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拉德《黑暗的心》颜色词与作者对殖民主义的态度

2023-09-04林捷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颜色词康拉德殖民主义

林捷

内容摘要:《黑暗的心》是波兰裔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1902年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马洛带着海员探索未知的理想,在莽莽丛林,奔腾的刚果河寻找传奇的白人站长库尔兹的故事,通过讲述19世纪末欧洲白人在非洲地区殖民统治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当时殖民主义和复杂人性的思考。在小说中,作者频繁的使用颜色词,如黑色,白色,对小说剧情的发展和情绪的渲染起了关键作用,而这些颜色词与小说中的殖民主义又密切相关,在黑与白的交替运用中,读者好像可以从中揭开西方殖民主义真正的面纱。其中作者对殖民主义和人性的质疑态度使其区别于其他小说,被称为英语创作的最优秀的几部中篇小说之一。而在1976年,来自尼日利亚的小说家奇努瓦·阿切比(Chinua Achebe)发表了题为《非洲的一种形象———论康拉德〈黑暗的心灵〉中的种族主义》的著名论文,其中批判康拉德是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者“我的观点至此已很明确,那就是康拉德是个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者”[1]。而在小说中,作者分明通过马洛的叙述,喊出了反对殖民主义的最强音,从颜色词和分析比较中,也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待殖民主义的态度。

关键词:约瑟夫·康拉德 殖民主义 颜色词 黑色 白色

小说中出现了多次颜色词,而黑色与白色则在这些颜色词中高频率的出现,贯穿了小说全篇,作者很显然想要运用这些颜色词向读者传达不同的概念,即这些颜色词有不同的象征意义,通过对黑与白的颜色词背后的象征意义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殖民主义的看法和态度。

一.第一段颜色词内容分析

原文:In a very few hours I arrived in a city that always makes me think of a whited  sepulchre. Prejudice no doubt. I had no difficulty in finding the Companys offices. It was the  biggest thing in the town, and everybody I met was full of it. They were going to run an over-sea empire, and make no end coin by trade.

这段话的故事背景是主人公马洛怀着热情想找一份海上航行的工作,在姨妈的引荐下获得了康采恩公司的海员工作,这里他怀着热情前往位于布鲁塞尔的康采恩公司,跟老板见面并签署合同。文中的a whited sepulchre汉语中的字面意思应为“刷白的坟墓,白色的坟墓”,实际上是指“布鲁塞尔这个城市毫无生机,死气沉沉,是一个靠殖民和剥削获取财富的城市”。白色的坟墓象征的是殖民主义背后的冰冷和无情。

在语境中,这里的“a whited sepulchre”奠定了故事的基调,首先,突然出现的把布鲁塞尔这座欧洲城市比作白色坟墓,让读者觉得陌生又荒谬,作为当时发达的欧洲城市,布鲁塞尔是财富和发达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代表。所以在后文出现了“Prejudice no doubt.”主人公马洛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处于偏见。对于白色坟墓般的城市,仿佛只是全文的一个插曲。但是后文作者描绘的黑人的悲惨殖民生活又呼应了这样一个开头,表面上洁白纯洁的布鲁塞尔是当时欧洲的中心,康采恩公司出发的船只,会为贫穷落后的非洲带来希望和文明,而实际从后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船只只是为了运送以象牙为代表的非洲的资源和财富,其背后充满了欲望和掠夺,这时再回头看白色坟墓般的城市就会觉得非常贴切,这个白色坟墓也指代了当时殖民主义盛行的欧洲,表面的华丽掩盖不住掠夺和入侵的事实。

二.第二段颜色词内容分析

原文:Two women, one fat and the other slim, sat on straw-bot-tomed chairs, knitting blackwool. The slim one got up and walked straight at me-still knitting with downcast eyes-and only  just as I began to think of getting out of her way, as you would for a somnambulist, stood still, and looked up.

Often far away there I thought of these two, guarding the door of Darkness, knitting black wool as for a warm pall, one introducing, introducing continuously to the unknown.

本段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马洛前往康采恩公司面见老板并签署合同前,在老板办公室的门口见到了两位一直在织黑毛线的女秘书,两位冷漠女秘书尤其是她们一直在编织的黑毛线给马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段出现了“knitting black wool”,并且出现了两次,字面意思是指“织黑色毛线”,“黑色的绒线仿佛在向人们娓娓叙说,宇宙就像是一台巨大的织布机,遵循着不可改变的历史必然法则的规律,它将人类如同织布机上的绒线一样织进织出,不带任何感情色彩。”[2]不管使用什么方式,你也休想让这台机器給织物刺绣或润色。令人沮丧的是这个见鬼的机器是自己产生的,没有思想,良知,或远见;没有眼睛,没有心灵。它的出现只是一个悲惨的事实,而且它已经运转了,你便不能阻碍它。最令人痛苦的是你甚至怀疑自己竟不能将它砸烂”[3]。这两个女人手里编织着的黑色绒线预示着小说后面即将出现的一片黑暗。黑色毛线本意是指黑色的用羊毛纺成的线,是实际则象征马洛所将要面对的海员工作将会遇到的生命的黑暗和残酷。

三.第三段颜色词内容分析

原文:Black shapes crouched, lay, sat between the trees leaning against the trunks, clinging to the earth, half coming out, half effaced within the dim light, in all the attitudes of pain, abandonment, and despair.

本段的故事背景是马洛下船来到了贸易站,这个贸易站雇了许多黑人做苦工修铁路,搬运石头,被眼前黑人惨状景象所震惊的马洛想要在树林中缓口气散步片刻,在树林中马洛见到了一群慢慢等死的黑人苦工。文中的Black shapes汉语的字面意思是“黑色的形状”,实际是指“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垂死的黑人”,此处黑色的形状象征的是黑人在殖民统治下黑暗和悲惨的生活。在这里工作的黑人已经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们变成了黑色的形状,黑色的阴影,搬石头,炸山,修铁路,作者在文中并没有详细描述黑人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而是透过马洛的视角,以马洛的口吻向读者描述骇人的一幕幕以及他对此的看法”I ve seen the devil of violence, and the devil of greed, and the devil of hot desire; but, by all thestars! these were strong, lusty, red-eyed devils, that swayed and drove men—men, I tell you.”原文中作者强调了驱使的,奴役的是真正的,活生生的人,在这里他明确把殖民者表述成魔鬼贪婪的,红眼睛的魔鬼,这些魔鬼受到欲望的诱惑,残忍的迫害被殖民者。“我们不妨重复一下马洛的一段肺腑之言:“苍天作证!这些拿人———我说的是人———当牲畜一般使唤的恶人,都是些强大的、贪婪的、红眼睛的魔鬼。”这里,马洛明明白白地把那些黑人说成真正的人,而欺压他们的白人侵略者才是恶人,甚至是魔鬼。马洛的———更不用说康拉德的———是非观念在此是不容置疑的。”[4]

四.第四段颜色词内容分析

原文:When near the buildings I met a white man, in such an unexpected elegance of get-up that in the first moment I took him for a sort of vision. I saw a high starched collar, white cuffs, a  light alpaca jacket, snowy trousers, a clear necktie, and vanished boots. No hat. Hair parted, brushed, oiled, under a green-lined parasol held in a big white hand.

本段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马洛在目睹了黑人的非人工作和濒死的景象后,在贸易站偶遇了公司的会计主任,这位主任打扮得体,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外表和橱窗里的模特儿一模一样。他工作在道德败坏的环境中,却仍能保持干净的外表及行为的准则,真是一个“奇迹”。本段中出现了很多颜色词:white cuffs, snowy trousers, a big white hand,三个词都是对会计主任外观的修饰,汉语的字面意思分别是“白色的袖口”,“雪白的裤子”,“一只大白手”,实际上都是指“一尘不染,外表得体,而在后文則描述了会计主任旁边躺着一位即将咽气的呻吟的病人,病人的呻吟只会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不能完全仔细盯着账本防止帐目出现错误,所以可以看出这位会计主任内心冰冷无情。对于这样一个冰冷无情的人,康拉德却一直在强调他仿佛散发着洁白的光芒,正是为了同他黑暗残酷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此处人的体面干净的穿着打扮,实际象征是纯白外表下,黑暗的殖民者奴役剥削黑人,殖民者一边奴役黑人,让他们做非人的艰苦工作,而自己享受奢侈,受人服务的生活。这一强烈的对比充分的体现在了这位会计主任得体的穿着打扮上。

五.第五段颜色词内容分析

原文:She came forward, all in black, with a pale head, floating toward me in the dusk. She was in mourning. It more than a year since his death, more than a year since the news came; she seemed as though she would remember and mourn for ever.

本段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库尔兹去世后,马洛前往看望库尔兹的未婚妻,深爱着库尔兹的未婚妻仍饱含着对库尔兹的爱,向马洛诉说她对库尔兹的爱恋和想念。“库尔兹在欧洲人眼里是一位英雄,曾经当过音乐家,做过诗人、画家和记者,他来非洲的主要的是想教化野蛮土著者,将文明传播给蒙昧的民族,但他对人的野蛮性却采取了迎合和屈从的态度,他反而被这些土著者的野蛮性所征服。他成为当地土著居民的崇拜偶像,领导他的部落对邻近村庄进行野蛮的袭击,愚弄、欺骗、奴役和杀戮非洲居民”[5]。在未婚妻心中,库尔兹带着用真理和知识点亮非洲的崇高理想去往刚果河,从事贸易工作,并为了他的理想付出了生命。在这段出现了allin black,字面意思是“全身黑色”,实际是指“殖民主义给欧洲也带来了阴郁的创伤”此处库尔兹未婚妻一身黑的打扮,实际是指残酷的殖民主义不仅影响被殖民者,也影响了殖民者及他们的家人。库尔兹的未婚妻带着希望和对库尔兹浓浓的爱意,默默地等待着库尔兹的归来,但是没想到等来的确实他惨死在非洲的噩耗,文中的库尔兹饱受殖民主义的侵蚀,本来带着为贫穷落后的非洲带去文明和光明的崇高使命和理想,但最后却被以象牙为代表的财富和权利所侵蚀,最后惨死在非洲,在死前喊出了“The horror, the horror”,“骇人啊,骇人啊”这里的骇人不仅是指临死之前的库尔兹对所发生的一切感到惊恐,而且也说明贪婪的人心比任何洪水猛兽都令人可怕,它会让人迷失自己最终葬送自己。不难想象在那个殖民主义泛滥的时代,有多少像库尔兹一样的白人,在权利和欲望中迷失了自己,又有多少像库尔兹未婚妻一样的亲人,沉浸在失去原有亲人的悲伤中。这是作者对殖民主义无声的控诉。

《黑暗的心》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反殖民主义的作品,但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却在1975年的一篇演讲中,公开批评康拉德是一个“该死的”[6]帝国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而这种评论是否合理?

本研究共分析了《黑暗的心》中五段带有颜色词的段落。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殖民者,被殖民者,殖民国和被殖民国以及对应的生活时,广泛运用了颜色词,在黑与白两个颜色词的象征中,让读者体会开化的欧洲与荒蛮的非洲是否就是黑与白的对立,而哪个是黑,哪个又是白?欧洲白人的文明实则掩盖的是残酷的黑暗。白与黑的相互反衬、相互作用,在小说中的不断运用和深入,反映了康拉德对文明和人性的悲观主义态和对殖民主义强烈的控诉。通过黑与白的对立和融合,我们仿佛能理解“文明人”和“野蛮人”并不存在着黑与白的差别,人性在欲望面前是平等的,发达繁荣的欧洲在1000多年前跟非洲又有多大的差别呢?而非洲经过发展是否就会变成现在的欧洲呢?这些问题就像黑与白一样,看似泾渭分明,实则却并没有天与地的差别。从这样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反对和控诉。

参考文献

[1]巴特·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C].杨乃乔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姚兰,王颖.试论《黑暗的心》中黑与白的象征意义,《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3]Karl,Frederick R .and Laurence Davies.T he Collected L etters of J osep h Conra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4]殷企平.《黑暗的心臟》解读中的四个误区”,载《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第148页.

[5]刘立辉.康拉德,听众与谎言,《外国文学研究》1(1996):74-79.

[6]Chinua Achebe,“An Image of Africa: Racism in Conrad's Heart of Darkness”,in Paul B.  Armstrong,ed.,Heart of Darknes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2017,p. 313.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猜你喜欢

颜色词康拉德殖民主义
康拉德小说中的真实焦虑
名人名言
帝国视阈与殖民主义电影中的地方和江南风景
失落中的真实:康拉德小说《阴影线》中的有机共同体思考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生态意识的矛盾性解读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