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媒体艺术走进非遗文化

2023-09-04徐德义邹爽王世江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遗传文化教师

徐德义 邹爽 王世江

大概念:

现代媒体艺术是现代生活中信息沟通和观念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基本问题:

如何用影像记录非遗文化,表现“我眼中的非遗传承人”?

主题:

我眼中的非遗传承人

主题纪录片拍摄与实践:

环节一:感受影像之美,激发创作热情

环节二:学习摄影技能,体验创作乐趣

环节三:后期剪辑,展示发布环节四:评价与反思

一、学习任务

发现和表现家乡有代表性、有价值的主题,用影像的方式记录和传播非遗文化。

通过观摩影视作品,分析和归纳拍摄流程和拍摄手法。

学习、掌握和运用影视拍摄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创作影视作品。

二、学习目标

通过观摩与分析影视作品,了解拍摄流程,学习剧本、分镜头脚本和旁白的编写,以及画分镜、视频拍摄等,培养学生美术、写作、多媒体操作等技能。

以小组合作探究和任务驱动模式展开影视艺术的学习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领导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集体实践的快乐。

课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记录、学习和传播非遗文化,引导学生发现和表现身边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爱国情怀。(图1)

三、教学过程

(一)感受影像之美,激发创作热情

1.影视初探,感知现代媒体艺术

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几部风格不同的人物访谈纪录片作品和拍摄花絮,然后分组讨论,从拍摄主题、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等方面分析作品各自的特色,发表自己的观点。(图2)了解视频拍摄的基本流程,并用思维导图呈现拍摄流程。(图3)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不同风格的人物访谈作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进行创作。拍摄花絮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拍摄流程、拍摄方法以及后期制作等过程,为本课的视频创作作铺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动力。

2.组建剧组,探寻创作主题

(1)组建剧组

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出导演、编剧、摄像、场记、演员、后期剪辑、展示发布等各部门负责人和组员,每个部门3至4人,个别部门人数可根据具体需要灵活配备。

(2)确定拍摄主题

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列出关键词,如北京美食、北京名胜古迹、北京胡同、北京自然风光、北京非遗文化、北京交通等众多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资源和可利用的时间,选定既能够体现北京文化特色,又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进行拍摄。

学生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论证,确立了拍摄北京非遗传承人的主题,并阐述了三大理由:一是可以将非遗传承人请进校园,拍摄的可操作性强;二是非遗文化需要传承与传播,用影像的方式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三是在拍摄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加多学科知识的储备。(图4)

(3)确定主题名称

经过大家的思考与讨论,选定主题为“我眼中的非遗传承人”,即以中学生的视角来表达对非遗文化、非遗传承人以及非遗技艺传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设计意图】确定主题为“我眼中的非遗传承人”,以北京地区的非遗文化为主题开展纪录片拍摄与创作实践,强调影视、美术、信息技术、历史、文学等多学科融合。通过了解非遗文化拓宽学生视野,运用基本的现代媒体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和表达,并深入思考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相关技能,制订拍摄方案

学生根据不同分工和职能完成学习任务单,了解导演、编剧、摄影、场记等工作的具体职责,学习和掌握影视拍摄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为正式拍摄《我眼中的非遗传承人》做准备。(图5)

教师带领学生观摩访谈类纪录片,了解拍摄条件和前期准备,讨论《我眼中的非遗传承人》作品的具体拍摄方案。

教师提示:可以按照前期拍摄准备、中期拍摄实践、后期制作和发布展示三个阶段分别制订拍摄方案。

学生拍摄前需确定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拍摄所需的设备、服装道具等。拍摄中期需设计好拍摄流程、拍摄手法、人员调度与突发情况预案(如录音设备异常、相机电池电量不足、访谈对象紧张、灯光较暗、存储卡空间不足等)。后期制作时需要提前确定视频、背景音乐和旁白配音的风格,同时要制订展示发布的方案。

教学建议:学习任务单设计需美观,且便于携带和记录。任务设计和记录內容以简练为宜,不能过于复杂烦琐。每个不同的职能小组完成一份任务单即可。多创设问题情境。可通过模拟拍摄设置相关问题,如设备整理、突发情况测试、导演调度演练等方式,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任务单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收获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学生不断深入了解各自部门的职能,学习影视创作所需要的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此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各尽所长,相互配合。

4.编写剧本和分镜头脚本

(1)列出拍摄大纲

根据“我眼中的非遗传承人”主题,教师带领学生选择具体的非遗项目,最终决定以京绣非遗传承人为访谈对象。教师给学生提供京绣的相关资料,包括京绣非遗传承人的介绍,京绣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等资料,以及京绣作品图片等。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结合之前欣賞的人物访谈纪录片作品,写出拍摄纲要,大纲编写要求全面、细致且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视角。

学生编导组查阅京绣相关资料,从京绣的历史、文化价值、京绣传承人等方面思考拍摄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其他影视作品找寻拍摄的灵感,最终编写拍摄大纲。(表1)

教学建议:拍摄纲要内容应尽可能全面,把要拍的内容一一列出,因为拍摄非遗传承人时间宝贵,应尽可能一次完成拍摄。分镜头脚本的重点是规划拍摄内容、提高拍摄效率,因此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要结合拍摄实践预演部分环节,包括运镜、机位和拍摄时长等,模拟验证分镜头脚本内容,然后不断优化改进。

知识窗:分镜头脚本是将文字转换成视听影像的中间媒介,是专供影片拍摄用的工作剧本。导演根据自己对未来影片的构思,依据文学剧本,将整个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准备拍摄的镜头,注明每个镜头的景别、拍摄方法、画面以及对话、音乐等,称为分镜头。用文字记录这些镜头的剧本,称为分镜头脚本。

(2)撰写分镜头脚本

教师将分镜头脚本模板和参考资料发给学生,导演和编剧根据拍摄大纲进一步细化具体拍摄内容,规划拍摄所运用的景别、运镜、机位和每一个分镜头的拍摄时长,以及后期剪辑中的旁白配音和音效等。

学生导演和编剧组织摄制组成员按照分镜头脚本模板填写各项内容,每一个分镜头尽可能考虑得全面而细致,同时要与摄影组沟通拍摄的具体方法,确定拍摄方案是否可行。此外,还需要与非遗传承人沟通具体的拍摄内容。对于拍摄环境——工作室的情况也需要提前了解,例如空间大小、内部大概的布置和外部环境等。(表2)

教学建议:素材拍摄时长要根据视频作品的时长来确定,如某一个镜头最终需要10秒,那拍摄时最多拍1分钟即可,如后期需要制作出多个风格不同的视频作品,那就要增加拍摄时间和拍摄手法。可以运用推、拉、 摇、移、跟或固定机位拍摄同一个内容,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景别、构图、视角以及不同的光圈、镜头等表现同一内容,增强影片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撰写拍摄纲要,在提升组织策划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分镜头脚本编写则可以锻炼学生将文本转化为影片的视觉传达能力,为正式拍摄做好前期准备。

5.画分镜

教师出示一些分镜头绘制作品(图6),并提问:“大家来分析一下,画分镜的目的和作用有哪些?”

学生为拍摄人员提供拍摄视角、拍摄机位、构图、景别等方面的参照和准备。为舞美人员提供环境布置的依据。

教师尝试依据分镜头脚本绘制分镜,并用文字或符号说明拍摄意图和要求,保证拍摄的顺利完成。学生完成画分镜学习过程的记录。(图7)

教学建议:初学画分镜,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视频镜头截屏,让导演或负责画分镜的同学根据所给图片尝试练习绘制,再观摩学习较优秀的分镜头作品,不断打磨,最终完成《我眼中的非遗传承人》脚本的分镜头绘制。可以安排有绘画特长的学生根据导演的意图绘制分镜。

【设计意图】通过拍摄此主题引导学生发现、记录身边的民间艺人,讲述他们传承技艺和非遗精神的故事,既能加深学生对非遗传承人和北京非遗文化的了解,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树立民族自信心。该课程通过拍摄实践带领学生学习纪录片拍摄的相关知识与技能,通过成立摄制组、构思创作方案、制订拍摄计划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既要发挥学生所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要引导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习摄影技能,体验创作乐趣

1.拍摄器材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摄影器材、视频拍摄辅助器材的使用方法。

2.拍摄视角

教师:视频拍摄中常用的拍摄视角有哪些?请大家讨论并谈一谈不同的拍摄视角会带来怎样的视觉感受,其作用有何不同。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视频截屏(图8)讨论并回答问题,学习运用不同视觉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3.常用构图

教师通过展示各类纪录片,引导学生总结常用的构图类型,并完成构图学习过程记录。

教师提问:视频拍摄中常用的构图有哪些?在京绣传承人拍摄中需要运用哪些构图?意图是什么?

学生:构图包括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在拍摄中多用黄金分割构图和对称构图。(图9)

4.景别分类和应用

教师:在拍摄影视作品时,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同学们要学习和了解景别的分类和运用技巧。大家尝试从拍摄的视频中找出不同景别的镜头,说说景别大致包括哪几种,不同景别传达出怎样的视觉感受。

学生将不同景别的镜头找出,分辨出常用的五种景别:全景、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镜头,讨论得出每种景别的作用,完成学习过程记录。(图10)

5.运镜技巧

(1)运镜种类和作用

教师:我找同学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运镜的几种方式,同学们根据他的动作来说说分别属于哪一种,每一种运镜带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学生:运镜技巧包括推、拉、摇、移、跟等。

(2)灵活运用运镜技巧表达主题

学生通过拍摄实践学习运镜,完成学习过程记录。再按每种运镜10秒的时长练习拍摄,主题为采访身边的同学,拍摄完成后用剪辑软件编辑制作,完成短片。

6.蒙太奇和长镜头

(1)拍摄体验

教师:蒙太奇和长镜头是两种镜头语言,我们来体验一下这两种拍摄手法的不同。

学生分两组拍摄,一组分段拍摄不同的内容,每个镜头10秒,另一组不间断拍摄一段时长为1分钟的视频,例如:用手机跟拍一段京绣非遗传承人边走边讲解工作室里的作品,通过对比体验长镜头的拍摄手法。

(2)运用蒙太奇手法拍摄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分镜头脚本以蒙太奇手法拍摄京绣非遗传承人。

导演带领组员分段拍摄京绣非遗传承人,有的拍摄京绣作品,有的采访非遗传承人,有的拍摄花絮,大家相互配合,互不干扰,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学建议:长镜头拍摄难度较大,对各部门的整体调度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学生难以实现,因此,在拍摄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长镜头。鼓励学生多用蒙太奇的镜头语言表达则较容易实现,后期剪辑的空间较大,更容易突出作品的艺术风格,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知识窗:将多个分镜头有机地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影像作品,这些构成形式和手段就叫蒙太奇。

7.拍摄机位

教师:大家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机位布置进行拍摄。

学生在采访中大部分采用双机位,有些空间较狭小或没有双机位拍摄必要的情况可以采用单机位。工作场景、京绣作品的拍摄采用单机位拍摄,可配合滑轨、手持云台等。

教学建议:为尽可能缩短拍摄时间、提高拍摄效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几组同时拍摄,如一组负责拍摄采访,一组拍摄作品,一组拍摄花絮和其他空镜,但各组之间要避免互相干扰。(图11)

【设计意图】在《我眼中的非遗传承人》拍摄过程中,以沉浸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纪录片拍摄的方法和流程,学习视频拍摄的专业技能,包括景别的运用、不同运镜的方法、灯光的运用、拍摄视角以及升格的运用等,深入探究镜头语言的艺术表现方法,以蒙太奇手法生动地表现作品主题,感受不同镜头语言的魅力。在整个活动的参与中学生提高了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非遗文化,达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后期剪辑,展示发布

1.学习运用剪辑软件

教师教授后期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剪辑、添加字幕等。

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进行视频剪辑实践。

剪辑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次再创作。不同的剪辑方式会使影片产生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对剪辑软件使用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剪辑工作的艺术性。

2.旁白录制和配乐

教师:旁白和配乐是视频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旁白既能串联情节,其本身也可以成为完整的剧本。配乐能增添视频的意境,渲染人物的情绪,增强艺术感染力。

教学建议:可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后期剪辑软件。旁白录制可以用手机完成,有条件的可用专业的录音设备录制。完成的视频作品可以分为标清、高清和4K,分别用于不同的设备和网络平台展示与发布。

3.展示與发布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多种途径进行影视作品的展示发布,最大化发挥媒体平台优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运用公众号、微博、网络视频平台和线下多媒体完成展示与发布。(图12)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平台,融通多媒体资源展示与发布视频作品,积极高效地传播北京优秀的非遗文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文化传承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与成就感。

(四)评价与反思

1.课程评价(表3)

2.总结反思

在现代媒体艺术创作实践中,我们将现代媒体艺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积极关注在信息化环境下社会生活及信息科技等领域内的前沿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现代媒体艺术是科学、艺术与人文理念的综合艺术门类。基于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媒体艺术教学实践探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多种创作方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发挥媒体育人功能,形成多元的教学模式,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遗传文化教师
非遗传承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