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原则及策略探究
2023-09-05徐海生赵亚晗
徐海生 赵亚晗
(1.北京市海淀区林业工作总站 北京 100194;2.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管理服务中心) 北京 100095)
过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引发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全面构建,明确了未来森林经营管理的方向。在森林可持续经营背景下,林业发展要兼顾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好当下的生态环境。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障生态平衡,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因此要进一步明确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各项要求,从实际发展现状出发,对经营管理方法加以调整,同时也要将绿色发展原则作为基本指导,使森林经营既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也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
要想实现林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森林产业可持续经营,就要结合时代背景、政策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森林保护政策,同时也要符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要求。要维护好林地的生产力,使森林资源的价值得到全面发挥,应围绕着森林资源制定完善的管理政策,综合分析社会的各项要求,在优化森林结构的基础上,使森林的利用率得到提升[1]。同时,在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保护策略,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要保护森林中的植物品种,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分析,解决当下森林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现状
过去在进行森林经营管理时,各项管理机制还不完善,也并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从而导致森林资源的消耗问题较为严重,而且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森林生态系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我国提出了可持续经营管理模式,对传统森林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与改革,但由于过去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较为严重,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相对较为薄弱,所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模式在具体执行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2.1 森林产业发展过于依赖成熟林
在森林早期发展阶段,开发森林资源的主要方式是砍伐,砍伐对象以粗树、大树为主,且存在过量砍伐的情况,对森林造成了难以恢复的破坏,而且采伐过后未及时对森林进行养护,使得原有的森林体系被破坏。所砍伐的树木属于喜阳树种,而剩下的幼苗属于喜阴树种,当喜阳树种被采伐完以后,喜阴树种便被暴露在阳光下,因其无法接受阳光的直射,从而致使其幼苗死亡,森林难以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状态。另外,早期的采伐量往往超过了种植量,使得成熟的森林资源越来越稀缺,如果不采取可持续经营模式,未来可能会出现森林资源匮乏的情况,甚至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我国采取了全面禁伐措施[2]。
2.2 环境污染严重危害树木生长
建筑行业在我国实现了飞速发展,而各类工厂也离不开树木原料的支持,工厂的生产活动使得森林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建筑施工与工厂生产所带来的灰尘问题较为严重,大量灰尘附着在树叶上,堵塞了树叶的气孔,使得树木难以有效进行呼吸作用,逐渐走向死亡。而工厂的生产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难以被森林生态系统全部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将进入到大气层,引发全球变暖,制约植被的生长。如果空气中尘土颗粒过多,会阻碍阳光的照射,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
2.3 人工林结构单一
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意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国家也大力提倡种植人工林。但是在种植树木时,由于对森林结构的了解不够全面,在造林时选择的树种较为单一,难以充分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优势,对已种植森林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的生长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在竞争过程中,树种会加速生长,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森林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3]。因此,在植树造林时,要避免森林结构过度单一,要尽量选择多树种。
3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原则
3.1 公益性原则
公益性原则需要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综合考虑林业的公益性质,在林业产业建设规划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公共利益,展开更为长远的规划,并吸引当地社会企业参与到林业建设中,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营管理中,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宣传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要将森林的经营管理与社会的经济建设相关联,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出林业的公益性特征。
3.2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在开发森林生态资源过程中,林业的生产建设需要以生态可持续性原则作为基础,以此充分发挥出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物质资源的长久利用。在建设林业发展模式时,可将生态理论作为基本指导,保障各项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同时要围绕着生态破坏现状,加大管理力度,避免出现森林系统无法修复的情况,减少生态问题的发生,遵循生态可持续性原则。在优化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时,还要注意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协调统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持,既要保障森林生态效益的全面展现,也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森林经营管理中,要全面了解森林的生长规律,科学开发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成熟森林的优势[4]。生态系统讲究适者生存,森林生态系统也应如此,要增强森林物种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森林植被质量,使得森林在面对多变的自然环境时,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
3.3 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
在林业生产经营中,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平衡点,避免出现林业开发过度或城乡生产建设不均衡的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结构破坏,相关管理部门务必要充分认识到森林的生长速度以及森林的恢复速度,并积极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生产与发展的平衡,实现森林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5]。管理人员在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时,更要保持林业生产范围内的平衡,追求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
3.4 系统性原则
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除了能够获取必要的经济效益以外,也能够加大对森林环境的保护力度。在制定经营管理模式时,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在发展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干扰因素,使其整体生产更符合自然规律,尤其是要控制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森林经营管理的首要是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管理过程中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维护好森林生态系统,从而提高森林的产量,同时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系统性原则的支持下,能够明确经营管理计划的主体层次,同时也能够满足经营发展的各项要求,实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优化[6]。在践行系统性原则时,要从森林经营管理的全角度出发,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通过细致的考察与综合比对,实现对森林经营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进而建立更精准的发展目标,推动经营对策的全面落地。
3.5 经济合理性原则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素。森林生态系统既要获得较强的生态效益,也要展现出必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森林经营管理要积极践行经济合理性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主体,探讨如何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经营管理。在进行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市场发展动态与客观规律,获取更为可靠的经济发展数据,以此保障发展策略制定的科学性,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利用[7]。森林生态系统可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在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中,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后续经营发展或保护生态环境时,可将森林旅游资源与实际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融合,通过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遵循经济合理性原则除了能够获取基本经济效益外,更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视程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制订经营发展政策时也要保证其精准度,避免出现失误,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
3.6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更强调森林经营管理科学、生态结构合理、社会群众满意。林业管理部门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围绕着林业资源发展现状,制定针对性的决策,通过把握各项信息,实现统筹安排与客观评价,保障森林管理决策的合理性,暂时搁置不确定的事项,确保经营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同时也要善于征求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放眼于森林资源的发展前景,保障经营决策的合理化。当前,森林旅游已经得到了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对森林旅游产生了高度热情,此时要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的森林保护意识,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如从基本做起,不随地乱扔垃圾,不捕杀林间动物[8]。除了要强化森林保护意识以外,也要正确认识绿化环境与人工造林的作用,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扩大绿化面积,强化环境保护作用,进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策略
4.1 发展可持续森林培育业
在林业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采取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力量,不断引进专业人才,结合当地市场需求构建商品林基地,使得林木生产质量与林业结构得到同步优化,进而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想实现低碳经济结构的有效构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就要积极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发展政策,积极构建生物能源林,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推动经济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研究木本饲料林,实现林业与畜牧业的全面融合,实现同步发展。在合适的地区大力发展一体化农业经济,积极打造绿色食品生产模式,满足群众对食品的需求,实现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从生态学理论出发,森林培育业可通过对生态系统树种的有效调整,发挥生态学的保护作用,充分发挥出林业资源的经济生产价值,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生产过程中,需要关注森林结构的完整性与复杂性,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增强森林自我恢复能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2 发展林业旅游业
在发展低碳培育业的同时,也要将精细加工作为主要原则,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实现农业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获取更为稳定的市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市场营销与市场竞争过程中,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品牌化发展。在精细化发展的基础上,强化第二产业市场竞争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在发展第一产业时,林业生产区可集中发展旅游资源,通过对地区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实现民族文化、低碳林业经济的相互结合,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面对长期旅游需求,完善休闲度假旅游机制,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强化林业生产的生命力,并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提高旅游业竞争力、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森林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森林可持续经营背景下经营管理的各项原则,明确经营发展的方向、目标与要求,根据实际森林经营发展现状,制定更为科学可行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发展策略,保障森林资源得到全面利用的同时,也能够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寻求创新发展对策的同时,让人民群众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为实现森林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