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方言看“扒灰”的语源

2023-09-04丁小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语源方言

丁小豹

内容摘要:白话小说及民间俗语中有“扒灰”一词,表示公公与儿媳有不正当的关系。但是这种不正当的关系为何用“扒灰”一词,众说纷纭。今山东聊城方言中也有“扒灰”一词,多用于表示说话、做事等不对的含义。通过梳理历来对“扒灰”一词的语源探析,加上方言中的用法,进而得出“扒灰”当是一个方言记音词,与其字面含义无关。

关键词:方言 扒灰 语源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扒灰”一词屡见于古代小说,对该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但是对这个词的语源,却有着不同的猜测。礼失而求诸野,方言中存在该词的用法及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探究这个词的语源。

一.近代语词“扒灰”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三回有“扒灰”一词:

那老者点了点头儿,说道:“可伤!原来小叔儿要嫂子的,到官,叔嫂通奸两个都是绞罪。”那旁多口的,认的他有名叫做陶扒灰,一连娶三个媳妇,都吃他扒了,因此插口说道:“你老人家深通条律,相这小叔养嫂子的便是绞罪,若是公公养媳妇的却论什么罪?”那老者见不是话,低着头,一声儿没言语走了。

《红楼梦》第七回中有“爬灰”一词:

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上引两部伟大的作品中一个使用“扒灰”,一个做“爬灰”,明代冯梦祯在《快雪堂漫录·书王文旦事》中说:“俗呼聚麀爲扒灰。”[1]2聚麀,出自《礼记·曲礼上》“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集说谓“聚犹共也。兽之牝者曰麀”[2]3,意思是禽兽不知礼节,所以父子乱伦。既然冯梦祯说“俗呼聚麀为扒灰”,那么,后人就把“扒灰”解释为:“‘扒灰亦写作‘爬灰,是民间俗语,指公公对儿媳的乱伦行为。”[3]其他诸书中有关解释大体相同。《汉语大词典》中“扒”收有4个读音,“爬”也收有2个读音,都是多音字,而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音是[pá],当是以两字音同相通,所以“扒灰”词条注音读为[pá]。

二.“扒灰”语源梳理

“扒灰”一词的音义少有不同见解,但是关于“扒灰”一词的来源,却有多种说法。

1.将“扒灰”与王安石相附会:《吴下谚联》卷四“爬灰”条说:“王荆公子雱,早世,其妻另筑小楼以居,荆公时往窥焉。媳错会公意,题诗于壁,有‘风流不落别人家句,公见之,以指爪爬去粉壁。外间‘爬灰之语,盖昉于是。”[4]103-104在《词文化考源》[5]360、《中国民间故事全书》[6]143等很多书中有声有色的讲述了这个故事,虽然不尽相同,有的是象这样题诗于壁的,有的是径直把诗塞进香炉灰中的,但是,均把王安石看做是“扒灰”的鼻祖。

2.偷锡说:《吴下谚联》卷一中还载有“扒灰”条说“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4]5

这是扒神庙中的锡箔灰,还有扒祭祀后烧出的锡箔灰的:“祭祀祖宗亡人,其中最重要的是焚烧锡箔元宝。锡箔用锡制成,焚烧过后锡还存在可将锡箔灰积累起来,卖给小贩。小贩在锡箔灰中提取锡,获取其利。锡箔大都焚化在地上或畚箕中,要将灰扒在一起存放。因为锡可获利,有的人还要扒人家的锡箔灰,或称偷锡箔灰。‘扒灰是为了获锡;‘偷锡则直言不讳;而‘锡与‘媳是同音,‘扒灰、‘偷锡也就成了翁媳私通的代名词。”[7]45

还有锡匠偷锡的说法:“扒灰者,公偷媳也。媳锡同音,借用耳,凡人家制造锡器,唤锡匠到家开炉铸造,锡匠偷锡,因有人在旁,无从下手只好将锡倾入灰中,待无人时从灰中扒出,怀之而去,扒灰之典所由来也。”[8]90张振玉也持这种观点,认为“锡匠扒灰偷锡,是過去农村常见的现象,又因锡、媳同音,故‘扒灰就成了‘偷媳的隐语,并很快得到百姓认可,广为流传。”[3]

3.污膝说:此说祖清代李元复,《汉语大词典》卷六引其在《常谈丛录》中说:“俗以淫于子妇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膝、媳音同。扒行灰上,则污膝也。”后人解释有说扒炉灶内灰的,“古代炉灶低矮,往外扒出炉灰须双腿跪下,以致污了膝盖在所难免,说‘扒灰会‘污膝,‘污膝通‘污媳,污辱了媳妇,也有点道理。”[9]223有说扒火炕内灰的,“北方地区过冬多烧火炕,要用柴草塞进炕洞燃烧达到保暖的效果,但火炕需定期清除炕洞内的积灰,而这种活一般都由妇女去干。但由于炕洞位置很低,需跪爬身子才能完成,膝盖也会被灰炭弄脏。膝、媳同音,‘污膝也就演变成了‘污媳。”[10]227-228

4.女阴为鼎炉说:傅憎享认为李元复、王有光“两者从谐音解语污膝:爬行灰上;偷锡:扒取其灰。皆似是而非。语从道家丹铅术衍出,名女阴为鼎为炉……“扒灰”是到其子的炉下,扒其馀烬。”[11]6

5.其他说法:

民俗传说:《上海·雪米村民俗志》记载“当地人的说法称为‘扒灰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典故:有一位媳妇与公爹有染,……两人在灶膛间里的稻草上干起了那事,不巧正好被人看见,问老头在干啥事?这老头趁着灶膛间黑暗以为别人看不清楚,就支支吾吾地说:我在扒灰(当地人以前都是使用烧稻草的土灶头,所以里面的灰特别多,需要每天将灰清理出来)。”[12]96

《溯源俗语老典故》记载说“在过去,农村以烧柴为主,儿媳下厨做饭,公公则厚颜无耻地坐在灶口前,为儿媳添柴烧火,灰烬多了时则往灶口外扒灰。这是湖南乡下对公公与儿媳不正当关系的一种形象说明。”[13]100

以上这些说法,以附会王安石的传言最为流行,因为王安石在宋神宗时厉行新法,在朝野震动很大,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有许多故事附会到他身上,这“扒灰”应是故意败坏王安石品行,所以事情不可信。偷锡、污膝说都是以谐音隐语为说,今人信从此说者多。但锡、膝与媳读音有异,而且偷锡、污膝之事人人可做,均不能和聚麀相联系。把女阴视为鼎炉,则不止公公为扒灰,连夫妻间正当的性关系也可以称之为“扒灰”了,亦不合聚麀之意。而民间传说各地不尽相同,而且在传播方式落后的时代,发生于某一个家庭的特殊现象,不可能成为尽人皆知的俗语。以上集中语源说解的共同错误之处在于,把“扒”“爬”理解为动词用手或工具作用于受事对象的意思,把“灰”理解为名词灰烬义,都坐实了“扒灰”、“爬灰”的字面含义。

三.方言中“扒灰”的用法

刘玉凯说“中国扒灰的自古以来就不乏其人,词一直流行,却连个词义也说不清楚。”[9]223在《金瓶梅词话》所描写的事发地点,山东聊城方言口语中至今仍在使用,可能对探求“扒灰”一词的词源有帮助。

在聊城方言口语中,“扒灰”一词,方言音读作“[bɑ13hui13]”。也可表示公公与儿媳不合礼法的含义:

(1)“你不知道村西头的XX多扒灰,他儿媳妇给小孩喂奶,他站那里看着不走,小孩不吃,他说一句,你不吃我吃哩。叫他媳妇听见,说了他一顿,闹了个大红脸。哈哈……”

(2)可以是聊天中,儿媳评价公公:“俺那老公公真是扒灰,他过生日,俺嫂子光给他100块钱拉倒了,俺给他200还做了一桌子菜,还说俺是应该的,连个好都不落。”

(3)也可以是众人评价儿媳:“XX家的那个儿媳妇忒扒灰,一家人家好吃好喝伺候她,她还不知足,四下里跟人说她老婆婆多不好,又是不给她饭吃,又是不给她买衣裳穿的,跟她老婆婆三天两头的囔囔(方言,谓吵架)。”

在这里,“扒灰”一词,指瞎胡闹、说谎、胡说之意,即使暗含聚麀义的第一例,仅仅是用言语下意识的“调戏”儿媳,和传说中王安石作诗用文字传情却没有即成事实类似。也可理解为第二、三例中的评价某人某事的说法、做法不对,不符合世俗要求的意思。这种用法不只是用于公公和儿媳,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做事不合道德。说谎、开玩笑,不正经、不诚信,胡作非为,这样的人或事均可视为“扒灰”,也作“胡扒灰”。

(4)“做人得实在,老是扒灰可不行。我听说XX家二小(二儿子),在城里上学,不正干,整天跟人家说家里多有钱,他爹在公安局,不知道他从哪里找到个不种庄稼的爹。”

(5)“这个人不能交往,老是胡扒灰,年时(去年)借给他两千块钱,说好半年还,这都一年多了,要账也不给,愣说没借过,再不信他了。”

(6)“你个扒灰的老头,我这苹果十块钱三斤卖,都是最低价了,啥时候跟你说过十块钱四斤啊,跟我开玩笑。”

(7)“这个人怎么这么扒灰呀,我就从他身边走过去,他就趴到路上,非说是我把他撞倒的。”

(8)“上回打牌你输了还没拿钱呢?赌场无父子,该怎么就得怎么,你输了得拿钱,这种事可不能扒灰,不是闹着玩。”

这些都是用于形容人品行不好,有开玩笑、吹牛骗人、不正经的意思。还有其他的用法,“扒灰”用于句首,表示“不好”、“坏了”,不形容人的品行,而是形容某一事得到出乎意料的不好的结果。

(9)出门在外,要卖东西,付钱时却突然发现没带钱,会说:“扒灰!钱包扔家里炕上忘带了。”

(10)忘记在某一时间内做某事,会说:“扒灰!我把这茬给忘了。”

(11)也会用于疑问句中,征询别人意见:“你说扒灰不?晌午做完饭,忘了把煤气关上了。要不是俺闺女闻到味,俺一家人非得中毒不行。”这实际上也是说某个事情“不好”。

四.方言中的“扒灰”分析

聊城方言中所谓的“扒灰”,可用于人,亦可用于事物。用于人时,并不是视某个人为乱伦之人,而是说某人混赖、轻浮、不正经、品行不好。有说瞎话、说谎、开玩笑的意思。用于事物,表示出乎意料的惊讶之意也是从胡闹开玩笑的幽默引申出来,是上天和自己开玩笑。看起来聊城方言中的“扒灰”和解作“聚麀”的“扒灰”似乎没有关系,其实不然。

理解一个词不应该据词形求义,“扒灰”、“爬灰”二词音同义同而字形不同,就已经说明这是一个记音词,那些从“扒”、“爬”的普通动词义,“灰”的名词义出发,所作的任何解释都是牵强附会。既然“扒灰”是语言中的一个词,就应该通过“因声求义”的方法探求“扒灰”的語源。

解决“扒灰”语源的关键,在于记音词“扒”当作何解。语言中,用到“扒”这个词的,北方方言中有一个词叫“扒瞎”,聊城歌谣有“扒瞎,扒瞎,锅台上种唠二亩京瓜,结得跟滚砣子那么大,门口出不去,叫人家歹窗户眼里偷走仨。”[14]738这首歌谣流传十分广泛,河北衡水也有类似歌谣开头是“扒瞎,扒瞎,大扒瞎”[15]422。东北方言也有,《关东方言词汇》解作:“扒瞎,撒谎。”[16]4此词中的“扒”并没有被解释为“用手或工具将物体分开”的动词义;“瞎”字也没有解释为“目盲”,而是成词表示说谎、胡说的意思,“扒”的这种义项非字典辞书所收的其他义项所能解释。

“扒”应该是表示“说”的记音词,又作“八”,现在有“八一八”“扒一扒”的说法,表示说一说的意思。媒体上经常看到“娱乐八卦”,“八卦新闻”“八卦记者”等,“八卦”一词,跟《周易》中所谓的阴阳太极八卦毫无关系,当是同形的记音词。其中的“八卦”也是一些闲言碎语,小道消息,闲聊,瞎扯的说长道短而已。李国正说“在粤方言里,‘八有‘拉杂‘胡诌‘神经不正常等义,那些到处嚼舌根儿的女人因而被称为‘八婆。”[17]可见,“扒”这个音有“说”义。而“卦”字,也是记音词,山东方言用在表示聊天时多用“拉呱”,“拉”也有“说”的意思,此处之“呱”与“卦”音近,当是表示“闲话”这一词义的不同记音形式。

“扒瞎”、“八卦”中的“扒”和“八”既然是记音词表示“说”。“扒灰”、“爬灰”中的“扒”和“爬”也不应以常用义解释,亦当是“说”的含义,根据以上方言用例,“扒灰”是言语不正经,有一种幽默,一种开玩笑的成分在里面,“灰”当通“诙”,表示“诙谐、风趣”的意思。“扒灰”组合在一起表示“说的好笑有趣的闲话”。

不止山东聊城,山东烟台方言中也有类似用法,有首胶东秧歌曲谱叫《老两口扒灰》,其内容是:“老汉唱:‘未曾开言带着三分气,骂了一声死不进步的顽固老东西。咱儿子去抗日,多么好,你把他留在家里。儿子要走你哭哭啼啼,难道一辈子叫他守着你?惹了火我送你到妇救会上斗争斗争你。老婆唱:‘老头子你说话岂有此理。这才是你不坦白你又不忠实,咱儿子去抗日,本是好事,只因为你不同意,指鸡子骂狗你发脾气,你宁肯叫他上关东,不让他去抗日,里里外外你装好人,你说起来又是你。”[18]149里面是老两口相互指责对方说假话,并没有聚麀的意思,然而题目却叫做《老两口扒灰》,可证。

回到冯梦祯“俗呼聚麀为扒灰”这句话上来,这个最早的解释只是说民间把“聚麀”称为“扒灰”,并没有说“扒灰”就是“聚麀”,这两个词之间不能划等号。“扒灰”的聚麀义,当是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词义转移。俚俗人之口的“扒灰”指“说话言语诙谐有趣”,评价人则是“诙谐有趣的人”,乱开玩笑,引起别人的反感,又引申出“品行不端的人”。传说中王安石的品行不端淫乱儿媳的事情不可信,但是传说中用写诗吟诗来调戏儿媳传情,却和“扒灰”用语言挑逗玩笑之意相关,所以用到“扒灰”这个词,又由于说的是王安石和其儿媳之间的逸闻,所以以讹传讹,竟然成为聚麀的含义。到文人笔下记为“扒灰”,尤其是明清世俗世情小说泛滥,内容多有虚构描写,错把本指“诙谐胡侃”的“扒灰”随文会意成为“公公和儿媳有奸情”。以致今人不知其语源而附会于偷锡污膝的谐音隐语。

参考文献

[1]冯梦祯:快雪堂漫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1.第2页.

[2]陈澔著,万久富整理:礼记集说[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第3页.

[3]张振玉:“扒灰”词源的商榷语文教学与研究[J].1993年,第4期,第8页.

[4]王有光撰;石继昌点校《吴下谚联》[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王垂基:词文化源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6]白庚胜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山东·薛城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7]潘君明:苏州话寻根(图文本)[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9.

[8]陈无我编: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下[M].上海:大东书局,1928.

[9]刘玉凯:出口成错:还原俗言俚语的真正含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10]刘永连等撰写:问吧4——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1]傅憎享:金瓶梅隐语揭秘[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

[12]陆新民:上海·雪米村民俗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13]聂鑫森:溯源俗语老典故[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14]山东省临清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临清市志[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

[15]安广恩等主编:衡水市故事歌谣卷[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

[16]王长元,王博编写:关东方言词汇[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17]李国正:古词新用说“八卦”[J]语文建设,2004年第7-8期.

[18]烟台地区文化馆,海阳县文化馆编:胶东秧歌音乐[M].1980.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正则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语源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我家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