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退化林分修复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2023-09-05

广东蚕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林分林木造林

宋 辉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生态监测和调查规划院舟曲调查队 甘肃陇南 746300)

近年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环保意识有了显著增强,林业生态建设正在持续推进。然而,我国当前依然存在林分退化现象,林业管理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退化林分修复的具体措施,创新林业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林分退化修复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改造森林的生态环境,促进树木健康生长,防止林分继续退化,构建良好的森林群落。有关部门需要制定系统化的退化林分修复方案,采取综合修复手段,提高森林的稳定性,逐步恢复森林生态环境。

1 林分调查

林分退化是指林分提前或者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问题,森林的稳定性降低,生态防护功能退化。在研究林分特性时,需要重点关注林分结构,通常情况下,反映林分结构的特征指标包括树种组成、树的直径与年龄、树高与密度以及树的层次等,这些指标能够科学描述林分的数量特征,为森林经营、森林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满足森林资源调查的需求[1]。林分结构既包含林木分布格局、林木混交、大小分化等“空间结构”,又包含直径结构、树种多样性、林木生长量等“非空间结构”。通过对林分的调查,林业管理人员将林分退化程度划分为完全退化、重度退化、中等退化、轻度退化四个程度,明确森林退化中的具体问题,为森林的修复提供依据。

2 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

2.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造成林分退化的重要原因,苗木的立地条件、气候因素、自然灾害等都会造成林分退化,另外,苗木本身的质量也会对林分结构产生影响。首先,立地条件是林木生长的基础,如果苗木的立地条件非常恶劣,苗木就无法从土壤当中获取必备的营养元素,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在气候因素上,如果区域内存在降水量不足、降水不均或长期的风霜寒冻,苗木就有可能出现发育不良、枯死等问题,造成林分退化。再次,鼠害、虫害、病害等会给苗木造成伤害,造成大片苗木病化、枯死,致使林分退化。最后,苗木自身的品种质量也会影响林分结构,如果树种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不适应,或者树木品种质量较差,就容易产生林分退化的现象。

2.2 人为因素

目前,很多林业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造林知识,林业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在造林过程中过度追求防护林的密度,忽略了对森林的管理和养护,造成树木缺乏营养,致使林分退化[2]。此外,很多地区的造林工程缺乏前期规划和设计,在苗木培育方面存在技术落后等问题,没有科学选取树木品种,难以营造健康的植物群落,从而造成林分退化。造林和护林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部分地区盲目开展造林工程,在管理经费上投入不足,难以对森林进行长期管理,部分区域甚至还存在乱砍滥伐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林分退化的人为因素。

3 退化林分修复的工作原则

3.1 统筹发展原则

在退化林分修复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树立统筹发展的思想,一方面要优化林分结构,恢复森林的生态功能,发挥森林在生态系统当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对林业产品进行科学规划,推动林业经济统筹发展,充分运用森林资源构建经济实体,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统筹发展原则下,林业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国情制定科学的林分修复计划,创新管理理念,发挥木材生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优势,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3.2 科学发展原则

退化林分修复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它涵盖了优良品种选育、苗木栽培技术、林业病虫害防治、森林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对造林技术、森林维护技术进行创新,才能构建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推动林业健康发展[3]。在林分修复工作的开展中,管理人员需要积极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森林培育技术、种苗生产技术、森林病虫害检疫技术等,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缓解林分退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3.3 因地制宜原则

在退化林分的修复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退化林分修复方案。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退化的林地不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森林可以凭借自然能力进行修复,这种情况只需做好监管工作,定期对林分结构进行调查,杜绝乱砍滥伐。在修复工作的开展中,很多人为干扰会影响植物和群落的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管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科学调控森林生态环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落实因地制宜原则。

4 退化林分的修复方法

4.1 森林重建——通过人为干预重构森林

退化林分修复是促进森林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方法,在退化林分修复中,人为的修复工作无法使森林变回原始状态,但是却可以构建出与初始森林相似的生态环境,加快森林的恢复速度,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常情况下,森林重建主要针对林分完全退化或重度退化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森林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在林分修复方面比较困难,需要采取人为干预的方法进行重建。在森林重建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合适的森林重建方案,科学设计造林模式,结合区域内林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开展造林工程。例如,某些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这部分区域需要提前培育幼苗,选取根系发达的树木品种,通过造林工程缓解水土流失问题,这样才能发挥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造林中,工作人员需要通过飞机播种、人工植苗等方法,优化造林技术,提高林分修复效果。

4.2 森林更新——利用人为手段更新森林

森林更新是指通过人为手段构建新一代森林,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森林的修复速度,使新一代森林呈现出与森林退化前相似的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系统。在森林更新中,不同的更新技术和更新方法会影响森林修复后的状态,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森林的退化程度,选取科学有效的更新方案,对林分结构进行修复,优化整个森林系统[4]。例如,有些区域的森林受到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属于自然灾害型的退化森林,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森林更新的方法进行修复,结合森林的灾害等级、灾害属性,科学选择森林更新手段。对于重度等级的森林灾害,林业管理部门需要进行有害生物检疫,明确森林灾害的成因,然后采取科学的修复措施。当前,常用的森林更新方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此外,按照森林更新时间,还可分为伐前更新、伐后更新这两类方法。

4.3 森林修补——修复受破坏的退化森林

森林修补是一种修复退化森林的有效方法,能够将退化森林修复到与退化之前类似的状态,使森林既保持原始特征,又具有对人类有益的新特征。目前,常见的森林修补技术包括人工造林、封山造林,无论是哪一种森林修补方法,都要按照先“修”后“补”的方法来开展:第一步就是砍掉枯死树、病树,防止这些树中的有害生物危害幼苗;第二步是进行补植,工作人员需要按照森林当中树木的分布特征、间隙等,选择科学的补植方式。例如,有些森林的林隙面积较小,树木分布均匀,这些森林就可以采用均匀补植的方法。另外,有些区域林隙面积比较大,并且树木分布不均匀,树种多样,这种情况需要采用局部补植、局部补播的方法,对林分结构进行修复。部分地区的森林存在乱砍滥伐、放牧等现象,人为毁坏严重,工作人员可以运用封山育林的方法,防止人为因素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4.4 森林改造——促进森林中的物种优化

针对一些林分退化比较严重的森林群落,林业管理人员需要对森林进行改造,通过全面或者局部人工造林的方法,促进森林物种优化,将原本退化的林分改造成符合经营要求的林分,提高森林的生产力,提升木材质量。在森林改造中,工作人员应综合采用“择伐”“抚育”等技术,结合森林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森林改造方案。通常情况下,森林改造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全面改造、带状改造、块状改造、林下造林。全面改造,是指全部伐除产量低、质量差、衰退速度较快的林分,然后再进行人工造林,优化树种结构,使低产林变为高产林,提高林分价值。在带状改造过程中,首先要将森林划分出“保留带”和“采伐带”,将“采伐带”中的林木清除,然后进行改造。在块状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划分“采伐块”和“保留块”,实现块状改造。如果林木不符合经营要求,管理者还可以采用林下造林的方法进行林分改造,暂时保留上层林木,等人工幼林生长到一定阶段,再将上层林木砍掉[5]。

5 退化林分修复的保障措施

5.1 转变观念,提高认知水平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森林资源抚育改造工程,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出了很多战略性的指导意见。为此,地方林业管理部门需要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林分退化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退化林分修复工程,制定阶段化的修复计划。在林业生态发展中,退化林分的修复需要秉持“质量并重,以质为先”的基本思想,将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作为根本目标,大力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工作,将多种修复措施整合起来,开展系统化的治理,统筹山、水、湖、田、林、草、沙,构建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此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在林分结构修复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资金应用于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改造提升等方面。

5.2 明确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在退化林分修复中,林业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科学的林木采伐管理办法,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维护森林生态环境。在林区管理当中,相关的管理制度要鼓励、支持抚育采伐,明确规定人工林采伐后保留林木的数量标准。另外,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低产林改造的标准,适当放宽低产林改造的要求,对于无培育前途、林分质量差的人工用材林开展低产林改造。在商品林的改造上,管理部门需要着力提升重点生态区域的商品林,制定采伐改造标准,提高林木采伐管理的科学性。

5.3 定期监测,提高修复成效

林业管理部门需要设置智能化的监测基站,实时掌握林分修复工作的开展情况,采取阶段化的管理方法,定期开展数据整合,做好林分修复评估工作[6]。在林分修复监测中,有关部门应重点监测林区的树木长势、有害生物分布情况、树木病死情况、树种结构等,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全面掌握退化林分修复情况。监测工作人员应按照确定监测类型、选择对照监测林分、布设监测样地、采集数据、数据统计分析的流程开展退化林分修复监测,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定期撰写监测报告。

6 结语

目前,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退化林分修复工作,致力于优化森林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产力。在退化林分修复工作中,林业管理部门需要综合采用森林重建、森林更新、森林修补、森林改造等方法,遏制林分退化,改善林区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林分林木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