民更加系统地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7-8]。然而,课程学习效果往往受培训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影响,不同地区农民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因此,在数字技术下的农业培训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培训整体效果的提升,培训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使接受培训的农民能与平台中的相关专家进行互动,以此解决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二,现场教学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农业培训方法。农业培训是农民学习新型农业生产理念、知识以及技术的重要途径,除了传统的课程学习,现场教学也是常见的培训方法。在现场教学培训中,培训方会组织学员到具有先进范例的地区、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以现场教学的方法向学员进行新型农业生产理念、农业生产知识及新型专业技能的传授,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培训成效。在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农业培训活动中,培训方应运用数字技术为学员设计相关项目任务,使学员能在参与农业项目的过程中,将所学内容运用于实践,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
第三,市场调研与营销学习相结合的农业培训方法。网络时代下的新型农民不仅要掌握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时更应关注市场行情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产品的畅销,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对农民进行农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方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对学员进行市场调研与营销学习相结合的培训,使农民不仅要了解农产品的销售规律,同时也应形成一定的品牌意识,以有效的策划、宣传推广来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乡村品牌。
第四,案例讨论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农业培训方法。在新型的农业培训中,农民学员不仅是新型理念和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先进农业生产经验的分享者[9]。因此,培训方应尊重农民学员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地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通过相关案例的展示,来引导农民学员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动,这样学员就会在分享自己生产经验的过程中,探究、分析并解决案例涉及的问题,如此不仅能使学员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分享农业生产经验,还能拓宽学员的视野。
2.2 利用校企合作实现农业培训模式创新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因此,这就需要农业培训机构加强农广校与农业企业的有效合作,并通过新型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农业培训的成效。
2.2.1 积极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合作培训课程体系
在农业培训活动中,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着农民的学习效果。然而,在以往的农业培训中,培训机构缺乏科学课程体系的指引,往往注重理论知识传授,难以使理论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不利于新农人的培养。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培训工作中,负责培训工作的农广校应注重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农业培训课程,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更加全面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农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2.2.2 积极创新合作培训活动的模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培训中,农广校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培训是一项新型的新农人培养模式。因此,在进行农业培训的过程中,应通过多元灵活地开展合作培训活动,以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10-11]。例如,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广校与农业企业进行合作培训的重要形式,将培训场所搬到了合作企业的产业基地,使农民能通过实操,学习掌握先进农业技术,以此提升农业培训成效。
2.2.3 注重专业型培训专家队伍建设
在实施农广校与农业企业合作培训的过程中,应更加有效利用农业企业中的技术人员,通过其与农广校培训教师的通力合作,打造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以此开展高效的农业培训。例如,农广校可以结合具体的培训需求,邀请或聘请农业企业中的农业技术专家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更加专业的技术培训,以实现农业培训教师队伍的动态化、专业化构建。
3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升了人们对农业培训活动的重视程度。然而,当前的农业培训模式亟待优化与创新。因此,有关部门应结合当前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型新农人培养模式,积极地进行网络培训、数字化培训以及农广校与农业企业合作等新型培训模式的实施。这样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新农人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