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设计初探
2023-09-04陆尤梅
陆尤梅
内容摘要:语文写作评价改革是语文新课改的深水区。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评价存在着评价目标模糊,评价主体单一等现象。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更强、情境性更高、操作性更强的评价体系,运用在写作教学中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有利于教师在评价时有章可循。表现性评价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时应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对照学业质量标准、参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落实评价建议。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议论文写作 语文教学
在当今世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多数国家与地区都通过评价来引领课程改革,把课程标准开发与基于评价监控的课程实施纳入统一的框架内。预期学习结果的具体化是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基础。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测量工具,是国外开展核心素养评价的一种重要策略。①就我国高中语文学科来说,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对于评价的导向作用,并提供了学业质量水平标准。但在实践操作环节,却缺少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相应水平表现,这给日常教学带来了考验与挑战。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表现性评价”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对“表现性评价”作了如下定义:“表现性评价就是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情境”“任务”正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只注重“双基”的客观纸笔测验无法满足当前需求,表现性评价必将成为学习评价的重要选择。关于表现性评价,我国已开发出表现性评价的概念框架和实践模型,也进行了一些实践操作,但缺少基于具体教学任务的表现性评价研究成果。
二.议论文写作教学评价的现状
當下,由于高中议论文写作的篇幅较大且主观性较强,相较于评价方法和目标容易把握的议论文阅读教学,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模糊,评价主体单一等现象。
1.评价目标模糊
清晰的目标指向是有效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为确保教学考的一致性,无论哪个阶段,从评价的角度讲,有且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学业质量标准。但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部分没有针对议论文写作进行学业成就表现的具体刻画,这就需要从学业质量标准的总体刻画出发,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评价建议的整体原则,参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编制评价量表。
评价目标模糊使得语文教师特别是新手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较难理解和把握。语文教师在作文评价时更多依赖于自身的经验积累,没有明确的评价方向,由此出现凭借个人经验主义进行评价也在所难免。
2.评价主体单一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即应用于想象中的读者,而不是应用于教师。高中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好的评价应该是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循环。但是,现实作文评价中往往以单一的教师评价为主。这就使评价中的三足鼎立的局面缩减成了一个模糊却具有唯一性的点。写作仅仅是为了给教师批阅,这违背了课标中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的要求,也偏离了语文核心素养生成的方向。
从学生方面来看,在实际的写作中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完全抛却了写作的真心和热诚。首先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了写作而写作。其次会臆测教师评价作文的标准,如在语言方面,片面追求词语的华丽和名言警句的使用。通篇辞藻或素材堆砌,看不到真实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内在逻辑,从而使写作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评价量表的设计原则
在量表的编制中,如何确定合适的标准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标准应当指向任务所预示学习结果的特征,这些标准所描述的质量,正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关注的学生学习的证据,能够促进学习的进一步发展②。美国学者苏珊·布鲁克哈特在《如何编制和使用量规——面向形成性评估与评分》一书中总结了一套表现量规标准中所需要的特征,如图1所示。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正是高中语文学习任务所预示的学习结果的特征,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评价量表需从学业质量标准的总体刻画出发,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评价建议的整体原则,参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进行编制。
1.指向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为: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③近年来,上海高考语文卷的写作题都是材料作文,写作材料给出具体的写作情境,考察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可见,议论文写作正是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体现出了语文核心素养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所包含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须是议论文写作教学评价量表的理念来源与设计依据。
2.对照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五个水平,并描述了五个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水平一至水平五学业质量描述中的能力要素依次进阶,这为细化并确认高中议论文教学各阶段的评价要点指明了方向。
以水平四为例,对学业质量标准中与写作相关的质量描述的梳理,经过梳理与细化得到的写作能力要素是学生在高中语文写作这一学习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能力特征,这应是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表现性评价中纵向的评价层级。
3.参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板块对思辨性表达提出了要求:
(1)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2)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④
由此可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学习行为主要为表达观点、反驳、讨论和辩论。而在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具体学习行为也应被一一凸显、一一评价,而非出于教学惰性有意无意地忽视。
因此,表达观点、反驳、讨论和辩论这三大学习行为应是议论文写作教学表现性评价中横向的评价领域。
4.落实评价建议
高中语文新课标给出了五条评价建议,这些评价建议对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评价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第一条“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与第二条“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在本部分前文中已有考虑,第三条“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为议论文写作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语文课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要注重展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在保证基本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发展需求。”⑤这就要求写作教学中的评价应考虑个体差异,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打分的传统评价模式难免损伤一部分写作困难生的积极性,因此可考虑在打分的传统评价模式之外增加一项体现写作能力进步程度的评价,例如:若学生在本次写作中的表现较上次有所进步,则给学生赋等第A或B(进步较大则为A,进步较小则为B);若学生在本次写作中的表现较上次有所退步,则给学生赋等第C或D(退步较大则为D,退步较小则为C)。这样,学生就能清晰掌握到自己在议论文学习的道路上前进了多远。
其次,“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参与课程评价。语文教师应利用不用主体的多角度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学习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学会自我监控和管理。”⑥这就要求写作教学评价的多方参与,不仅要做到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循环,还要提高家长、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因此,议论文写作教学评价应增设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或教学管理人员评价的栏目。
评价建议的第四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正是本文的题中之义。第五条“明确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的重点和联系”要求在评价中体现体系和梯度,注意区分重点和层次,考查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不同表现。为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重点,本文将重点放在编制表现性评价量表上,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的重点和联系将在日后的研究中进行探索。
四.议论文写作教学表现性评价量表的编制步骤及流程
从写作教学中的评价量表设计原则的角度出发,对照学业质量标准可确定表现性评价量表中纵向的评价层级,参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可确定表现性评价量表中纵向的评价层级。但在具体的议论文写作任务中,还要结合不同的难度层级、不同的写作任务进行更具体的设计。
1.梳理学业质量标准中与写作相关的质量描述
学业质量标准的五个水平及各水平内部的四个层级的质量描述为细化并确认高中议论文教学各阶段的评价要点指明了方向。
2.细化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行为
根据对学业质量标准中写作能力要素的梳理及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表达观点、反驳、讨论和辩论这些学习行为的确定,可将写作能力要素在具体学习行为中进行定位、细化。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指的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包括从学生审题到师生、生生课堂讨论,再到学生落笔成文及多方综合评价的整个过程,在这些环节中,表达观点、反驳、讨论和辩论这些学习行为均包含在内。
3.制定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规则
根据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行为,可拆解出相应的表现性评价规则,其中可包含等级A、等级B、等级C等不同层级。此外,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需由多方参与,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至少应包含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这三项。在写作完成后,应至少再将家长评价包含在内。
但在表现性评价规则这一环节中,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这三项是否可以使用同一份评价量表仍有待研究。以学生自评为例,首先,在表述语言上,由于量规是学生监控自己任务的合理参考点,其表述应更贴近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语言,而非教学研究的专业语言;其次,在表述形式上,由于表现性评价量表还要求着学生对照各条标准来评估自己的学习进程,将量规以流程图的形式表述出来会更有利于学生就其学习进程做出图示,如学生在各条标准的适当层级上,学生可画出一条垂直线或一个大圆点,这样学生的学习进程将被更直观地展现。
本文从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入手,初步探究了如何制定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表现性评价工具,在表现性评价量表的编制步骤及流程上还需要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
首先,还需结合结合既有的测评理论做进一步的细化,如参考专业的评价分类框架细化评价行为。其次,还需基于研究和实践反馈做进一步的调整,如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目标、内容的关系还需在实践场景中做进一步分析。最后,多元评价主体所产生的评价结果的权重分配还需科学分析与检验。
参考文献
[1]叶丽新.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15-27.
[2]阿特,麦克塔尔.课堂教学评分规则——用表现性评价准则提高学生成绩[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叶丽新.语文教育评价的专业化发展[J].语文学习,2022,9:68-74.
[4]杨仕威.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完善读写评价体系[J].语文学习,2022,12:61-64.
注 释
①郭宝仙.核心素养评价:国际经验与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7(4).
②苏珊·布鲁克哈特.如何编制和使用量规——面向形成性评估与评分[M]宁波:宁波出版社.2020.8.P26.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P4.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P19.
⑤中华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P45.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P45.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