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创意之门,培育创新思维
2023-09-04孙晓霞
孙晓霞
摘要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本研究以核心素养理论为依托,在一线创意设计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研究美术艺考生创意思维培养现状,优化出可在全国美术特色高中推行的、针对美术艺考生创意思维的培养方案。本文以山东省青岛第六中学的创意设计教学为例,通过对高中阶段的美术艺考生创意思维培养现状的研究,寻找具有推广价值的可行性培养方案。
关键词 美术艺考生 创意思维培养 创意设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给美术教育提出了两个课题:一是学习方式上重视创新思维,二是培养体系上探索英才教育。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落实到美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具体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总框架包含三大类别,具体构成是六种能力。在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六种能力是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以及个人长期发展必不可少的。其中,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是当今很多企业非常看重和需要的能力,也與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提法统一。
因此,为了满足国家需要并应对当今社会的变化,我们教育的关注点要上升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层面,具体到美术学科,要上升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层面,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由此可见,我们对美术艺考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即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它是能够满足社会与学生发展需求的。
一、研究概述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东省青岛第六中学(以下简称“青岛六中”)的美术艺考生为研究对象。青岛六中是一所全日制美术特色普通高中,在校所有学生均为美术艺考生。学校的每个年级设置12个班,其中有2个创意班和8个普通班。本研究选取了高一和高二的2个创意班和2个普通班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依托青岛六中现有的创意设计课程为基础,针对美术艺考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展开调查研究,对课程进行重新整合。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研究自2017年底至2021年底,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深入研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提出更适合美术艺考生创意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案。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方法,多角度、多维度地对调查对象展开科学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二、研究过程
不论是基于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还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创意思维能力都是一名美术艺考生必备的能力。因此,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
(一)设置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
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的终极目标,即使要面对高考,我们也要将美术教育上升到培育核心素养层面。针对美术艺考生的创意思维培养课程设置应该走出以前“重技法传授”的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青岛六中对美术艺考生的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走在全国同类高中的前列,具有相对完整的创意课程体系,主要分为校本必修课与校本选修课两大部分。本研究主要针对校本创意设计必修课部分展开,对创意字体设计、创意花卉装饰、创意风景装饰及图形创意这四项创意设计必修课进行深入研究。因篇幅所限,本文仅以图形创意课为例阐述研究过程。
图形创意课是美术课程中最能直接有效进行创意思维培养的课程。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前三门创意设计课程后,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与创意能力,因此,学校在高二年级下学期开设图形创意课。
经过调查发现,该课程中急需解决的不是如何给学生传授图形创意方法,而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学会自主思考并进行创意实践。经过反复设计、实践,学校最终决定在原有课程中拿出4课时,增开创意思维训练课程,以强化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并在命题创作环节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考,梳理自己的思路,学会发现创意闪光点。具体课程方案见表1。
通过实施新的图形创意课程方案,课堂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经过前面4课时的创意思维训练,教师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对创意课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意思维明显被激活。可以说,增加4课时创意思维训练的课程充分帮助学生学会了自主思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灵感迸发的创意之门。
(二)运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用到很多教学方法,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学效果大幅提升。在创意设计课程中,以下教学方法是易于操作且行之有效的。
1.情境创设法
由教育家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在创意设计课堂中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心理共鸣
我们每天生活的环境是学生最熟悉的,因此,在课程中创设出合理的生活情境,会让学生即刻产生强烈的亲切感与代入感,会让学生对随之而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创意字体设计”课程中,课前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拿起相机去寻找和拍摄生活中的创意字体。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分享自己找到的优秀案例,并以此为契机,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字体设计与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很容易拉近新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而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可以说,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如在“创意风景装饰”课程中,在进行创意实践之前,教师将几种有代表性的反面教材图例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找找每张图片的问题在哪里,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法。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意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3)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合理的游戏情境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如在“图形创意”课程中的创意思维训练部分,将点、线、面的联想设计成头脑风暴游戏。通过联想游戏的开展,课堂气氛空前热烈,而且产生了几十种不同的联想结果。
(4)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创意设计教学中,创作实践是非常多的。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即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去进行创作实践。
比如,在“创意风景装饰”课程的创作实践环节中,学生以风景装饰为主要表现形式,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社会话题(如环保、科技、未来、地域差异……)进行创意表达,材料分析与思考创意的过程要记录在创作过程记录单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进行前期调研、资料搜集、整理筛选等活动,主动进入主题的实践情境中,通过深入的思考,找到创意点,并绘制草图、修改、着色,最终完成作品。通过实践情境,学生一直处于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思维的独创性、批判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在发散思维上具有强大的功能,为了论证将思维导图法运用在创意设计课程中到底是否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青岛六中的高二年级选取了4个班级开展了关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实验。
本教学实验是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展开的。实验的目的与发明思维导图的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博赞的设计目的基本相同,即希望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能够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针对主题进行发散思考。
(1)实验设计
“图形创意”课程属于青岛六中的校本课程,共16课时。本教学实验在第9至16课时中进行。1至8课时除了进行基本知识教学之外,还要完成该实验创意设计的前测。实验共选取4个班级,涵盖2个创意班、2个普通班,分别进行实验比较。其中1个创意班和1个普通班进行常规教学,作为常规对照班。另外1个创意班和1个普通班进行思维导图导入教学,作为实验教学班。
(2)教学安排
实验教学班与常规对照班保持在同课时段教学进度一致;实验教学班与常规对照班的教学内容及课时总数相同;实验教学班与常规对照班的前后测采用相同的课题与程序;实验教学班与常规对照班课程内容与进度相同,仅实验部分(即教学方法)不同。
现以“图形创意”课中的《我的有趣时代》一课的实验教学为例,对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总结见表2。
根据以上对比教学,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测试结果统计见表3。
依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虽然两种教学方式在课程完成后学生都取得了相应的进步,并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命题作业,但是从数据分析上看,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图形创意教学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的传统教学,它能更快、更准确地帮学生厘清思路,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从而发现创意点。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法应用于创意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确实是具有显著效果的。
(三)科学而多元的评价方式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教师要树立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理念,评价要能够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美术教育,应该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既要运用结果评价,又要运用过程评价,随时发现和改进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得到最客观、准确的评价。
1.多主体评价
多主体评价是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评价方式,即自评、互评和师评。通过不同评价主体对作品进行评价,可以全面地、从不同角度展开评价。
2.过程评价
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提出的“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一要求,结合调查中学生关于评价方式改变的需求,教师和学生在创意设计课堂教学中应采用过程记录表的形式来进行过程评价。
过程记录表详细记录学生的创作意图、创意构思过程、作品修改过程以及对作品的说明与评价。通过过程记录表可以激励学生在创意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探究性学习,也可以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出现的问题,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三、主要结论
本研究借助走在全国美术特色高中前列的青岛六中的课程体系,针对美术艺考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展开研究。创意思维培养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是本研究的重点。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依托国家“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对美术艺考生创意思维能力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创意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并逐渐成为核心素养中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多元的评价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調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每一个美术艺考生的个性需求与长期发展,对美术艺考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冯月丹.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培养学生创意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 2010(30):165.
[3]何少军.创意思维之花绽放在高中美术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5(08): 98-99.
[4]石孔辉.高中美术设计模块学生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培养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206.
[5]李靖宇.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